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家好!我是演员姚晨。今天我想聊聊女性的力量,很多人说我是“独立、自信、坚韧、成功”的女性代表,我被如此正能量的赞美冲昏了头脑,愉悦地答应了。冷静下来后我发现,我好像不是他们想要找的这个人。此后的一个月里,我绞尽脑汁,拼命回忆自己“独立、自信、坚韧、成功”的时刻,但蹦出来的都是“彷徨、沮丧、无力、失败”的画面,我感到惴惴不安,做客腾讯娱乐的《星空演讲》,在我心里投下了星空那么大面积的一片阴影。关于成功的经验,我实在没啥可分享的,倒是可以跟大伙儿聊聊,一个中年女演员的尬与惑。  相似文献   

2.
柏劲松 《湖南林业》2013,(Z1):48-49
每当一拿到《林业与生态》,我就忍不住扑进她的怀抱,细细品味。她丰富的内容、精巧的设计、唯美的画面,无一不牵动我的情怀。特别令我感动的是,她教会了我怎样做事、如何做人。她引导我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成长为一个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从一个懵懂的年轻人,成长为一个稳重的管理者。我的成长,离不开她在知识上的传播;我的成熟离不开她在做人上的叮嘱;我的成功,离不开她在专业上的教导。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无不与她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云南林业》是我最喜爱的杂志。因为我刚离开学校、走入社会,参加工作就躬耕于林业岗位,所以他是我最爱看、也最欣赏的专业杂志。每一期我都在期盼,看完上期盼下期,期期品读、认真体会、学以致用。在工作中《云南林业》给了我很大启发,也给了我很大帮助,可以说我在林业工作中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云南林业》。  相似文献   

4.
2010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评选出年度特别贡献奖,获奖人分别是:中共贵阳市委书记李军,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生物学家、森林培育学家尹伟伦。原林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沈茂成为获奖者颁奖。在颁奖现场,尹伟伦教授发表了获奖感言。他说道:我非常高兴来到这个颁奖会上,我觉得有这样的一个活动说明绿色事业深入人心,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我也知道今天这个奖不是颁给我的,是颁给所有从事绿色事业的人们。我多年从事林业高等教育和林业的科学研究,我想今天我得到的惟一收获就是鞭策。我应该在我的工作平  相似文献   

5.
传统林业模式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它的许多管理方式、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资源管理制度、税费政策是通过计划手段来实施,在这种经营模式下,“我山不让我种、我种不让我砍、我砍不让我卖、我卖不让我得”的现象极为普遍,这与当今以人为本,力创和谐发展的重要思想很不为普遍,这与当今以人为本,力创和谐发展的重要思想很不协调,因此寻求新的林业发展模式尤为重要。以明晰产权为核心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传统林业模式的蜕变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6.
秋叶的童话     
几根交错的树杈上。第一片叶子对第二片叶子说:外出已经快一年了,我好想我的根妈妈,我得回家看望看望她老人家了。第二片叶子说:那你回去吧,我再逗留几天,我想多拍几张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风景图片,我要告诉妈妈外面的世界很美,很精彩。  相似文献   

7.
赫晶 《云南林业》2009,(5):69-69
我加入保护区卫士队伍时间不长,能够参与保护这养育了我20多年、我热爱了20多年的家园,我感到非常荣幸。可是说句心里话,这份工作比我刚开始想象的要艰难得多。  相似文献   

8.
我想做树     
想和树换换,它做“人”,我做树! 可是,要做树,似乎我还不怎么够“格”。树的“讷于言而敏于行”,我还做不到。稍有点收入、改善、升迁、顺畅、温暖、幸福,我就嚷嚷,生怕别人看不到,生怕真的“锦衣夜行”。一遇上人多的场合,我就难免嘴痒,要说说计划、措施、远景。说的时候,我注意措辞,注意自己是否语惊四座,而那所说之事尚“八字缺一撇”。  相似文献   

9.
自以为对沈国舫院士已经十分了解了。但读过有关他的砖头般的新书之后,我发现自己错了。我是沈院士的学生。尽管他和他的夫人都没有给我上过课,但他们对我的教诲,我终生难忘。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同住在一幢宿舍楼里。每次上下班,我都要从他的家门前走过。偶尔遇到他,不是赶着去开会、讲课、调研,就是刚刚从外地风尘仆仆地回来。  相似文献   

10.
生日树     
我7岁那年过生日,母亲给我煮了两个鸡蛋,下了碗龙须面;父亲送了我一棵槐树苗。父亲领着我在我们家院子东北角挖好了栽树的坑,把槐树苗放坑中间,让我扶着,然后填土、踩实、浇水。父亲说:"这棵槐树就是你的生日树,从此以后它的成长就交给你了,你要记着给它浇水、施肥、除草、防虫、治病,看你俩谁长得快。"从那天起,我就按父亲的吩咐对槐树苗  相似文献   

11.
我和东北森林结下的是一段不解之缘,这里,足我追求心中绿色的梦的起点,也是我心灵的驿站。在我从事林业研究60年的过程中,有机会到几十个国家的森林进行参观和弩察,科学研究的方向和地点也几经变迁,但我与东北森林的联系却是绵延不断。除了,对这里山山水水的热爱,还有那人际间的情愫,每提到长白山,总会使我联想起在自己科学道路上引我入门的师长、科学研究中亲密的伙伴、那些曾与我共同在艰苫条件下患难与共的学生以及当地给了我浓郁友情的淳朴的林业工作者们。  相似文献   

12.
“工作很平淡,也很苦、很累,但我不会放弃。我要向我的外公、父母一样,尽最大努力保护好这片热带雨林。”语如其人,朴实无华。  相似文献   

13.
笑林     
《湖南林业》2015,(4):45
我最佩服我母亲的……有一次,语文老师留一个半开放的作文题:"我最佩服我母亲的……"作文交上去,到点评的时候,老师一脸无奈地说:"我知道,你们觉得写什么最佩服我母亲的勤劳、艰苦之类的,有点写滥了,想推陈出新,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写‘我最佩服我母亲的儿子’啊。"  相似文献   

14.
声明     
<正>敬广大投稿者:我刊(甘肃林业科技),就论文投稿事宜在此郑重声明:1、我刊只接受电子邮件投稿方式,投稿邮件地址为:E-mail:gslks3491@163.com、1476778457@qq.com。2、迄今为止我刊从未在互联网发布公开约稿、组稿等信息,也从未授权任何代理机构代理负责我刊论文接受及发表等事宜,互联网上出现的关于我刊的所谓网址、邮箱,以及所有关于我刊公开约稿、组  相似文献   

1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战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情洒绿色铸警魂》 绿色,之于我和我的父辈,乃至我的邻里来说,都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 我出生在木兰围场的一个小山村,这里群山环抱,绿水鸣琴.儿时的我有一次和爷爷一起到山上去,我的一个随手折树枝的动作,惹得疼爱我的爷爷第一次和我发了脾气.  相似文献   

16.
树殇我这里哀伤的,不是某个亡故的亲人,也不是某个作古的挚友,而是故乡逝去的树林。这树林,不是死亡于病虫,而是罹难于斧斤。我哀伤于树林的逝去,是因为它曾给予了我许多许多:成就了我与自然的沟通;给予了我知识,给予了我快乐;给予了我物质,以及由物质带来的其他好处,等等。我的故乡,是天府之国的长寿县。我家不在县城,在农村。我的故乡,丘陵地带。从我知事起,家乡已没有森林。巴蜀人稠,是人口大省。人多不是好事,人要穿衣吃饭,要消耗资源。于是,砍树建房、毁林垦殖接踵而至。因此,我猜至迟在人口猛增  相似文献   

17.
贺忠善 《湖南林业》2013,(Z1):46-46
《林业与生态》是我从事林业工作不可缺少的知识来源。读《林业与生态》,是一种享受。我生长在农村,从部队退伍返乡后被安排到乡林业站工作,没有受过林业专业技术教育,只知道山里有很多树,而这些树需要人的保护。后来,我读到了《湖南林业》,再后来,我读到了《林业与生态》。《科技长廊》、《生态论坛》、《绿色经济》、《生态文学》等都是我最爱读的栏目。对生态文化、林业科技知识的不断获取,我逐渐从一名学生、军人转变成了一名林人。在这个"美丽中国"建设的辉煌时代,我能从《林业  相似文献   

18.
甄春延 《吉林林业科技》2011,40(1):69+67-F0002,F0003
我的父亲甄林风从事林业工作40年。1952年以后,父亲历任东北人民政府林业部负责人、吉林省林业厅厅长、吉林省森林工业管理局局长、东北林业总局副局长、金沙江林区会战指挥部负责人、云南省林业厅厅长、北京林学院院长、云南林学院院长。在近40年的林业生涯中,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党组织安排到哪里就工作到哪里,全国三大林区都留下过他奋斗的足迹。转眼间,父亲离开我已经18年,但是他的音容笑貌仍然时时浮现在我眼前,激励我奋进,鼓舞我前行。  相似文献   

19.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每当我听到人们唱起这富有森林魅力的神曲,便沉醉在故乡——兴安岭的绿山、绿水、绿云的梦幻中……记得在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在溪水旁、密林中嬉戏玩耍,采那酸甜、蓝汪汪的都柿和惹人柔情绵绵、遐思不尽的羞红的相思豆。呵,是兴安岭哺育了我,是兴安岭的乳汁和松脂香沐浴我成为一个兴安岭的林业工人。我爱兴安岭,我离不开这清新的空气和那粗犷的松涛声。我爱兴安岭的开山树,饶有情趣的狍子泉,更爱那神秘、幽雅的鹿鸣山……在我金色的童年的奇幻中,大兴安岭雄浑、豪壮的气魄,早已注入我稚嫩的生命的每一根神经。我  相似文献   

20.
《云南林业》2012,(6):78-78
在所有常绿植物中,竹子一直是我的最爱。它色泽淡雅、细圆修长、韧而难折、摇曳多姿。每次看到成片的竹子,我都会浮想联翩:它象一群清奇典雅、文静脱俗的傣家少女;又象一群多情温婉而有教养的大家闺秀;它没有松的雄伟、梅的俊俏,但它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中空外直、不畏严寒等君子般的品格深深地吸引着我。竹子也成为了我心灵深处一道常绿的风景线,它时常让我想起延绵的竹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