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场地为抚顺县丘陵稻区,土质肥力低,4~6月≥10℃积温为3000~3200℃,历年单产350~400公斤,栽培技术较差。供试品种:百亩高产示范田为兴隆2号(79—1—2)、秋光。小区试验为秋光品种。采取调查研究与田间试验和新技术推广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采用“旱、稀、少、平”高产配套技术,在旱灾影响下百亩高产田平均亩产达600公斤。超高产田达700公斤,比1988年同一地块亩产315公斤增产90.4%。一、选用适于本区热量条件的中熟高产品种兴隆2号(3200℃积温)和秋光(3100℃)品种,在本区自然积温,加上扣膜积温,则构成在本区最大可用积温3250~3450℃条件下种植,尚能有150~350℃积温安全系数。容易实现安全高产。  相似文献   

2.
结实期温度对稻米粒重和整精米率形成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多年、多播期、多品种结实期分段取样和人工气候箱控温试验,结果表明,水稻齐穗后20d内是稻米粒重和整精米率形成及其对环境因素影响反应的主要和敏感时段;粒重和整精米率有效积累天数和积累速率对结实期温度影响的反应存在相互补偿作用,并据此估算出粒重形成的适宜温度指标为:籼稻24.14~25.50℃,粳稻23.65~24.83℃;整精米率形成的适宜温度指标为:籼稻23.11~24.65℃,粳稻21.61~23.48℃;结实期温度对粒重和整精米率形成的影响效果存在累积延续作用.  相似文献   

3.
41团位于喀什三角洲,盖孜河冲积扇前缘,为大陆性气候,年日照时数2678小时,大于或等于10℃积温为4201.6℃,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地下水资源丰富,较利于水稻种植生产。多年来,41团在水稻栽培上已总结出一套高产栽培技术。一、技术指标1.产量结构667米~2基本苗为22~24万株,最高穗数60~70万,收获穗数40~45万,每穗粒数80~90粒,结实率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离于40℃,受精受严重影响.相对湿度50~90%为宜.穗分化至灌浆盛期是结实关键期;营养状况平衡和高光效的群体,对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隐性长穗颈温敏不育水稻eui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杂交稻不育系抽穗不畅问题,以隐性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为材料,采用田间调查和人工温度处理方法研究了温度对隐性长穗颈基因(eui)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长选3S穗颈伸出剑叶叶鞘的长度与始花前9~20 d自然条件下的日均温度呈负相关,其中以始花前12~17 d(花粉母细胞形成至减数分裂期)日均温度负相关性最显著。在eui基因表达对温度最敏感的时期进行4种人工温度处理,22℃、24℃、26℃和28℃。28℃条件下eui基因表达受阻;22~26℃条件下eui基因表达,且穗颈伸出剑叶叶鞘的长度随温度降低而增长。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79年杂交水稻汕优3号、四优2号和1985年威优64分期播种的有关数据,采用相关,非线性回归和通径分析杂交水稻的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杂交水稻的弱势粒率较常规稻高,群体籽粒具有明显的二次灌浆高峰。汕优3号的两次高峰分别于开花后第12天和30天。2、杂交水稻自开花至完熟可分为5个时期。其中汕优3号开花后0~5天灌浆缓慢,需要足光和高温。在19~30℃内,灌浆速度与温度成正相关。6~15天以日均温27.28℃、每天日照6.5小时、相对湿度75%为最适。16天至完熟期以日均温22.32℃、相对湿度70~80%为最适。开花后6~10天或16~20天最高温>35℃,对灌浆不利,秕谷率高,减产。3、环境不适或后期叶片早衰,杂交水稻只有一次灌浆高峰,且结实率和粒重均低,减产。故后期田间管理很重要。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水稻每穗颖花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分期播种法,研究了水稻浙38A/9308、协优413、协优95-16、协优9308、绍糯119、丙94-54、IRAT127、IRAT17494-32-1等每穗颖花数与幼穗分化期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每穗颖花数的主要气象因子.在本试验条件下,存在2个形成大穗的适宜温度范围,在此范围内每穗颖花数随温度变化呈"倒抛物线"关系.粳稻形成大穗的适宜温度为25.0±0.2℃,30.1±0.4℃;籼稻为19.4~23.5℃,30.1±0.6℃;不利于粳稻品种形成大穗的温度为27.9±0.2℃;籼稻为24.6~27.7℃.  相似文献   

8.
云南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致病性及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云南省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进行细菌学性状、致病性和温度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属于菊欧氏杆菌玉米致病变种(Erwinia chyrsanthemi pv.zeae),其生长适宜温度范围28~36 ℃,其中以32 ℃为最适,最低温度为10 ℃,最高温度42 ℃,致死温度53 ℃,10 min.  相似文献   

9.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  相似文献   

10.
周岚 《吉林农业》2003,(10):24-24
农大7号:生育期145天,需有效积温3000℃~3100℃,株高98~102厘米,分蘖能力中等,平均穗粒数85~90粒,结实率90%,稻米检验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水稻品种为材料,通过实验室手段测定水培稻株甲烷传输速率,研究环境对甲烷传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15~45℃),水温(土温)的升高引起稻株甲烷传输速率的提高。即当温度处于15~25℃范围内,稻株甲烷传输速率变化很小,当温度高于25℃直到40℃时,稻株甲烷传输速率提高很快,温度高于40℃,甲烷传输速率继续提高,但提高幅度明显减小;水溶液(土壤)中甲烷的浓度对甲烷传输也有影响,溶液中甲烷浓度越高,甲烷传输速率越大;短期光照强度变化对稻株甲烷传输速率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高约1.2米,叶长而扁,圆锥花序由许多小穗组成.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水稻土最好.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受精受严重影响.相对湿度50~90%为宜.穗分化至灌浆盛期是结实关键期;营养状况平衡和高光效的群体,对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意义重大.抽穗结实期需大量水分和矿质营养;同时需增强根系活力和延长茎叶功能期.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千克.水稻原产亚洲热带,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水稻所结稻粒去壳后称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  相似文献   

13.
水稻污点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污点病菌可以利用多种作物组织营养,在甘薯培养基中生长最快。该病菌也可以利用多种合成培养基,在Wolfie培养基中生长最快。病菌最易利用的碳源是甜醇,最易利用的氮源是硝态N。它在10~30 ℃均能生长,在20 ℃时生长最快。在pH 2.25~9.55时均能生长,最适生长pH值为3.25~5.28。光照对水稻污点病菌生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水稻黑粒病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形态观测、梯度温度菌丝生长量试验和孢子萌发试验对稻黑粒病病菌———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lu nata)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其分生孢子的大小为18.7~25.5μm×7.1~10.9μm,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5℃,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35℃,与以往的报道相比,分生孢子较小,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偏高。  相似文献   

15.
南昌气候暖湿,年雨量1,700毫米左右,年平均温度在17~18℃之间。全年之中,除1、2、3三个月的月平均温度在10℃以下外,其余各月均在10℃以上;其中4月和10月在15~20℃,5~9月在22~31℃之间。无霜期约240~270天左右。在这种气候条件下,极有利于双季稻的栽培。南昌为本省重点推行栽培双季稻地区之一,为了达  相似文献   

16.
稻粒黑粉病冬孢子萌发的适温和最适温分别为14~32℃和26~28℃。适温、高湿对田间次生小孢子数量增殖有利。开花时温度与发病程度呈显著负相关;降雨频率(X_1)和降雨量(X_2)与发病率(γ)呈极显著和显著相关,其回归模型为Y=一1.8038+0.3499X_1十0.0837X_2  相似文献   

17.
龙粳4316为普通粳稻品种,主茎11片叶,生育日数127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00℃左右。该品种为长粒型,株高98.0cm左右,穗长18.1cm左右,每穗粒数119粒左右,千粒重25.5g左右。叶瘟3~4级,穗颈瘟1~3级,处理空壳率为20.98%~25.60%,2023年审定推广,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温度影响水稻侧根发育的机制,从水稻甲基磺酸乙酯(EMS)突变体库中筛选出一个高温敏感侧根缺失突变体hts1,初步研究了该突变体苗期性状及农艺性状对不同温度的反应.结果表明,该突变体在26℃侧根表型正常,28~32℃表现为少侧根,34℃以上表现为无侧根以及不定根数目显著增加;34℃高温处理下,相比野生型对照,突变体的分蘖数、株高以及结实率等分别降低了42.5%、14.0%、58.2%.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是单隐性基因突变.该基因的突变使水稻生长发育尤其是侧根发育和育性对34℃以上的高温表现出超敏感.  相似文献   

19.
水稻弯孢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安徽省水稻叶片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从潜山稻田采集病样,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水稻弯孢叶斑病的病原进行了鉴定,测定了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最适于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为30℃,最适于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5~30℃,致死温度为53℃10 min,最适于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产孢的pH为6~8,光照对其无影响,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铵态氮。  相似文献   

20.
通过试管凝集和琼脂双扩散试验证明。稻褐鞘病菌的血清类型较为复杂,其抗血清能与稻细菌条斑病菌和白叶枯病菌在高浓度下发生轻微凝集反应。人工接种证实稻褐鞘病菌能侵染鹅冠草、狗尾草、双穗雀稗、粟、牛鞭草、马唐、狗牙根、高梁、玉米、李氏禾、稗、蟋蟀草,(艹冈)草和画眉草,病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38℃,最适温度为25~28℃;致死温度55~56℃,10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