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水肥条件下旱地小麦水肥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了不同水肥条件对旱地小麦产量和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肥条件对小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明显影响;补充灌水和不灌水施肥处理分别比相应对照增产39.2%~142.6%和34.2%~152.3%,同时补充灌水比不灌水各处理增产21.0%~40.2%。不同肥料配比以N1P1处理的肥料利用效率最高,并以适当补灌效果最佳,补充灌水和不灌水每千克N分别增产小麦18.0kg和13.0kg。不同肥料配比处理灌水利用效率分别比对照提高0.17~0.72kg/m^3,并以N1P1最高,为1.16kg/m^3。  相似文献   

2.
许恺  许占国 《种子科技》2008,26(2):62-63
冠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常年小麦播种面积在100万亩左右。2006—2007年,结合我县“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建设,我们在贾镇进行了万亩多抗优质专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攻关示范,品种为聊麦18号。经过专家组测产验收,优质高效示范田1.5万亩,平均亩穗数33.3万穗,穗均粒数44.2粒,千粒重47g,平均亩产520.0kg,比项目实施前三年平均亩产380.7kg增产139.3kg,增产36.6%。  相似文献   

3.
温光型核不育两系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1998年度全国温光型C49S两系杂交小麦联试资料表明,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极地较对照增产。平均增产11.10 ̄21.62%。其产量的超标优势主要来源于穗粒数和有效穗优势,并以穗粒数优势起主导作用。其中,MS1每667m^2疸可达655kg,比对照绵阳26号增产66.4%,比常规小麦平均增产21.62%。  相似文献   

4.
三年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露地条播种植方式相比,旱区冬小麦地下渗灌与膜上穴播栽培技术体系相结合能更好地发挥节水增产效应,提高水分利用率,小麦植株发育健壮,干物质积累增多,分蘖成穗增加,群体光合能力增强,更为显著的是产量三因素中,每公顷成穗增加了93.0万,穗粒数平均增加1.8粒,千粒重提高了2.1g,每公顷增产2127.0kg,增产率为47.58%,净增产值1265.1元。  相似文献   

5.
该品种在2001~2002年两年贵州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755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0%。2002年贵州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6837kg/hm^2,比对照增产8.5%。黔东南州种子公司2003年安排在全州16个县(市)进行生产示范,最高产量10852kg/hm^2,最低产量7545kg/hm^2,平均产量9186kg/hm^2。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糙米率77.2%,整精米率60.4%,垩白粒率24%,垩白度2.4%,直链淀粉含量20.85%,胶稠度50mm,粒长6.7mm,粒型长宽比2.9,达国标三级优质米标准。  相似文献   

6.
旱地冬小麦覆盖黑色液膜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2000年在山西临汾、万荣、屯留就黑色液膜覆盖冬小麦的增产效应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枯水年型条件下,黑色液膜覆盖冬小麦具有较好的产量效应、生物学效应、增温效应和储水供水效应。较好地协调了旱地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问的关系,使每公顷产量达2188.5kg,较对照增产17.95%;水分利用效率达到0.78kg/m^3,较对照提高22.26%。该项研究为旱地小麦覆盖材料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龙单29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种植,生育日数108d左右,从出苗到成熟需活动积温2200℃左右,活秆成熟,籽粒为偏硬粒型,橙黄色,品质好,百粒重38g,容重770g/L,株高230cm,穗长22.24cm。穗行数12~14行,2004年在萝北县凤翔镇东莱村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458.kg/hm^2,比对照品种克单8号增产14.8%,2005年在萝北县良种场生产田平均产量10959kg/hm^2,比克单8号增产16.3%。龙单29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8.
临沂市水稻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临稻10号,产量高、品质优,高抗穗颈瘟病。1999-2001年参加山东省水稻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产量居参试品种首位。产量比对照(1)圣稻301增产24.2%,比对照(2)京引119增产25.36%。于2002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会审定定名。该品种选育成功的关键是利用现有丰富的基因资源,组配杂交组合。选育矮秆抗倒、叶挺、穗直、穗大、粒多、分蘖力强的单株株系,单产达700~750kg/667m^2,高产地块可达800kg/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水稻研究所提出并实施了著名的半矮秆少蘖大穗新株型“超级稻”选育计划,即株高90~100cm,每穗200~250粒,产量800~1000kg/667m~2,比现有水稻品种增产30%~50%。……  相似文献   

10.
喷施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再生稻腋芽萌发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培两优500为材料。在头季稻齐穗后25d和收割后3d喷施920和细胞分裂素,结果表明。喷施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可延缓头季稻根叶衰老,促进灌浆,减少秕粒率,增加饱粒率和千粒重,与此同时,能打破再生芽的休眠,提高再生稻的发苗数和成穗率,从而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喷细胞分裂素处理和喷赤霉素处理比对照两季共增产分别为669.45kg/hm^2,269.55kg/hm^2,增产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Ⅱ优98杂交水稻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1年参加云南省区试,平均产量10450kg/hm^2,比对照增产11.73%,达极显著水平,是10个参试品种中产量最高、唯一比对照显著增产的品种。2000~2001年参加安徽省区试,平均产量8570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3.66%,达极显著水平。2001~2002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稻新组合区试,平均产量9712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达7.0%,达极显著水平。2004年在我公司品比试验中,平均产量9481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6.98%,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MS1丰产稳产性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98年度全国温光型C49S两系杂交小麦联试资料,对参试组合MS1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S1不仅极显著地较对照增产,平均增产21.62%,高居试验之首,而且还极显著地比其它参试组合增产6.95—22.14%,是一个高产穗产适应性广泛的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其高产稳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有效穗和穗粒数同时超标,且千粒重仍维持较高水平,使产量三要素在高水平上达到了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三年多点区试表明,新麦26号高产、稳产、适应性好,比对照新麦18平均增产1.94%,较对照周麦18号增产0.45%,两年区试混合样化验面粉稳定时间平均27.3min。分蘖力较强,穗粒数多,成穗率高,产量三要素协调,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1级标准,是一个适合黄淮南片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半冬性优质强筋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4.
1、品种来源:绵阳89-30系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于1985年用绵阳15号作母本.8201-作父本进行杂交。1996年8月经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2、产量表现;经陕西安康地区2年共13点农区试平均公顷产4258·skg/hm2,比对照绵阳19号平均增产5.81%,大田一般公顷产4200~4500kg左右.高产田块在每公顷6000kg以上。3、特征特性:幼苗半在立.芽鞘无色.叶色浓绿.株型较紧凑,株高90cm左右、茎杆粗壮.穗层整齐。每穗粒数42-45粒,长芒、白亮、白拉,千粒重43g左右。该品种属春性偏早熟种。分案力强,上林成穗率中等。在陕西安康种植…  相似文献   

15.
1 品种来源郑白糯6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优质专用玉米育种室利用郑白糯06为母本,郑白糯0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糯玉米单交种。 2 产量表现在2003年东南区鲜食玉米区试中,平均鲜穗亩产 807.7kg,比对照种增产16.7%。在2004年东南区鲜食玉米区试中,平均鲜穗亩产752.9kg,比对照种增产9.6%。两年平均鲜穗亩产780.3kg,比对照种增产13.2%。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尿素和两种复合肥不同追肥时期不同追肥量的研究表明:三种肥料中,以控释性复合肥效果最明显,在玉米播后45d1次追施690kg/hm^2,能明显促进生殖生长,降低株高和穗位高,增加穗长、穗粒数和出籽率,增加千粒重,增产26.40%,达极显著水平,增加效益2556.70元/hm^2;其次为绿源复合肥555kg/hm^2,增产12.30%~14.77%;尿素效果最差。2次追肥与1次追肥相比,虽然能促进营养生长,增加千粒重,但并不能增产,与1次追肥相比,减产2.14%~8.40%,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水稻新品种通禾833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禾833在吉林省预备、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8465.7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2.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229.0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1.3%。该品种具有稳产、优质、稻瘟病抗性较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小麦品种更换与产量组分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凡华  福德平 《种子》2000,(4):50-51
本文对北京市小麦品种的更换、产量的变迁及产量性状的演变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在过去50年中,北京市已实现了六次大规模的品种更换,单产由建国初期的645kg/hm^2提高到90年代的5736km/hm^2。平均每次品种更换单产提高1018.5km/hm^2,增产55.6%,其中新品种在产量提高中的作用占30%左右。在产量三因素中,穗数和穗粒数在50年中变化不,千粒中粒重的增幅较大,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并且仍有潜力可挖。北京地区超高产品种的培育应在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基础上,重点抓每穗粒数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利用内蒙古早熟组油葵杂交种区域试验产量资料,按照Taic提出的方法,计算出参试品种的遗传型适应性和穗定性参数,进行丰产性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MGS主效最大,小区平均产量13.19kg,比对照种赤葵杂1号增产24.4%,遗传型适应性参数ai为-0.0157,遗传型适应性的稳定性参数λi为1.1849,为丰产穗定型品种,应进一步扩大示范及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水稻氮肥用量及增产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2年试验,分析了在吉林省土壤与气候条件下,氮肥用量与水稻产量的关系。得出了氮肥在40~240kg/hm^2用量条件下,增产20.17%~150.72%,每kg氮肥增产0.0167~0.0327t稻谷。增产率为0.45%~0.94%。高产处理中(9.35~9.68t/hm^2),有6.95%~8.47%的产量来自于磷、钾肥贡献,纯氮肥贡献率53.82%~55.94%,土壤基础肥力贡献率37.11%~37.71%。通过试验可以看出,氮肥用室160-200kg/hm^2,增产率较高,每kg氮肥可以增产0.0318~0.0327t稻谷。氮肥施用水平低于80kg/hm^2或高于200kg/hm^2,氮肥增产率下降。在磷、钾肥固定的条件下,最高产量的氮肥施肥量为205.54~210.95kg/hm^2,产量可以达到8.99~9.12t/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