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20%哒虱威乳油等15种农药防治柑桔木虱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柑桔木虱是柑桔黄龙病综合防治最重要的技术措施。柑桔木虱成虫的高效传病性、近距离扩散性、终生带毒性和快速传病性,决定了用来防治柑桔木虱成虫的农药要求速效性好、防效高(药后24h的防效>95%)。由于受到试验地虫源和试验条件的限制,柑桔木虱的有效防治药剂筛选严重滞后。2006—2007年我们做了15种农药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哒虱威EC 200mg(a.i)/L、丁硫克百威EC 400mg(a.i)/L对柑桔木虱成虫药后24h的防效>95%;防效在94.9%~90%的有异丙威200mg(a.i)/L、133mg(a.i)/L、丁硫克百威EC 250mg(a.i)/L;噻嗪酮250mg(a.i)/L的防效只有30.8%;防效低于30%的药剂有灭多威200mg(a.i)/L、鱼藤酮150mg(a.i)/L、机油乳剂9500mg(a.i)/L、阿维菌素20mg(a.i)/L和石硫合剂1波美度。机油乳剂与哒虱威混用无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黄龙病区,柑桔木虱已上升为柑桔上的第一重要害虫,但至今尚未有室内毒力测定的方法和结果的报道。笔者于2008年采用点滴法测定了6种农药对其成虫的室内毒力,活性最高的是丁硫克百威(LC50=4.1mg/kg),其次分别是稻丰散(LC50=44.3mg/kg)、联苯菊酯(LC50=44.4mg/kg)、吡虫啉(LC50=60.1mg/kg)和喹硫磷(LC50=73.5mg/kg),最差的是甲基嘧啶磷(LC50=192.8mg/kg)。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增效联苯菊酯EC 25.00 mg(a.i)/kg、16.67 mg(a.i)/kg、12.5 0mg(a.i)/kg 药后24h、3d、7d的防效达100%;喹硫磷EC 250mg(a.i)/kg、稻丰散EC 500mg(a.i)/kg、333mg(a.i)/kg、增效丁硫克百威EW 200 mg(a.i)/kg药后24h的防效>95%;甲基嘧啶磷500mg(a.i)/kg的防效低于80%。增效丁硫克百威EW 200 mg(a.i)/kg的防效高于丁硫克百威EC 250 mg(a.i)/kg的防效。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台州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对浙江省农科院柑桔研究所杜丹超助理研究员主持的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淡紫拟青霉菌粉制剂研制及其对柑橘木虱田间防效研究》(项目编号:121KY19)进行验收。柑橘黄龙病是当前柑橘生产上防治最难、威胁最大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而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是柑橘  相似文献   

4.
不同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毒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毒力,筛选高毒农药的替代药剂,采用Potter喷雾法,对不同杀虫剂对广西南宁稻纵卷叶螟的毒力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稻纵卷叶螟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敏感性最高,其LC50值为3.4595 mg (a.i.)/L;对氟硅菊酯、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杀虫单、顺式氯氰菊酯、阿维菌素、丙溴磷、三唑磷等杀虫剂敏感性也较高,其LC50值在6.3490~44.8607 mg (a.i.)/L之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氟硅菊酯水乳剂300、450、600 g (a.i.)/hm2对稻纵卷叶螟防效最好,其防效均在80%以上,最高达87.35%;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3.6、4.8、7.2 g (a.i.)/hm2和5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1125、1500、1875 g(a.i.)/hm2,对稻纵卷叶螟也有较好的防效,其防效在66.05%~86.70%之间。  相似文献   

5.
柑桔黄龙病综合防治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柑桔黄龙病是世界性的毁灭性病害,除原有的亚洲、非洲外,美国、巴西也已发现此病和其传播媒介-柑桔木虱。根据柑桔木虱是黄龙病唯一自然传播媒介和广西柑桔主产区无法实施隔离种植的特点以及柑桔黄龙病已成为广西柑桔发展最大障碍的实际和柑桔生产现状,提出在黄龙病区建立以柑桔黄龙病为第一重要病害,柑桔木虱为第一重要害虫的柑桔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实施以控制柑桔木虱为重点的柑桔黄龙病综合防治措施。3年的大面积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验证区累计发病率为0.72%,对照Ⅰ区达9.42%,对照Ⅱ区达7.14%。  相似文献   

6.
柑桔木虱种群动态与扩散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柑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是传播柑桔毁灭性病害-柑桔黄龙病(hunglongbing,HLB)的媒介昆虫,为探明田间柑桔木虱种群发生与扩散规律。利用柑桔木虱分布北沿地区冬天低温致死、春天升温扩散条件,2010-2011年调查了广东省乐昌地区柑桔木虱的种群动态和田间扩散情况。结果表明:有少量柑桔木虱成虫在乐昌中南部越冬,3月底开始产卵,6-10月种群数量迅速增长,至10月中旬柑桔木虱成虫密度达最高峰;5月初首次监测到柑桔木虱种群向北扩散,扩散距离为5 km,至6月中旬再向北扩散,扩散距离2.5 km,但扩散的成虫数量不多。相关性分析表明,田间柑桔木虱种群密度与田间温度,嫩梢数量成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的相对湿度无显著相关;田间柑桔木虱的扩散与日平均温度、日最大温度、日最小温度成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日相对湿度、日平均风速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正>为筛选出能有效防治莲藕叶斑病的药剂,探索适宜的防治方法,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等单位研究了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多菌灵3种杀菌剂不同剂量处理对莲藕叶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第三次施药后10天,10%苯醚甲环唑WG112.5g(a.i.)/ha的防效(72.79%)最高,其次为70%甲基硫菌灵WP787.5g(a.i.)/ha和10%苯醚甲环唑WG75g(a.i.)/ha的防效,分  相似文献   

8.
药剂混配对梨木虱的毒力及药效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筛选防治梨木虱的高效药剂,采用药膜法测定了不同药剂组合对梨木虱成虫的毒力,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了药剂和药剂组合对梨木虱成虫和若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梨木虱成虫显示了较高的触杀毒力,LC50为0.9877 mg/L,阿维菌素与吡虫啉质量比1:1混配也显示了较突出的触杀效果,LC50为1.2145 mg/L;田间药效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与吡虫啉/啶虫脒混配对梨木虱成虫有较好的防效,10天内防效均在80%以上,阿维菌素与吡虫啉/啶虫脒混配对梨木虱若虫也显示了较好的防效,10天防效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探究10.5%三氟甲吡醚乳油对园林害虫榕管蓟马的毒杀活性并为其田间应用技术提供依据,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北京新禾丰农化资料有限公司研究人员采用浸叶法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喷雾法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表明,10.5%三氟甲吡醚EC对榕管蓟马成虫48小时LC50值为76.62mg/L。田间防效试验表明,10.5%三氟甲吡醚EC在140mg/L剂量,药后1、3天防效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激健"农药减量增效助剂在小麦条锈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采用测报调查、随机区组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开展了三唑酮和丙环唑添加"激健"防治小麦条锈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条锈病流行期,施用15%三唑酮WP 1200 g/hm~2或25%丙环唑EC 600 mL/hm~2 2次,药后7天防效达93%以上,药后19天防效达100%;添加"激健"减少用量30%,即15%三唑酮WP 840 g/hm~2+"激健"225 g/hm~2或25%丙环唑EC 420 mL/hm~2+"激健"225 g/hm~2,药后7天防效分别为89.4%和91.7%,药后19天,防效达99.8%~100%;添加"激健"减少用量40%~50%,即15%三唑酮WP 720~600 g/hm~2+"激健"225 g/hm~2或25%丙环唑EC 360~300 mL/hm~2+"激健"225 g/hm~2,药后7天防效在78.0%以上,药后19天防效达97.7%~99.8%。2种药剂单用和添加"激健"减少用量30%,药后7天防效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极显著高于添加"激健"减少用量40%~50%,但药后19天各处理间防效差异均不显著。若发病较轻,使用"激健"可以减少农药用量50%,即15%三唑酮WP 600 g/hm~2+"激健"225 g/hm~2,25%丙环唑EC 300 mL/hm~2+"激健"225 g/hm~2,从而有利于减少农药使用量和农残污染,节约防治成本。  相似文献   

11.
为了验证两种不同的柑桔黄龙病综合防治理论指导对柑桔木虱和黄龙病的防控效果,笔者于2006-2008年在桂林良丰农场开展大面积对比试验,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以控制木虱为重点的柑桔黄龙病综合防治区都没有观察到柑桔木虱,8年生无病苗定植区3年累计发病率为1.71%、年平均发病率为0.57%,分别比对照区减少19.41%和6.47%;6年生常规嫁接苗定植区3年累计黄龙病株率只有1.35%,年均0.45%,分别比对照区减少8.31%和2.77%。传统的柑桔黄龙病综合防治区(对照区)每年都观察到木虱,8年生无病苗定植区3年累计黄龙病株率高达21.12%,年均7.04%;6年生常规嫁接苗定植区3年累计黄龙病株率也达到9.66%,年均3.22%。  相似文献   

12.
柑橘黄龙病疫情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柑橘黄龙病传播介体种群消长规律和疫情动态,破解柑橘黄龙病防控问题,以主栽的早熟‘宫川’品种为重点在古城和大田柑橘园设立2个柑橘木虱监测点,采用定点定人定树定枝定时方法对柑橘木虱进行系统监测;以乡镇为单位每年在10-11月的果实显症期对全市柑橘园柑橘黄龙病进行全境式普查。结果表明,柑橘木虱季节性消长规律主要呈三峰型曲线变化,其峰期主要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中旬至9月中旬、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其年度之间和果园之间总体趋势基本一致,但其峰值峰次差异却较大,主要受初见期、基数和气温等三要素影响所致,并建立柑橘木虱时序成若虫数量与其气温关系模型:D=0.018T+17.365(n=36,r=0.3563*)。针对柑橘木虱传播柑橘黄龙病的特征特性,摸索集成了“一挖两治”防控策略和“三防五关”防控技术。经过3年的全面应用,将柑橘黄龙病发病面积持续控制在5%以内,2008-2010年将加权平均株发病率分别控制在0.084%、0.077%、0.051%,基本达到了持续控制效果,保障了临海市柑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邓明学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358-363
以控制木虱木虱为重点的柑桔黄龙病综合防治理论已在广西柑桔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推广应用该理论,加速该理论在柑桔黄龙病区的推广应用,本文报道了该理论的形成过程、事实和理论依据以及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喷施赤霉素对甜高粱控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喷施赤霉素溶液对甜高粱田间分蘖数和倒伏的影响,试验以‘晋甜杂3号’为试验材料,分别于2~6叶期5个时期叶面喷施浓度为50、100、150、200、250、300、400、500、750、1000 mg/L的赤霉素水溶液,喷施清水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喷施赤霉素后,甜高粱苗期分蘖数显著减少,不同处理时期间,6叶期分蘖数最少;在5个喷施时期内,处理间最少分蘖数分别较对照减少32.2%、30.6%、25.8%、43.5%、89.5%,最佳控蘖浓度均在250~300 mg/L范围内;相关性分析表明,苗期分蘖数与田间倒伏率呈显著正相关,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喷施赤霉素可以显著增加甜高粱生物产量,但是控蘖效果越明显增产效应越弱,且本试验各处理并未造成减产。因此,甜高粱6叶期喷施250~300 mg/L的赤霉素水溶液可以有效控制甜高粱苗期分蘖数,增加其抗倒伏性,并且较对照产量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5.
研究农田常用的杀介壳虫药剂在剑麻叶片上的润湿性能,并通过添加适量的有机硅助剂提高杀虫剂的使用效率。采用Zisman作图法测定剑麻的临界表面张力,并与推荐剂量下7种杀虫剂药液的表面张力值,及添加不同浓度有机硅助剂后药液的表面张力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剑麻的临界表面张力值为23.89 m N/m,7种杀虫剂的表面张力值为35.72~72.51 mN/m,均大于剑麻的临界表面张力,药液在剑麻叶上润湿性较差。有机硅助剂能够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当45%毒死蜱EC 450 mg/L中加入有机硅500 mg/L,4.5%高效氯氰菊酯EC 45 mg/L和70%吡虫啉WG 350 mg/L中加入有机硅200 mg/L,其余4种杀虫剂中添加有机硅100 mg/L时,药液的表面张力降至剑麻的临界表面张力以下,药液的润湿性能得以提升。因此,在麻田害虫防治上,建议在农药制剂中添加适量的有机硅助剂来改善药液在叶片上的润湿性能,进而提高农药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In citrus, development of new hybrids is difficult due to failure of the germination of zygotic embryos. Henc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standardize embryo age and media for maximizing the germination and subsequent seedling growth in sour orange × Sacaton citrumelo crosses followed by the identification of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 markers for distinguishing the hybrids. A factorial experiment in complete randomized design was conducted with two each embryo age (110–120 and 130–140 days after pollination) and culture media (G‐B5 supplemented with 1.5 mg/L GA3 plus malt extract and G‐B5 plus malt extract) for in vitro embryo culture of sour orange × Sacaton citrumelo progenies. Older embryos germinated well in both media, though highest on M1 medium (100%). In fact, M1 medium gave higher plantlet survival in both age groups. The seedling growth of older embryos had highest root length (37.80 mm) and shoot length (24.20 mm) in M1 medium at 60 days after inoculation (DAI). Three SSR markers (TAA45, CAC15 and CAC39) showed polymorphism between female and male parents and were able to identify their hybrids.  相似文献   

17.
以天津汉沽“玫瑰香”葡萄为原料酿造低醇葡萄酒,以添加SO2终止发酵为对照,以酒精度、酵母菌致死率和稳定性等重要理化指标及感官评价为检测依据,比较了单纯添加不同浓度的肉桂酸(100、150、200、250 mg/L),以及肉桂酸(50、75、100、125 mg/L)协同SO2(60 mg/L)共同终止酒精发酵对酿造低醇葡萄酒品质的影响,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最终成品酒中肉桂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单纯添加肉桂酸组和肉桂酸协同SO2组均优于对照组(单纯SO2 组),其中单纯添加250 mg/L肉桂酸终止发酵能获得品质最高且稳定性最好的低醇葡萄酒,其酒精度为6.32%(V/V),酵母菌致死率达98.58%。所酿低醇玫瑰香葡萄酒呈浅玫瑰红色,澄清透明,果香、酒香平衡,酸甜适中,无酵母味,具有一定的玫瑰香的品种香。该低醇葡萄酒中肉桂酸检测含量为62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