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为在新疆更好地利用矮败小麦开展轮回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2011 ~2012年采取田间种植的方法,分别研究育性、株高、农艺性状和异交结实率,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矮败小麦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不育株和可育株植株高度有交叉,存在中间类型;矮化发生在矮秆株发育早期和晚期;影响异交结实率的因素较多,花期不遇是异交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结论]Rht10基因的表达受遗传背景的修饰,表现为不完全显性,与环境存在互作.错期播种和人工辅助授粉是提高不育株异交结实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矮败小麦利用的研究Ⅲ.株高遗传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矮败小麦为母本经姊妹交,测交、回交以及轮回群体中开放授粉获得有关分离世代群体。通过计算其群体株高平均数、方差和遗传力,以及亲子间株高相关系数,对矮败小麦株高遗传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矮败小麦株高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力,但不育株、可育株间株高差异显著,不育株一般40cm左右,且株高遗传变异相对较小。不同遗传背景对可育株株高影响显著,而对不育株影响甚微。对可育株株高选择,早代进行效果较好。矮败小麦不育株与不同株高的父本杂交,后代可育株株高呈现偏父正态分布,且半矮秆植株的分离频率相对较高。回交世代中,回交父本对后代可育株影响较大,而对不育株影响较小。随着回交世代增加,可育株株高越来越接近父本。经4~5代回交后,两者之间几乎无甚差别。由于矮败不育株有利于接受群体中较矮植株的花粉,在轮回选择中,应用矮败小麦能够有效地控制群体株高。  相似文献   

3.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显性核不育材料,它接受非矮秆品质的花粉,后代分离的矮秆株性为雄性不育,非矮秆株为雄性可育。矮败小麦在轮回选择和矮化育种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在育种过程中有效控制矮败小麦群体的株高,对矮败小麦混合互交轮选群体和控制授粉后代群体的株高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种杂交方式后代群体中可育株和不育株株高差异明显,有利于选择利用。混合互交轮选群体应注意扬花前在一定选择强度下及时淘汰不良高秆可育株,并收获相对较矮的矮秆不育株种子混合成下一轮群体。对轮选群体中分离出的优良矮秆不育株进行控制授粉,也应优先考虑选择株高相对较矮的优良种质做父本。通过以上措施,矮败小麦后代群体在株高性状上容易得到较好的控制,从而提高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可育株的出现频率。  相似文献   

5.
矮败小麦及其在矮化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显性核不育材料。它接受非矮秆品种的花粉,后代分离的矮秆株为雄性不育,非矮秆株为雄性可育。矮败小麦在轮回选择和矮化育种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矮败小麦胚芽鞘长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矮败小麦育性,株高和鞘长三性状相互间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太谷核不育基因(Ms2)与矮秆基因(Rht10)紧密连锁,同时发现矮败小麦的短芽鞘与矮秆性紧密相关,其短芽鞘特性可作为太谷核不育基因的早期形态标记。通过短芽鞘区分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准确率因组合而异,平均为88.2%。用20mg.kg^-^1GA3浸种处理可明显促进可育株芽鞘伸长,但对不育株芽鞘伸长作用不明显,从而加大可育株  相似文献   

7.
轮回选择对不同遗传背景矮败小麦的性状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6种遗传背景的矮败小麦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了矮败回交后代分离的高秆可育株和矮秆不育株的抽穗期、开花期、株高、每株穗数、穗长、每穗小穗数的差异。结果表明,不仅高秆可育株与矮秆不育株的株高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不同遗传背景的矮秆不育株的株高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矮秆不育株比高秆可育株的抽穗期平均晚3 d,而开花期平均晚1.5 d;在同样的遗传背景下,高秆可育株与矮秆不育株的穗长、每穗小穗数无显著差异;但就每株穗数而言,无论在哪种遗传背景下,矮秆不育株的穗数明显比高秆可育株多。  相似文献   

8.
利用矮败小麦建立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矮败小麦是我国特有的遗传资源。它结合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彻底和矮变一号降秆作用强的特点于一体,其后代总是有一半靠异交结实的矮秆不育株和一半靠自交结实的非矮秆可育株,是理想的轮回选择工具。以矮败小麦为基础,轮回选择为核心建立了一套小麦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为不同生态区域不同改良目标的小麦育种提供了成熟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9.
“矮败”小麦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矮变1号是陕西省西安市农科所从小麦品种矮秆早中选出的矮秆天然突变体,是小麦重要的矮源之一。太谷核不育小麦是一个显性核不育材料,已广泛用于我国的小麦育种实践、为更有效地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我们以本院品资所贾继曾提供的矮变一号小麦为父本、核不育有北京13号等为母本进行杂交,F_1代选择矮秆不育株授以北京837等的花粉。在测交后代的5216株群体中,高秆不育的2632株,矮秆可育的2538株,高秆  相似文献   

10.
矮败小麦是太谷核不育基因 Ms2和矮秆基因 Rht10紧密连锁体,是一种具有矮秆标记性状的显性核不育新材料。其独特之处在于不育株接受任一非矮秆父本的花粉,后代总是分离出一半矮秆不育一半高秆可育。这在遗传育种中有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为了利用好这个宝贵材料,我们用矮败小麦不育株为母本,40个普通小麦品种(系)为父本四年内连续回  相似文献   

11.
矮败小麦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矮败小麦是我国自主创制的小麦特异种质资源。其4D染色体上紧密连锁有显性矮秆基因Rht D1c和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Ms2,因此,矮败小麦后代始终会分离出一半异交结实的矮秆不育株和一半自交结实的高矮秆可育株,是理想的遗传改良工具。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建立了方便高效的矮败小麦育种技术体系,在我国小麦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为矮败小麦育种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同时,矮败小麦育种技术体系也为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了高效的技术平台。矮败小麦育种技术与现代分子育种技术结合,将为我国小麦育种技术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总结了矮败小麦育种技术研究进展,并对该项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利用蓝粒太谷核不育硬粒小麦附加系89—2343(AABB 4D/4E)与普通小麦7739—3(2n=42)杂交、回交所产生的蓝粒可育株与白粒矮败材料杂交、回交,育成了一份矮败蓝粒小麦附加系(2n=43)。选用13份遗传背景不同的白粒普通小麦与之杂交、回交,育成了13份矮败蓝粒小麦。对13份矮败蓝粒后代的粒色和育性分离进行分析,蓝粒矮败不育株占22.1%,白粒非矮秆可育株占77.7%.可能表明蓝粒基因、Ms2和Rht10均位于附加染色体上,且连锁紧密;但不同轮回亲本,矮败蓝粒的传递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矮败小麦雄性败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矮败小麦中的可育株和不育株进行了小孢子发育过程的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矮败小麦可育株的花药及花粉的发育与一般小麦相同,具有正常的发育过程。而不育株则表现明显的不正常,败育现象从花粉母细胞分化后直到二核期都有发生,但主要发生在四分体形成以后的小孢子释放期。不育株花药组织发育异常,绒毡层常提早解体,中层组织常发生异常加厚且解体较晚,药隔组织形态结构异常。矮败小麦的雄性败育过程与太谷核不育小麦基本  相似文献   

14.
以蓝粒太谷核不育硬粒小麦附加系89-2343(AABB 4D/4E)与普通小麦7739-3(2n=42)杂交、回交所产生的蓝粒可育株与白粒矮败材料杂交、回交,育成了矮败蓝粒小麦附加系98-266.利用97-866为基础,转育成8份不同基因背景的新蓝标矮败小麦,并对这8个蓝标矮败小麦的粒色和育性分离及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蓝粒不育株变幅为20.6%~23.8%,平均为22.3%;白粒非矮秆可育株占77.6%,其他类型仅占0.1%,表明蓝粒基因、Ms2和Rht10均位于附加染色体上,且连锁紧密;但不同轮回亲本,矮败蓝粒的传递率有差异;而同一轮回亲本在年份间的蓝粒不育株传递率差异不显著.同时,对蓝标型矮败小麦的杂种优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矮败小麦的芽鞘长度与成株高度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576**),短芽鞘苗成长为矮秆不育株,长芽鞘苗成长为高秆可育株,依自然群体芽鞘长度预测成株期育性的准确率为72.2%.GA3处理可明显扩大矮败小麦幼苗在芽鞘长度、幼苗高度及叶长、叶色等形态上的差异,从而可将幼苗区分为GA3反应敏感型与不敏感型,2类幼苗比例为11.GA3处理体积分数以1×10-5~1×10-4为宜,处理时期自萌芽期至二叶期均可.幼苗GA3反应与成株期株高相关,与育性分离结果基本一致.依GA3反应判别育性的准确率,室内试验为95.50%,田间试验达95.15%.较高的温度也可以扩大幼苗间的差异,在16~30℃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可育株的芽鞘长和苗高明显增加,而不育株则变化不大.较高温度还可增大GA3处理的效果,提高苗期预测育性的准确性.对矮败小麦幼苗GA3反应的生理原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利用矮败小麦在山西开展轮回选择创制优异小麦新品系提供有益参考,2010—2014年用引进的矮败小麦和当地主推品种连续回交3次,研究分析其后代群体可育株和轮回父本的产量及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回交后代可育株的株高低于轮回父本,而硬度、千粒质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沉降值、容重均高于轮回父本;矮败小麦与正常父本杂交,其矮秆性对后代不育株和可育株都有一定的影响。以矮败小麦为基础,轮回选择为核心,构建了高产、优质、抗旱3个矮败基础群体,选育出了农艺性状和品质均有所突破的小麦新品系,可为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矮败小麦的芽鞘长度与成株高度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576),短芽鞘苗成长为矮秆不育株,长芽鞘苗成长为高秆可育株,依自然群体芽鞘长度预测成株期育性的准确率为72.2%。GA3处理可明显扩大矮败小麦幼苗在芽鞘长度、幼苗高度及叶长、叶色等形态上的差异,从而可将幼苗区分为GA3反应敏感型与不敏感型,2类幼苗比例为1:1。GA3处理体积分数以1×10^-5 ̄1×10^-4为宜,处理时期自萌芽期至  相似文献   

18.
矮败小麦群体改良取得显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谷核不育小麦是我国特有的遗传资源。它雄性败育彻底 ,不育性稳定 ,异交结实率高 ,是一个非常难得的雄性不育材料 (邓景扬等 ,1 981 )。控制太谷核不育小麦不育性的显性基因 Ms2 (Ta 1 )位于 4D染色体短臂上 ,距离着丝点 31 .1 6个交换单位 (刘秉华等 ,1 986)。为了拓宽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应用范围 ,提高其应用效能 ,作者以矮变一号小麦品种为标记基因供体 ,成功地研制出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 ,即矮败小麦。在矮败小麦中 ,矮秆基因Rht1 0与雄性不育基因 Ms2在 4D染色体短臂上连锁十分紧密 ,交换率仅有 0 .1 8% (刘秉华等 ,1 …  相似文献   

19.
矮败小麦育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矮败小麦的创制太谷核不育小麦是受显性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材料,原基因符号为Tal,它雄性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异交结实率高。  相似文献   

20.
矮败小麦利用的研究Ⅱ异交结实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矮败”小麦等的异交结实率和太谷核不育小麦一样,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动幅度较大,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乃是矮秆的不育穗受到高秆不育株叶片的荫蔽。适当除去不育穗顶部遮挡的叶片,辅之以人工辅助授粉,可获得满意的效果。用鸡毛帚授粉,是授粉工具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