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永兴 《中国茶叶》1990,12(5):10-11,13
准确评价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对于提高茶叶经营管理水平,发展茶叶生产,以及茶价和税收政策的制订,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茶叶生产由于流通体制的改革,加上通货膨胀的冲击,以及农村劳力短缺等影响,使茶叶生产的成本和经济效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此,笔者在浙江炒青茶区进行了50多个点的调查,搜集了鲜叶生产和毛茶加工的各项投入和产出的详细数据,据此分析了茶叶生产的成本、效益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茶叶作为商品生产,受着价值规律的调节。经济效益的高低,决定着茶叶生产的盛衰。去年茶叶价格下降,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差,茶农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影响了茶叶生产。现就金华县塔石区(以生产浙毛烘青为主)1988、1989年茶叶生产有关资料分析浙毛烘青生产经济效益如下:一、生产成本分析去年,茶叶生产的燃料、农药、化肥、管理及采摘等费用上涨,煤从前年的100元/  相似文献   

3.
茶叶的单产、品质、成本和销售是构成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大力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是保证茶叶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提高茶园栽培管理水平,则是提高茶叶单产和品质的重要措施。浙江省余姚县茶场,地处县城南郊四明山麓,1965年由果牧场改建为茶场,现有茶园855亩。十七年来,坚持科学种茶,平均单产直线上升。1974年亩产超过200斤,1975年亩产超过300斤,1979年亩产超过400斤,1982年830亩茶园总产干茶4349担,平均亩产524斤。其中亩产在500斤以上的茶园面积529亩,占投产茶园面积的63.7%;亩产400斤以下的茶园基本消失,实现了茶叶大面积均衡持续高产  相似文献   

4.
机械采茶的效果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推广机械采茶技术的紧迫性茶叶采摘是一项耗工最多、季节性很强的茶园作业。近年来由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投入茶叶生产的劳力日趋减少,普遍出现滥采和粗采现象,降低了茶叶品员,同时,也带来了劳务成本的大幅度提高,当前鲜叶成本约占茶叶生产总成本的80%,而采茶工资又占了鲜叶成本的40%~50%,生产单位的经济效益明显下降。另外,由于手工采茶劳动强度大、工效低,在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茶叶的生产大国,茶叶的运输成本直接影响到茶农的经济效益,这篇文章以优化茶叶多式联运为目的,将茶叶物流与物联网紧密结合,充分考虑茶叶物联网成本,使茶叶多式联运更加优化,茶叶的运输成本有效降低,为茶农增收。  相似文献   

6.
有着潮汕特色的单丛茶叶拥有悠久的种植历史,近几年来更是得到迅猛的发展,是潮汕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茶叶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生产,随着近几年人工成本的上涨,并且出现找工荒、找工难的现象,茶叶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尤其是茶叶采摘成本已经成为制约单丛茶叶提高经济效益的瓶颈。  相似文献   

7.
中日合资绿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的经营实践和成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国荣 《茶叶》2000,26(4):225-227
该公司创建于1993年,六年来,各项生产业务全面增长,直接经营茶园达6000余亩,出口茶叶1600吨,创汇800万美元,其主要经验实践是:以推广适制良种为中心,实现茶叶园区建设,提高茶叶质量,实行自营出口,便捷茶用物资供应渠道,进行集约化、科学化管理,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也为周边镇、村产生了较高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2001年茶叶经济形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锡端 《中国茶叶》2002,24(1):11-13
一、2001年国内茶叶产销形势 (一)国内茶叶生产情况 2001年是我国茶叶生产发展较为健康的一年,主要体现在:一是茶叶作为经济效益较好的作物之一普遍受到重视,茶园面积增加,茶园素质也得到提高;二是茶叶的结构继续得到调整,名优茶持续得到发展;三是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成为大家的共识,各地都在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无公害茶生产。为了促进无公害茶的生产,农业部正式颁布了《无公害茶叶》行业标准,并规定从2001年10月1日起开始正式执……  相似文献   

9.
茶叶生产同其它经济作物的生产一样,都有着物质资料的消耗和活劳动的消耗(生产过程中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它们都属于商品生产。从茶树栽培,茶青加工直至茶叶销售流通,都联系着核算这一商品的本钱问题。本钱就是成本。从盈利=销售收入-成本这一经济原则看,在按质论价或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成本和盈利之间有个消长关系;成本越低,利润越高,经济效益越显著。否则,则相反甚至亏损。现就最终产品干毛茶的成本构成,盈亏分析及降低成本途径作一概述,以引起茶叶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把  相似文献   

10.
我省茶园机采效益及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前言茶业作为我省农村传统支柱产业和丘陵山地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项目,是农村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它对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我省茶叶采摘技术相对滞后,特别是绿茶区,茶叶采摘大多以手工采摘为主。加上近年来山区劳力相对缺乏,采茶工资上涨,成本增加,强采、滥采、漏采、不及时采现象较为普遍,使得茶叶产量质量下降,综合经济效益不高,要改变当前这一状况,使我省茶叶生产稳步持续发展,茶叶采摘必须实行机械化采摘,才能省工、省成本、创效益。本文就我省茶叶生产现状,浅谈我省茶叶机采若干问题,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陈国荣 《茶叶》2000,26(4):223-225
该公司创建于 1993年 ,六年来 ,各项生产业务全面增长 ,直接经营茶园达 60 0 0余亩 ,出口茶叶 160 0吨 ,创汇 80 0万美元 ,其主要经验实践是 :以推广适制良种为中心 ,实现茶叶园区建设 ,提高茶叶质量 ,实行自营出口 ,便捷茶用物资供应渠道 ,进行集约化、科学化管理 ,节约了成本 ,提高了经济效益 ,也为周边镇、村产生了较高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经营与流通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的出现,如何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已引起科研和生产单位的普遍重视,特别是在当前产销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茶叶生产者更重视采用科学种茶技术,并积极参与商品流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产销两旺、经济效益高的茶场(厂)和茶叶专业户、承包户.笔者根据多年开展技术推广和为茶农提供产后服务的经验,试与广大茶叶专业户和承包户讨论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机械化采茶是当前茶叶生产上的一项解决采茶劳力不足,增强茶叶生产活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浙江省新昌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于1990年秋季开始进行千亩示范方机械化采茶综合技术的研究。原计划参加的茶园为1500亩,实际参试面积为1684亩,参试单位为5个乡的19个村(场),基本属集中连片的条植专业茶园,其中多条密植茶园有385亩,占22.9%,群体种茶园924亩,占54.9%,福鼎大白茶、鸠坑种等  相似文献   

14.
根据测算,夏暑茶约占年茶叶总量的35-40%,大多是低档茶,经济效益极低,有的甚至连采工成本都不能相抵。因此,夏暑茶生产是茶区极感头痛的问题,采则可能是亏本买卖,不采又影响秋茶的生产,犹如遇到鸡肋,弃之可惜,拾之又无利可图.因此若能利用好夏暑茶,对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一、采取适宜的栽培技术措施 种植栽培上采取一些措施,少采或不采夏暑茶,提高春茶的年产比例,提高年经济效益。 1、品种:品种选择春茶萌发早的优质品种,增加春茶的产量比例,使夏暑茶产量的相对比例减少,如种植品种可多选择─…  相似文献   

15.
氮肥对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关系举足轻重。然而,茶园(红壤)如何才能以最佳的施氮量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一直是国内外茶叶工作者研究的课题。本试验在磷、钾肥基本满足的前提下,探索试采幼令茶树氮肥施用量与其生势、产量、品质的关系,为合理施用氮肥,提高茶叶产量及品质,降低施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一,茶叶生产要向“贸工农”转移茶叶是绍兴市主要的经济作物,总产量最高年接近30000吨。随着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今后茶叶生产要转变为“贸工农”模式。茶区在安排生产时,必须要以国内外市场为目标,国内外市场需要什么,经济效益是否好,作为茶叶生产发展的依据。八五年  相似文献   

17.
1984年第4期《茶叶通讯》,陶质斌同志《试谈评价茶叶生产经济效益》一文中,主张以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生产成本、茶叶商品率,茶农得益率五个方面的  相似文献   

18.
车晋 《福建茶叶》2023,(4):62-64
对于茶叶企业而言,自身发展需要经济效益的支持,此时销售质量直接决定了企业自身经济效益。一般情况下,茶叶企业管理人员更加重视销售额和成本控制,此过程也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针对上述内容,茶叶企业需要合理控制成本,才可达成预期经济目标,因此此过程需要应用数学建模思想,从而对茶叶销售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解决,以此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本文对基于数学建模法的茶叶销售方案作出分析,从数学建模内涵和相关优势入手,合理分析茶叶销售的关联性问题,得出茶叶市场特征,最终通过数学建模对销售市场可能的经济效益作出分析,从而提出具体的茶叶销售策略。  相似文献   

19.
陈国荣 《中国茶叶》2001,23(5):13-13
重视发展出口茶叶生产,以促进和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是目前茶叶行业的一大出路.由于出口茶叶质量、品质的要求较高,成品茶的农残标准又较严格,所以要拓展国际市场,达到出口茶叶产品的质量要求,必须从生产基地源头抓起,近八年时间的实践证明,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茶叶生产也随之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要。进入九十年代我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挖掘传统名茶,研究创新名优茶,大力发展名优茶生产,提高广东茶叶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罗定仙境茶叶有限公司,抓着调整茶叶品种结构,开放茶叶市场的机遇,研制开发系列名茶,从而增加花色,丰富市场,获得较好的自身经济效益。仙境银毫茶(绿茶类)是创新名茶,采制技术精细,主要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