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月鳢[Channa asiatica(Linnaeus)],俗称七星鱼、点星鱼、点秤鱼等,属鲈形目、鳢科、月鳢属,是一种优质小型淡水野生鱼类。月鳢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为21.8%~22.5%,粗脂肪2.3%~2.7%,肉嫩少刺,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可食率达76%,且具有滋补生肌、活血去湿等多种药用功效,因而深受广大  相似文献   

2.
(一)月鳢的生物学特性 月鳢属小型鱼类,成熟个体重150~500克,无腹鳍。与其它鳢科鱼类在形态上的区别主要是身上花纹不同,月鳢尾鳍基部有个黑色眼状圆斑,体侧有7~9条“〈”形斑纹,排成一横线指向前方,全身满布银白色芝麻大小的斑点,放射出珠光,雄鱼更是星光闪烁,非常美丽。有  相似文献   

3.
塘鳢俗称虎头鲨、蒲鱼,因含肉量高、肉味鲜美,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随着市场对塘鳢的需求量增加,苗种供应将成为制约规模养殖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决塘鳢的苗种来源,依据塘鳢有多次产卵和雄鱼护卵孵化等特殊习性,我们于2003-2004年进行了池塘塘鳢苗种拟自然繁殖及培育生产性试验。  相似文献   

4.
月鳢与乌鳢同属鳢科鱼类。乌鳢性情较凶猛,适应性强,分布广,已在我国各地普遍开展养殖,对其研究也较多;而月鳢的性情较温和,适应能力较差,其分布不及乌鳢广,仅在长江、珠江水系的一些湖泊、沟渠、山溪中分布,对其研究较少。因此,为了开发养殖月鳢,推动月鳢养殖的发展,解决月鳢养殖的饲料问题,我们在进行月鳢养殖的同时,开展了月鳢的人工配合饲料的研究及投喂,取得了用配合饲料养殖月鳢的成功。现将主要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条件及方法本试验主要在水泥池内进行,并结合月鳢在大面积养殖池中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水泥池面…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江陵县资市镇渊村三组地处江汉平原四湖腹地。近几年来,该组充分利用这里水资源丰富和水质、气温适宜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搞月鳢养殖,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月鳢俗称“七星黑鱼”,是一种集美食、药用于一体的野生淡水鱼种,其自然分布区域仅限于全国少数地区,江汉平原四湖地区即为其中之一。养殖月鳢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是理想的短平快项目,自1996年以来,范渊村三组人即把目光瞄向月鳢养殖这个冷门。经过几年的滚动发展,该组现已拥有养殖水面20亩,年产值40万元,纯收入20万元的规模。目前,在这个组的带动下该村已有50多户农户从事月鳢养殖。  相似文献   

6.
在饲料中添加光合细菌饲养月鳢鱼种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南宁市场出售的两种月鳢膨化饲料为基础料,分别在饲料中添加光合细菌培育月鳢鱼种。结果显示,在饲料中添加光合细菌后进行投喂,能促进月鳢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 单位增重耗料量) 和降低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7.
(四)月鳢池塘养殖技术 1.池塘单养:月鳢单养效益突出。每0.067公顷可年产商品鱼1000公斤,产值约10万元,投入产出比1:4左右,具体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月鳢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对水体大小及鱼池结构无特殊要求。池塘大小视养殖规模而  相似文献   

8.
月鳢[Channaasiatica(Linnaeus)],俗称七星鱼、点星鱼、点秤鱼等,属鲈形目、鳢科、月鳢属,是一种优质小型淡水野生鱼类。月鳢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为21.8%~22.5%,粗脂肪含量为2.3%~2.7%,肉嫩少刺,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可食率达76%,且具有滋补生肌、活血去湿等多种药用功效,因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广阔,开发价值较高。1月鳢的生物学特性1.1形态特征月鳢体直长,呈棒状,尾部侧扁,尾柄短而高,头部宽扁,头、体均被鳞片,头顶、头侧鳞片大。背鳍、臀鳍长,没有腹鳍,尾鳍圆形。侧线完全,体侧分布许多黄绿色亮点,背鳍和臀鳍常有亮绿小斑点。体…  相似文献   

9.
斑鳢(Channa maculata),属鲈形目鳢亚目鳢科鳢属,俗称斑鱼、生鱼、花鱼等,适应性强,耐低氧,是肉食性凶猛鱼类。斑鳢仅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如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省区。斑鳢在广东韶关属于家养鱼类,6月份产量较多。斑鳢肉多,其肉  相似文献   

10.
月鳢又名秤星鱼、七星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滋补强身、活血化淤、利尿祛风等诸多药效,有较高的保健价值,近几年,市场价格不断上扬。 由于月鳢具有特殊的呼吸辅助器官(鳃上器官),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因此对养殖条件无特殊要求,适合在房前屋后、庭院等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  相似文献   

11.
月鳢(又名七星鱼,俗称乌棒),属鲈形目鳢科,分布于广西、广东、湖南、贵州等地。由于其少骨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滋阴壮阳、生肌补血、促进伤口愈合、抗老养颜、提高机体免疫力,治疗风湿和类风湿的特殊作用,被视为高档营养保健佳品而走俏回内外市场。因此商品性生产方兴未艾。七星鱼分批产卵,严格遵循“一夫一妻”的特性,严重制约着鱼苗的批量生产,为此,我们从1998年起进行了人工繁殖试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于后。1材料与方法1.1设施:亲鱼培育池4口,各32m2,水深1.2m;方形催产地14口,面积各1.2m2;,孵化池2个,面…  相似文献   

12.
六、乌塘鳢 乌塘鳢(见图),广东俗称乌鱼,广西俗称文鱼,在分类上隶属鲈形目、塘鳢科。乌塘鳢为暖水性的小型经济鱼类,常见个体重50~200克,身体延长,体色乌黑,鳞片极细。但体肥厚,肉鲜美,营养价值高,被视为滋补品,是名贵食用鱼类之一。乌塘鳢分布于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大洋洲、菲律宾等地,我国产于南海、台湾  相似文献   

13.
乌鳢属于鳢形目、鳢科,地方名称为黑鱼、生鱼、斑鱼、蛇头鱼、孝鱼等,是我国广泛分布的肉食性凶猛鱼类。乌鳢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有去淤生津、滋补调养的药用功能,人们视其为美食珍品佳肴。  相似文献   

14.
鳢鱼肉质坚实细嫩、肌间刺少、营养丰富,具有去淤生新、生肌补血、滋补调养、加速病人手术伤口愈合之功效,我国南方和港澳地区常作为体弱病人、产妇和儿童的高级滋补食品,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淡水鱼类,素有“鱼中珍品”之美称。我国鳢鱼主要养殖品种有两种:乌鳢[Ophicephalus argus(Cantor)]和斑鳢[Ophicephalus maculatus(Lace-pede)]。  相似文献   

15.
中华乌塘鳢池塘无公害高产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乌塘鳢俗称乌鱼、泥鱼、鲲鱼,隶属于鲈形目、塘鳢科、乌塘鳢属,属暖水性鱼类,主要分布于东海、南海一带的河口、滩涂和港湾,栖息泥孔或洞穴中。最适盐度5‰~15‰,最适水温20~30℃,致死水温8℃以下。中华乌塘鳢营养丰富、肉味鲜美,并具有使伤口加快愈合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对月鳢(Channa asiatica)消化系统不同部位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最适pH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H值5.8~7.8范围内,月鳢成鱼胃粘膜组织、前肠粘膜组织和肝胰脏淀粉酶的适宜pH值分别为7.4~7.8、7.8和7.8,对于脂肪酶则分别为7.4、6.6和7.0。不同消化部位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最适pH值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杂交鳢膨化饲料中补充添加不同水平的有机硒,研究饲料中补充有机硒对杂交鳢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充添加有机硒对杂交鳢生长性能及形体指标无显著影响,但补充添加0.2 mg/kg的有机硒对提高杂交鳢抗氧化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杂交鳢及其亲本的消化酶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对杂交鳢(斑鳢♀×乌鳢♂)及其亲本的消化道淀粉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脂肪酶活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鳢消化道的淀粉酶活性在肝、十二指肠部位都显著高于其亲本(P<0.05);而肠道是杂交鳢及其亲本分泌淀粉酶的主要器官。乌鳢幽门盲囊、前肠和中肠的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斑鳢和杂交鳢(P<0.05),杂交鳢前肠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亲本(P<0.05)。同时,这3种鱼肝脏中的胰蛋白酶活性都比较弱,但在胃、十二指肠和前肠中较高,对蛋白的消化主要在胃中完成。杂交鳢胃、十二指肠、前肠、中肠和后肠的脂肪酶活性都是最高的,且胃和前肠的脂肪酶活性与斑鳢和乌鳢相比差异显著(P<0.05)。斑鳢分泌脂肪酶的主要部位在胃部,乌鳢在幽门盲囊,而杂交鳢在胃部和幽门盲囊都能大量分泌脂肪酶。综上所述,杂交鳢消化组织中的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相对于它的亲本来说,有一定程度的优势,但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则是乌鳢较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探讨九种交配组合鳢的生长、消化酶等指标,试验选取乌鳢、斑鳢及杂交鳢[斑鳢(♀)×乌鳢(♂)]彼此之间交配繁殖的F1代来研究,其中G1代表斑鳢(♀)×斑鳢(♂)的F1代,G2代表斑鳢(♀)×乌鳢(♂)的F1代,G3代表斑鳢(♀)×杂交鳢(♂)的F1代,G4代表乌鳢(♀)×斑鳢(♂)的F1代,G5代表乌鳢(♀)×乌鳢(♂)的F1代,G6代表乌鳢(♀)×杂交鳢(♂)的F1代,G7代表杂交鳢(♀)×斑鳢(♂)的F1代,G8代表杂交鳢(♀)×乌鳢(♂)的F1代,G9代表杂交鳢(♀)×杂交鳢(♂)的F1代。结果显示:成活率以G1最高,G1、G4和G5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但G5的总增重和特定生长率低于其它组;试验分析了前肠、后肠、胃、肝胰脏和幽门盲囊中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在不同的组织中,淀粉酶活力和胰蛋白酶活力较高的组均为G1、G2和G5,胃蛋白酶活性较高的为G1、G2和G5。G1、G2和G5在不同的组织中都有较高的脂肪酶活性。综上所述,G1、G2和G4在本研究条件下有较大的生长和消化性能优势,可以为确定主养品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乌鳢属鳢形目、鳢科、鳢属,俗称黑鱼,在我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大部分省、市都有分布,但在自然环境中生长不快,产量不高。乌鳢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乌鳢还具有强身健体,补血收敛,利湿去瘀的功效,病后、手术后食用,有生肌补血,加速伤口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