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南疆棉花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积累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分析了南疆棉花的干物质氮磷钾养分的积累规律,它们均呈“S”型曲线,可用Logistic生长函数加以模拟, 效果良好,曲线相关指数R^2均在0.98以上。棉株总干物质和生殖器官积累速率最快的时刻在出苗后的86-93d和99-100d;棉花对N、P2O5、K2O养分吸收强度最大的时刻分别在出苗后的73-80d,72-76d和65-76d。南疆高产棉花(2256kg/hm^2)地上部总干物质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118.69g/株和69.33g/株,吸收积累的N、P2O5、K2O养分为:263.890、68.635和334.725kg/hm^2。N:P2O5:K2O=1:0.26:1.27。  相似文献   

2.
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养分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不同器官干物质量以及养分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特别是氮磷钾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糙米、谷壳和稻草的干物质量以及各器官对N、P、K的吸收累积量,与不施肥(CK)相比,氮磷钾配施处理(NPK)糙米、谷壳和稻草干物质量分别增加1 343、302和2 152kg/hm2,N、P、K总吸收量分别增加51.30、11.59和76.45 kg/hm2。N、P、K含量在水稻不同器官的分布也存在差异,N和P含量表现为糙米稻草谷壳,K含量则表现为稻草谷壳糙米。施肥降低了糙米中N、P、K的分配率,而相应提高了稻草中的分配率。除了磷钾配施处理(PK)谷壳中N和P的分配率高于CK处理,其余施肥处理谷壳中N、P、K的分配率均低于CK处理。总体来说,不同肥料配施对水稻不同器官N、P、K吸收分配影响的趋势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性,通过调整施肥可以改善养分在不同器官的分配,促进养分的吸收和良性循环,从而达到水稻优质高效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农户抽样调查和统计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对廊坊市大棚蔬菜的施肥现状及农田养分平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大棚蔬菜的施肥量较高,各种蔬菜的氮(N)、磷(P2O5)、钾(K2O)素均为盈余状态,其中氮素盈余量平均为398.0 kg/hm^2,磷素盈余量平均为613.0 kg/hm^2,钾素盈余量平均为278.0 kg/hm^2。  相似文献   

4.
庄浪县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指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3414”完全实施试验方案和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汇总系统))3414试验分析模块,确立了庄浪县冬小麦产区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建立了庄浪县冬小麦生产推荐施肥指标为:当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为极低时,N、P2O5、K2O施用量分别高于136.50、91.65、112.65kg/hm^2;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低、较低、中等、较高时,N施用量分别为131.70~136.50、116.55~131.70、90.75~116.55、4.45~90.76kg/hm^2,P205施用量分别82.50~91.65、73.95~82.50、65.85~73.95、58.50~65.85kg/hm^2,K2O施用量分别为100.20~115.02、84.60~115.02、65.55~84.60、43.20~65.55kg/hm^2;当土壤养分丰缺指标高时,N、P2O5、K2O施用量应分别低于54.45、58.50、43.20kg/hm^2。  相似文献   

5.
施肥对高粱生长、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晋杂12号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N,P,K施用量对高粱生长、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用N,P,K(基础地力)时,高粱根系和地上部生长及产量均较低,施用任意2种养分均会明显促进高粱生长;对N,P,K这3因素中任2因素设计最佳施用量时,施P肥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施K肥没有增产效果。高粱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拔节到抽穗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最大,施肥高粱在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均高于对照,成熟期全株干物质积累量比对照增加19.77%。高粱干物质分配主要在茎叶部分,施肥对干物质分配比例没有显著影响。高粱N,P,K养分吸收量和分配比例最大的是K,其次是N,最低的是P。不同生育期高粱N,P,K养分吸收量和分配比例表现不同,N,P,K养分主要分配在茎叶上,穗部中养分分配比例大小为P>N>K。在施肥条件下,成熟期高粱N,P2O5,K2O养分吸收比例为1∶0.32∶2.22。施肥高粱在不同生育期对N,P,K的吸收比例与对照相似。  相似文献   

6.
针对菜豌豆施肥不合理对土壤养分造成不平衡影响后作施肥等,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检测相结合的方法,以菜豌豆田和小麦田作为比较对象,挖开剖面,从不同的土层、菜豌豆田的施肥区(根际)与非施肥区等方面,探讨研究了土壤养分含量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菜豌豆田的pH值显著低于小麦田,而有机质、全N及有效K略低于小麦田。但菜豌豆田残余的其它养分则显著高于小麦田残余的养分,其中又以有效N、P和全P的残余量最高,并且主要分布在0~10cm的表土层。菜豌豆田施肥区(根际)的pH值显著低于非施肥区(邻区),并且土壤pH值与有效N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而全N、P,有效态N、P、K、Zn、Mn的残余量,施肥区则显著高于邻区;有机质、交换Ca、Mg施肥区与邻区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八步区马蹄施肥配方筛选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八步区马蹄的配方施肥参数,筛选出高、中、低产田马蹄的最佳施肥配方,2008年在八步区进行了马蹄配方施肥“3414”肥效试验。经过综合分析,初步推荐八步区马蹄高产田的最佳施肥配方为:N375kg/hm^2、P2O 5180kg/hm^2、K2O 345kg/hm^2;中产田的最佳施肥配方为:N345kg/hm^2、P2O5 150kg/hm^2、K2O 315kg/hm^2;低产田的最佳施肥配方为:N315 kg/hm^2、P2O 5180kg/hm^2、K2O 285kg/hm^2。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结构对甘蓝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洞庭湖平原的冲积性菜园土条件下不同施肥结构对甘蓝生育期间的物质积累、甘蓝对N、P、K养分的吸收规律以及土壤有效N、P、K养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什蓝超过50%的物质积累以及的N、P、K的吸收均集中在移栽后的第30天到第80天的生长旺盛期;各施肥处理甘蓝对N、P、K的吸收比例为N:P2O5:K2O=1:0.19:0.72,对N、K要求较多,P素需求量最低;经一季作物栽种后,土壤肥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K素耗竭,土壤通过释放非交换性K补充K源提供作物生长需要.因此在农业生产中要注意生长旺盛期的肥料尤其是K肥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氮磷钾肥运筹对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 L.不同器官养分含量和吸收以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以探讨不同红麻品种养分利用特点,为红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合理施肥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试验设2种红麻品种,即福红992与红优2号;3种施肥水平,即低肥(N、P2O5和K2O分别为0.10、0.05和0.10 g·kg-1),中肥(N、P2O5和K2O分别为0.15、0.75和0.15 g·kg-1)和高肥(N、P2O5和K2O分别为0.20、0.10和0.20g·kg-1);以及3种施肥方式,即全部NK肥作基肥(T1),60%的NK肥作基肥和40%的NK肥作追肥(T2)以及全部NK肥作追肥(T3).【结果和结论】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红麻各器官中NPK含量、植株NPK吸收总量以及土壤速效NPK含量均出现增加的趋势.随着NK肥追肥比例的上升,红麻各器官中NP含量,以及植株NP吸收总量均出现下降的趋势;麻皮中P含量、各器官K含量、土壤速效养分、红麻吸K量均出现上升的趋势.在本文试验条件下,高肥且全部做基肥施用时,有利于红麻对养分的吸收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庄浪县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3414”完全实施试验方案及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汇总系统)/3414试验分析模块,确立了庄浪县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建立了庄浪县马铃薯生产推荐施肥指标为:当土壤养分指标极低时,N、P2O5、K2O施用量应分别高于192.30、128.55、131.40kg/hm^2;土壤养分指标为低、较低、中等、较高时,N施用量分剐为177.00~192.30、156.75~177.00、131.85~156.75、102.15~131.85kg/hm^2,P2O5施用量分别为121.05~128.55、108.00~121.05、89.25~108.00、64.65~89.25kg/hm^2,K2O施用量分别为121.65~131.40、107.25~121.65、87.90~107.25、63.75~87.90kg/hm^2;当土壤养分丰缺指标高时,N、P2O5、K2O施用量应分别低于102.15、64.65、63.75kg/hm^2。  相似文献   

11.
以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氮肥用量(纯N0kg/hm  相似文献   

12.
沿江稻区多熟制春玉米两段覆膜种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长江下游沿江稻区多熟制生产的自然生态特点,以春玉米露地移栽和地膜直播为对照,研究了营养钵育苗两段覆膜新型种植方式下春玉米的生育特点及其高产技术途径。结果表明春玉米两段覆膜种植具有增产与早熟的显著特征。春玉米的主要生长发育特性为大田初期株高日增量大,叶片早生快发,生长旺盛;中期植株叶面积多且高峰稳定期长,叶面积系数大,光合势强;后期干物质积累量多,贮藏物质向穗部运转效率高,穗大粒多粒重。通过产量函数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寻优,探明了春玉米两段覆膜方式的最大生产潜力和高产技术优化组合。玉米产量8250kg/hm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基施等量磷肥(P2O5150 kg/hm2)和钾肥(K2O 360 kg/hm2)条件下,研究施氮量(0、80、160、240 kg/hm2)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费乌瑞它磷钾利用和土壤磷钾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干物质、全磷及全钾积累总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递增,但施氮量达160 kg/hm2以上时再增施氮肥增加不显著;增加施氮量,磷肥和钾肥的肥料效率略呈上升趋势,但磷肥和钾肥的收获指数、经济效率及生理效率略呈下降趋势。马铃薯收获后,种植地土壤尤其是0~30 cm土层的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但各土层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递减趋势。施氮量还影响干物质、全磷及全钾在马铃薯各器官的分配。因此,本研究条件下,N、P2O5、K2O施用量可在160、150、360 kg/hm2基础上适当减量。  相似文献   

14.
不同栽培方式和施氮量对稻米营养品质及植酸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设常规水作(C1)、覆膜旱作(C2)和裸地旱作(c3)3种栽培方式处理,每一栽培方式又分别设不施氮肥(N1,0 kg/hm2)、施用低氮(N2,124 kg/hm2)和高氮肥(N3,150 kg/hm2)3水平的肥料处理,对不同栽培方式和施氮处理下稻米营养品质和植酸积累的差异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旱作条件下水稻籽粒中的总磷含量有所提高,而籽粒植酸和无机磷的含量则有所降低;在相同的施氮水平下,裸地旱作水稻籽粒中的氮素含量显著低于覆膜旱作和常规水作处理,但施氮处理对稻米蛋白组分和植酸含量的影响因栽培方式而异。这说明合理施肥和水分管理方式可以改善水稻的氮素营养,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适当减少抗营养物质植酸含量。施用氮肥可显著增加稻米中总磷积累量。  相似文献   

15.
对定位施肥的棕壤土壤无机磷形态分级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无磷素投入的N、CK区,Ca10-P含量下降了约25%,而O-P下降了11.6%-30%,施肥后,土壤中无机磷的增量主要是形成Fe-P和Al-P,其次对有机肥中的磷是形成Ca8-P和Ca2-P。连续14年的高量有机肥和磷肥配施,使土壤各形态无机磷占全磷比例的先后顺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Fe-P(22.76%)、O-P(14.6%)、Al-P(12.49%)、Ca10-P(9.13%)、Ca8-P(7.99%)、Ca2-P(6.58%),而原始土壤中则是:O-P(24.21%),Ca10-P、Fe-P(17.87%,16.68%),Al-P、Ca8-P(1.71%,1.57%),Ca2-P(0.23%)。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广西来宾市兴宾区的甘蔗专用肥的三要素参数及配方。[方法]以甘蔗品种新台糖16号为试材,在分析土壤养分状况的基础上进行N、P、K缺素试验。[结果]多点采样分析表明,该区的土壤偏酸性,有机质和速效磷处于中等水平,碱解氮处于中下水平,速效钾处于中高水平。测算出的三要素的土壤产蔗能力分别为59 580、76 110和69 810 kg/hm2。根据广西旱地甘蔗模式施肥公式,计算出该蔗区甘蔗的目标产量达到90 000 kg/hm2时,N、P2O5、K2O的需求量分别为266.10、134.70和180.30 kg/hm2。根据GB15063-2001技术标准,将甘蔗专用肥配方确定为占总养分26%,NP∶2O5∶K2O=126∶8∶。应用试验证明,甘蔗专用肥比传统常规施肥增产22.07%,蔗糖分增加0.65个百分点。[结论]该研究研制的甘蔗专用肥适用于广西来宾市兴宾蔗区。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长期施用磷肥对冬小麦产量、吸氮特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21年的黄土高原旱地长期定位肥料试验,测定了冬小麦每株有效小穗数、穗粒数、成穗数、千粒重和干物质量以及植株和土壤中的氮、磷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合理施用磷肥(45~135 kg/hm2)能提高冬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并能显著提高每株有效小穗数、成穗数和冬小麦抽穗期后干物质累积量,继而显著提高产量,其中当磷肥施用量为135 kg/hm2时,产量最高,为2 869.0kg/hm2,但磷肥施用量过大(达到180 kg/hm2)时,成穗数和抽穗期后干物质累积量显著降低,导致产量显著下降;冬小麦的氮素累积动态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增施磷肥能增加冬小麦吸氮量,但到成熟时,冬小麦地上部分出现氮素损失,损失量达13.4%~44.2%;长期施用磷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并显著提高土壤磷素含量,其中全磷含量增加10.7%~64.5%,速效磷含量增加234.6%~667.3%。长期合理施用磷肥,能提高冬小麦产量、吸氮量以及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磷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8.
结球甘蓝“3414”肥料效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丽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0):1978-1981
以结球甘蓝京丰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试验设计方案,探索氮、磷、钾肥对结球甘蓝产量的影响和最佳配方施肥量.结果表明,高肥力地块试验施N 259.5 kg/hm2、P2O5 135.0 kg/hm2、K2O 299.6kg/hm2,结球甘蓝可获得73 556.9 kg/hm2的产量;中肥力地块试验施N 193.2 kg/hm2、P2O5 83.6 kg/hm2、K2O 192.2 kg/hm2,结球甘蓝可获得61 167.3 kg/hm2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芭蕉芋块茎生长发育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开展了芭蕉芋肥效试验对淀粉积累及产量影响研究,分别在P、K相同、N、K相同、N、P相同的情况下对N、P、K的4个不同水平处理进行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株高、分蘖数在7、8、9、10月是芭蕉芋生长最快的季节,10月后,株高生长缓慢,植株分蘖数基本停止,茎径在10~12月增长较快;干片淀粉率、干物率还是鲜芋淀粉含量积累,9~12月是芭蕉芋块茎淀粉积累较快的时期,到2013年3月测产时,无论干片淀粉率、干物率还是鲜芋淀粉含量都有所下降;在N、P、K肥料3要素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以N 300 kg/hm2、P(P2O5)180 kg/hm2、K(K2O)240 kg/hm2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施肥水平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冬小麦生育期群体数量、地上部养分和干物质累积、产量以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在中肥以上水平可显著提高产量,但高肥与中肥相比增产不显著,说明中肥施用量较适宜,产量达6 927.1kg/hm2,比农民习惯施肥量增产13.4%,施有机肥处理可达10 443.7kg/hm2的超高产水平,比高肥增产49.1%;生育期群体数量、养分和干物质累积量大体随施肥水平提高而提高,中肥、高肥和施有机肥处理的成穗数分别为539.2、599.2和891.7万/hm2,三者间差异显著,成熟期干物质累积量则分别为15 254.1、15 600.8和26 026.2kg/hm2,施有机肥处理显著大于高肥和中肥处理;氮磷钾配施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以中肥最高,N和P肥利用率分别为44.5%和24.7%,农民习惯施肥量仅为15.9%和3.7%,施有机肥处理可达71.8%和40.2%。综合来看,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在只施化肥的情况下,N、P2O5、K2O适宜用量分别为180、120、75kg/hm2(目标产量7 000kg/hm2);在基施干牛粪20 000kg/hm2情况下,施N、P2O5、K2O分别为240、150、120kg/hm2,可获得超高产(目标产量10 50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