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抗氧化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抗氧化肽可有效地减少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利用天然抗氧化肽防病治病便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通过介绍抗氧化肽的特性,并对抗氧化肽机理的研究情况、抗氧化活性的体外测定方法进行简要说明,旨在更好地了解抗氧化太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花生蛋白酶解规律及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生蛋白为原料,利用碱性蛋白酶酶解,研究了花生蛋白的酶解规律,同时研究了酶解产物在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HO.)的清除能力和亚油酸自氧化法测定3种体系的抗氧化特性。结果表明,花生蛋白酶解过程中水解度随时间的变化表现为快速增加和平稳阶段,酶解产物在3种体系中都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海洋藻类的肽类是具有生物功能的蛋白质。海洋藻类肽由于具有促进健康潜在影响的组成部分而具有特定生物特性,包括抗氧化、降血压、抗血栓、抗肿瘤和免疫刺激特性。主要讨论具有特定生物活性和潜力蛋白质的海洋藻类蛋白质作为功能性食品或保健品、医药以及药妆品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海洋藻类蛋白质生物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藻类的肽类是具有生物功能的蛋白质。海洋藻类肽由于具有促进健康潜在影响的组成部分而具有特定生物特性,包括抗氧化、降血压、抗血栓、抗肿瘤和免疫刺激特性。主要讨论具有特定生物活性和潜力蛋白质的海洋藻类蛋白质作为功能性食品或保健品、医药以及药妆品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盐胁迫对花生幼苗根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珍珠豆型花生品种粤油45号为材料,研究不同NaCl浓度(0、25、50、75、100mmol/L)处理对花生幼苗根系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 Cl浓度增加,花生幼苗根干重逐渐降低,根长、根平均直径、根总表面积、根鲜重逐渐减小,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降低,根系活性和抗氧化酶活性均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采用LC-MS/MS法检测分子量<5 kDa的牦牛血抗氧化低聚肽的肽段组成及其序列,根据其氨基酸组成、肽段序列、活性位点以及分子量筛选出可能具有较好抗氧化活性的肽段7条,采用6种不同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RRHPYFYAPELL、TLPDTEKQIKKQ、VLKDLKELVFYYLIMAKGGIVRS、EKKFWGKYLYEIARRHPYFYAPE、GPTQEFKKR、KFWGKYLYEIAR RHPYFYAPE、VSRSLGKVGTR这7条肽段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其中,RRHPYFYAPELL在 ·OH清除力、ABTS+·清除力、DPPH·清除力、总抗氧化力、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上均表现最好,GPTQEFKKR在还原力上表现最好。这与不同体外抗氧化活性检测方法中Leu、His、Tyr、Phe、Lys、Gln和 Pro残基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不同有关。此外,与本研究前期试验制备的分子量<1 kDa的牦牛血抗氧化低聚肽比较,GPTQEFKKR、RRHPYFYAPELL在6个抗氧化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表现出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小肽生理活性的深入认识及其抗氧化重要性的发现,动植物蛋白水解物的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受到了关注。介绍了肽的抗氧化性测定方法,综述了以动植物蛋白为原料,制备抗氧化肽、分离纯化的方法,及其氨基酸组成。  相似文献   

8.
研究牛乳蛋白经胃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分步水解后,其酶解产物中不同分子量肽片段的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分子量小于5ku的牛乳抗氧化肽活性最强;牛乳抗氧化肽(质量浓度为250μg/mL)对超氧自由基、DPPH·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42.9%,69.0%,83.6%,分别是VC的0.75,0.81,0.87倍;其还原能力为VC的1.11倍。牛乳抗氧化肽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以还原能力和超氧阴离子抑制率为抗氧化指标,确定鹰嘴豆抗氧化多肽与其它抗氧化剂(Vc、VE及BHT)的协同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VE、Vc在低浓度时与鹰嘴豆抗氧化肽具有协同的还原能力,BHT与鹰嘴豆抗氧化肽未表现出协同还原能力;Vc、VE与鹰嘴豆抗氧化肽未显示出显著抑制超氧阴离子的协同效应,但BHT与鹰嘴豆抗氧化多肽表现出明显的抑制超氧阴离子的协同效应;且所有的协同作用随添加量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0.
对红花籽抗氧化肽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凝胶过滤层析得到3个组分,分别以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和还原力为指标,研究红花籽抗氧化粗肽及其3个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其中第3个洗脱峰的抗氧化活性最高。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纯化后的红花籽抗氧化肽质量浓度为3 mg/mL时,对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清除作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自由基清除率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57.86%,67.48%和60.15%。  相似文献   

11.
花生蛋白多酚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花生乳生产工艺的研究,确定了乳化剂、稳定剂及其最佳配比。同时从花生副产物——花生壳中提取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及抑菌活性的多酚类物质,将其加入到花生蛋白饮料中,制作成新型的、具有一定保健作用的、并可延长保质期的花生蛋白多酚饮料,为花生壳的应用提供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南方珍珠豆型花生籽仁蛋白质积累及亚基肽组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南方珍珠豆型花生荚果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的积累及各类蛋白亚基的分布、可溶性蛋白质相对浓度变化规律,采用凯氏定氮法和SDS-PAGE电泳分析花生籽仁蛋白质及亚基肽组分,利用Bio-Rad Image lab TM分析软件对花生蛋白质条带的相对浓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珍珠豆型花生籽仁蛋白质含量随生育进程,在开花40~50天急剧增加,后平缓上升。花生蛋白质合成积累一直伴随花生籽仁发育的全过程中,蛋白质高值出现在成熟期。因基因型的差异蛋白质合成积累的速度和强度有所不同,蛋白质增长曲线存在差异。花生蛋白种类存在较高的多态性,不同基因型花生,蛋白质的亚基构成不同,蛋白质积累过程的亚基条带数量均比成熟时丰富。不同基因型花生可溶性蛋白质相对浓度存在差异。可溶性总蛋白质相对浓度的峰值在70~80天,蛋白质亚基相对浓度分布在0.01~4.59,不同基因型存在差异。亚基相对浓度变化可分未缺型和缺失型2类亚基,缺失型亚基有前期缺失、中期缺失、后期缺失和前后期缺失亚型;前期缺失、中期缺失亚型亚基与未缺型亚基共同形成不同基因型花生的蛋白质构成。后期缺失亚型和前后期缺失亚型亚基在花生蛋白质积累的某个时期参与花生蛋白质的合成,终因后期被降解而得不到表达。2种基因型花生蛋白质亚基相对浓度变化除68 kDa条带呈抛物线型积累外,其余条带均呈波动性积累。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抗性花生品种对疮痂病的抗性差异,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喷雾法研究抗病品种‘贺油13’、感病品种‘泉花10号’接种疮痂病菌后其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在接种后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抗病品种其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其对照,而感病品种与其对照相比均有所下降,说明花生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与植株抗病性有一定的相关性。抗感花生品种接菌后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其对照,但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的峰值出现的要早,表明感病品种对病菌的侵染较敏感,品种的抗病性与对病菌侵染的反应呈负相关。接菌后抗感品种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与其相应的对照相比,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降低的幅度相对较小;花生叶片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生育进程的推进整体呈现先下降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其相应的对照相比,接种后抗病品种的CAT和POD活性表现相对较高,由此说明保护酶在花生对疮痂病的抗性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接种后2个品种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有所增加,表明其质膜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产量结果研究表明,接菌后抗、感品种均有所减产,但感病品种‘泉花10号’减产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防治花生网斑病菌的有效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2种杀菌剂原药对花生网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活性,筛选出防效较好的杀菌剂;选取不同类型的杀菌剂进行复配,并对花生网斑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95%咯菌腈、98.6%嘧菌酯、97%咪鲜胺、95%苯醚甲环唑、95%己唑醇、95%甲基硫菌灵、97%戊唑醇对花生网斑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87%代森联与97%咪鲜胺按1:9复配时,具有增效作用,EC50值为0.673 μg/mL。室内杀菌剂毒力测定结果显示试验选取的单剂和复配药剂均对花生网斑病菌的菌丝生长具有抑制效果,该结果为花生网斑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下一步田间防效试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花生蛋白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花生蛋白的营养价值、功能特性、改性,以及在食品中的应用等方面,综述花生蛋白的应用现状,阐述了花生蛋白的优势及其潜力所在,并针对我国在花生蛋白加工利用方面的欠缺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花生蛋白改性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生蛋白的改性研究是目前植物蛋白深加工领域的研究热点。对花生蛋白改性的总类及具体机制作了简要的阐述,重点总结了目前国内外花生蛋白改性研究的进展,展望了今后花生蛋白改性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施氮量对花生产质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不同品种花生产质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豫南砂姜黑土区花生高产优质和氮肥高效利用提供合理的施氮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不同花生品种荚果产量均呈增加趋势,施氮量为180 kg/hm2时,豫花23、远杂9102和远杂6的花生产量均最高,分别比不施氮的增产30.45%、25.96%和21.46%;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豫花23花生仁中蛋白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均呈抛物线变化趋势,而远杂6和远杂9102花生仁中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粗脂肪含量呈降低趋势;除了施氮降低远杂6和远杂9102花生仁中蛋氨酸含量外,施氮均能增加其他花生蛋白质组分的含量;远杂9102的氮利用率最高,为36.7%;豫花23的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最大,分别为6.9 kg/kg和36.9 kg/kg。本试验条件下,豫花23、远杂6适宜的施氮量为180kgN/hm2,花生产量分别为5330.36 kg/hm2、5002.98 kg/hm2,远杂9102适宜的施氮量为135 kgN/hm2,花生产量为5199.40 kg/hm2。  相似文献   

18.
褚之琳  鲁明 《保鲜与加工》2022,22(10):92-96
花生蛋白是目前使用广泛、营养价值高、价格低廉的一种植物蛋白,因此花生蛋白制品在食品加工中慢慢突显出来。花生蛋白经改性处理能有效改善其功能特性,提高花生蛋白的附加值。烘烤是花生常用的加工方式,可使蛋白变性,并产生一些诱人香气,同时花生蛋白的功能特性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分别对花生蛋白改性方法及烘烤对花生蛋白功能特性与香气的影响进行了系统阐述,以期为花生更好加工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低温胁迫和赤霉素对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温是影响我国广大花生产区春花生发芽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以不同生态区的30个花生品种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倒春寒天气诱导的低温胁迫对花生出苗的影响,以出苗率为标准筛选出4个耐低温的花生品种(阜花17、阜花12、冀花16、冀花18)和4个不耐低温的品种(鲁花11、白沙1016、正农黑花生1号、白玉)于温室测定了4℃低温和赤霉素(GA_3)处理后种子发芽相关指标和幼苗生理指标。结果表明, 4℃对耐低温花生品种发芽率、发芽指数影响不显著,但种子活力指数和芽长呈现下降趋势;4℃处理后,不耐低温品种幼苗相对膜透性和MDA含量上升幅度更高,耐低温品种幼苗的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上升幅度更大。GA_3显著促进4℃低温处理后花生种子萌发和种子活力,抑制了花生幼苗在低温处理后相对膜透性和丙二醛的上升,提高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研究表明,赤霉素促进低温胁迫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浓度是300μmol L~(–1)。发芽率与相对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显著正相关。温度影响发芽率的品种间差异较大,常温下赤霉素对不同耐低温品种的发芽率影响较小。本研究为耐低温花生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研究赤霉素对不同花生品种耐低温性影响的生理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