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吐鲁番葡萄斑叶蝉生活史及发生消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葡萄斑叶蝉在吐鲁番的生活史及发生消长规律,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连续3年对葡萄斑叶蝉种群动态开展定点定时系统监测,每3 d调查1次,分析种群数量、虫态、龄期,确定其年生活史和各代发生期.[结果]葡萄斑叶蝉在吐鲁番1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树缝和墙缝中越冬.4月中旬越冬成虫迁入葡萄园危害,8月为发生盛期,10月初种群密度迅速下降,斑叶蝉进入越冬场所;5月中旬1代若虫孵化,6月中旬2代若虫孵化,7月下旬3代若虫孵化,9月上旬4代若虫孵化.[结论]5月中下旬1代若虫发生高峰期为最佳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2.
一、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 1.葡萄斑叶蝉 又名葡萄二星叶蝉。在吐鲁番两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葡萄园附近的树皮下、土墙缝、砖缝中越冬,翌年春天,越冬成虫在发芽早的榆、杏、梨、桑等树上活动取食,葡萄展叶后再迁移到葡萄上产卵。5月中旬是第1代若虫发生高峰期,6月中下旬到9月中下旬是第2、3、4代若虫发生期。9月底10月初越冬代成虫出现。葡萄斑叶蝉以成虫、若虫聚集在葡萄叶片背面刺吸汁液,好隐蔽、喜潮湿。叶片被害后,出现失绿的白色斑点,严重时,白色斑点连片,叶片整个失绿变白变薄,其分泌物还污染葡萄果实,影响品质。  相似文献   

3.
葡萄斑叶蝉秋季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鲁番素有“葡萄之乡”的美誉,随着近几年来种植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葡萄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迅速发展。然而葡萄斑叶蝉(Erythroneura apicalis Nawa)自2000年在亚尔乡发现以来,迅速上升为危害我市葡萄的主要害虫,续2002年暴发危害后,2005年秋季严重发生,目前已对我市葡萄产业构成了巨大威胁。严重发生田块葡萄叶片受害率达100%,整个植株叶片全部变为黄白色。未采摘果实的果皮外布满黑色粘性排泄物,严重影响了葡萄后期的生长和鲜葡萄质量。面对葡萄斑叶蝉严重发生的局势,吐鲁番市委、市政府及各涉农部门高度重视,充分借鉴多年控制葡萄斑叶蝉…  相似文献   

4.
吐鲁番素有“葡萄之乡”的美誉,随着近几年来种植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葡萄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迅速发展,2006年种植面积已超过24万(667m^2)。然而,自2000年在亚尔乡发现葡萄斑叶蝉以来,该虫迅速上升为危害葡萄生产的主要害虫,对葡萄产业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根据实况调查,对2005年秋季葡萄斑叶蝉严重发生的原因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葡萄叶蝉是葡萄上的重要害虫。危害葡萄的叶蝉主要有2种,即二黄斑叶蝉和葡萄斑叶蝉,2种叶蝉常混发,对葡萄生长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6.
葡萄斑叶蝉[Ezythroneumapicahs(NaWa)]属于同翅目,叶蝉科,又名葡萄二星叶蝉。最近几年以来,随着葡萄面积的不断扩大,不合理引种及气候条件的改变,自2000年7月在吐鲁番葡萄上首次发现葡萄斑叶蝉后,成为吐鲁番市葡萄的主要害虫,对葡萄产业构成了威胁。经过2年的定点调查和大田普查,基本掌握了葡萄斑叶蝉在吐鲁番市发生的规律,并在掌握发生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抓防治示范区,将防治技术推广应用到大田中,有效地遏制了葡萄斑叶蝉迅速扩散蔓延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葡萄叶蝉是葡萄上的重要害虫.危害葡萄的叶蝉主要有2种,即二黄斑叶蝉和葡萄斑叶蝉,2种叶蝉常混发,对葡萄生长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吐鲁番地区葡萄斑叶蝉的天敌种类及控害效果.[方法]葡萄园田间定点调查结合室内饲养试验,观察葡萄斑叶蝉不同天敌种类及其捕食量.[结果]纤赤螨Leptus sp,蜘蛛为吐鲁番葡萄斑叶蝉主要天敌.纤赤螨以幼螨体外寄生葡萄斑叶蝉若虫,对1-2低龄若虫有较高的寄生和致死率,但对3龄以后的高龄若虫致死率低;成螨则直接捕食若虫.球腹蛛科、圆蛛科和微蛛科蜘蛛多结网捕食,狼蛛科的丁纹豹蛛Pardosa T-insignita Boes.et Str.和蟹蛛科的种类多直接捕食.蟹蛛科、狼蛛科和球腹蛛科蜘蛛对若虫的捕食量较大,平均3-6头/d.圆蛛科和微蛛科蜘蛛捕食量低于2头/d.草蛉成虫、卵在田间常见,幼虫少见;瓢虫、食蚜蝇和蚁蛉等其它天敌种类仅零星出现.[结论]纤赤螨Leptus SP.是吐鲁番葡萄斑叶蝉的优势天敌,田间寄生率达10;-30;,对葡萄斑叶蝉有较好的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吐鲁番葡萄斑叶蝉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斑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不完全变态.在吐鲁番地区一年发生四代.危害时在葡萄叶片背面用口针吸食汁液,叶片上留下白点;发生严重时,叶片失绿发白,导致大面积落叶.  相似文献   

10.
闫小英  扈丹  黄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703-6704,6706
[目的]明确不同类型黄板对大田葡萄二黄斑叶蝉越冬成虫的诱杀效果。[方法]研究了2种市售黄板(北京中捷黄板和浙江台州黄板)和1种自制黄板对葡萄二黄斑叶蝉越冬代成虫的大田诱杀效果。[结果]2种市售黄板的诱杀效果好于自制黄板;3种黄板正、反两面对该虫越冬代成虫的诱虫效果差异不显著;3种黄板大田诱杀双翅目、鞘翅目昆虫的效果最好,但对天敌昆虫具有一定杀伤力。[结论]为探索葡萄园无公害防治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既能防治虫害又能使葡萄达到无公害的要求,我们选了纯生物的农药进行试验,从而选择出适合于吐鲁番地区防治葡萄斑叶蝉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12.
葡萄斑叶蝉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斑叶蝉又名葡萄二星叶蝉、葡萄二点叶蝉、葡萄二点浮尘子、二点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9-10月问对葡萄叶片危害较重。  相似文献   

13.
葡萄斑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又名葡萄小叶蝉、葡萄二星叶蝉,近年来传入新疆。2002年该虫在库尔勒市发生,危害日趋于加重。为摸清该虫发生规律,为防治提供依据,2004~2005年两年间课题组对本地区的葡萄斑叶蝉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叶鲁番葡萄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1.葡萄斑叶蝉又名葡萄二星叶蝉。在吐鲁番两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葡萄园附近的树皮下、土墙缝、砖缝中越冬,翌年春天,越冬成虫在发芽早的榆、杏、梨、桑等树上活动取食,葡萄展叶后再迁移到葡萄上产卵。5月中旬是第1代若虫发生高峰期,6月中下旬到9月中下旬是第2、3、4代若虫发生期。9月底10月初越冬代成虫出现。葡萄斑叶蝉以成虫、若虫聚集在葡萄叶片背面刺吸汁液,好隐蔽、喜潮湿。叶片被害后,出现失绿的白色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葡萄二黄斑叶蝉(Arboridia koreacola Matsumura(1932))在陕西关中地区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群消长规律,为探索其综合防治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2-05-08在陕西关中不同地区对葡萄二黄斑叶蝉进行田间普查和寄主调查。于2013-04-11-10-01对葡萄二黄斑叶蝉种群消长动态进行田间系统调查,并结合室内饲养观察,分析种群发生数量、虫态、龄期,确定其生物学特性和各世代发生规律。【结果】葡萄二黄斑叶蝉在陕西关中地区1年发生3代,以成虫在园内外落叶、杂草、土缝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于葡萄展叶期开始取食危害。除第1代若虫、成虫发生量大且较集中外,其后各世代重叠严重。5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第1代成虫发生期,6月上旬至8月上旬为第2代成虫发生期,7月下旬至翌年4月中旬为第3代成虫发生期。10月中下旬气温降低,种群数量迅速减少,成虫开始越冬。成虫有黄白色和红褐色两型,越冬成虫均为黄白色,若虫共5龄。【结论】葡萄二黄斑叶蝉种群动态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与种群的聚集扩散、取食习性有关,其成虫的形态特征与体色差异均可用于该虫的鉴定。  相似文献   

16.
葡萄斑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又名葡萄二星叶蝉。2000年葡萄斑叶蝉首次在葡萄上发生危害,到2002年葡萄斑叶蝉发生面积达到4533公顷,由于这两年对一遍净、农家盼等常规农药的反复使用,易使葡萄斑叶蝉产生抗药性,为此我们选择了以下几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筛选,用于替代一遍净、农家盼等农药,提高防效,指导大田防治。  相似文献   

17.
赵田 《现代种业》2007,(2):58-58
一、忌栽柏树 首先,柏树和梨树是冤家。柏树尤其是桧柏和龙柏是梨树的主要病害一一梨锈病病菌的越冬场所,到了春暖季节这种病菌会随风吹到梨树上继续繁衍,危害梨树生长发育。其次,柏树和葡萄也是对头。葡萄附近若栽柏树,则葡萄果实不易成熟。所以,在栽有梨和葡萄的果园附近忌栽各种柏树。  相似文献   

18.
忌栽柏树 柏树尤其是龙柏和桧柏,是梨锈病菌的越冬场所。到了春暖季节,越冬病菌会随风吹回到梨树上继续繁衍并危害梨树。另外,柏树和葡萄也不能共处,因为葡萄附近若栽柏树,则易导致葡萄果实晚成熟。  相似文献   

19.
葡萄斑叶蝉(Grape leafhopper,Erythroneura apicalis nawa)是威胁新疆特色葡萄产业的重要害虫.研究通过室内试验,对葡萄斑叶蝉对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的敏感性进行了生物测定,测定了一遍净(吡虫啉)对新疆吐鲁番市葡萄乡和昌吉市园艺场两个葡萄产区葡萄斑叶蝉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昌吉市园艺场葡萄斑叶蝉LD50为5.94(0.28~12.76),LD90为74.94(38~857.88);吐鲁番葡萄乡葡萄斑叶蝉LD50为2.114(1.65~10.32),LD90为35.983(27~58.62),新疆葡萄斑叶蝉对吡虫啉属敏感水平.同时,还进行了一遍净对葡萄斑叶蝉的校正防治效果试验,药后1 d,药剂的校正防效不高,为8.68 ;.药后3 d防效提高,一遍净的防效为31.76 ;.药后7和14 d试验结果表明,药剂处理的防效与药后 3d的防效基本接近,没有显著性改变.药后14 d一遍净的防治效果为32.07;.21 d的药剂防效变化很大,一遍净校正防治效果达69;.  相似文献   

20.
【目的】摸清石河子垦区葡萄害虫的种类、分布及为害情况,研究主要害虫发生规律。【方法】通过定点调查结合普查,对石河子垦区葡萄害虫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石河子垦区葡萄害虫有8种,它们是葡萄斑叶蝉(Erythroneura apicalis Nawa)、缺节瘿螨[Colomerus vitis(Pagenstecher)]、东方盔蚧(Parthenolecanium corniBouche)、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 Ugarov&Nikolskii)、白星花金龟[Potosia brevitarsis(Lewis)]、绿长突叶蝉(Batracomorphus pandarus Knight)、沙漠墨蟋[Melanogryllus desertus(Pallas)]和钳叶甲(Labidostomis senicula Kraatz)。【结论】葡萄斑叶蝉和缺节瘿螨是石河子垦区葡萄栽培的主要害虫,分布广,为害重,8月底为葡萄斑叶蝉种群数量最高峰。绿长突叶蝉为害酒葡萄的新害虫,有扩散蔓延的趋势,其越冬代成虫发生量高峰期为6月底;第一代若虫高峰期为7月下旬;第一代成虫高峰期为9月中旬。6月中旬为白星花金龟羽化出土盛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