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条纹叶枯病毒(Rice Stripe Virus简称RSV)而引起。RSV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其主要寄主和传毒介质是灰飞虱,其次还有白背飞虱和白带飞虱等,即条纹叶枯病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所致的病毒病。灰飞虱寄主有水稻、小麦、大麦、谷、玉米等37种禾本科植物,灰飞虱对RSV病毒传播方式是循回增殖型传播。一旦染毒可持续传播,并由雌虫经卵传给下一代。  相似文献   

2.
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是由介体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传播的重要水稻病毒,严重危害我国水稻生产。Himetobi P病毒(Hi PV)是广泛存在于灰飞虱体内的一类昆虫类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灰飞虱感染Hi PV后无明显的致病表现。对Hi PV不同分离物及Cripavirus属多个病毒的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Hi PV不同分离物之间相似度非常高,但和同属其他病毒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均存在明显差异。对两种病毒在水稻中的复制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RSV可在水稻中复制,Hi PV可在水稻中稳定存在一段时间(7 d),但无法在水稻中复制。进一步的试验表明,灰飞虱的分泌物中存在Hi PV,但无法检测到RSV。  相似文献   

3.
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持久传播的水稻条纹病毒(RSV)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粳稻种植区造成严重的损失。2011年,在湖北省孝感市一种植粳稻品种嘉优2号的田块中发现约10%的植株呈现典型的水稻条纹叶枯病症状,分子检测证实发病植株病原物为RSV,PCR产物TA克隆并测序进一步证实了发病植株病原物为RSV。灰飞虱能在湖北省越冬,并能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因此,RSV对该区的粳稻种植存在潜在的威胁,应及早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小麦条纹叶枯病症状特点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条纹叶枯病是一种病毒病,其病原物是引发水稻条纹叶枯病的RSV,病毒为纤细病毒属的水稻条纹病毒组(或称柔线病毒组).近几年由于气候变暖、冬季气温升高,尤其是耕作制度的改变,对传播该病毒的媒介昆虫灰飞虱的越冬与繁殖极为有利,麦田灰飞虱的越冬基数逐年增加,而越冬死亡率却不断降低,导致小麦田中灰飞虱的数量每年都以几倍甚至十数倍增加,使得原本不受水稻条纹病毒侵染危害的小麦也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条纹叶枯病.  相似文献   

5.
灰飞虱传播的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 RSV)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 RBSDV)是危害我国水稻生产最主要的2种病毒,建立灰飞虱体内RSV和RBSDV快速、可靠的检测方法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根据RSV RNA3和RBSDV S10序列分别设计了2个病毒的特异性引物,通过退火温度和PCR循环数等条件的优化,建立了灰飞虱体内RSV和RBSDV快速鉴定的双重一步法RT PCR体系。对一步法和两步法RT 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表明2种方法均能准确有效鉴定灰飞虱体内的2种病毒,且两步法的检测效果略好于一步法。而灵敏度实验表明一步法RT PCR可以从0005 ng·μL-1的灰飞虱RNA初始模板中准确检测到病毒,完全满足单头灰飞虱体内病毒检测的需要。应用本研究建立的双重一步法RT PCR体系对200头获毒灰飞虱样品中的RSV和RBSDV进行了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此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使用斑点免疫结合试验(DIBA)和PCR法分别对灰飞虱体内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和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感染特点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灰飞虱体内广泛存在Wolbachia感染,但是灰飞虱体内Wolbachia的感染与其体内携带RSV的特点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同时二者在经卵传播过程中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暗示了RSV和Wolbachia在灰飞虱体内虽然都可以垂直传播给下一代,但是二者在传播方式上或者在传播过程中可能是两个相对独立、相互间没有明显影响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水稻簇矮病毒的提纯及其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可获得水稻簇矮病毒(RBSV)提纯制剂。提纯制剂经紫外扫描,呈典型的核蛋白吸收曲线,A260/240=1.18,A260/280=1.61。在电镜下观察提纯病毒,可见大量比较均一的球状粒体,直径为60.0nm。病毒粒体有双层衣壳,蛋白亚基清晰可辨。通过免疫扩散和免疫电镜试验,病毒粒体与自制的RBSV抗血清有明显的血清学反应,而这种抗血清与水稻矮缩病毒(RDV)、水稻瘤矮病毒(RGDV)不起反应。提纯病毒制剂以苯酚-甲基苯酚-SDS方法提取核酸。将其注射到介体昆虫内,具有侵染性。核酸制品有典型的核酸紫外吸收曲线,A260/228=2.27,A260/280=2.02。根据核酸在不同离子强度下对RNase的稳定性等的测定,表明其核酸属双链RNA。根据紫外吸收测定,RNA在RBSV粒体中的含量为17.5%-20.1%。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其RNA的总分子量为16.66×10#+(6)d,含组分分子量为2.70、2.30、1.90、1.70、1.68、1.50、1.38、1.20、1.10、0.60、0.35、和0.25(× 10#+6)。这些结果表明,RBSV是植物呼肠弧病毒亚组Ⅰ的一个新成员。  相似文献   

8.
通过系统试验,明确了旱育秧和水育秧上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感病品种武育粳3号在旱育和水育条件下,秧苗对病原病毒RSV的抗性相同、单位面积灰飞虱的侵入量接近、单位面积灰飞虱数量区别不大、两者病情差异显著,综合分析表明旱育秧上平均灰飞虱株虫量低是其条纹叶枯病病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用RNA干扰技术切断灰飞虱体内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繁殖的可行性,研究RSV病毒不同基因间的互作关系。【方法】利用喂食的方法测定体外合成的dsRNA对灰飞虱体内RSV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根据RSV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3种dsRNA(dsRdRp、dsNSvc4和dsCP),分别喂食携带RSV病毒的2龄灰飞虱,96 h后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同时检测灰飞虱体内RSV病毒不同基因RdRp、NSvc4和CP的表达量。【结果】经过特异性dsRNA喂食处理的灰飞虱体内RSV病毒靶基因NSvc4、CP的表达量大幅下调,下调幅度分别为93.2%和94.9%;靶基因RdRp表达量下调幅度为45.6%。dsRNA喂食处理对其它非靶标RSV基因的表达均具有一定的下调作用,表明RSV病毒不同基因RdRp、NSvc4和CP间可能存在互作关系。【结论】本研究为利用转dsRNA工程微生物或转基因水稻进行RSV病毒的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提纯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毒(RSV)粒子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脾细胞,并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克隆筛选,获得1株能稳定分泌针对RSV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H2。利用该细胞株制备了腹水型单克隆抗体,经检测,该单克隆抗体的间接ELISA效价达1∶1.024×106,且与水稻、灰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蛋白均不发生交叉反应,检测的灵敏度为抗原蛋白稀释1∶2.14×104倍,对应的抗原浓度为25.89μg.L-1。按常规饱和硫酸铵沉淀法纯化了单克隆抗体1H2,测定其IgG含量为6.05 g.L-1。该单克隆抗体可用于监测田间RSV的发生动态。  相似文献   

11.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病原为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危害严重,水稻得病后一般减产20%~50%,严重田块几乎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12.
水稻条纹病毒(RiceStripeVirus,RSV)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BlackStreakDwarfVirus,RBSDV)是两种重要的水稻病毒,均由灰飞虱进行持久性传播,历史上也曾多次造成流行。但这两种病毒很少在一种作物上同时发生,玉米和水稻都是这两种病毒的寄主,RBSDV则一般危害玉米,而RSV却主要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灰飞虱在通州市发生逐年加重,它直接危害水稻,传播RSV病毒.治虫防病仍是当前防治条纹叶枯病唯一有效措施.故寻找对灰飞虱防效好、且对条纹叶枯病发生有直接控制作用的药剂配方显得尤为迫切.为明确艾美乐与锐劲特混用对灰飞虱及条纹叶枯病控制效果,作者于2006年在通州市五甲镇进行了相关药剂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灰飞虱是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的带毒寄主,又是传毒媒介.近年来,我县灰飞虱连续大发生,导致水稻条纹叶枯病大流行,给水稻生产带来较为严重的损失.压低麦田灰飞虱的虫量,减少向秧田的迁入量,降低传毒机率,是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中的有效措施,笔者于今年对麦田灰飞虱防治中常用的药剂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条纹叶枯病由携带病毒介体的灰飞虱传播,秧田期是灰飞虱传播病毒的主要时期,前几年我们在普查中发现水稻播种期、品种与条纹叶枯病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接种可使水稻产生卷叶型和展叶型2种症状.4个粳稻品种,在三叶期接种多呈卷叶型,在幼穗分化期接种多呈展叶型;4个籼稻品种,在三叶期接种多呈展叶型,在幼穗分化期接种均为展叶型.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对 RSV 的获毒个体率为25%—30%,高者可达50%以上;其传病能力与获毒取食和接种取食时间的长短有关.灰飞虱的传毒力因产地、翅型、性别和虫期而异.  相似文献   

17.
利用过碘酸钠法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了水稻条纹病毒(RSV)的3株单克隆抗体,3株酶标抗体(HRP-3B9、HRP-2H2、HRP-2E5)的效价分别达到1:25600、1:1600、1:3200,直接ELISA方阵试验确定HRP-3B9的最佳工作浓度分别为1:5000.用HRP-3B9在硝酸纤维素膜上采用直接和间接斑点免疫结合试验(DIBA)对灰飞虱体内RSV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DIBA法可有效地用于检测灰飞虱的带毒率,直接DIBA法比间接DIBA法灵敏度更高.故采用直接DIBA法对采自江苏10个县、市的灰飞虱带毒率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18.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靠介体昆虫(主要是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病原水稻条纹叶枯病毒,属水稻条纹病毒组(或柔线病毒组)病毒.近年来,我地水稻条纹叶枯病呈逐年加重趋势,2004年为特大发生年份,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据调查,今年灰飞虱冬后残留基数为:麦田平均2.62万头,油菜田平均1.36万头,冬闲田平均1.63万头,与去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大发生的灰飞虱基数相仿,预计今年我市水稻条纹叶枯病仍将达到大流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灰飞虱的生态学特性及可持续控制途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是近年来在江苏等地发生严重的、传播多种病毒病的害虫.灰飞虱种群的环境适应性以及抗药性不断提高,导致灰飞虱的持续暴发.在灰飞虱暴发期间,其所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给水稻等农作物的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深刻认识灰飞虱的生态学特性及可持续控制途径显得尤为重要.对灰飞虱的生态学特性以及可持续控制途径进行了总结分析,阐述了灰飞虱发生的生态学原因,探索利用生态调控的方法来有效持久地控制灰飞虱的暴发.  相似文献   

20.
水稻条纹叶枯病预测模式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条纹叶枯病(RSV)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在80年代基本摸清传毒介体灰飞虱发生规律及水稻条纹叶枯病传毒发病特点的基础上,1991-1992年初步建立各类雏型预测式,1993-1994年在西山、宜良、楚雄、保山、大姚、姚安、官渡等县(区)进行预测示范应用,对定量化测报的准确及指导“治虫防病”效果,经受了时间和空间的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