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日本沼虾常见疾病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沼虾 (Macrobrachiumnipponnensic) ,又称青虾、河虾 ,隶属于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甲壳纲 (Crustacea)、十足目 (Decapoda)、长臂虾科(Palaemonidae)、沼虾属 (Macrobrachium) ,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虾类。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发展青虾养殖业 ,至八十年代末才开始步入发展盛期。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发展 ,加上饲养管理方法尚欠科学 ,水质环境较差 ,导致近年来青虾病害蔓延扩大 ,常引发大面积死亡 ,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1 黑鳃病由弧状杆菌 (V…  相似文献   

2.
武湖日本沼虾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胃含物分析的基础上 ,1998年 9月~ 1999年 9月对人工养殖湖泊武湖日本沼虾的食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 :日本沼虾是一种广食性、杂食性的动物 ,其主要食物是植物碎片和有机碎屑 ,其次为水生昆虫、水生寡毛类、鱼虾和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仅为日本沼虾摄食时所带入 ;日本沼虾的食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大、中、小三种规格的日本沼虾之间存在明显的食性分化 ;摄食强度存在明显的周年变化  相似文献   

3.
4.
日本沼虾蜕皮过程中头胸甲外骨骼超微结构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E染色及石蜡切片的扫描电镜观察方法,描述了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蜕皮间期(C期,intermolt stage)及新旧表皮更替变化剧烈的蜕皮前晚期(D4期,late premolt stage)和蜕皮后期(postmolt stage)A-B期头胸甲外骨骼的形态结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日本沼虾外骨骼分为上表皮、外表皮、内表皮三层,D4期出现新的上表皮和外表皮,B期出现新内表皮,外表皮强嗜碱性而内表皮弱嗜酸性。扫描电镜观察发现,C期头胸甲内、外表皮均为几丁质-蛋白质纤维构成的平行板层结构且板层内有发达的孔道系统(pore canals,pc),但内外表皮板层间排列紧密程度不同,外表皮板层切面边缘较整齐,结构致密,板层内pc大小均一、近似圆形,内表皮板层切面边缘粗糙,结构较疏松,板层内pc大小不等、多为梭形。在蜕皮前后,新外表皮结构变化显著,与C期相比,D4期新外表皮超微结构与旧内表皮结构相似,而在A期,外表皮超微结构由疏松变为致密,这可能与蜕皮后表皮的钙化相关。本研究旨为阐明沼虾的蜕皮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白洋淀日本沼虾血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取自华北白洋淀种群的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血细胞进行显微形态观察、分类、测量和计数。依据细胞的形态,胞质中颗粒的数量和密度以及细胞的核质比把日本沼虾血细胞分为透明细胞(hyaline cell,HC)、半颗粒细胞(semigranular cell,SGC)和颗粒细胞(granular cell,GC)3类。血细胞大小依次为颗粒细胞>半颗粒细胞>透明细胞。血细胞密度为(1.13±0.50)×106个/mL,其中GC占48.5%,SGC占31.8%,HC占19.7%。并对我国日本沼虾的华南种群、华中种群及白洋淀所在地华北种群的血细胞大小和数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东平湖日本沼虾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东平湖日本沼虾种群的生长和繁殖研究,为该湖日本沼虾的增养殖与合理捕捞提供基础资料,以达到持续利用日本沼虾资源的目的。研究结果显示,3-7月间的日本沼虾群体适于用Von Bertalanfy生长模式来拟合;8~11月各月龄虾的生长模式用Logistic生长模式来描述该阶段群体的生长更为适宜。6月中旬的繁殖最高峰是由前一年出生的个体产生,而8月的繁殖最高峰则为当年出生的个体所产生,说明4月中旬~9月中旬为东平湖日本沼虾的繁殖期。  相似文献   

7.
日本沼虾促雄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研究了日本沼虾促雄腺的位置、形态、组织结构、变化过程以及其分泌激素的化学性质。结果表明,日本沼虾具有促雄腺1对,位于输精管末端至端壶腹的表面,呈短索状贴于其上,长约2mm,由许多实心腺泡和血窦组成。腺体结构与个体精巢发育周期密切相关,可分为增殖期、合成期和分泌期3个阶段。组织化学研究表明,促雄腺分泌的激素中含有蛋白质,而不含多糖类物质。  相似文献   

8.
水温24~30℃范围内,日本沼虾胚胎发育时间与温度的关系符合方程y=-33.5x+1246,即孵化时间与温度成反比。胚胎发育过程中,从原肠期至无节幼体期阶段对温度的变化不敏感,其它阶段对温度的变化较敏感。  相似文献   

9.
日本沼虾血清凝集素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日本沼虾血淋巴液,利用血凝实验和糖抑制实验测定其血清凝集素的凝血活性和糖专一性,对血清凝集素热稳定性、pH值、盐度、重金属离子、EDTA-Na2、有机磷农药、黄酮和多糖类物质对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日本沼虾血清凝集素可以对兔、鸡、小鼠、蟾蜍和鲢鱼5种动物血红细胞产生凝集反应,以对小鼠和鸡血红细胞的凝集效价较高。能够专一性结合D-葡萄糖,D-果糖而产生抑制效果。在50~60℃范围内凝集活性最强,80℃及以上凝集素发生变性,无凝集活性。该凝集素pH值作用范围广泛,在pH值2~12都可以使鸡红细胞发生凝集,pH值3~7范围内凝集效果较好。盐度为13~15时,凝集活性最强。凝集素活性能被浓度高于16mmol/L(含16mmol/L)的EDTA-Na2完全抑制,对重金属离子Cu2+和Zn2+敏感性强,其活性被完全抑制。乙酰甲胺磷和敌百虫对日本沼虾血清凝集素活性有一定的影响,黄酮和多糖类物质可显著增强虾血清凝集素的凝集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日本沼虾,罗氏沼虾和中华绒螯蟹为实验对象,在水族箱内设置不同颜色,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多种栖息隐蔽物(真假水草,网片,人工巢穴,蚌壳,细竹枝,塑料管,礁石等),于一定时间内观察统计虾蟹的攀附率。实验显示,沼虾对颜色有选择无明显的倾向性,真假水草上或其他生物性和非生物栖息隐蔽物上的攀附率也没有明显差异;而在多种水生植物的比较中,以凤眼莲和水蓄菜上的攀附效果最好,显然与其水下根发达有关。在非生物的栖  相似文献   

11.
镨对青虾卵子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镨(Pr)对青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卵子孵化出Sou状幼体的影响,结果表明:Pr^3 的最佳质量浓度为0.4-1.6mg/L,可孵化离12.4%-20.3%。青虾卵子对Pr^3的饱和吸收量为9.2μg/粒,饱和吸收率为36.8%。  相似文献   

12.
以青虾( 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幼虾平均体长(13.55±1.96) mm为样本,研究了对7种单色光谱、全色光谱的趋光特性和性别间的差异。实验水簇箱设可更换滤光片的固定光源和捕获趋光幼虾网具,记录5 min内的趋光频率并捕获30 min时的趋光幼虾样本,检测所获样本体长与性别。实验结果表明:(1)410 nm和全色光谱组的幼虾趋光频率最高,555 nm组最低;(2)随光照时间延长幼虾趋光行为减弱,表现出光感疲劳现象;(3)450 nm组的捕获样本中,雌性数占80%,雌雄比4.0达到实验最大值,全色光组的雌性数仅占42.3%,雌雄比0.73为实验最小值;(4)610 nm组捕获样本平均体长最大,410 nm组的平均体长最小,表明发育早期幼虾对短波长敏感,而发育中期的幼虾则对长波长敏感。  相似文献   

13.
日本沼虾第一触角感受器的形态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日本沼虾第一触角触鞭上各种感受器的分布情况和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雌性和雄性日本沼虾触角感受器在种类、形态和分布上均相似。第一触角分为内、外两鞭,外鞭上具有附鞭。触角上共有四种感受器,分别为化感刚毛(或称嗅毛)、I型简单刚毛、II型简单刚毛和有齿刚毛。化感刚毛上端柔软,顶端无孔,仅着生于附鞭的凹槽内。其它三种感受器在内外两鞭上均有分布。I型简单刚毛通体光滑,顶端逐渐变细,具一顶孔,常伴生II型简单刚毛和有齿刚毛,但长度比后两种的短;II型简单刚毛基部光滑,顶端被鳞片覆盖,且具复杂的孔结构;有齿刚毛有大小两种类型,表面上长有许多齿状突起,齿状突起主要分布于刚毛近顶端1/2~1/3区域内,近基部光滑无齿状突起。有齿刚毛的顶端也被鳞片覆盖,也具复杂的孔结构,结构与II型简单刚毛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14.
2个青虾群体生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华 《水产科学》2005,24(3):19-20
以太湖野生青虾和长兴养殖青虾为亲体繁殖的虾苗(分别记作了野生群和养殖群)进行生长对比试验,经90d饲养,野生群体长为46 70cm,养殖群为37 60cm;体重日绝对增重率野生群为4 638%,养殖群为3 839%;成活率野生群为(98 6±2 4)%,养殖群为(94 9±1 6)%;抱卵率野生群为(41 3±2 3)%,养殖群为(62 8±2 8)%。野生青虾繁殖的虾苗在体长、体重、成活率和性成熟等生长性能均优于养殖青虾繁殖的虾苗。  相似文献   

15.
日本沼虾"红体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患"红体病"的养殖日本沼虾肝、肌肉、鳃中分离到6株细菌,致病性试验表明其中两株X01、X02为该病的病原菌.生理生化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及细菌毒力试验表明,该两株细菌均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anas hydrophila);对日本沼虾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1.16×104cfu/只、1.05×104cfu/只,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邵晓阳 《水产学报》2004,28(4):438-442
用连续切片的方法对患有红体病的青虾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患病青虾鳃部、肌肉组织和肝胰腺部位病症比较明显,不同患病阶段组织变形差异显著。鳃片细胞在患病初期表现为胞质收缩,后期则细胞膨胀破裂。细胞内物质外溢,细胞边缘界限不完整;肌肉组织在后期出现肌纤维束之间间隙,且部分肌纤维有断裂的现象;中期肝小叶间隔出现空隙和腺细胞变形,在后期则表现为小叶溃烂。造成青虾因红体病死亡的原因,初期主要是因为鳃片的组织病变导致呼吸困难,进而造成青虾生理异常;后期主要是因为肝胰脏的溃烂造成消化功能全面丧失。  相似文献   

17.
日本沼虾体表寄生物对胚胎附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体表寄生物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受精卵(胚胎)附着的影响,发现在流产个体1-4对腹肢原肢与内肢的表面密布钟虫类原生动物,这些寄生原生动物影响粘液腺的分泌活动,使其不能正常分泌粘液,受精卵的被膜、卵柄及卵索均不能正常形成,卵与卵之间的摩擦力加大,胚胎供氧困难,最终导致死胎和流产,体表寄生物是造成养殖日本沼虾胚胎提早脱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二种微生物制剂对青虾池水质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二种微生物制剂施用于青虾养殖池,观察池塘水质的变化和对青虾规格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制剂后,池水的溶解氧、总磷增加,氨氮值下降,而COD、pH和总氮则没有明显变化和差异。试验池青虾的生长速度明显要大于对照池,说明微生物制剂可明显改善水环境,提高养殖青虾的产量和规格。  相似文献   

19.
长江、高邮湖、太湖日本沼虾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技术对取自长江、高邮湖、太湖3个野生群体的日本沼虾共51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10个随机引物共检测出54个位点(200-2500bp),长江、高邮湖、太湖各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72.22%、53.70%、62.96%,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878、0.2380、0.2635.群体遗传多样性的Shannon信息指数分析表明,日本沼虾3个野生群体种质资源状况良好,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