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用分离于中国对虾(P orientalis)的鳗弧菌Ⅱ型(V anguillarumⅡ)和养殖海湾扇贝(Ar gopectenirradians)的黑美人弧菌(V nigripulchritudo),分别感染健康的海湾扇贝幼体,均获得与原发病相同症状。证实不同种弧菌可引发海湾扇贝D型幼体爆发面盘解体流行病。  相似文献   

2.
广西某地发病猪场主要病原的检测与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6年9月至2007年7月间,对广西某市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皮肤及耳朵发绀和高发病率及高病死率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39个发病猪场所采集的53份病料进行了主要病原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阳性30份,阳性率56.60%(30/53);猪2型圆环病毒(PCV2)阳性25份,阳性率47.17%(25/53);猪流感病毒(SIV)阳性21份,阳性率39.62%(21/53);猪瘟病毒(HCV)未检出阳性;其中可检出2种以上病原的有26份病料,占48.06%(26/53)。检测结果与调查分析表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2型圆环病毒(PCV2)和猪流感(SI)是导致该市猪场疾病发生流行的主要病种,而且PRRS、PCV2和SI常呈二重或多重合并感染,这为该市发病猪场针对性地做好疫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金伟  娄峰 《畜禽业》2012,(11):70-71
<正>猪链球菌病是猪只由致病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些疾病的总称,猪链球菌感染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四个病型:败血症型、脑膜炎型、淋巴脓肿型、关节炎型,以淋巴脓肿型最为常见,但以败血型的危害最大。本病具有传染性强、破坏性大、人畜共患的特点。1流行特点猪链球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5—11月份发病较多,养猪密集地区的规模化养猪场(户),以新生仔猪和哺乳仔猪最为多见,其次为断奶后的仔猪,主要表现败血症型和脑膜炎型,常突然发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对患"鳃出血"病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病灶组织进行分离,并通过回归感染试验、细胞分离鉴定、电镜观察以及PCR几种方法结合来鉴定。结果显示:健康异育银鲫注射组织滤液5 d后开始发病,且症状与原发病症状一样,死亡率为80%,对照组没有死亡。对患病鱼内脏组织经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组织内有大量的病毒颗粒,成熟的病毒粒子直径大小170~200 nm,与疱疹病毒Ⅱ型病毒粒子相符。滤液经疱疹病毒Ⅱ型特异性的PCR检测,获得阳性目的片段,同时将无菌处理的病样滤液接种胖头鲤细胞(FHM),培养1 d后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CPE),单层细胞网状收缩,坏死细胞聚集。收集细胞培养液,进行病毒特异性的PCR检测,并检测到436 bp的阳性片段。结果表明:从江苏射阳某"鳃出血"病异育银鲫养殖鱼塘分离到的病毒为疱疹病毒Ⅱ型(Cy HV-2)病毒。  相似文献   

5.
太湖夏季不同类型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环境解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0年9月对太湖不同类型湖区31个站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20种浮游植物,蓝藻门、绿藻门和硅藻门物种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所有站点都有微囊藻出现,微囊藻是草型湖区和藻型湖区的数量单一优势种,导致31个站点的群落多样性指数值都较低。在环境变量的作用下,31个站点被分为3种类型,即草型湖区(组Ⅰ)、藻型湖区(组Ⅱ)和五里湖(组Ⅲ)。草型湖区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较高、浮游植物密度和营养盐浓度较低,总磷(TP)浓度极显著低于藻型湖区(t=-3.84,P=0.001)。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微囊藻密度随着悬浮物(SS)浓度的增大而上升。太湖生态修复应以降低水体悬浮物浓度、提高水体透明度为目标,为草型湖泊生态系统的培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采用PCR-SSCP和PCR-RFLP技术对大口黑鲈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全序列进行了SNPs位点筛选和分型,共筛选到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C-1453T和T+33C),其中C-1453T位于启动子E8 box和Octamer(+)调控元件之间的区域,T+33C的突变位于第一外显子区域,属于同义突变,氨基酸没有发生变化;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单标记位点与大口黑鲈生长性状(体重、体长、体高、体宽和眼间距)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将2个SNPs位点不同基因型组合成6种双倍型(去掉频率小于3%的组合),关联分析表明,双倍型D2在体重、体长、体高、体宽和眼间距的均值均高于其它双倍型,而双倍型D5在体重、体长、体高、体宽和眼间距的均值均低于其它双倍型,双倍型D2与D5之间在5个主要生长性状均存在差异显著(P<0.05),推测双倍型D2对生长性状起正相关,而双倍型D5与大口黑鲈的生长性状呈负相关,因此推断MSTN基因突变位点双倍型D2与D5可作为大口黑鲈生长性状的两个标记位点,用其分子标记位点来辅助大口黑鲈育种工作以期加快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7.
用本地分离株及标准株筛选出4个IBV强毒株(呼吸型和肾型)及7个E.coli强毒菌株(血清型为O1、O2、O78)作为制苗基础毒株和菌株,并加入发病鸡场的自家分离株,作为制苗毒种和菌种,并将制成灭活的尿囊液和菌液以及油佐剂配成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及大肠杆菌病二联灭活油乳剂苗.试验证明该油苗可使鸡产生坚强的免疫力,二免后10个月攻毒保护率达100%,IBV抗体的HI效价为1256,E.coli抗体直接凝集价为1128.该苗经多项检验,对鸡安全有效、免疫力强、免疫期长、性能稳定、易于存放.免疫鸡群健康状况稳定、死亡率下降、生产性能提高,对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及大肠杆菌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8.
生物絮团的群落结构特征与其营养类型密切相关, 并与系统水质相互影响。本研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系统中异养、自养型生物絮团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讨论了絮团微生物与养殖水环境的相互作用。群落结构分析表明, 异养、自养型生物絮团的优势门类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相对丰度占比 24.2%~70.45%)、拟杆菌门(Bacteroldota, 相对丰度占比 8.45%~28.09%); 属水平上, 对构建生物絮团骨架起重要作用的亮发菌属(Leucothrix)相对丰度在两种生物絮团间无显著差异(P>0.05); 此外, 注释为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ota)的 OTU 仅存在于自养絮团。功能基因预测分析表明, 自养型生物絮团 amoA、amoB 等硝化基因的丰度(0.17%, 0.20%)明显高于异养型生物絮团(0.10%, 0.09%)。絮团微生物组成的变化改变了水体氮循环路径, 造成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浓度的不同, 并受到水质差异的反作用。生物絮团的营养类型对对虾特定生长率无显著性影响。结论认为: 与异养型生物絮团相比, 自养型生物絮团硝化细菌和硝化基因的丰度、多样性明显升高, 微生物组成与功能更加合理, 能有效控制养殖水质, 维持养殖系统的平衡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鸽I型副粘病毒病俗称鸽瘟、鸽新城疫,是由鸽I型副粘病毒感染引起的鸽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具有发病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以病鸽出现拉稀、扭头为特征症状。1病原鸽I型副粘病毒(PPMV-1),为副粘病毒科成员,同鸡新城疫病毒同属于禽副粘病毒I型(PMV-1)。目前,鸽I型副粘病毒(PPMV-1)可分为3个类型,第一种为对鸽致病而对鸡不致病的鸽强毒株、中强毒株或弱毒株,是引  相似文献   

10.
陈广鹏 《畜禽业》2010,(7):53-55
<正>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小的一种脊椎动物病毒。可根据PCV致病性、抗原性及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将PCV划分成了无致病性(或PK-15源性)的猪圆环病毒1型(PCV1)和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5,(12)
鸡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不同的毒株感染后,可出现如呼吸型、肾型、腺胃型等不同的临床症状。雏鸡发病多在5周龄以内,几乎全群同时发布,最初出现呼吸道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全身症状逐渐加重;产蛋鸡先出现呼吸道和全身症状,继而产蛋量下降,后产出较多的畸形蛋。一旦发生该病,将给养鸡场户带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正>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急性型呈败血症经过,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出现特异性紫红色疹块,慢性型常发生心内膜炎和关节炎。近年来我国各地不同程度的爆发了猪丹毒,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给广大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近年各地猪丹毒的发病  相似文献   

13.
罗黛青 《畜禽业》2015,(1):12-13
<正>猪圆环病毒病(PCVD)是由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是一种新的传染性疾病。单独的圆环病毒2型感染并不会引起猪出现临床症状,病毒只在环境应激、饲养管理不当或其他病原侵袭的情况下才会导致临床发病。猪圆环病毒病是一系列多种不同临床疾病的总称,是指群体病或与PCV-2相关的疾病,包括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呼吸道病综合征(PRDC)、猪皮炎肾病  相似文献   

14.
王迎宾  俞存根  陈勇 《水产学报》2016,40(1):135-143
显著性检验利用样本信息来判断对总体所做假设的合理性,检验结果可能犯2类错误,即I型错误和Ⅱ型错误(分别为弃真错误和纳伪错误)。随着水产科学研究的不断规范与深入,显著性检验方法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在国内6个水产期刊近5年(2011年1月–2015年4月)发表的3 829篇学术文章中,使用了显著性检验方法的有2 235篇,占到58.4%。然而,这些显著性检验均只关注了I型错误,完全忽略了对Ⅱ型错误的分析。事实上,Ⅱ型错误并非不重要,犯该错误的概率也往往会大于I型错误,而且有时其带来的危害比I型错误更加严重。在水产科学研究中同样如此,对Ⅱ型错误的忽视,很可能导致管理失误,从而引起渔业资源衰退。本研究对国内外水产科学研究中Ⅱ型错误分析的应用进行了总结,阐明了国内水产科学研究中有关Ⅱ型错误分析缺失的现状;通过实例,简要介绍了犯Ⅱ型错误概率β(或检验效能power=1–β)的计算方法;分析阐述了影响检验效能的几个主要因素与β之间的关系;针对Ⅱ型错误分析,探讨今后水产科学研究与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为了建立和应用可检测基因Ⅰ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实验根据基因Ⅰ型GCRV的S6保守序列,分别设计扩增目的条带661 bp普通引物(P1、P2)、扩增目的条带159 bp荧光定量引物(F1、F2)和一条探针;同时构建含有目的片段的PVAX1-S6作为标准质粒,10倍梯度稀释构建质粒拷贝数与Ct值的标准曲线(Y=-3.389X+38.076)。结果表明,此方法在3.9×107~3.9×101拷贝/μL之间相关性较好,R2为0.992,最小检测量为4拷贝/μL;且与基因Ⅱ型、Ⅲ型GCRV以及其他病原核酸无交叉反应。运用该方法检测16份草鱼出血病疑似样品,阳性结果为4份;而普通PCR检测仅2份显示阳性。本研究建立了针对基因Ⅰ型GCRV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具有高效、特异、灵敏、可重复性强的优点,适合于目前基因Ⅰ型GCRV的临床快速检测和病毒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郑世容 《畜禽业》2008,(7):6-10
<正>专题背景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是一种多因子性疾病,即由病毒性、细菌性和非病原性,如温和型猪瘟、支原体肺炎、蓝耳病毒(PRRS)、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感病毒、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等原发病原和猪链球菌属2型、副猪嗜血杆菌病、猪肺疫、放线杆菌胸膜肺炎以及猪蛔虫等继发病原以及不良的饲养管理条件和易感猪群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疾病综合症.猪以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该病猪只不分大小、年龄、品种均可感染,多爆发于6-10周龄保育猪和13-20周龄的生长育成猪,通常称为18周龄墙。发病率一般为25%-60%,发病猪死亡率为20%-90%,猪龄越小死亡率越高。该病可使猪的生长进度下降,饲料转化率下降,治疗费用增加,猪的质量下降及死亡率增加等,给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是目前危害养猪生产最主要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7.
涂料诱饵     
张倜元 《海洋渔业》1985,7(2):86-86
<正> 美国阿奎诺蒂克斯(Aqua-nautics)公司最近研制出一种新型蛋白基涂料鱼饵,这种新鱼饵远远超出市场上任何香料型或化学型诱饵。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刺激鱼的食欲,促使周围的欧洲鲈鱼去吞食它。据报道,这种涂料鱼饵即可在市场上出售。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15,(9)
<正>目前猪瘟一是多发生于新生仔猪,发病日龄偏小。成年猪很少出现发病症状,存在严重带毒现象,持续带毒最长可达750 d,并造成恶性循环。二是非典型和繁殖障碍型猪瘟增多,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繁殖障碍型猪瘟)病例突出,种猪往往外表健康,是引起猪瘟流行最危险的传染源。三是混合感染严重与蓝耳、猪伪狂犬、细小病毒病、圆环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养殖陆封型大西洋鲑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3月从美国缅因州格兰特湖(Grant Lake)引进陆封型大西洋鲑(Salmo salar)发眼卵,从孵出仔鱼开始,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观察其形态特征、年龄、生长、食性、性腺发育、繁殖生态等生物学特性,研究其生长发育所需条件,分析养殖环境因子对其生长发育及繁殖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陆封型大西洋鲑3龄组体重(W)与叉长(L)相关方程为W=0.0131L^09949;可完全投喂用人工颗粒饲料;在淡水中饲养3年(11783度日)性腺可发育成熟。统计980尾性成熟雌鱼的产卵率可达98%以上,成熟个体平均相对怀卵量为1885粒/kg体重。成熟雄性精子数量为200亿/mL,人工繁殖时雌雄比为2:1,受精率75%~92%。  相似文献   

20.
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a)的性别机制为WZ♀-ZZ♂类型,为探讨WZ♀-ZZ♂型鱼类性别人工控制的途径,进行了性激素诱导实验。实验表明:采用剂量为100 mg/kg的雄性激素处理性腺未分化的鱼苗(全长8~10 mm),可使WZ型合子鱼苗转化为生理雄鱼(WZ△♂);采用雌性激素处理,能使ZZ型合子转化为生理雌鱼(ZZ△♀);采用二系配套法(ZZ△♀×ZZ♂),可使原系ZZ型雄鱼100%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