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密云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GIS/RS技术对密云县的1992年、1999年TM/ETM和2006年中巴资源卫星(CBERS-1)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并结合社会经济调查数据,从景观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2个层次,选取斑块面积、斑块面积比重、平均斑块分维度、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均匀度和景观优势度等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密云县1992-2006年间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密云县1992-2006的14 a间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呈减少趋势,林地和建筑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各个景观类型的面积比重和复杂性差异显著.区域气候变化、人口结构变化、产业界格局调整和环境保护政策等因素是引起密云县景观格局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这些因素使得密云县整体景观异质性降低、优势度上升,尤其是林地支配地位得到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稳步改善.但是水体面积因多年干旱而锐减,水域景观亟待加强保护和治理.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开县蓄水前后景观格局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举世瞩目的大型水电水利工程,其建成后具有巨大的综合效益,但水库蓄水完成后,也引起库区内的土地覆被与景观格局的变化。为了及时掌握水库蓄水后库区土地覆被及景观格局变化情况,该文以三峡库区重庆市开县为研究对象,基于2002、2007和2010年3期遥感影像资料,运用遥感与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利用ArcGIS9.3、Ecognition8.0、Fragstats3.3等软件分析了研究区土地覆被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研究表明:由于受2002-2010年间水库蓄水影响,开县土地覆被与景观格局均有剧烈变化。该地区景观优势类型是森林、灌木、旱地、草地和水田。景观类型水平上,旱地、水田、草地景观面积减少且破碎度增加,但森林、水体、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同时连通性增加;景观格局水平上,景观总体破碎度增加,景观优势度降低,但景观多样性增加,有利于该地区生态系统稳定。开县2002-2007年和2007-2010年2期景观格局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研究结果及时反应了水库蓄水前后的土地覆被与景观格局变化特征,为水库未来土地利用合理规划与生态景观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获得的遥感数据资料,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功能以及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分析了鄱阳湖区1985—200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化情况和景观指标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鄱阳湖区在1985—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是:耕地与水域的变化情况完全相反;其次是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而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幅度不大;(2)从整体上来看,耕地与水域之间实现转换,而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来自于耕地;同时,鄱阳湖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3)从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来看,鄱阳湖区的景观异质性程度在逐渐提高,土地利用向着多样化和均衡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LUCC的武汉市高速公路周边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在推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会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本文以武汉市主干道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利用缓冲区分析、景观指数法、生态价值评测等方法,以土地利用变化(LUCC)为基础分析2002年到2017年高速公路周边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1)武汉市高速公路周边主要以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为主,耕地向建设用地转换最为显著;(2)在空间上,1~10 km缓冲区内主要以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之间的转换为主,随着时间推移,耕地所占比重持续减少,反之,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其空间差异有继续增大趋势;(3)2002年和2017年中的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指数变化差异明显,水域的斑块密度和分离度最低,建设用地的分维度指数最高,耕地的分离度指数最高,这与土地利用变化一致,2002年城镇化对景观格局影响范围为4 km,到2017年扩大到6 km,影响有扩大趋势;(4)借助Google Earth和ESV对武汉市进行景观格局验证,与高速公路距离越远,景观类别越丰富,ESV值越高,主城区附近ESV值较低。总体ESV值呈下降趋势,LUCC降低了缓冲内的生态系统功能,造成生态服务价值减少。  相似文献   

5.
基于RS和GIS的西昌市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了解西昌市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以3期遥感影像(1989年TM、1998年ETM和2008年ASTER)为数据源像,利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研究区1989-2008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要素类型以林地、草地和耕地为主,其中林地面积最大,占50%以上。近20年来,耕地、草地、未利用地和水域面积持续减少,其中耕地减少幅度最大,减少了20.01%;建设用地和林地显著增加,分别增加4?861.31和7?609.46 hm2,其中建设用地增加了64.55%。景观要素明显变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地势低平,工、农业集中,人地矛盾异常突出的中部安宁河谷和东部邛海盆地。由于人类活动的干预,研究区景观要素类型相互转化较为频繁,主要表现为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和林地,草地转为林地和耕地,未利用地转为耕地和草地,水域转为耕地和建设用地。1989-2008年研究区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从1.323和0.738下降到1.256和0.701,优势度从0.469上升到0.536,表明景观异质性程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在RS与GIS技术的支持下,该文对鄱阳湖区1990~2002年间的土地利用景观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2年鄱阳湖区面积变化的趋势是耕地减少、林地增加、草地减少、水体增加、居民点与工矿用地大幅度增加,未利用地维持不变。利用二级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对景观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利用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分维数、破碎度等景观指数对鄱阳湖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的研究表明,1990~2002年鄱阳湖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总体变化趋势是多样性增加、优势度减少、分数维减少、破碎度增加。最后,该文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对鄱阳湖区景观格局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进行了定量分析,认为导致景观分维数、景观破碎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导致景观多样性和优势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境内公路里程与农村居民年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7.
淳安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淳安县2004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本数据,采用景观生态学的空间格局指数法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衡量土地利用景观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研究区土地的生态效应。尝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研究,为淳安县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及景观生态规划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淳安县土地利用方式以林地和水体为主;景观多样性较低,景观分布均匀而异质性较弱;景观破碎化程度和分离程度均较低,说明本区景观比较完整但复杂程度不高;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在现有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下,淳安县土地利用景观的生态效应较低,生态价值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林地、园地和水体用地区,不同地理区域间生态服务价值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宁夏盐池县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宁夏盐池县为研究对象,以4期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景观生态学原理,在获取大量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定量的方法深入分析了研究区的景观格局状况。结果显示,在研究时段内盐池县土地景观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整体景观的破碎度和多样性指数在不断上升,优势度指数不断降低,均匀度指数持续增加,景观格局朝着农、林,牧多优势度的趋势良性发展。盐池县生态环境状况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半城子水库流域2000年和2005年的2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判读,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景观生态学数量方法分析了流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①2000-2005年间,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一定变化,但林地始终是流域主导土地利用类型;②研究期内,半城子水库流域土地利用年变化速度为1.30%,其中阔叶林是最稳定的土地利用类型,其他土地是最活跃的土地利用类型;③类型水平上格局指数显示针叶林斑块形状最复杂,混交林的异质性较高;④景观水平的格局指数显示,区域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多样性增加,均匀度增强。  相似文献   

10.
金沙江流域云南段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沙江流域是我国西部的生态脆弱区,植被受人为干扰程度较大.通过分析区内各植被类型的斑块规模与变化.可望得出人类活动对流域内植被的影响程度.研究基于TM遥感数据进行,首先,对金沙江流域云南段进行景观格局特征研究,分析该地区各植被类型的斑块数、面积,面积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及该地区的斑块粒度等;然后,对比分析了流域内前后两期(相隔10 a)的植被与景观规模的变化.分析得出,流域内植被类型的斑块多为小斑块和中斑块,体现出植被景观的高度破碎化.经过10 a的变化后,暖温性针叶林等植被面积增加明显,充分反映出人工造林的成效;此外受人为活动影响后形成的次生性植被增多,说明人类活动对植被的不良影响.在植被总体面积增加的同时.区域内景观的斑块总数却有所减少,说明区域内有小斑块融合成大斑块的趋势.从两个时段植被景观斑块规模的变化可以看出,整个流域植被景观破碎的程度体现出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应用生态计量方法分析森林集水区之景观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遥测、景观生态及计量方法,了解受自然及人为干扰后陈有兰溪集水区土地利用变迁趋势,及陈有兰溪集水区受自然及人为干扰后其土地利用变迁形态,以提供陈有兰集水区森林地之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及水土保育参考。结果显示景观生态指标可有效地表现出土地利用与覆盖之变迁情形,林地为该区域之基质,在各项干扰后有恢复的现象,草生地为残存嵌块体,在大小、形状和空间结构上皆有较大的变化,而农耕地面积有逐渐减少,且嵌块体变化有先破碎后聚成的现象。且崩塌地受干扰的情形较为严重,尤其是台湾“9.21”地震及桃芝台风,“9.21”地震使崩塌地细碎的增加,而2001年桃芝台风则是顺着台湾“9.21”地震所造成的崩塌地持续扩大,并拟进一步结合社会经济人文与自然干扰因子来评估森林景观之健康度。  相似文献   

12.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结合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要求,从景观空间结构和稳定性两个方面对屏南县后垄溪一级水电站的景观生态做出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建设对区域景观的空间结构影响主要表现在建筑物和水域两方面,项目建成后他们的优势度分别提高1%和0.9%,相对变化较小;项目建设中及建成后,区域内的人为干扰和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能量和物种的流动性下降,故应加强该方面的设计,以维持区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遥感的西安市热力景观格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2—2013年3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反演出了西安市的地表温度,采用温度归一化分级方法对地表温度进行等级划分,并引入景观生态学中景观格局的研究方法,通过热力景观指数分析,对西安市热力景观格局及其演变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992—2013年西安市的热岛效应逐年增强,热力景观格局呈现出较大的时空差异。20多年来,热力景观从以次中温区为优势斑块连片分布的空间格局,转变为以次高温区、中温区等多种热力斑块镶嵌散布的空间格局,热力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热力斑块分配的均匀度、景观格局的丰富度和复杂度均稳步增加,人类活动对热环境的扰动持续而稳定。  相似文献   

14.
以鞍山大麦科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对景观格局的景观指数描述方法进行了探讨。景观指数是指能够浓缩景观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景观格局特征可以在三个层次上分析,相应地景观格局指数亦可分为三个水平,即斑块水平指数、斑块类型水平指数以及景观水平指数。当前,用于描述景观格局的许多景观指数不满足相互独立的统计性质,因而说服力不强。选取了典型性的四种指数对景观格局进行了勾画。结果表明,实际应用中只用少量指数即可完全满足格局分析的需要,反映出研究区景观格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河北省张家口市景观格局及城市热环境的时空变化及关系进行分析,为缓解城市热环境极端化给人居环境、工业生产带来的严重威胁提供策略.[方法]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通过地表温度反演和移动窗口法分析张家口市区1996-2017年城市热环境和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关系.[结果]①1996-2017年,研究区景观格局主要...  相似文献   

16.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土壤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从研究的背景、本质及内容来看 ,现代土壤学有着鲜明的景观生态学内涵 ,研究离不开景观生态学观点的指导。土壤研究的尺度、土壤性质的时空异质性及过程的动态性决定着在大尺度上土壤学研究必须采用景观生态学的观点 ,这也是土壤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土壤学汇集了众多学科的前沿研究方法 ,而景观生态学在理论上为土壤学研究拓展了更大的空间。作为学科交叉及研究动态 ,文章给出了景观生态学和土壤学研究相关联的许多热点研究动态 ,同时讨论了土地利用、土壤侵蚀、土壤面源污染等研究的景观生态学本质 ,从理论与实践上指出了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土壤学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蒙阴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蒙阴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基于1987年和2007年两个典型时期的遥感影像,运用RegionManager 5.5、Arc GIS等地理信息系统,在Fragstats 3.3软件支持下提取了部分景观指数,对研究区景观格局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7年蒙阴县的景观类型以耕地、林地、草地为主,植被覆盖率高,各景观类型间所占比例差异较小,结构较均匀。(2)1987-2007年的20a间该区土地利用景观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林地、城镇村及工矿交通用地面积增加,耕地等其他用地面积减少;斑块形状逐渐趋向复杂化,破碎化程度加剧。(3)由于人为活动的加剧,研究区的生态环境尤其难以维持其稳定态。因此,加大景观格局的动态监测可以进一步指导区域的土地利用规划,为其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渝西方山丘陵区小流域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渝西方山丘陵区张家沟小流域为空间范围,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运用多样性指数、优势度、破碎度和分离度等景观生态学定量化指标,分析了该流域1957,1976,1982,1992和1998年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演变规律。运用分形理论计算得到了各种景观的分维数,以此为依据探讨了各种景观形态的复杂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张家沟小流域各种景观的多样性指数、破碎度和优势度以及景观的分离度发生了较为复杂的不均匀变化,变化的节律性与区域农业经济政策、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对应性;各种景观形态的复杂性程度排序为:居民地>林地>水田>旱地>园地>水域;应用RS和GIS技术,借助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探讨小流域景观格局的演变,是区域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过程、格局和机理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杭州市城区热岛效应与景观格局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杭州市城区为研究对象,以1992年、2004年Landsat-5,2015年Landsat-8卫星遥感数据为信息源,利用单窗算法反演三期城区地表温度,通过提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来计算景观格局指数,结合多元回归线性模型分析了杭州市城区景观格局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研究时间段内,杭州市城区存在着明显的热岛效应,高温区域不断扩张、分散;(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以很好地刻画景观格局与地表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景观格局指数PLAND,ED,LSI和AI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最高,分别达0.753,0.771,0.779,0.772,景观的面积指标、形状指标、边缘指标和聚合指标等共同影响着杭州市城区热岛效应的强度;(3)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应通过增加绿地景观的面积,合理选择植物物种,形成集中成片的绿地,从而对城镇用地进行分割,提高现有绿地景观的立体化程度,建设较为复杂的绿地生态网络系统等方式,来缓解和改善热岛效应,达到改善人居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遥感的平顶山市土地利用及其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平顶山市1994年TM和2002年ETM 这2个时段的遥感图像,获取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分析了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借助FRAGSTATS软件进行了景观格局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的总趋势是耕地、林地减少,荒草地、工矿用地、城市用地增加,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增加;从景观尺度上看,斑块密度、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和均匀度指数增加,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减小。最后提出了生态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