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兑宝峰 《花卉》2019,(17):40-42
树干,又名树身,是指从根颈到第一主枝间的主体部分。树桩盆景的树干造型以数量区分,有单干式、双干式、丛林式(多干式)等形式。单干式这是大自然中树木风景的特写,也是植物盆景的最基本树型,虽然只有一株,但却极富变化,有着直干式、斜干式、悬崖式、临水式、曲干式等多种造型,具有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所谓一本多干是指一株树木超过三干(包括三干,两干者称一本双干)者,其树干多呈奇数,要求高低参差,曲折有致,前后错落。一本多干式盆景与丛林式盆景有些相似,但又有很大区别,丛林式盆景主要表现的是大自然中山野丛林风光,其每棵树都是独立的,甚至可以用不同的树种组合制作此类盆景。而一本多干式盆景则表现的是一株丛生的树木,虽然它们的干很多,  相似文献   

3.
双干树造型     
双干盆景人们喜爱的常见造型之一,相对而言,单干式其“景”较为抽象和单调,而双干式因有两树的相互参照对比,变单调为活泼,其“景”比单干树更富情趣、更具直观性。由于双干树是丛林式的最小组合单位,因此,把握好双干树的造型对干丛林式的创作也是大有裨益的。下将  相似文献   

4.
寒枝     
当冬季来临时,几株生长在河畔的大树叶落归根,唯剩下姿态张扬的枝干,组成了大地之上充满野趣的寒枝丛林式盆景,极为生动。  相似文献   

5.
自然界的榕树千姿百态,或独木成林,或古树婆娑,或伟岸挺拔,村头院落或高山峡谷都有榕树不同凡响的身姿,榕树以独具的形象成为闽南人最淳朴的乡村记忆,榕树也是闽南盆景人最痴迷的树种。本期榕树盆景是闽南榕树盆景技艺传承人柯成昆先生新近之作,高150cm,宽220cm,是一件连根丛林盆景。根盘古拙交互,虬曲相连,枝干密布成丛林树态。  相似文献   

6.
我们主张动势盆景的发展是在单体造型的基础上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之路。这是因为“独木不能成林”,孤峰不能表现“太华千寻”。只有丛林,才能展现“茫茫林海”;只有“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之路”,才能同时表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全面表现伟大祖国“群峰竞秀,万木争春”的宏图。因此,丛林盆景最能表现大干世界的自然美;  相似文献   

7.
盆景菊也称造型菊,多以小菊为素材,运用盆景技艺,经修剪整形加工成各种古木、悬崖等姿态或具有一定主题思想的艺术盆景。盆景菊包括桩菊型(原本、嫁接、附生)和景菊型(丛林式、菊石式、水旱式),这里以嫁接式桩型菊为例。  相似文献   

8.
中国盆景源远流长,流派纷呈,近年来,在湖北乃至华中地区出现一种盆景造型风格,给人以“动”感,展现了“自然的神韵,活泼的节奏,飞扬的动势,写意的效果”的艺术风格,先后在许多地,市出现,并得到海内外一些志同道合之士的赞同和参与探讨、制作,形成动势盆景作群,并将在深化单体造型的基础上“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之路”。  相似文献   

9.
在盆景素材中,连根丛林式的桩坯十分难得,柏树连根丛林式的桩坯更是难上加难。在2002年春,我有幸得到了一棵可遇而不可求的刺柏连根丛林式的桩材。该桩材丛径约70cm,生长在一个石窝里,生存条件十分恶劣,左边一粗约12cm的主干被人伐掉,后来其周围萌发了新枝,右边一新枝又被大风吹倒而伏在土面上,经年后,倒伏的新枝又重新生根、发芽,才造成当时的模样(见图一)。  相似文献   

10.
郭淑云  吴艺华 《现代园艺》2023,(3):181-182+185
丛林型榆树盆景从南向北的迁徙,从暖到寒的气候变化,从室外到室内的环境差异,让榆树盆景在短短10天内逃脱不了落叶、干枝、萎缩甚至局部成片干枯缩枝的命运。榆树盆景从南方盆景园运往北方展馆参加盆景展,就其自南向北迁徙前后的情况对比,以丛林型榆树“展览前状况、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究其根源)、剖析真相、关键措施”5个维度出发,思考榆树盆景长久不衰的关键因素,剖析榆树盆景干枯缩枝的原因,由此总结出适用于该现象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大自然中,有各种不同的树林: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神奇莫测的热带雨林,丘陵溪谷上疏朗的丛林,浩瀚大漠中悲壮苍凉的胡杨林,海滨沙滩上指向蓝天碧浪的椰树林……不同的树林生存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不同的地理环境赋予不同树林的典型特征。所谓丛林式树木盆景,也是习惯上的一种称呼,丛林盆景应该是在盆中表现树林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2.
作品选用一头多干的雀梅桩材创作成丛林式盆景作品。作品树干布局恰到好处,疏密聚散适宜。右边营造一大斜干,飘逸潇洒、野趣别致,体现出岭南盆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创作理念。作品通过摘叶处理后,到了新芽萌发,似是大地春回、万物生长之象;而等到叶片翠绿时,又似是阳光普照夏日来临。  相似文献   

13.
提起松树盆景造型,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松取奇态”、“搜尽奇姿打草稿”的松树盆景造型理论。表现松树盆景的姿态,一般也用“老、绿、劲、奇”四个字来形容。可见,松树盆景和杂木盆景不一样,一个“奇”字,在松树盆景的表现形式中占有相当比重。  相似文献   

14.
《花木盆景》2008,(7):20-23
2008年5月23日至24日,刘传刚先生在常州宝盛园做了两场盆景创作示范表演,一场为树石丛林盆景制作,另一场是风动式盆景的制作。刘传刚先生以其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及娴熟的实践经验,厚积薄发,在短短的时间里,两场示范表演都取得成功,博得专家与同仁普遍赞誉。现介绍其中的树石盆景创作表演过程,与广大同好和读者共同交流。  相似文献   

15.
四年前的春节前,我到花圃挑选花木,见到一片木麻黄小树苗郁郁葱葱,高低错落,活像一个天然林区的缩影,笔直青翠的小苗引起了我的兴致和思量,可否利用它来创作一盆丛林式盆景呢?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汉时就有了盆景,可说是历史悠久。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至今出现了树木盆景、山水盆景、水旱盆景、动式盆景等各类盆景。各类盆景又有许多艺术形式,而又以树木盆景出现的艺术形式最多,诸如云片式、游龙式、三台式、掉拐式、六台三托一顶式、风吹式……以上诸式,现在称为“规则式”。另有不可名状的“自然式”。  相似文献   

17.
日前同好论及《花木盆景》今年第四期张锋先生《品思“台风”中的大陆盆景》一,笔认为,张先生中“多言不是”并非“讽喻”,而是让人“收视反听”,意在“警觉”,旨在“革新”。有的事实言谏也是笔的代言。但张先生章立论事关全国盆景评判,有的观点就失之偏颇。对两岸盆景比较,“品思”也缺客观与深层的透视,  相似文献   

18.
方志鹏 《花木盆景》2004,(12):12-13
第六届中国盆景展览提出“创新、求精、重振中国盆景雄风”的口号,精准地指明了当代盆景的发展方向。“创新”是期盼多元化的盆景风格,求精是期盼盆景艺术水平的提升。我们欣赏一件有新意的作品常谓其为“有个性”,对一件艺术水平较高的作品常称其为“精品”。新而不精是“怪”,精而不新易“俗”,所以创新与求精必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欣赏者希望看到更多动人心魄的新作,  相似文献   

19.
《花木盆景》2007,(3):20-21
“汇聚全国盆景资源,荟萃各地名优盆景”的中国盆景交易会(以下简称“交易会”),是以“促进盆景发展,展示盆景新技术,提高盆景艺术与观赏性”为目的,由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广东陈村花卉世界有限公司、中国盆景大观园联合主办的大型国家级盆景交易会,举办地点为广东顺德陈村花卉世界。  相似文献   

20.
张钧和 《花卉》2011,(10):34-34
“岭南盆景”师法自然。造型多以宋元花鸟画的技法和国画的笔法.效仿大自然的古树风姿神韵,富有野趣。主要造型有单干大树型、双干式,飘斜式、水影式、丛林式和附石式等。无论创作哪一种型式。部要因树造型。因势利导,才能创造出统一和谐的景色。如一株枝干挺拨、苍劲雄浑的树桩,只适于培植为雄伟苍劲的大树型;柔枝随风轻扬.婀娜多姿的则适于创造潇洒飘逸的横斜水影。其折枝构图方法,全部采用“蓄枝截干”修剪。所谓蓄枝截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