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二元列联表和方差比率法,对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斑块的空间关联性的多尺度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景观要素类型间的空间关联性的强弱是随着取样空间尺度变化而有所变化,不同的要素类型间关联性随空间尺度的变化的幅度也有所不同,对于该区域应在600 m×600 m空间尺度上研究较为合理;景观斑块的全局关联性在一级分类标准下是负相关,但在二级分类和三级分类标准下,呈现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莫兰指数和盖利比指数,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斑块空间自相关性的多尺度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分类尺度上,不同景观类型斑块的自相关性呈现出不同的自相关性;对于本区域而言,以优势树种为分类标准的二级分类尺度是研究此类问题较为理想的分类尺度。  相似文献   

3.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水系景观分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分形理论,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4个管理区的水系分形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个管理区河长分维值的大小顺序为桐木区水系(1.216 3)>黄坑区水系(1.186 6)>坪山区水系(1.132 6)>大安区水系(1.061 3);4个管理区河网分维值为1.722 3-1.865 4;4个管理区河网密度值的大小顺序为桐木区水系(3.825 4 km.km-2)>大安区水系(3.052 2km.km-2)>黄坑区水系(2.566 1 km.km-2)>坪山区水系(2.020 5 km.km-2)。说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水系景观发育现状良好。  相似文献   

4.
天华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采用景观指数法,通过ArcGIS和Fragstats3.3软件对天华山自然保护区12种景观类型的格局进行了分析。所使用的景观格局指标包括平均斑块面积、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例、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聚集度等。结果表明:天华山自然保护区景观类型较丰富,而各景观类型拥有的斑块数分布很不均匀,从面积和斑块数来看,以硬阔的斑块数最多,面积最大,为保护区的主导景观。景观整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较高,但蔓延度较低,显现出破碎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刘萌萌  张振明  刘佳凯  史红  吴永平  王淑琴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1):168-170,180,封3
基于北京市自然保护区分布图,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和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的支持下,从斑块面积、周长-面积比、Shannon均匀度指数、散布与并列指数、相似邻近百分比、蔓延度、连接度7个景观指数的角度,对北京市自然保护区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自然保护区面积差异较大,形状比较稳定,分布均匀程度不高,团聚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为更加深入地了解碧塔海自然保护区的景观格局特点及其尺度效应,制定更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为更好地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基于200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小班空间属性数据,利用ArcGIS作为空间分析工具,借助地统计半变异函数理论,对4个尺度下香格里拉碧塔海自然保护区的景观多样性与斑块密度的空间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400、800、1 200、1600m 4个尺度下,景观多样性指数SHDI的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C0/(C+C0)值为0482 87~0785 22,且随着尺度的增加不断减小。斑块密度的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C0/(C+C0)由0765 92减小到0654 08,块金值C0随着尺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尺度为1600m时,块金值C0骤降,不符合半变异函数的规律;1200m为研究区景观格局研究的最优尺度,在该尺度下碧塔海自然保护区景观多样性指数呈环形分布,由最高值所在的保护区西部区域向边缘逐级递减;斑块密度最高值分布在保护区中部偏北地区,并以该区域为中心,向区域边缘逐级递减;整个研究区SHDI与PD分布较均匀,不存在两极化。  相似文献   

7.
利用植被图,在GIS软件ARC/INFO支持下提取植被景观斑块信息,对植被景观斑块的面积,周长、斑块数及景观多样性等特征进行了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从景观组分的面积,周长分布,斑块密度分析,马尾松林,中亚热带丘陵低山常绿阔叶林和中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是该保护区的主导景观类型;从斑块面积特征和周长特征分析,中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和中亚热带丘陵低山常绿阔叶林的破碎化程度最低,植被的保护较为完整;马尾松林的斑块数量多,孔隙度最大,对景观的形成有主要的影响;景观组分类型多样性的Shannon指数以类型斑块数最大,类型面积最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县域尺度下不同时序茶园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及适宜粒度范围对揭示茶园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2002—2018年雅安市名山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从斑块类型水平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在10~300 m内的粒度效应确定适宜粒度范围,结合景观面积损失模型确定雅安市名山区茶园景观演变的最佳粒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研究基础,以RS和GIS为技术支撑,以Quick Bird高分辨率卫星数据资料为基本信息,将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林地、耕地、灌木林地、草地、水域、居民用地、公交用地和未利用土地8种景观类型,并从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分离度、廊道密度及分维数等角度对研究区景观的空间分布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斑块面积较小,斑块结构较为复杂;各景观组分中林地、草地面积最大,保持相对完整;耕地和公交用地面积较小,呈零散状分布;景观整体多样性较低,各景观组分的分维数均较低,远离2,而趋于1,表明各景观类型的边界褶皱程度较低,景观整体的边界形状较为简单。并对保护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景观结构定量分析软件计算景观指数,采用景观总体特征、斑块面积、斑块周长、斑块数、分维数、破碎化和均匀度等景观指数分析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结果表明,阔叶林、松林和竹林是保护区主要景观;各类景观的面积、周长、斑块数分布极不均衡;阔叶林景观的斑块形状最为复杂,破碎化程度和斑块分离度水平都较低,而非林地...  相似文献   

11.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的地形分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地形对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分布的影响,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取研究区域各地形因子和植被景观信息基础上,分析了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和地形的总体特征,揭示了植被分布在地形上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区内各植被类型面积分布不均,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是主要植被类型,占总面积的70.53%。在海拔的影响下,保护区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坡度和坡向对不同植被类型分布影响程度不同,只对中山草甸、阔叶矮曲林和人工植被等3种植被类型有较显著影响。从各植被类型在海拔、坡度和坡向上的变异系数看,海拔因子对植被类型的分布影响最大。图4表3参16  相似文献   

12.
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动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1990年TM,1999年ETM和2004年SPOT5等3期卫星影像数据为基础资料,应用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通过斑块密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聚合度等多种指标,对山西省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景观格局动态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的景观总体的斑块密度和边缘密度持续增加,表明景观总体的破碎化程度增加。景观整体的多样性有所下降,均匀度指数也处于低水平,说明景观中的优势类型逐渐加强其优势地位。保护区管理部门应密切关注景观破碎化现象,建议调整经营措施,控制人为干扰,延长采伐周期,增加林分郁闭度。表4参12  相似文献   

13.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的区系特征及地理分布,其资源丰富,共有40科75属150种,并对该地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北京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以北京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 (GIS)手段 ,对其森林景观特征及多样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以蒙古栎 (Quercusmongolica)林、山杨 (Populusdavidiana)林为主体 ,但因人为破坏等原因 ,灌木林和非林地景观类型亦占较重要的位置 .保护区的 3个功能区中 ,核心区景观破碎化程度低 ,缓冲区景观破碎化程度相对较高 ,试验区内景观破碎化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5.
安徽老山自然保护区肖坑小流域森林景观要素斑块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近年来采茶Camellia sinensis和森林生态旅游等人类经营活动和野生动物(野猪Sus scrofa等)的强烈干扰给肖坑小流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生态影响,在景观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对景观要素的斑块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生态保护及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常绿落叶阔叶林占该流域总面积的66.49%,周长占总周长的50.67%,是该流域森林景观的主导景观类型;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纯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和茶园占总面积的25.73%,周长占总周长37.85%,是该流域的3类主要景观类型。森林景观要素以小斑块为主,斑块粒级结构比较细密,属细粒状结构。景观要素的面积、周长和斑块数分布等均极不平衡;各景观要素面积分布与周长分布极为相似;景观要素的斑块数分布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其排序与面积、周长分布差异较大;景观要素的斑块形状较简单。景观要素的斑块特征表明,在目前干扰强度下,阔叶林景观的连通性尚好,破碎化程度低;毛竹纯林、杉木纯林和茶园等人工或半人工经营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高,建议应该减少强烈的人类经营活动和旅游,特别要加强对阔叶林基质的保护,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表6参20  相似文献   

16.
武夷山南方铁杉群落乔木层种间联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方差比率(VR)、AC值、χ2检验和OI、DI、JI指数联合使用,分析了武夷山南方铁杉(Tsuga tchekiangensis)群落乔木层主要种群间的联结情况。结果表明,10个主要种群在总体上表现出不显著关联;大多数种对间的联结性不显著;极少部分种对具有较强的联结性,如南方铁杉-闽皖八角(T.tchekiangensis-Illicium minwanense)、南方铁杉-短柱柃(T.tchekian-gensis-Eurya brevistyla)、短柱柃-吊钟花(Eurya brevistyla-Enkianthus quinqueflorus)、短柱柃-闽皖八角(Eurya brevistyla-I.minwanense)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