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3):100-102
梯田既是一种农耕方式,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景观。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梯田文化及其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问题。研究内容涉及梯田的起源与发展、梯田文化及其开发价值、以及梯田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尤其是对当今全国各地的古老梯田遗存如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广西桂林龙脊梯田、湖南娄底紫鹊界梯田进行了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2.
贵州黔东南稻作梯田的历史文化及生态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黔东南梯田及农耕文化的宣传和保护,从黔东南梯田(腰带梯田、鱼鳞梯田和石砌梯田)形成的历史背景出发,分析了各类梯田的工程特点和生态价值,并讨论了如何挖掘和保护梯田的历史文化及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3.
云南元江那诺哈尼梯田作为世界梯田文化景观的一部分,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梯田区面临着缺水现象严重、梯田面积逐年减少、保护和开发缺乏统一规划等问题.为实现元江那诺哈尼梯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如下发展模式:扩大梯田保护区的面积,发展生态农业,保护为稻作农业提供水资源保障的森林生态系统;统筹规划,发展哈尼梯田生态旅游业的同时建立补偿机制,实现梯田保护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最后,建立和完善哈尼梯田的保护法规,并加大哈尼梯田的研究力度,为哈尼梯田的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从梯田形成、梯田水资源利用和梯田发展3个方面对哈尼梯田和龙脊梯田进行了比较,发现哈尼梯田和龙脊梯田都是人工创造的湿地,其可持续发展±赖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但随着与外界交流增多,它们的可持续性都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海生  金连根 《安徽农学通报》2014,(12):145-145,155
浙江省云和梯田湿地有着江南独特的、美学价值极高的梯田景观群,是我国长三角地区的最大梯田群.但目前云和梯田湿地还存在着生态系统脆弱、相关利益群体不协调和梯田湿地旅游管理机构尚未建立等问题。据此提出了云和梯田湿地公园建设途径:大力发展梯田生态旅游;建设梯田湿地生态保护区;加快推进山水童话乡村建设;实行梯田稻田生态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6.
梯田     
梯田是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的阶梯式农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梯田的通风透光条件较好,有利于作物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按田面坡度不同而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复式梯田等。梯田的宽度根据地面坡度大小、土层厚薄、耕作方式、劳力多少和经济条件而定,和灌排系统、交通道路统一规划。修筑梯田时宜保留表土,梯田修成后,配合深翻、增施有机肥料、种植适当的先锋作物等农业耕作措施,以加速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梯田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国内相关研究文献近十年显著增加。国内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梯田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旅游开发带来的影响及居民的感知、梯田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梯田旅游利益相关者相互关系等方面。今后梯田旅游应继续强化理论探索、创新和改进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加强旅游发展条件下的梯田人地关系、梯田旅游者特征与行为偏好以及不同时空尺度条件下的梯田旅游发展特征、演化过程和演化规律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云旅 《新农村》2014,(3):46
云和梯田位于浙江省云和县境内,该梯田具有体量大、震撼力强、四季景观独特等特点,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梯田群,被称为"中国最美梯田"。景区内拥有梯田、云海、山村、竹海、溪流、瀑布、雾凇等自然景观,是中国摄影之乡——丽水的主要采风基地,也是云和县首批创建国家4A级景区之一。云和梯田规模较大处垂直高度达500米,横向伸延3 000  相似文献   

9.
宁夏彭阳县机修梯田建设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彭阳县建县以来狠抓机修梯田建设,梯田面积已达到4.4万hm^2,人均新增机修梯田面积0.17hm^2。总结出机修梯田建设的成果与效益、施工的质量与验收管理、设计及机修梯田时应注意的几点事项。通过机修梯田与流域的综合治理有效的蓄积降雨径流,减少水土与梯田的水肥流失,减少了洪涝灾害的发生;人民生活得到较大的提高,生态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红河州南部6县有4万余hm2的梯田,由于受气候、地理等条件影响,每年只种一季水稻,其余半年多时间关水闲置,长期以来对梯田的利用率不高。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长,实行生态养殖的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而正季梯田养鱼和冬闲梯田养殖生态鱼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市场好,充分利用红河州南部梯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哈尼梯田生态鱼养殖,可使哈尼梯田生态鱼养殖项目成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红河州南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1.
谐波分析理论在梯田土壤水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谐波分析与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了梯田土壤水分及梯田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梯田土壤含水量平均比坡耕地高出15.7%;梯田土壤水分变化缓和,极值出现较晚,因而,梯田增墒保水、抗旱能力强.就梯田的切土部位和填土部位来说,切土部位的含水量平均高出填土部位的25.8%,梯田的切土部位土壤水分变化缓和,极值出现较晚,能聚集并保持更多的水分.  相似文献   

12.
最近,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人民法院受理一起相邻梯田纠纷案。何某因改造自家梯田,导致位于上方的梯田大面积塌方,最终"吃"了一场官司。据了解,范某向余某承包的梯田与何某梯田相邻,范某梯田位于何某梯田的上方。自2015年起,范某在该梯田中栽种火龙果,经济收入不错。然而好景不长,范某原本平静安稳的生活被挖掘机的轰隆声震起了波澜。  相似文献   

13.
红河哈尼梯田具有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梯田文化景观,保护梯田科学合理利用自然的方式和梯田文化景观是一个重大的综合性课题。该文从红河哈尼梯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出发,分析总结了发展农村能源对保护红河哈尼梯田起到的促进作用,得出了发展农村能源有利于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该文对位于浙江省西南山区的云和梯田国家湿地景观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特征、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概括。云和梯田湿地是江南独特的,华东最大的梯田群,被誉为“中国最美梯田”。云和梯田景观资源丰富,其农耕文化、银矿文化、女神文化、畲族文化底蕴深厚。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与梯田湿地构建成传统、生动兼具的美景。  相似文献   

15.
以坡耕地为对照,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了8种典型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撂荒草地、人工草地、经济林和生态林地、农耕梯田、经济林梯田、撂荒梯田、淤地坝地)土壤质量,结果表明:与坡耕地相比,实施水土保持治理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分别增加了1.2%~20.7%和1.2%~9.3%;碱解氮除农耕梯田减少6.6%外,其他措施增加0.2%~54.2%;经济林梯田、经济林和生态林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显著,其他措施减少了9.2%~67.1%;土壤速效钾变化差异显著。除撂荒梯田和淤地坝地土壤各酶的活性减少了6.3%~49.5%和1.2%~15.6%,其他措施均增加。土壤质量以经济林梯田、生态林地和人工草地最好;经济林地和撂荒草地良好;农耕梯田和撂荒梯田较差;坡耕地和淤地坝地最差。  相似文献   

16.
梯田工程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文章着重总结和分析了四种梯田、三种梯田道路土方量测量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为今后实施梯田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红河哈尼梯田生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鹏 《农业考古》2012,(4):195-198
一、蜚声海内外的红河哈尼梯田梯田是人类为适应山地环境而与自然斗争并最终达至和谐的产物。据说哈尼族源于古代羌人[1],由甘青高原迁徙到云南后,哈尼族先民选择了依山势修筑起一层层梯田,从事稻作农耕的生产方式。梯田一般选择在土质好、水源充足和向阳的缓坡地带开垦,但其建造过程却很是艰难。通常情况下,梯田建造包括选择田址、砍树除草、开挖台地、挖建水渠、台地改梯田等过程,其时间可能要五六年。修建梯田必然要改变原来的环境,但哈尼人通过自  相似文献   

18.
孙海艳  李凤博  方福平  徐春春  周锡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189-17191,17194
在系统梳理梯田水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针对梯田生态补偿的补偿类型、补偿标准、补偿模式、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构建粮食生产型、种养结合型和旅游开发型梯田等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以保护梯田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2月,FAO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GIAHS)秘书处致信中方,确认中方提出的"中国南方稻作梯田系统"正式被纳入GIAHS,至此,中国GIAHS项目点共计15个,居全球之首。此次新纳入的"中国南方稻作梯田系统"包括4处,分别是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系统、湖南新化紫鹊梯田和广西龙胜龙脊梯田。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SWAT模型新开发梯田模块对中国南方红壤区梯田的水沙和养分流失进行模拟,分析SWAT模型梯田模块在中国南方水土流失地区的适用性。【方法】采用SWAT模型中新开发的梯田模块,结合其全球应用验证,在初步对美国软埝验证的基础上,利用资料较全的位于中国南方红壤区的云南尖山河小流域2007-2008年典型径流小区降雨径流、侵蚀产沙和总氮实测资料,对隔坡梯田水沙及面源污染调控过程进行模拟与验证。【结果】SWAT模型梯田模块对红壤区径流、侵蚀产沙及总氮的模拟结果能满足模型精度要求。利用梯田模块对红壤区隔坡梯田结构进行的优化表明,在坡度小于18.58°,梯田单元坡长小于20m的坡地上修建平坡比大于1∶5的单阶地隔坡梯田,可满足容许土壤流失量的要求。【结论】基于SWAT模型开发的梯田模块能够反映中国南方红壤区梯田降雨径流泥沙养分的运移过程,为研究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水循环影响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