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研究NewHy Crested Wheatgrass牧草(NHC)盐胁迫下部分胞间胞内信号分子的变化及部分耐盐机理,将为改良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NaCl型盐碱地奠定基础。以Hoagland培养液培养NHC牧草,3周后对幼苗进行NaCl溶液和土壤盐溶液胁迫处理,并测定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钙调蛋白(CaM)及NAD激酶(NADKase)活性。结果表明:在100、200 mmol/L NaCl盐及土壤盐处理条件下,IAA含量无差异,但比对照极显著升高;其他各生理指标均随浓度升高而极显著升高。由此可见,NHC牧草通过ABA和IAA含量的变化,激活钙信号系统,增加CaM含量,激活NADKase活性,调节细胞代谢活力,从而提高耐盐胁迫能力。NHC牧草耐盐临界浓度分别为土壤盐浓度200 mmol/L、NaCl浓度 300 mmol/L。同样浓度条件下,土壤盐溶液对NHC牧草的伤害比NaCl溶液更大。  相似文献   

2.
盐胁迫对景天三七保护酶系统、MDA、Pro及可溶性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为研究景天三七幼苗耐盐机制,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50、100、2004、00 mmol/L处理景天三七幼苗,第0、3、7、15、30 d取样,分别测定鲜重、SOD、POD、CAT、MDA、Pro、可溶性糖含量。结果盐胁迫下,景天三七幼苗50 mmol/L处理平均日增重,比对照显著增加4.8%;100 mmol/L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200 mmol/L处理比对照显著降低了16.17%;400 mmol/L处理,植株死亡。MDA、SOD、POD、CAT、Pro、可溶性糖含量均随盐浓度增加而增加,并且在处理第30 d时,各项指标均趋于稳定。并且说明景天三七最大耐盐浓度为200 mmol/L,而且在50 mmol/L低盐处理下,鲜重比对照增加了2.7%,低盐胁迫激活了植物的某些生理机制,以利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3.
盐胁迫对NHC牧草叶片保护酶系统,MDA含量及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Hoagland培养液培养NHC牧草(NewHy Crested Wheatgrass),3周后对幼苗进行NaCl和土壤盐胁迫处理。结果表明在300mmol/L土壤盐处理条件下,NHC牧草各生理指标极显著变化,7d后死亡。其他各处理条件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膜透性均随处理液浓度的增加而极显著增加。盐胁迫下,NHC牧草通过增加SOD、POD、CAT酶活性提高耐盐性,降低MDA含量及膜透性增加带来的盐伤害。NHC牧草耐盐临界浓度分别为土壤盐200mmol/L,NaCl浓度300mmol/L。同样浓度条件下,土壤盐溶液对NHC牧草的伤害比NaCl溶液更大。  相似文献   

4.
NaCl胁迫对盐芥和拟南芥K+、Na+吸收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盐胁迫下植物对K 和Na 的选择性吸收能够代表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性。本研究以盐生植物盐芥和甜土植物拟南芥为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下盐芥和拟南芥幼苗的生长,K 、Na 在根与叶中的含量。结果表明,叶中拟南芥Na 含量逐渐增加,K 含量逐渐减少,K /Na 逐渐降低;盐芥则完全不同,盐浓度从0逐渐增加到300mmol/L,Na 含量基本没有变化,K 含量先增加然后逐渐减少,K /Na 先升高然后逐渐降低,100和200 mmol/LNaCl胁迫下,盐芥的K /Na 分别比拟南芥的高2和5倍。随着NaCl浓度从0逐渐增加到200 mmol/L,盐芥和拟南芥根中Na 和K 的增加和降低趋势相同,盐芥K 的含量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先增加随后逐渐降低,拟南芥K 的含量逐渐降低,相同浓度下根的K /Na 始终是盐芥高于拟南芥。盐芥表现出盐生植物吸钾拒钠的特性。SNa /K 值表明盐芥限制地上部分吸收Na 的能力比拟南芥更强。分析结果发现盐胁迫下拟南芥中的Na 与K 含量变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推断它们的吸收通道或载体为单一竞争性。盐芥吸收的Na 与K 含量完全不相关,具有各自独立的载体或通道系统。  相似文献   

5.
盐胁迫对碱地风毛菊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碱地风毛菊(Saussurea runcinata)为试验材料,在苗期以溶度为0、60、120、180、240、300和360 mmol/L的NaCl和Na2SO4进行胁迫处理,对叶片和根系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耐盐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以探讨盐胁迫对碱地风毛菊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0 mmol/L的盐浓度胁迫时碱地风毛菊苗期的渗透调节能力最强,碱地风毛菊对NaCl的适应能力大于Na2SO4,根系的耐盐能力大于叶片。  相似文献   

6.
NaCl胁迫对甘肃红豆草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甘肃红豆草幼苗株高、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Na+和K+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甘肃红豆草株高降低,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步下降。渗透调节物质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糖含量逐步升高,膜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也随NaCl浓度的增加逐步升高,幼苗各器官中Na+含量和Na+/K+均随NaCl浓度的提高而显著增加,K+含量则显著降低,不同器官中Na+/K+在相同浓度NaCl胁迫下表现为根叶。表明甘肃红豆草能通过代谢调节适应低于75mmol/L NaCl胁迫。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辽宁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民兴河盐碱地特性,筛选适宜草种,进行盐碱地综合开发和利用.分析测定该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土层各离子含量,配制土壤盐溶液,测定3种引进草种(NHC牧草、RWW麦草、WAFG 硷草)在不同盐浓度处理下的生理指标.结果显示:该地区土壤含盐量随季节和土层变化而变化,0~60 cm土层,春季含盐量1.42%~1.11%,夏季含盐量1.32%~0.62%.土壤Na 、Cl-与盐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0.950,该地区土壤为NaCl型盐土.不同盐处理下, NHC牧草发芽率、种子α-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鲜重、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试材.NHC牧草萌发的临介土壤盐浓度为200 mmol/L,发芽率为75%,30 d成活率为57%.  相似文献   

8.
盐胁迫下白三叶幼苗离子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白三叶耐盐品种1212与敏盐品种83- 159为试验材料,用ICP- MS测定NaCl胁迫下白三叶幼苗根、茎、叶中Na+、K+、Mg2的含量,探讨盐胁迫对白三叶苗期生长Na+、K+吸收与运输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浓度增大,白三叶幼苗茎与叶中Na+含量升高,地上部积累大量Na+,根中Na+含量升幅较小;耐盐品种茎中Na+含量高于敏盐品种,叶中Na+含量则低于敏盐品种.白三叶幼苗根、茎、叶中K+含量随盐浓度增加均呈下降趋势,耐盐品种根与茎中K+含量高于敏盐品种,叶中K+含量则低于敏盐品种.Mg2+含量受盐胁迫影响较小,且不呈现规律性变化.K+/Na+比与Mg2+/Na+比均随着盐浓度增加而降低,耐盐品种根与叶中的K+/Na+与Mg2+/Na+高于敏盐材料,说明耐盐材料更易于通过维持K+、Na+、Mg2+等离子的平衡来维持生长活跃部位的活力,从而提高耐盐性;随着盐浓度增加,根与茎的SK.Na运输选择性系数逐渐降低,茎与叶的SK.Na运输选择性系数增大,这种运输方式使得茎中Na+大量积累,K+含量显著降低,从而说明茎是白三叶植株重要的Na-K库,能通过输出K+和纳入Na+来缓解盐害胁迫.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法研究不同浓度NaCl(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mmol/L)胁迫对扁蓿豆苗期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及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胁迫天数下,随盐浓度的升高。扁蓿豆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降低趋势,脯氨酸含量呈升高趋势。各个观测期和浓度之间存在差异,胁迫第7 和14天,300 mmol/L浓度下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胁迫第7,14和21天,50~100 mmol/L浓度下,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但胁迫第28天,250~300 mmol/L浓度处理显著低于对照(P<0.05)。胁迫第7天,150~300 mmol/L浓度处理、胁迫第14天,200~300 mmol/L浓度处理、胁迫第21天,250~300 mmol/L浓度处理扁蓿豆脯氨酸含量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P<0.05)。可见,盐胁迫下,扁蓿豆产生的3 种渗透调节物质调节方式不同,盐胁迫对扁蓿豆幼苗的抑制程度与盐浓度、胁迫时间呈正比。不同的胁迫浓度和胁迫时间,扁蓿豆3 个观测期光合参数变化不尽相同。胁迫第14天,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随盐浓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50~100 mmol/L浓度处理Pn、Tr和Gs显著高于对照,但300 mmol/L浓度处理Pn和Tr显著低于对照及其他处理(P<0.05)。胁迫第28天,4 个光合参数随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叶片气孔限制值(L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在胁迫14 和28 d时,变化规律一致,随盐浓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强度的盐碱胁迫条件下,测定菊芋幼苗叶绿素、脯氨酸及Na+、K+含量,探讨盐碱胁迫对菊芋幼苗叶绿素、脯氨酸和Na+、K+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下,菊芋幼苗叶绿素含量降低,随胁迫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pH10+300 mmol/L NaCl处理下,叶绿素含量最低;脯氨酸含量随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升高,高浓度处理下出...  相似文献   

11.
盐胁迫对海滨雀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0,100,200,300,400和500 mmol/L)对海滨雀稗进行盐处理,测定了生长势、生物量、叶片相对含水量、质膜透性、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分析不同程度盐胁迫对海滨雀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并且对其耐盐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NaCl胁迫对海滨雀稗的株高、叶长、叶宽和直立茎茎粗产生了抑制作用,对根、茎和叶的干物质积累产生显著影响,并且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海滨雀稗叶片相对含水量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质膜透性、叶绿素(Chl)、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则呈升高趋势;海滨雀稗叶片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在300 mmol/L NaCl浓度下达到最大值,而且都随NaCl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表明海滨雀稗具有较高的耐盐能力,在盐胁迫下可采取自我保护机制以适应盐逆境,其耐盐阈值为300 mmol/L NaCl浓度。以上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反映出海滨雀稗对盐逆境的适应性变化,是抵御盐胁迫的一种积极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2.
复盐胁迫下二种虉草K~+、Na~+吸收与运输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两种中性盐(NaCl和Na2SO4)和两种碱性盐(NaHCO3和Na2CO3)模拟土壤盐碱环境条件,对虉草新品系和"川草3号"虉草幼苗进行21d复盐胁迫处理,测定茎、叶和根内K+、Na+含量,探讨复盐胁迫下2种虉草体内K+、Na+吸收与运输特点。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强度增加,2种虉草叶、根的Na+含量显著升高,K+含量变化有所不同,新品系叶和根的K+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而"川草3号"均呈下降趋势。在等盐度下,新品系Na+含量增加幅度明显小于"川草3号"虉草,而K+含量和K+/Na+值、SK,Na(根系K+、Na+运输选择性系数)值显著高于"川草3号"虉草,表明新品系对K+的吸收和运输选择性较强。当盐胁迫浓度超过50mmol.L-1时,碱性盐胁迫使2种虉草体内K+含量下降和Na+含量升高的程度极显著大于中性盐胁迫。  相似文献   

13.
NaCl胁迫对赖草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赖草为材料,用不同浓度NaCl(100、200、300、400、500、600、700mmol/L)对赖草进行处理,通过测定叶片含水量、根冠比(R/T)、丙二醛(MDA)、可溶性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研究赖草的耐盐能力。结果表明,NaCl浓度低于400mmol/L时赖草叶片含水量、根冠比(R/T)与对照相比变化不显著(P0.05);随NaCl浓度增加,S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MDA含量呈上升的趋势。赖草在400mmol/L NaCl胁迫下能正常生长,当浓度达到500mmol/L时生长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不同藜麦品种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研究不同藜麦品种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盐性,本试验以3个藜麦品种——陇藜1号、陇藜3号及陇藜4号为材料,在水培和盆栽条件下,分别用100、200、300、400、500 mmol/L NaCl浓度模拟盐胁迫处理3个藜麦品种的种子和幼苗,通过测定种子发芽指标,幼苗生物量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藜麦耐盐机制,对不同藜麦品种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不同藜麦种子发芽率先升高后减低,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显著降低;幼苗地上部分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受到抑制,而地下部分生长及生物量积累先增加后下降;幼苗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抗坏血酸酶(APX)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均在300 mmol/L NaCl浓度下达到最大值;幼苗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说明不同藜麦品种幼苗在盐胁迫初期可通过采取提高体内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强SOD、POD、CAT和APX活性,降低MDA含量等自我保护机制以适应盐胁迫,从而促进适宜盐浓度下幼苗生长。隶属度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藜麦品种的耐盐阈值为300 mmol/L;陇藜1号耐盐性最强,陇藜3号次之,陇藜4号最弱。  相似文献   

15.
海盐胁迫下象草体细胞突变体苗期生长及Na~+、K~+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耐盐象草体细胞突变体MN12-2和对照象草N51为材料,研究了海盐胁迫对其苗期生长及Na+、K+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海盐处理浓度升高,MN12-2和N51植株各部分干重显著降低,Na+含量升高,K+含量总体呈现降低趋势。相同海盐浓度下,叶、茎、根干重MN12-2极显著高于N51;MN12-2和N51植株各部分的Na+含量为叶根茎,K+含量为叶茎根;MN12-2叶中的Na+含量极显著低于N51,茎中的Na+含量低于N51,根系中的Na+含量极显著高于N51;MN12-2叶中的K+含量与N51无显著差异,但茎中的K+含量极显著高于N51;MN12-2叶和茎中的K+/Na+极显著高于N51,根中的K+/Na+极显著低于N51。海盐终浓度为12g/L和18g/L时,MN12-2根系向茎的钾钠运输选择性系数Sk,Na(运输)(茎/根)分别是对照N51的2.60和2.70倍,茎向叶的钾钠运输选择性系数Sk,Na(运输)(叶/茎)为对照N51的1.55和1.52倍。耐盐体细胞突变体MN12-2叶片保持较低的Na+含量和较高且稳定的K+含量,维持较高的K+/Na+,使植株叶片少受盐害;MN12-2根系能截留更多的Na+和向茎选择性运输更多的K+,以维持茎中较高的K+/Na+;两者均是MN12-2比N51耐盐性更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不同浓度NaCl对碱地风毛菊苗期进行胁迫,测定碱地风毛菊叶片和根系中Na+、K+含量,以探讨NaCl胁迫对碱地风毛菊中Na+、K+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浓度胁迫,碱地风毛菊叶片Na+、K+含量高于根系;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碱地风毛菊根系和叶片的Na+含量显著增加,当NaCl浓度低于300 mmol/L时,碱...  相似文献   

17.
NaCl胁迫下苜蓿不同器官中离子分布及耐盐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耐盐性不同的苜蓿材料在NaCl胁迫下不同器官盐离子含量的测定,研究离子在苜蓿不同器官中的分布情况以及离子在苜蓿耐盐性中的作用.以耐盐苜蓿材料1969和盐敏感苜蓿材料0137为试验材料,用NaCl浓度为0、0.1%、0.3%、0.5%的盐浓度进行胁迫处理,30d后利用离子发射光谱法对根、茎、叶中Na+、K+、Ca2+含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苜蓿根、茎、叶中Na+含量升高,K+含量下降,Ca2+含量也呈下降趋势.根、茎、叶中Na+、K+含量及K/Na比值在耐盐材料和盐敏感材料之间有显著差异,根、茎中Ca2+含量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叶中差异显著.耐盐材料的根、叶中Na+含量显著低于盐敏感材料,耐盐材料K+含量、K/Na比值高于盐敏感材料.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PEG模拟干旱和NaCl溶液胁迫室内盆栽的芒草,分析芒草幼苗含水量、叶绿素、保护酶系活性、渗透调节物质、膜脂过氧化产物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芒草幼苗对PEG和NaCl胁迫的响应和耐干旱、耐盐能力。结果表明:芒草幼苗含水量对PEG胁迫比NaCl胁迫敏感,叶绿素则相反;CAT活性随着PEG和NaCl浓度的增加显著增强(P0.05),POD活性在低浓度PEG(10%)和NaCl 6g/L、12g/L时达到最大,说明CAT和POD响应PEG和NaCl胁迫的活性存在差异;可溶性糖含量在PEG低浓度(10%)时最高,NaCl胁迫下的可溶性糖和MDA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大显著升高(P0.05),Pro含量随PEG和NaCl浓度的增大显著增加(P0.05)。PEG胁迫下自由水含量与POD活性显著负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POD活性显著正相关;NaCl胁迫下各生理指标的相关性高于PEG胁迫,可溶性糖含量与Pro和MDA含量极显著正相关,CAT活性与可溶性糖和MDA含量显著正相关。PEG和NaCl胁迫之间,CAT活性和Pro含量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芒草对干旱和NaCl胁迫会产生相关的生理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9.
4种燕麦对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4份燕麦坝莜一号、白燕2号、白燕6号和白燕7号的耐盐程度及其在盐胁迫处理下的生理反应规律,在水培条件下,分别用0,34.2,68.4,102.6,136.8,171.0 mmol/L浓度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处理4种燕麦种子,观察记录各处理的盐害情况,分别测定了胁迫后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株高和根长,以及室温培养的燕麦幼苗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析了不同胁迫程度下各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且对4种燕麦的耐盐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NaCl胁迫对4种燕麦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产生显著影响,对株高和根长产生了抑制作用,且均随盐浓度的增大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燕麦幼苗叶片POD活性、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在102.6 mmol/L 盐浓度下达到最大值,而且都随盐浓度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表明燕麦具有较高的耐盐能力,在盐胁迫下可采取自我保护机制以适应盐胁迫,4种燕麦的耐盐阈值为102.6 mmol/L盐浓度。综合评价,白燕6号耐盐性较好,白燕2号具有高盐耐受性的潜力,这两个燕麦品种可以为耐盐基因挖掘及燕麦耐盐品种的选育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20.
根施甜菜碱对盐胁迫下桑树幼苗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桑树的耐盐性栽培措施,对盐胁迫下桑树幼苗根施外源甜菜碱,调查不同处理下幼苗生长发育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根施2.5~10.0 mmol/L甜菜碱,可以提高盐胁迫(100 mmol/L NaC l)下桑树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保持叶片含水率,调节K+/Na+离子平衡,减少丙二醛含量,从而减轻盐胁迫对桑树生长的抑制作用;根施甜菜碱浓度以2.5~5.0 mmol/L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