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大豆在广西石山地区发展迅猛。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涉及到品种、土壤、水肥管理、病虫防治等许多错综复杂的因素,不同品种、不同气候条件、不同种植方式等,均有不同的栽培技术措施,本文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技术措施,特别是石山地区大豆与玉米套种的免耕栽培技术,在当地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旱作农业区一般降水量偏少,蒸发量大,土壤水分利用率低,蔬菜等作物不容易获得高产。2008年我们引进推广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栽培技术,并在当地旱作区线辣椒栽培中应用,实现了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3.
旱作农业区一般降水量偏少,蒸发量大,土壤水分利用率低,蔬菜等作物不容易获得高产.2008年我们引进推广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栽培技术,并在当地早作区线辣椒栽培中应用,实现了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4.
针对广西油茶种植现状,做了简单的论述,总结了油茶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共享给行业人员。油茶属于高经济性作物,逐步成为广西农村区域经济产业支柱作物。不仅推动了造林绿化工程的实施,而且带动着林业经济发展,推动着脱贫工作的顺利开展。不过在具体实践中,需要高产栽培技术的支撑,才能够实现各项目标。现结合具体实践,总结油茶种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根据果蔗"拔地那"品种特性经20年的栽培示范,总结出一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667m2产值达10000元以上,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冬种苞芥菜是龙门县冬种特色作物,由于当地农民盲目施肥,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且环境受到影响。为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文章从品种选择、地块选择、播种育苗、大田管理等方面介绍冬种苞心芥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针对广西目前种植的黑皮果蔗品种严重退化的问题,指出了病毒侵染、自然变异和黑皮果蔗选留种方式方法不当等原因。认为通过提高田间管理水平、采用科学方法选留蔗种或利用脱毒组培苗栽培技术等途径可以有效防止黑皮果蔗品种退化,保持黑皮果蔗优质、高产、高效的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8.
黑木耳种植是广西贺州重要的扶贫产业之一,通过研究黑木耳工厂化生产栽培技术中的菌种制备、菌包生产、出菇管理、菌渣循环利用等关键环节,集成黑木耳工厂化生产技术体系,确保黑木耳种植过程中高产高效增收。  相似文献   

9.
介绍广西玉米生产的现状和主要障碍因素,指出了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优点及要点,认为具有良好保水保肥特性的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季节性干旱与区域性干旱特别显著的广西喀斯特石山地区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正>近几年,新疆鄯善县温室蔬菜发展速度较快,而在主要作物辣椒栽培中,辣椒—油白菜—豇豆栽培模式应用较广,经济效益显著。现结合当地生产经验,将该模式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国内外有关甘蔗间作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间作对甘蔗品质和产量、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及对甘蔗病虫草害的控制,提出我国甘蔗间作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国内外甘蔗机械化生产、甘蔗育种、健康种苗的利用现状和研究进展.介绍了水田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旱地甘蔗节水抗旱栽培技术、蔗田覆盖技术、甘蔗间套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同时还涉及了甘蔗栽培管理研究的一些新技术和新动向。  相似文献   

13.
线辣椒玉米套作的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强  谢宝英  卢涛  程智慧 《园艺学报》2010,37(8):1247-1256
采用田间微区试验和地下部种间根系分隔技术,研究了施氮肥和不施氮肥两种情况下,线辣椒/玉米套作体系的产量优势,套作与单作在成熟期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和利用效率的差异,以及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对套作产量优势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不论施氮肥与否,线辣椒/玉米套作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呈现产量优势,但生物产量套作优势比经济产量更明显。套作氮、磷、钾养分吸收总量分别比单作高出16.4%~22.1%、26.1%~30.5%和27.0%~51.5%,而套作的养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单作降低4.0%~14.1%、4.4%~9.4%和4.3%~15.9%。套作优势在养分资源方面主要是因为吸收量的增加,而非利用率的提高;套作线辣椒的养分收获指数高于单作。不施氮肥时,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对套作体系经济产量优势的相对贡献分别为93.2%和6.8%,生物产量优势的相对贡献分别为88.8%和11.2%;施氮肥时,对经济产量优势的相对贡献分别为85.2%和14.8%,生物产量优势的相对贡献分别为84.6%和15.4%。  相似文献   

14.
为确保吐鲁番生态安全、农产品安全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对秋延晚设施黄瓜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进行探索及总结,主要内容包括农业措施(清洁棚室、高温闷棚、品种选择、合理间作、科学灌溉)、物理措施(防虫网、黄板诱杀)、生物措施(合理利用生物药剂)及化学措施(合理用药),实现了减少化学防治2~8次,667 m2节约成本240元左右,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助力农户节本增收和当地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5.
我国西瓜栽培与粮棉油争地现象日趋突出,为合理利用土地、增加农民收入,各地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形成一整套瓜粮、瓜棉、瓜菜等间作套种模式.对我国西瓜间套种的发展以及30多年来西瓜间套作的方式和模式加以分析,并对今后的西瓜间作套种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桂糖31号(原代号:桂糖02/281),亲系:粤糖85-177×CP81-1254,由广西农科院甘蔗研究所选育.2009-2010年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合浦试点结果表明:桂糖02/281分蘖多,宿根性好,宿根发株率高,中大茎,蔗茎产量高,比新台糖22号增产显著,平均含糖量为12895kg/hm2,比新台糖22增7.89%.蔗农投资种植桂糖31号总成本35949.71元/hm2,比新台糖22增15.84%.土地净产值为17179.25元/hm2,比新台糖22增15.78%.土地纯收益为8533.61元/hm2,比新台糖22增37.82%.原料蔗成本价格为384.73元/t,比新台糖22减少3.72%.劳动力净产值为每一劳动日75.35元,比新台糖22增15.78%.资金投入纯收益率为23.74元/100元,比新台糖22增18.97%.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从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减少林地荒芜、缩短收获等待期、提高种植效益的角度出发,选定了核桃—芍药—夏枯草立体间作模式。阐述了核桃、芍药、夏枯草的生活习性、市场价值和发展前景,介绍了该间作模式的营造技术,分析了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该模式适合当地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实现了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具有较高的效益,是发展林下经济的较好的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砂页岩母质发育的酸性赤红壤上种植甘蔗新台糖25号,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对提高甘蔗产量、糖分含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常规施肥和不施肥相比,产量分别增加6.53t/hm2和40.24t/hm2,增长7.5%和75.2%;糖分含量分别提高0.8%和1.8%;产糖量分别增加1629.2kg/hm2和6919.6kg/hm2,增长12.5%和89.8%;生产成本降低454元/hm2,净增效益分别增加2935元/hm2和8813元/hm2,增长11.2%;和43.3%,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蔬菜产业是临淄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临淄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蔬菜增效、菜农增收为目标,通过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农业项目的带动,奖励政策的制定,品牌销售的战略布局,以及“互联网+农业服务”新型技术服务模式的实施,使临淄区蔬菜产业顺利完成了产业升级换代。全区绿色蔬菜品牌产品达到44个,“临淄西红柿”“临淄西葫芦”“柳店韭菜”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商标。温室蔬菜平均收入达到30000元/667 m2,农民收入大幅增长。本文对临淄区蔬菜产业上的做法加以总结并对发展中遇到的土地流转、产业链延伸、品牌运作、营销模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借鉴其他类似区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蔬菜园区基地建设、实施品牌带动战略、规范完善营销模式等发展对策,以期推动临淄区及周边蔬菜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黔糖4号作供试品种,实施甘蔗坝地宽窄行深沟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宽窄行深沟处理能很好地改良田间小气候,增强植株对强光的分层立体高效利用,提高光合效率,增强植株抗性,减少病虫害发生,因而对出苗率、分蘖率、茎径、株高、单茎重、产量、蔗糖分含量等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尤其在单茎重、株高、产量、蔗糖分含量等考察指标分别较对照增加0.6kg/株、47.6cm/株、21.25%、0.88%,同时处理因宽行间作而增加年收入3946.5元/hm^2,从而实现年综合纯收入增加8977.5元/hm^2,经济效益提高117.08%,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