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4 毫秒
1.
一要加装扶倒器。扶倒器是联合收割机收割时将倒伏的稻棵扶起托持、并引导稻穗进入收割台的“模拟手”。大多数收割机在出厂时已配备了扶倒器。安装时,先将卡子前移,再将扶倒器的定位套套在护刃器的前尖部,用小锤轻轻向后敲,使柄部移到固定位置,后用螺母紧固即可:一般每l~4个护刃器装一  相似文献   

2.
倒伏严重的小麦,若按常规方法收获会有12%~15%的收获损失。因此,收获倒伏小麦时,必须对收割机进行有效的改装和调整,并采用合适的作业方法,才能把损失降低到最小。(1)加装扶倒器扶倒器装在护刃器前部,工作时将倒伏的茎秆  相似文献   

3.
在收割季节时部分桂林3号收割机作业质量较差,生产效率偏低,其主要原因是调整不当和使用方法有问题。为了减少谷物损失,充分发挥机器应有的效能,特将桂林3号收割机在作业前的检查调整及正确使用介绍如下,供参考。 1.作业前检查调整的有关部位 (1)分禾器的检查与调整。左右分禾器可以上下浮动。工作时,左右分禾器尖端的高度应一样并和护刃器尖端的高度一致。如有误  相似文献   

4.
正水稻联合收割作业时的谷粒总损失率都有规定的指标,一般为3.0%~3.5%。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机手操作技术和收割机技术调整不当等原因,会使谷粒总损失率增加。通过对收割机各部件的调整,和正确使用能有效减少作业中谷粒损失。一、正确对收割机进行调整(1)正确安装分禾器。分禾是收割机作业的第一道工序,分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以后的作业工序和谷粒的损失。为此,安装和调整分禾器要做到,分禾器中心线要垂直于割台动刀杆,分禾器尖部与  相似文献   

5.
1.割台部分(1)分禾器加装弹簧桂林3号联合收割机分未器是浮动的,作业时振动大,往往会使所触及之禾筛随之振动而掉位,造成损失,有的机手便将其固死.但这样一来又容易碰坏分未器,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将分未器下面的安装技栓拧紧些,并在分禾器上装一向下拉紧的弹簧。当分未器通障碍物时,分禾器克服弹簧拉力和安装螺栓拧紧后的摩擦力上浮,超过际田K句后,在弹簧和自重的作用下,分未器复位.由于螺栓拧紧了些,又加了弹簧拉紧,作业时分未器振动动小,收割成熟度较高的稻麦,损失可以减少。(2)加装小油箱滴油润滑滑槽,刀杆连杆套…  相似文献   

6.
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收获损失包括割台损失和脱粒清选损失,除了按说明书调整使用收割机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收割机到田头时应及时升起割台,这是因为收割机到田头时,割下的谷物由于没有谷物的继续推动,容易从割台上掉落。如这时没时升起割台,可防止因谷物从割台上丢失造成的损失。 二、收割机在进行收割作业时不可边割边转弯,如在收割时转弯,靠近收割机分禾器待割的谷物将被分  相似文献   

7.
中、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在收割季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 ,若厂家售后服务不及时 ,不仅影响抢收时间 ,而且还影响经济效益。因此 ,作为一名机手 ,不但要熟练掌握驾机技能 ,还应具备判断、分析收割机故障的能力 ,在厂家派人来处理故障前 ,自己能排除故障 ,就能赢得稻收时间 ,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割台作为收割机的首要部分 ,由拨禾轮、分禾器、割台搅龙、切割器、护刃器、伸缩齿等部件组成。实践表明 ,割台故障主要有下述6种。(1)如果拨禾轮甩草。则可能是由于拨禾轮太低 ,或拨禾弹齿角度调整不当 ,或拨禾弹齿松动。这时应将拨禾轮调高 ,…  相似文献   

8.
一、分禾器的故障及其排除方法在收获机械的诸多部件中,分禾器是结构最简单的部件。但由于它位于机具的最前端,在田头转向及转移田块中很易损坏。再有分禾器通常插入作物丛中间,如有不当,会导致机具作业不良、谷物损失等弊病。为此,不能因其简单而有所疏忽。现将分禾器常见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叙述如下:1·压边禾压边禾是指收割机内侧边对与它相邻的内边行作物,有推压现象,有的把作物推倒在地,有的把作物推斜,造成收割困难,谷物损失。压边禾通常是由内分禾器位置不当造成。若内分禾器尖相对于割幅过分靠内,处在割幅之内的作物,分禾器没有把…  相似文献   

9.
联合收割机是谷物收获的主要机械之一,它充分展示了大型农业机械快速敏捷、省工省力的优势,日益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本文就联合收割机(喂入量在2~3千克/秒)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完善提高其性能。1.分禾器的改进当联合收割机满幅作业时,还剩下1~2道麦子,再收割一趟则费时费油,应将原分禾器的钢筋直径变小,改为12~14毫米,使整个割幅有一个调节范围,以免驾驶员用锤敲击,损坏分禾器和其它部件。2.护刃器的改进定刀片是铆在护刃器上的,两者成为一体。在作业中,定刀片经常损坏,维修…  相似文献   

10.
1.割台部分。主要检查分禾器、拨禾轮有无变形或损坏,刀片是否完好无损,调整刀片间隙和压再器间隙使其符合技术要求,确保动刀与护刃器中心线重合。然后将动刀与驱动机构脱开,用手拉动割刀总成能够无涩滞地往复运动,则表明切割器调整正确。 2.检查割台推动器及输送槽。主要是螺旋搅龙  相似文献   

11.
我国南方许多单位对带扶禾器立式割台进行试验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充分认识扶禾器与拨禾星轮(下简称星轮)的工作与设计规律,本文对铅垂面型扶禾器和星轮影响梳穗损失,扶倒禾拨禾性能的主要参数,进行理论分析与探讨,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供设计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一、收割倒伏作物的方法(以久保田收割机为例)1、在收割作业中,割台高度应保持在分禾器离地面高度约20mm。过低则会把作物根部拨起,  相似文献   

13.
(上接1999年第3期第22面)(4)割台部分。①切割部件铆合可靠,安装牢固。各定刀刃口、动刀片平面应保持在同一平面上,误差不大于0.5mm。②当刀杆长度大于3m时,刀杆窄面直线度为1.5mm,否则为1mm;刀杆宽面的平面度均为0.5mm。③动刀片齐全,每个刀片缺齿数不得超过5个,刀口不应有长于8mm的缺口或有3个以上小于8mm的缺口。④刀杆在护对器中的最大允许间隙为0.8mm。⑤压刃器与动刀片间隙不大于0.5mm,动刀片底面与护刃器刃口面或定刀片之间的最大允许间隙为0.8mm。⑥分禾器和扶倒器完好可靠。⑦螺旋输送器运送正常,与割台底板及后挡…  相似文献   

14.
小麦联合收获机作业时,因地块不同、作物品种不同、干湿程度和产量不同,其作业质量会发生变化,机手应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 若收割倒伏作物时,应将收割台降到最低位置,调低拨禾轮,同时适当降低小麦联合收获机的前进速度。正确选择收割方向能够减少损失,逆倒伏方向收割损失最小;垂直于倒伏方向收割损失次之,顺倒  相似文献   

15.
<正>1.配套顿河1500进行拾禾作业顿河1500联合收割机功率大、生产率高,特别是粉碎抛撒效果好,但购机时未带拾禾器,不能进行拾禾作业.为此我们将E512拾禾器改装在顿河1500上,使之能够进行收割和捡拾两项作业.方法是利用闲置的E512割台,根据顿河支撑割台的同样长度用  相似文献   

16.
一、收割倒伏作物的方法(久保田收割机为例) 1.在收割作业中,割台高度应保持在分禾器离地面高度约20mm.过低则会把作物根部拔起,也易加速割刀磨损.过高,扶禾爪会不起作用,不能完成收割作业.  相似文献   

17.
我市桂林4号联合收割机占据半壁江山,如何使用好桂林4号收割机,提高收割机的使用效益,延长使用寿命,为农户提供优质服务,许多机手在实际收割中总结出许多好的使用方法,经过三年多的实践,使用效果不错。 1.倒退时防止压倒稻麦:桂林4号收割机在田里收割时,由于轮辙较深,田块大小不匀等原因,带来转向不方便。采用前进时收割,然后空车倒退。易压倒未割的稻麦,造成损失。如将分禾器的尖头部分稍向外张开8~10cm,在前进收割时能多分出一  相似文献   

18.
小型收割机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配套动力一般为8~11.8kW柴油机或汽油机,适合小地块、个体户或联户使用,在使用和维修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收割之前,先将动力传动与机器结合上,使之空车试转几分钟,观察有无异常现象。 (2) 收割机下地后,起步要平稳,直线行驶,收割时一般不用转向离合器,避免漏割。 (3) 在收割倒伏作物时,一般小麦以逆倒收割较好。若发生收割困难时,可采用单向逆倒伏收割或垂直于倒伏方向收割。对于水稻,可采用单向顺倒伏或垂直于倒伏方向收割。 (4) 收割机出现故障或作物堵塞时,要停车…  相似文献   

19.
诸暨市1995年引进24台桂林系列联合收割机,经双夏收割后,普遍反映桂林3号、4号收割效果好,机器适应性强。但据用户反映,收割机的分禾器不够牢固,为此,应对分禾器进行加固。 可用厚5毫米左右的铁板,剪成30~60毫米宽的长条,长度与分禾器长度一致。将铁条钻孔,用螺丝固定在分禾器下部,或直接用电焊焊在分禾器下部。经加固后的分禾器,工作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0.
每年冬季到投入作业前 ,要对收割机进行全面系统的保养 ,按技术规范 ,参照被割作物对收割性能要求来进行检查调整。下面以台州— 1 60型联合收割机为例 ,谈一下自走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检查与调整。一、分禾器的检查与调整工作时分禾器尖的高度应与切割高度相一致 ,过高 ,分禾器底板易压倒作物 ,引起漏割损失 ;过低 ,易使分禾器插入泥土 ,损坏机件。调整时可拧松分禾器拉板螺母 ,把分禾器尖调整在合适高度后再拧紧螺母。二、拨禾轮的检查与调整1 拨禾轮的高低调整拨禾轮转到最低位置时 ,应作用在作物被切割处以上 2 / 3的部位 ,使割下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