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验表明,病原菌生长发育的温度要求在15~35℃,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为30℃。病菌适应于较广泛的pH值范围,在pH为3~9之间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但以pH5.5为最佳。连续紫外光照射,对病菌生长有抑制作用,黑暗条件有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的形成。该菌能有效地利用各种碳源,以蔗糖和葡萄糖为最佳,淀粉次之。对各种形态氮源的利用基本相仿。在马铃薯-洋菜培养基(PDA)上菌丝生长和孢子的形成为最适。水稻叶鞘和嫩穗的提取液能促进病菌孢子提早萌发及提高发芽率。  相似文献   

2.
龙梦玲 《广西植保》2007,20(1):30-31
水稻叶鞘腐败病最早于1922年首次记载于我国台湾省[1].此后,在日本、南亚、东南亚各产稻国也相继有发生报道[2].该病是继水稻稻瘟病之后,又一种严重威胁水稻生产的病害[3].本病主要引起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米质变劣,一般流行年份减产10%~20%,严重的可高达50%以上,有的甚至绝收.近年来,有关水稻叶鞘腐败病的研究报道较多,特别是在发生特点、防治等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制种田的面积也越来越大。当前,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组合是威优六号,汕优三号、汕优六号等,为了提高它们制种的结实率。大多采取在始穗时剪叶剥苞的办法来增强父母本的授粉能力。据观察,杂交制种田病虫害的发生,除常见的种类外,后期主要是叶鞘腐败病。  相似文献   

4.
寒地水稻叶鞘腐败病的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叶鞘腐败病 (AcrocylindriumoryazeSawada)最早于 1 92 2年首次记载于我国台湾省 ,是为害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黑龙江垦区水稻发生为害渐趋严重。一般减产 1 0 %~ 2 0 %,严重时达 3 0 %,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此 ,进行了该病的药剂防治研究。1 试验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药剂 施保克 2 5%EC(德国AgrEvo公司 ) ,50 %多菌灵WP ,50 %丰米WP ,2 5%粉锈宁WP ,2 0 %三环唑WP ,3 0 %稻病宁WP ,4 5%硫·三环唑SC(瘟特灵 ,下称 ) ,克瘟散 4 0 %EC ,3 %井冈霉素SL ,甲基托布津70 %…  相似文献   

5.
<正>近几年来,当阳市中稻叶鞘腐败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随着杂交水稻的推广,品种多样化,叶鞘腐败病在一定的区域部分品种上发生及危害较重。2014年育溪镇几乎每个村都有发生,面积33.3hm2,损失大小不一,品种有丰两优9号、红香110等,群众误以为是种子质量问题而上访投诉。通过田间调查,对其症状、发生规律进行了观察,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水稻细菌性叶鞘褐腐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浙江嘉兴市和余杭市的晚稻褐腐叶鞘及谷粒的156份样本中分离出363个荧光细菌,经菌落形态和致病性测定后获得19个致病菌株,从中选出10个进行细菌学和Biolog鉴定,并与6个标准菌株比较,结果证实,这种水稻叶鞘褐腐病是由Pseudomonas fusouaginae引起,种子能带菌传病。  相似文献   

7.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病原菌及其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是国内近年来受到重视的病害,局部地区危害严重。通过对几种有关细菌的细菌学和致病性比较研究,认为国内发生的水稻基腐病是由菊欧氏杆菌的一个菌系引起的,在细菌学性状和致病性方面与菊欧氏杆菌玉米致病变种[Erwinia chrysanthemi pv.zeae (Sabet 1954) Vactoria,Arboledaand Munoz]相似。  相似文献   

8.
稻叶鞘腐败病(AcrocyIindrium oryzae Sawada)是我县近年新发展起来的一种病害.近年来发生面积有所扩大,为害程度加重。1987年我县早晚稻深受其害,重病田甚至颗粒无收.为了解其发生规律,开展针对性的防治工作,我站于1988~1989年在早、晚稻上开展了叶鞘腐败病的研究工作,现整理如下。一、叶鞘腐败病对产量的影响1988年早稻成熟期,选浙幅802等当家品种各600穗,按不同发病程度分成五级,考察各级穗部经济性状。各级分级标准如下:0级:全株无病,抽穗正常;1级:1/4以下剑叶叶鞘发病,抽穗基本正常,只有少量秕谷增加;  相似文献   

9.
<正>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 H. Chen et C. Ling)为姜科植物,原产于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具有去除血瘀、消炎和抗癌等多种功能[1]。目前,已被报道的温郁金病害包括叶枯病[2]、白绢病[3]、病毒病[4]等。2017年6月在海南省东山镇种植基地发生温郁金叶鞘腐烂病。主要危害分蘖期的茎基部和叶鞘,从茎基部开始发病;发病初期茎基部产生浅褐色水渍状病斑,病斑逐渐向上延伸至叶鞘;后期形成水渍状、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我国南方杂交水稻制繁种区稻粒黑粉病病原菌及其致病力情况,于2015年8月从安徽、湖南、江苏、贵州、四川遂宁、四川新津、四川温江7个主要杂交稻制繁种区采集稻粒黑粉病样本,采用冬孢子悬浮液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基于形态学、菌丝细胞核荧光染色和r 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应用柯赫氏法则对不同地区病样中分离的纯培养物致病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35株病原菌菌株并无明显形态学差异,冬孢子呈球形或椭圆形,次生小孢子单细胞核,呈线状或弯曲状两种类型,与已报道的黑粉菌属Tilletia horrida形态特征相似;r DNA-ITS序列分析表明,选取的7株病原菌菌株与T.horrida DQ827699同源性达100%,说明所分离菌株为稻粒黑粉病菌;致病性试验表明,7株病原菌菌株侵染水稻稻粒均能产生稻粒黑粉病的典型症状,其中分离自江苏的菌株JS造成的单穗病粒数和产量损失最大,致病力较强,且萌芽率最高,分离自不同地区的菌株致病力具有明显差异。该7株病原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光照对其生长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的研究Ⅰ.症状及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了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在我国的发生。对分离到的20个菌株经形态学特性、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和血清学反应测定,确定引起我国东北地区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的病原细菌有三种,即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 Dye,E.carotovora subsp.atroseptica Dye和Pseudomonas caryophylli (Burkholder) Starr and Burkholder。  相似文献   

12.
叶鞘腐败病与稻穗包颈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鞘腐败病(Acrocylindrium ory-zae Saw.),是水稻常见病害,以剑叶叶鞘上发病最为普遍。武宁县晚稻二季发病重于一季,早稻很少发生。笔者在田间病虫调查时发现,包颈的稻株易诱发叶鞘腐败病。为探讨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和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湖北植保》2013,(3):26
(1)注意换用抗病良种。(2)妥善处理病稻草,切勿回田作肥。(3)善管肥水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按稻株生育阶段管好水层,适当排水露晒田。(4)喷药控病可结合防纹枯病一起进行,尤应抓住分蘖盛期至拔节前后喷药保护,着重喷植株中下部,喷药前1d~2d宜排水露田。用药可参照纹枯病和杆腐病。也可试用40%三唑酮  相似文献   

14.
 山楂花腐病是我国山楂生产上的一种新病害。病原菌在病僵果内越冬,翌年春季从地表潮湿处的病僵果上产生子囊盘。子囊盘肉质,灰褐色,盘径3~12毫米,盘柄长1~18毫米。子囊棍棒形,无色,子囊间有侧丝。子囊孢子椭园形或卵园形,单胞,无色,子囊孢子大小为7.4~16.1×4.9~7.4微米。分生孢子单胞,柠檬形,串生,孢子串可分枝,分生孢子大小为12.4~21.7×12.4~17.3微米。经观察及接种试验表明,除山楂外,接种的其他树种均不发病。根据形态特征及致病性山楂花腐病菌鉴定为Monilinia johnsonii(Ell.etEv.) Honey,在我国尚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5.
唐承成 《植物医生》2002,15(3):21-22
稻叶鞘腐败病是水稻孕穗至抽穗期由半知菌类丛梗孢目的真菌侵染剑叶叶鞘的病害。剑叶叶鞘受害后 ,致使秕谷粒增加 ,千粒重降低。若形成包穗或半包穗 ,损失更重。20世纪90年代以前仅限于部分乡镇的局部田块发生 ,危害不严重 ,随着水稻生产的发展及杂交稻的大面积推广 ,现已成为我县发生面积逐渐增大 ,危害逐渐加重的新病害。1998年发生面积0.25万hm2,占全县栽插面积的30.1% ,平均减产5.12% ;1999年发生面积0.30万hm2,占水稻栽插面积的37.8% ,未防治的损失7.58% ,2000年发生面积0.34万hm…  相似文献   

16.
稻叶鞘腐败病是水稻孕穗期至抽穗期由半知菌类丛梗孢目真菌侵染剑叶叶鞘引起的病害。剑叶叶鞘受害后,秕谷增加,千粒重降低。若形成包穗或半包穗。损失更重。20世纪90年代以前仅限于部分乡镇的局部田块发生,为害不严重。随着水稻生产的发展及杂交稻的大面积推广.现已成为普定县发生面积逐渐增大、为害逐渐加重的新病害。1998年发生面积2500hm^2.占全县栽插面积的37.8%,  相似文献   

17.
叶鞘腐败病与稻纵卷叶螟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满开 《植物保护》1990,16(4):29-29
  相似文献   

18.
水稻对恶苗病的抗性与病原菌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室内鉴定了411个水稻品种对恶苗病的抗性,没有免疫品种,高抗品种1个(Te70),抗病品种12(TR9等),其余为感病品种。籼稻比粳稻感病,杂交稻比常规稻感病。初选10个鉴别品种对湖南收集分离的50个菌株的致病性分化进行测定,表明恶苗病菌致病性存在分化,50个菌株分属4个群11个小种。小种I1为湖南的优势小种。抗病品种的锌、酚类物质含量比感病品种高,而可溶性糖/淀粉比值则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先封泥于水稻基部叶鞘再人工接种水稻纹枯病菌,调查水稻纹枯病发生情况,同时测定水稻叶鞘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连续3年试验的调查结果表明:先封泥于水稻基部叶鞘再人工接种水稻纹枯病菌的发病率、病情指数明显低于井冈霉素处理和对照,其控病效果为72.80%~81.21%。先封泥再接病菌处理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比对照高,但低于井冈霉素处理;先封泥再接病菌使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但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影响水稻黄化萎缩病发病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水稻黄化萎缩病发病因素及对策章新民(浙江兰溪市植保站,321100)黄化萎缩病(Sclerophthoramacrospora)又名水稻霜霉病,是水稻上一种常见病害。自1993年以来,我市发病面积逐年扩大,1994年该病在晚稻上发生更为普遍。游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