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绿竹笋用林扒晒与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扒晒和施肥因素影响下的绿竹出笋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扒晒能使竹丛提前9 d出笋,并提前半个月左右进入出笋高峰期,同时它对笋目萌发数量的增加也具一定作用,单纯扒晒处理笋目萌发数量比对照增加将近1倍;扒晒和施肥对提早出笋、延长笋期及出笋高峰期,提高笋产量具有协同促进作用,扒晒施肥样地笋期最长,笋产量达98.76 kg/100m2;单因素作用条件下,施肥比扒晒对笋产量的影响要大,是提高笋产量的必要措施,同时施肥能够维持或增加新竹胸径,对新竹成竹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山地绿竹低产林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山地绿竹低产林的施肥效果,在福建省福安市进行了不同肥种对株数增长率、产笋量、新老竹胸径以及退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菜籽饼的效果最好,绿竹株数增长率为63.14%,产笋量为13.3kg/丛,老竹胸径增长11.6%,新竹胸径为5.5cm,分别比对照增加29.02%、40%、2.5%和25%;复合肥次之,尿素第三。施用菜籽饼肥用工、投资少,效果好,经济效益高,可增加纯收入,不失为山地绿竹低产林改造的一条好途径。  相似文献   

3.
对绿竹生态最适宜区福安市的绿竹施肥进行试验,并分析不同肥种、不同施肥次数对绿竹产笋量、笋体大小、 新竹胸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菜籽饼肥对绿竹产量的提高最好(每株绿竹产笋达0.81kg),其次为复合肥和尿素。施肥次数增加,笋产量及单个笋重增加明显。表明绿竹施肥增产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绿竹林丰产结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对不同年龄组成的绿竹丛产笋量对比、丛立竹数和该丛当年笋产量的回归关系、以及绿竹丛立竹数 ( N)与丛冠幅 ( CW)的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年龄组成的绿竹丛平均单株产笋量差异显著 ,由 1、 2年生竹组成的绿竹丛平均单株产笋分别比由 1~ 3年生竹组成的绿竹丛和 1~ 4年生竹组成的绿竹丛多 0 .1 638kg和 0 .1 979kg.丛立竹数为 4~ 7(株 /丛 )的绿竹林 ,在相应最大密度下可获得最大笋产量 (笋产量大于 4650 kg/hm2 ) .研究结果提出了绿竹林丰产结构指标 ,可为绿竹丰产培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施肥对不同坡位毛竹林的影响,以提高毛竹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方法]对福建省尤溪县西芹村不同施肥管理和不同坡位毛竹出笋量、新竹地径和枝下高进行研究。[结果]施肥管理和不施肥管理新竹枝下高和出笋量均为显著差异,施肥管理能有效提高竹林产量;不同坡位样地内的新竹枝下高和出笋量均为显著差异,而新竹地径差异性不显著,不同坡位上新竹枝下高、新竹地径、出笋量从大到小均依次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下坡位竹林生产量最高。[结论]在毛竹低产林改造过程中,采用施肥管理,对毛竹林产量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在实践生产中,下坡位水肥条件较好,更有利于竹林出笋和竹材生产。  相似文献   

6.
毛竹荒芜低产林是过度采伐、掠夺性挖笋和长期失管等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荒芜低产林立竹数稀少,林相杂乱,杂灌草丛生,竹林生产力低下,必须采取较集约的经营措施。研究结果表明:A(一般改造模式)、B(增施促长剂经营模式)处理立竹数可以达到2 700株/hm2,形成毛竹单优群落,A、B与ck处理比平均胸径分别提高20.8%和41.6%,平均高分别提高34.4%和47.9%,年龄结构趋于合理。A、B处理与ck处理产笋量和产材量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B处理与A处理比,平均胸径、平均高分别增加17.2%和10.1%,产笋量和产材量间有显著差异。毛竹荒芜低产林必须采取较集约的经营措施,增施毛竹促长剂对毛竹荒芜低产林改造有积极作用,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黄伟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2):79-79,90
绿竹是福建省漳平市主要笋用林之一,出笋期长,夏秋季长达150d,可缓和市场蔬菜淡季供需矛盾。对绿竹采取了4种不同的抚育措施,结果表明,不同抚育管理措施对绿笋产量产生显著差异,合理施肥结合调整年竹龄结构、密度,可以显著增加绿笋产量。  相似文献   

8.
马蹄笋促成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分前后提早晒目并给予充足的晒目时间以及在笋芽萌发时(2月份)对林地进行覆盖虽然都能提早马蹄笋的出笋时间并延长笋期,但提早晒目能提高产量而林地覆盖产量却有所下降;此外,提早晒目技术投入少、操作简单,比林地覆盖技术更为实用。施肥虽然不能有效提早马蹄笋的出笋时间,但能显著增加马蹄笋的产量,因此在绿竹生长过程中要施加足量的肥料,特别要保证氮肥的用量。  相似文献   

9.
天然苦竹低产林垦复施肥改造试验结果表明,对粗放经营的天然苦竹低产林进行林地垦复和施肥,促进了苦竹林地下鞭根和地上林分结构的改善,苦竹发笋成竹能力有显著提高,其中全垦深翻20 cm深层施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立竹结构和施肥对笋用苦竹林笋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进行苦竹笋用林立竹结构和施肥试验,采用2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苦竹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立竹结构对出笋数量和笋产量有显著影响,当密度达11 250株/hm2、一年生与二至三年生竹比例为1∶2时,苦竹林的笋产量达最大值;施肥能提高苦竹林的出笋数量和笋产量,但施肥量过大时会产生肥害,使竹林产笋量下降,施N、P、K混合肥1 250 kg/hm2、N∶P∶K为3∶2∶1时笋产量最高;施肥量对笋产量的影响大于N、P、K比例对笋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福建省戴云山脉石竹林资源分布、生长现状及经营技术措施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荒芜低产石竹林平均胸径大多在1~2cm之间,立竹数一般只有750~1 500株/hm2,竹鞭多盘结在土层0~20 cm,杂灌、杂草较多,林分生产力低下。采取综合技术措施可以提高石竹林的质量与产量。试验结果表明:经改造,林分的立竹数、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均有大幅度增加,产笋量、产材量、现存竹材量分别为对照的1.6、25.6、27.4倍。综合技术措施处理与对照相比,产笋量和竹材量两者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采取综合经营技术措施处理可以提高石竹林的产量。综合经营技术措施是改造荒芜石竹低产林的有效方法,在戴云山脉应该优先考虑发展石竹林,建议在戴云山脉及类似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霞早绿竹Banbusa oldhami‘Xia Zao’ ZSX是从霞浦县绿竹资源中偶然发现并选育出来的绿竹变异种,最主要特征是每年4月发笋,比普通绿竹提早一个多月;其形态变异是竹株高度比普通绿竹矮2~3m,更适合密植,具有增产潜力.霞早绿竹经过18a的繁育和多点栽培试验,鲜笋平均产量比普通绿竹增产20%~35%;经过长期观测结果表明,霞早绿竹发笋早、产量高、笋质优等优良性状相对稳定,成为变异新品种.2011年,福建省林木良种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福建省林木品种审定办法》,将霞早绿竹认定为优良品种.目前,已在霞浦县营建霞早绿竹良种繁育基地和笋用林基地140hm2,丰富了绿竹种质资源,并推广到福建省的连江县、厦门市同安区和广东省的珠海市等地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对衰败毛竹林恢复期经营技术措施进行探讨,分析了强化留笋养竹、不同抚育方式、不同施肥方式对衰败毛竹低产林的改造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衰败毛竹低产林恢复期强化留笋养竹、化学除草是良好的抚育方法,施肥方式应以伐桩施肥为主,调整竹林结构是衰败毛竹林恢复产量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4.
苦竹丰产林施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苦竹丰产林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提高苦竹林的产笋量、产材量和现存竹材产量,但不同施肥处理对苦竹林生长和产量影响程度不同,氮肥对苦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肥,钾肥影响较小;发育于花岗斑岩的红壤可以不施或少施钾肥。  相似文献   

15.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油茶的低产低效是阻碍油茶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解决高原山地低产油茶林改造技术问题,促进老油茶林增质增效。2004年来,通过开展油茶低产林整形修剪、良种换接、保花保果、配方施肥、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研究,并用研究成果进行油茶低产林改造,产量从改前的产鲜果202.5 kg/hm2,产值324元,提高到产鲜果4 725 kg/hm2,产值7 560元/hm2,产量和产值提高了23倍。2009年以来,用此技术在云南省文山州共推广改造油茶低产林1.33万hm2,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撑绿竹纸浆林最佳的施肥配比,通过田间肥料试验,研究3种不同施肥配比处理对撑绿竹新竹的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蚯蚓粪有机肥处理的撑绿竹新竹的立竹数、胸径和产量较对照依次增加50.19%、6.75%和61.25%,但差异不显著,产投比为1.06;单施无机肥处理的撑绿竹新竹的立竹数、胸径和产量较对照依...  相似文献   

17.
福建酸竹低效林的改造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建瓯市野生福建酸竹低效林实施松土、施肥等低效改造抚育措施,比较分析改造前后竹林立竹密度、地径、林龄结构及笋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区相比,2007年改造区竹林立竹密度增加5021株.km-2,平均地径提高0.3 cm,Ⅰ-Ⅲ度竹所占比例提高42%,产笋量增加433 kg.km-2,经济效益明显,低效改造基本成功。  相似文献   

18.
采用5种不同措施对楠竹低产林进行提质改造研究。结果表明,全垦+施肥措施处理的发笋量、成竹量均最高;全垦及劈山+伐桩施肥措施处理下发笋量与成竹量处于中间值,劈山及劈山+伐桩促腐+伐桩施肥措施处理的发笋量与成竹量均低于不作任何处理的对照。综合分析,以全垦+施肥措施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不同坡位差异施肥毛竹林竹笋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毛竹林不同坡位进行不同肥料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对毛竹笋产量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中施用毛竹专用肥效果最好,每公顷产笋量分别为7881kg、5911.5kg和4728kg;复合肥次之,每公顷产笋量分别为7512kg、5664kg和4477.5kg;尿素第三,每公顷产笋量分别为5913kg、4498.5kg和3478.5kg;在坑部、山坡中部和山坡上部三种不同坡位施肥的毛竹笋产量与对照区(不施肥)的笋产量比较达到极显著、显著水平。同时,从经济效益分析看,施毛竹专用肥的每公顷可增加经济效益6448.5元,施复合肥的每公顷可增加经济效益5233元,施尿素的每公顷可增加经济效益3105元,可见对毛竹林施肥特别是施用毛竹专用肥可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兰溪市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兰溪市毛竹低产林面积较大,影响当地竹产业的发展。对笋竹两用毛竹低产林采取垦复、松土、施肥、调整竹林结构等改造技术措施。实现平均产春笋6141.0kg/hm^2,平均产竹材6569.3kg/hm^2,平均产冬笋435.9kg/hm^2,平均产值16147.5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