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明确不同杀菌剂单剂对棉花苗期病害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采用市场上常用的10种杀菌剂单剂按照推荐剂量进行种子处理防治苗期病害。试验结果表明,10种杀菌剂均对苗期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5%(质量分数,下同)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防治效果最好,为89.1%;其次为10%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和18%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防治效果分别为87.1%和86.9%。杀菌单剂对棉花苗期病害防治效果由好到一般依次为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嘧菌酯悬浮种衣剂>18%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35%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20%甲基立枯磷乳油>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五氯硝基苯悬浮种衣剂>12%萎锈灵可湿性粉剂,各处理对棉苗生长安全无害。以上试验结果可为应用新型药剂及复配防治棉花苗期病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杀菌剂种子处理对镰孢菌侵染玉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室内培养皿法和室外盆栽两种方法,分析杀菌剂种子处理(嘧菌脂、咯菌腈、精甲霜灵、克菌丹)单独和复合使用对特定镰孢菌种(禾谷镰孢菌F. graminearum、轮枝镰孢菌F. verticillioides和层出镰孢菌F. proliferatum)的影响。盆栽试验方差分析表明,多个性状其菌株效应表现显著,大多性状的互作等变异效应不显著;室内试验的方差分析表明,除了品种×种子处理间的互作效应不显著以外,其余变异来源均表现显著或极显著。两种方法均表明, F. graminearum具有更强的致病力。盆栽试验表明,多数性状的种子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别,就根长和干重来说,使用咯菌腈处理的效果相对较好。室内结果表明,含有咯菌腈和克菌丹处理的种子均具有较好效果,其中以单独使用咯菌腈效果最好。杀菌剂处理对不同镰孢菌菌株具有不同的影响,所有杀菌剂处理对F. graminearum的效果均差于对F. proliferatum和F. verticillioides的效果。嘧菌脂种子处理的效果最差,单独使用咯菌腈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试验表明,用占种子重量0.3%的50%多菌灵WP、77%多宁WP、70%甲基硫菌灵WP拌种,对亚麻出苗生长安全,保苗和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试验表明,用占种子重量0.3%的50%多菌灵WP、77%多宁WP、70%甲基硫菌灵WP拌种,对亚麻出苗生长安全,保苗和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6.
《云南热作科技》2001,24(2):41-41
试验在斯里兰卡进行,参试品种为9-19龄PB86,RRIC110,RRIC121,RRIC130和PB28/59,共20个植区,每3个组成一个混合品系,于开花期每隔10-12d喷施浓度分别为5g/L氯氧化铜和硫磺粉(80%可湿性硫)的混合物,结果表明,仅在对18龄PB86喷施时有积极作用,喷施后种子产量比未喷施的增加一倍以上。而RRIC121,RRIC110,PB82/59无种子产量,RRIC130仅有部分产量,混合品系的种子产量比单品系的高。  相似文献   

7.
1984,1985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两个地方最适宜的作物管理体系下种植了三个冬小麦品种。用羟锈宁处理种子,粉锈宁和代森锰锌叶面喷雾防治病害。在第6生育期(GS6,Feekes标准)时,在一个大容器内把药混匀,进行叶面喷雾。观察了品种间小区病害进展曲线内面积(AUDPC)、产量的差异和品种×处理间的互作。1984年以前一直抗白粉病的Tyler品种,1985年变成三个品种中最感病的品种。种子处理和叶面喷雾都降低了白粉病严重程度,其中叶面喷雾效果较佳。在33%的品种×处理×地点评估中,种子处理与叶面喷雾结合使用,均比二者单独使用对减轻白粉病的效果好。品种×处理×地点评估中,种子处理+叶面喷雾结合,在降低叶枯病和叶锈病严重度方面,比单独处理的效果分别高25%和17%。在整个试验中无论单独叶面喷雾或与种子处理结合,产量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8.
9.
不同杀菌剂对甜菜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立枯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市场上常见的几种防治立枯病的药剂对甜菜种子立枯病的防治作用及对甜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从中筛选出理想的杀菌剂,并以此为研制甜菜种衣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 为了提高种子的活力,杀菌防病,达到增产的目的,在播种前一般都要对种子进行处理。近年来国外报道,用传统方法处理种子弊多利少。为此,农业科学家研制了处理种子新技术,摘选三种供参考: 一、种子消毒药膜据苏联《化学与生活》报道,将种子消毒剂与聚合物(如聚乙烯醇)混合使用,使种子表面形成含有消毒剂的薄膜可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磁化处理春小麦品种Henika和Jara种子对其生物物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交替磁场一般能促进产量的增加。这种作用效果取决于处理周期、品种和年份。磁化处理Henika品种4s(秒钟)得到了最好的效果。播前磁化处理小麦也能增加种子中的白蛋白、淀粉和谷蛋白的百分率。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磁化处理春小麦品种Henika和Jara种子对其生物物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交替磁场一般能促进产量的增加。这种作用效果取决于处理周期、品种和年份。磁化处理Henika品种4s(秒钟)得到了最好的效果。播前磁化处理小麦也能增加种子中的白蛋白、淀粉和谷蛋白的百分率。  相似文献   

13.
用不同浓度的强氯精溶液处理不同活力的杂交稻种子,结果表明,在处理后1~2天间,种子萌发表现弱势,随后,幼苗活力由弱转强。最有利于种子发芽的浓度为1:300。在用强氯精消毒时,还应配合间歇浸种措施,以促进发芽。  相似文献   

14.
凤丹种子具有长的休眠期和典型的上胚轴休眠特性。运用不同方法处理凤丹种子,研究凤丹种子的萌发特性及贮藏特点。结果表明,3~5d清水浸泡能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低浓度激素(GA3 100-300mg/L、IAA 100mg/L、6-BA 100mg/L)理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高浓度激素有抑制凤丹种子萌发的现象,用浓硫酸和温水处理时萌发率仅为14%和26%。凤丹种子室温存放和室温沙藏比冷藏处理在短期内能保持相对更高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15.
学名:召Ze宁‘sl’,2亡cora,a移aG叨ttn中名:龙爪翟,鸭脚粟,鸭爪稗.穆子。英名:finger millet,corak劝,Afric叭二illet,r叹1.日名:夕二夕匕二,力毛甲夕已二,力夕匕工,才夕夕夕已工,二夕求夕已工。德名:Fingerhirs·。,K.)rakan,To孙听sa,法名:C()r akan,to~砚龙爪稷的名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糠稷已成为我国局部水稻田主要恶性杂草之一。明确糠稷的种子萌发和出苗特性,探索化学防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室内及温室试验,测定了温度、光照、盐和渗透胁迫、水层深度、土层深度对糠稷种子萌发及出苗的影响,并评估了水稻田常用苗前封闭和苗后茎叶除草剂对糠稷的防效。【结果】1)糠稷种子在20/10℃(昼/夜)~35/25℃温度范围萌发率均大于95%,且光照/黑暗交替处理的萌发率大于持续黑暗处理。糠稷萌发率随水势降低而下降,-0.35 MPa的水势对其种子萌发的抑制率达50%。250 mmol/L NaCl处理后糠稷萌发率大于50%,表明其耐盐胁迫能力较强。2)糠稷仅能在0~0.5cm土层深度萌发出苗,播种深度大于0.5cm时未见其出苗。水层大于2 cm时糠稷幼苗无法长出水面。3)在田间推荐剂量下,丙草胺、丁草胺、噁草酮、丙炔噁草酮和双唑草腈苗前土壤喷雾对糠稷防效100%,氯氟吡啶酯、五氟磺草胺、双草醚、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和精噁唑禾草灵可防除95%以上2~4叶期糠稷,在糠稷6叶期时选用噁唑酰草胺和精噁唑禾草灵,防治效果亦可达到90%以上。【结论】明确了环境因子对糠稷种子萌发和出苗...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种子对棉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两年用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棉种后,从出苗率、发病率、株高、主根长度和干物重等方面,对棉花全苗早发的效应进行比较。试验结果,以棉康灵处理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8.
以发芽率、平均发芽时间为指标,研究不同清水浸泡时间、热水处理、烘焙处理、破壳处理、激素处理和低温层积等因素对赪桐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破壳处理方法能极显著地提高种子发芽率,其发芽率达到92%;在不同烘焙处理中,6 h处理为最佳,其发芽率达74%;在不同的浸泡处理中,以自然水浸泡72 h处理为最佳,其发芽率达60%;在不同播种深度处理中,以3 cm播种处理为最佳,其发芽率达60%;激素处理能明显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浓度为30 mg/L的萘乙酸、25 mg/L赤霉素、30 mg/L的6-BA溶液的浸泡处  相似文献   

19.
关于利用成膜剂进行种子处理的优越性已是大家熟悉的了。这种(包衣)方法在许多农作物种子处理上已被广泛采用。本文以高粱种子为研究对象。试验在全苏高粱研究所分所进行。土壤是南方黑钙土。田间试验的小区面  相似文献   

20.
采取9种不同处理方法,对3个不同品种的蔷薇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分析其种子发芽率。结果表明:种子发芽率处理方法间达到显著差异而品种间达到极显著差异.其中低温沙藏层积+萘乙酸(NAA)和低温沙藏层积+高锰酸钾(KMnO4)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