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介绍了金福菇大棚栽培技术,主要内容包括金福菇栽培所需的环境条件、季节安排、栽培种制作、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以供广大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2.
滑菇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滑菇发展很快,已成为普兰店市乃至辽宁省食用菌的主栽品种之一。但有不少菇农在栽培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使成功率、产量、质量均有所下降,经济效益低,严重影响了菇农的种菇积极性。经过几年的摸索,现将滑菇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平菇袋式栽培具有成功率高、出菇快、产量高、操作简易、占地面积小、经济效益稳等优点.目前,该技术生产上仍是菇农首选栽培方式.但在栽培中常因各种原因造成烧菌、发菌慢、不出菇或死菇等问题.现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相关防治办法,供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丰富栽培品种,增加菇农收入,蔬菜站引进了大球盖菇优良菌株,进行了试验示范和推广,探究了大球盖菇的温室、塑料拱棚和林下3种栽培模式的栽培季节、管理技术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临沂采用这3种模式生产大球盖菇都能成功,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温室栽培的产量和效益最高分别为7 051 kg·667 m-2、58 444元·667m-2,投入产出比为1∶3.11。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从台湾引进的菇类新品种--黑鲍菇发展迅猛,菇柄粗短呈黑褐色,菇体肉质脆嫩,味道十分鲜美,市场非常畅销.我部指导菇农利用废弃的花生壳作培养基进行栽培,取得了生物转化率125%、投入产出比达1:5~7的好效果,是非常适合农村的致富新项目.  相似文献   

6.
平菇在栽培中会出现菌丝生长旺盛(白且浓密)、子实体难以形成、不出菇或出菇很少的现象,菇农常称其为“长白毛”。对此可做如下处理:  相似文献   

7.
丁湖广 《新农业》2007,(6):56-56
种菇已成为农家致富的一个好门路,然而菇菌品种繁多,市场价格不断波动,产品的销路去向莫测,致使栽培者摸不准“脉搏”,举棋不定。金猪之年广大菇农都想通过种菇抱个“金娃娃”回来,这里特介绍出口和内销双向需要的12种菇菌,供因地制宜选择栽培。  相似文献   

8.
在新疆栽培榆黄菇具有栽培原料来源广泛、生长周期短、见效快、栽培技术易被生产者接受等特点,可产生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发展潜力较大.为更好地规范榆黄菇在新疆的生产,提高菇农种植积极性,本文从生产季节安排、菌棒制备、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控、采收与贮存、出茹间期管理等方面阐述了设施榆黄菇栽培技术,以期为榆黄菇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利用闲置冷库栽培金针菇,场所好、效益高,深受广大菇农欢迎,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栽培季节一般分两季栽培,第一季是1月份栽培,4月份出菇;第二季是6月份栽培,9-10月份出菇。如果冷库有控温设备,可不受季节限制,周年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10.
<正> 在栽培平菇时,无论是露地、床栽或是室内床架立体栽培,往往发现子实体形成时大都是料床两边多,中间少,有些地方菇体成群,有的地方稀少甚无。为了防止平菇这种分布不匀且产量不高现象,笔者曾在菜市场偶尔听到两位菇农在谈心时说,只要在菇  相似文献   

11.
白灵菇定位出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灵菇是近几年驯化成功,并商业性栽培的珍稀菇种。原产于新疆,新疆民间称之为“天山神菇”。因其色泽洁白,形似灵芝,风味独特,且营养、药用价值较高而享誉海内外,是一种名贵、高档食用菌,东南沿海有“素鲍鱼”之称。近几年,白灵菇生产发展迅速,但由于其栽培时间短,栽培技术还不够成熟,因而出菇率低、出菇不整齐、产量低。经过几年来的栽培实践,我们总结出一套白灵菇定位出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供广大菇农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指导蘑菇栽培技术的过程中,常常发现有一些菇棚内出现菇床过道出菇而床面不出菇或出少量菇的现象,极大地降低了蘑菇的单产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菇农种植蘑菇的积极性.根据几年来的栽培经验,本人找出了出现该现象的一些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平菇在栽培中会出现菌丝生长旺盛(白且浓密)、子实体难以形成、不出菇或出菇很少的现象,菇农常称其为长“白毛”。对此可做如下处理:  相似文献   

14.
王永昌 《新农业》2006,(2):51-51
滑子蘑,又名珍珠菇,是我国出口食用菌主要品种之一。滑子蘑冬季块料栽培,主要是利用简易的菇棚进行冬季接种、越夏养菌、秋季出菇的一种栽培模式。由于生产技术简便易学、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因此成为广大菇农发展食用菌生产致富的主要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5.
种菇已成为农家致富的一个好门路,然而菇菌品种繁多,市场价格不断波动,产品的销路去向莫测,致使栽培者摸不准“脉博”,举棋不定。在这金猪之年,广大菇农都想通过种菇抱个“金娃娃”回来,这里特介绍出口和内销双向需要的12种菇菌,供因地制宜选择栽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福安部分乡村开展反季节和菌草栽培香菇时,常常产生菇筒未转色先出菇现象,由于当地菇农缺少对香菇生物学特性的了解和栽培管理经验,因而对上述现象忧心仲仲,不知所措。为此本文根据香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未转色先出菇现象,谈谈其产生原因及补救措施,以供栽培者商榷。  相似文献   

17.
金福菇的种植期主要在高温季节,随栽培环境的恶化,如连年重茬的老菇房(棚)极易发生青霉病、曲霉病、病毒病等病害,给菇农造成经济损失。采用抗病品种,按标准严格进行接种室、培养室、菇房(棚)土壤和培养料消毒,防止病菌侵染,科学管理,合理施药,以防为主,综合防治,能获得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8.
平菇是目前我国主要栽培的食用菌之一,由于栽培技术简单,原料来源广、适应性强,深受广大菇农的喜爱。但如果出菇期管理不当,受温度、营养、水分、光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菇棚里容易发生不现蕾、幼菇枯死、菌柄细长、菌盖不分化、袋内结菇、畸形菇等现象,从而影响平菇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9.
何建芬 《农技服务》2004,(12):20-20
随着菇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杏鲍菇栽培量在逐年增多,但因杏鲍菇出菇期的温度范围较窄,出口菇的质量要求较高,一般只采收1~2潮菇,生物学效率只有40%。菇农将废菌棒晒干后当柴烧,或者就丢弃在菇棚边,  相似文献   

20.
苏延 《当代农业》2010,(21):33-33
一、立体栽培属小批量传统栽培方式。将菌袋解去扎口并松开塑膜,然后进行码垛,两头出菇,一般可码6~10层甚至更高。该方式比较原始,但由于出菇干净、菇体含水率较低,所以较受菇农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