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地膜育秧是借鉴工厂化育秧技术,根据当前农村实际,通过简化程序,在不具备工厂化育秧所需的设备条件下,仍可育出与工厂秧同样规格化秧苗的育秧技术。1.双地膜育秧在富润镇推广应用情况该项技术在富润镇1992年开始试点示范,至1999年累计推广面积16500余亩(1亩=667平  相似文献   

2.
我县从1996年引进抛秧技术,面积不断扩大,到1998年抛秧面积突破万亩.为解决农户分户育秧技术到位率低、优势不明显的问题,我们探索工厂化育秧、商品化供秧、社会化服务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3.
正水稻是勉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6.5万亩,主要品种有宜香725、内香8518、内5优5399、内5优39等,以两段育秧为主。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增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要求非常迫切。勉县农技中心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合作社、企业发展水稻机械化生产,探索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技术,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面积逐年扩大,由2014年的400亩迅速发展到2016年的5860亩。2015年,勉县联丰植保合作社在新街子镇新  相似文献   

4.
<正>记者从前不久在江西省永修县召开的江西省早稻集中育秧现场会议上获悉,2014年,江西省早稻集中育秧秧田计划面积2万公顷(30万亩),集中育秧大田栽插计划面积40万公顷(600万亩)。从2014年开始,江西省以推进工厂化育秧和标准化育秧为重点,力争实现一年试点、两年小成、三年铺开。中央财政今年继续安排专项资金  相似文献   

5.
《四川农业科技》2014,(5):61-61
<正>2014年成都市制定并下发《关于引发工厂化育秧场补贴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对二、三圈层区市县,按设施农业技术标准新建水稻、玉米工厂化集中育秧场,按照机械化移栽的技术标准开展水稻、玉米育秧,平面育秧面积在5亩以上的,由市级财政按投资额度的50%给予一次性补贴。  相似文献   

6.
机插水稻双膜淤泥育秧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城市机插水稻面积约为25万亩,采用的育秧方式主要为双膜细土育秧,其应用比例达到60%以上。但随着机插水稻面积和规模的逐年扩大,双膜细土育秧营养细土土源不足、耗工较多、成本较高的问题日益突出。对此,本市从2004年开始采用双膜淤泥育秧技术,通过2年来的技术试验和小面积示  相似文献   

7.
《新农业》2020,(11)
正1指标完成情况今年我市推广超级稻面积3万亩,主要以沈农9816、辽星1号超级稻品种为主,突出万亩示范片、百亩核心区建设,在闫家、大有、八千街道办事处设万亩示范片3个,百亩核心区3个。示范片建设上做到集成技术综合应用,一是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该技术是以大棚水稻育秧技术为基础的一项集成技术,具有  相似文献   

8.
加快示范推广机插水稻集中育供秧,加大机械化育秧流水线推广力度,目前扬州市广陵区水稻集中育秧面积不足300亩,规模化种植条件下全部实现集中育供秧面积应达1100亩以上,每个乡镇培育一个商品化育秧服务组织,全区建立1个工厂化育秧示范点,充分发挥育苗周期短,生产规模大,工作效率高,抗灾能力强,秧苗质量高的优点,为后期水稻机插秧提供高质量的秧苗。  相似文献   

9.
我县60万亩水稻全部实现抛秧,并积极开展专业化育秧,推进商品化供秧.1999~2000年在巩固和发展专业化育秧,积极推进商品化供秧的同时,承担了江苏省科技厅重点科技项目水稻塑盘抛秧工厂化育秧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塑料软盘育秧特点,借鉴国内外工厂化育秧经验,对相关技术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水稻软盘育秧应注意的几个技术环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泰县从1997年推广水稻软盘抛秧技术以来,推广面积逐年扩大,从最初年推广面积520亩扩大到目前的4.5万亩,占全年水稻播种面积的55%-60%,部分村、组已达到100%。采用软盘抛秧技术,时间短、秧地少、早生快发,是促进水稻增产、增收的一项主要措施,受到农民群众普遍欢迎。但是,软盘育秧技术中几个突出问题,如早稻与晚稻育秧方式上的不同操作,早稻秧苗的烂秧与晚稻秧苗的烧苗现象,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随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种植制度的改革,同里镇的水稻播栽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育秧移栽水稻栽培面积逐年减少,水稻轻型简化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水稻生产全面实现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同里镇在2004年先在九里湖村搞机插秧试点,2007年全镇机插秧面积还不到10%,2008年全镇上下全面发动推广水稻机插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水稻工厂化育秧的工艺流程及技术关键,为水稻工厂化育秧提供参考。【方法】探讨工厂化育秧工艺流程,分析工厂化育秧技术应用情况。【结果】运用水稻工厂化育秧培育出的秧苗整齐、健壮,整个育秧过程20d即可进行插秧,比常规育秧减少5d以上。目前工厂化大棚集中育秧发展较慢,关键原因是成本太高。【结论】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能有效保证秧苗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不受不利天气的影响,种籽发芽整齐,秧苗生长健壮;工厂化育秧能提前插秧的时间;工厂化育秧可流水线作业,可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工厂化育秧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工厂化育秧筹备工作、把好播种关和做好苗床精细管理等方面进行介绍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以期为水稻工厂化育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2010年我场水田种植面积42.5万亩,总产达到24万吨,再创历史新高。近年来,随着我场农业科技投入力度不断扩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完善,综合育秧水平不断提高,整体育秧能力对产量的贡献力正逐年增加。在产量增加的背后,大批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友谊农场从1985年开始推广应用水稻旱育稀植及井水种稻技术,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到1997年已达3.3万hm2,水稻产量也大幅度提高,并在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友谊农场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主要是以国产机械设备为主,辅以少量进口设备,到1999年用于水稻生产的机械设备有手扶拖拉机3400台,654、504及304型大中型四轮驱动轮式拖拉机210台,旋耕机、打浆平地机260台,钢骨架育秧大棚1200栋,工厂化育秧设备150台件,育秧大棚微喷设备750套,插秧机630台,侧深施肥器420台,各类水稻专用割晒机和专用联合收割机650台,兼收水稻的大型谷物联合收割机70台,水稻专用脱谷机3000台.现将友谊农场水稻机械化栽培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工厂化育秧能较好地规避不利条件,提高播种质量和秧苗素质,解决因遇雨而造成的取秧栽插的困难。因此,太仓市2009年利用原有大棚开始了简易工厂化育秧尝试,2011年在连栋大棚内进行工厂化育秧,获得了成功。现介绍大棚育秧在太仓市实施及其推广应用情况,同时介绍了育秧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据绍兴县农业部门1995年对承包面积在百亩以上的9户种粮大户调查座谈,共种植早稻824.72亩,其中用塑料盘育秧进行抛秧栽培151.17亩,占早稻面积的18.3%,平均亩产395公斤,比常规育秧亩产还增3公斤。经调查核算,常规法育秧种到大田的成本每亩为76.25元,而抛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凤城市红旗镇人眼睛向内奔富路,利用资源求发展,靠种甜瓜使全镇农民走上致富路. 在计划经济时期,粮食、柞蚕和烟草是红旗镇的"三大王牌”.改革开放初期,商品生产有了发展,出现了一批万元户.但大多数农民只解决了温饱,人均收入在1000元上下徘徊.九十年代初,为了加快农村产业化进程,该镇新立村党支部书记夏广玉亲自到东港市合隆镇参观考察甜瓜生产,并引进新品种试种获得成功,取得每亩经济效益1.3万元的好成绩.镇党委、政府抓住种瓜致富典型广泛宣传,大力推广种植甜瓜技术,在全镇迅速掀起了种植甜瓜的热潮.1996年,全镇甜瓜种植面积只有80亩,1997年发展到2000亩,1998年全镇甜瓜种植面积增加到5200亩,创收入25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仅此一项为全镇创税收30多万元.人均甜瓜收入1500元,占人均总收入的60%.人均收入由2260元增加到2660元.1999年,全镇甜瓜种植面积猛增到10000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20%.甜瓜种植户也由1996年的几十户发展到1999年的3700多户,占全镇农户总数的66%.红旗人靠种植甜瓜致富,日子越过越甜,红旗镇也因此被誉为"辽东甜瓜第一镇”.  相似文献   

19.
<正>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水稻面积1 0 0万亩(6.7万公顷),育苗面积与大田面积比为1:80~100,可见,育苗棚面积与数量可观。近几年,随着水稻栽培水平的提高,政府出资改进了育苗设施,加快了工厂化育秧步伐,提高了秧苗素质。水稻育秧棚结束使用时间一般为5月20日~25日。水稻移栽后大量育秧棚闲置,或部分农户采取露地生产种植早熟大豆,产量低,效益差,资源严重浪费。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蔬菜保护地生产经验,在不破坏水稻育苗床面的情况下,采用钵栽技术进行番茄生产,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0.
<正>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水稻面积1 0 0万亩(6.7万公顷),育苗面积与大田面积比为1:80~100,可见,育苗棚面积与数量可观。近几年,随着水稻栽培水平的提高,政府出资改进了育苗设施,加快了工厂化育秧步伐,提高了秧苗素质。水稻育秧棚结束使用时间一般为5月20日~25日。水稻移栽后大量育秧棚闲置,或部分农户采取露地生产种植早熟大豆,产量低,效益差,资源严重浪费。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蔬菜保护地生产经验,在不破坏水稻育苗床面的情况下,采用钵栽技术进行番茄生产,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