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磷效率小麦对磷的吸收及根际土壤磷组分特征差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不同磷效率小麦根际土壤磷组分特征及磷高效小麦对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素的活化利用特征,以探明磷高效小麦高效吸收利用磷素机理。【方法】在土培盆栽条件下,以小麦磷高效品种CD1158-7、省A3宜03-4和低效品种渝02321为材料,研究每kg土中施磷0、10、20和30 mg(表示为0、10、20、30 mg•kg-1)条件下其生物量、磷素积累量、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水溶性磷、无机磷组分、有机磷组分的浓度差异。【结果】不同磷效率小麦生物量、磷素积累量随着施磷量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高效品种显著高于低效品种。不同施磷处理,根际土壤水溶性磷浓度均低于非根际土壤。在低磷处理(不施磷、施磷10、20 mg•kg-1)条件下,高效品种根际土壤水溶性磷出现了亏缺,而施磷量较高(施磷30 mg•kg-1)时,其根际土壤水溶性磷则出现了富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无机磷组分浓度为Ca10-P>O-P、Fe-P>Al-P>Ca8-P>Ca2-P,且Ca10-P浓度占无机磷总量的50%以上。不施磷、施磷10 mg•kg-1,高效品种根际土壤中Ca2-P浓度是低效品种的1.22和1.23倍、1.31和1.59倍。低效品种根际土壤Al-P浓度在不施磷处理下是高效品种1.13和1.23倍。施磷量减少,不同磷效率小麦根际土壤均表现出O-P、Fe-P的减少。根际与非根际土壤4种有机磷组分中,以中活性有机磷浓度最高,其次为中稳性有机磷和高稳性有机磷,而活性有机磷的浓度最低。不施磷和施磷10 mg•kg-1处理,低效品种渝02321根际土壤活性有机磷浓度是高效品种CD1158-7和省A3宜03-4的2.00与1.76倍、1.68与1.63倍。【结论】磷高效小麦具有较强的磷素积累、物质生产和水溶性磷吸收能力。低磷胁迫下,磷高效品种活化吸收Al-P、Ca-P、活性有机磷能力强于低效品种。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白浆土上施有机肥,连作大豆产量显著高于施化肥,而施化肥高于秸秆还田和不施肥处理。有机肥和化肥可保持土壤有效磷含量,长期施入土壤中的磷素向Al-P和Fe—P形态转变。  相似文献   

3.
氮沉降对木荷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有效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野外试验和室内测量法,研究了氮沉降处理对木荷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有效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氮沉降处理后,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降低;不同氮沉降量对相同土壤层有效磷质量分数的影响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趋势.9个月的高氮处理(150kg·hm~(-2)·a~(-1))最有利于土壤有效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温培养-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海藻提取物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组分和有效磷的影响,有效磷和无机磷分级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海藻提取物能够提高土壤中有效态Ca2-P和A l-P含量和有效磷含量,对Fe-P有降低趋势,对O-P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长期轮作连作条件下的大豆、玉米、小麦土壤磷组分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在不施肥情况下,土壤全磷以轮作区降幅最大,而土壤有效磷以小麦连作区降幅最大,土壤磷组分以大豆连作区土壤中的Ca2-P降幅最大;在施有机肥的情况下,土壤全磷以大豆连作区增幅最大,而土壤有效磷以轮作区增幅最小,土壤磷组分以轮作土壤中的Ca2-P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在不同酸度的模拟酸雨下,桉树纯林和桉树 + 红椎混交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方 法】通过严格的土柱淋洗试验,模拟酸雨 pH 分别为 3.0、4.0、5.6、6.0。【结果】酸雨处理下两种林分土壤和 土壤淋洗液 pH 值均随酸雨 pH 的降低而降低,桉树纯林土壤 pH 的平均下降幅度为 1.41,桉树 + 红椎混交林为 1.66;土壤淋洗液养分含量随酸雨 pH 的降低而增加;两种林分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均随酸雨 pH 的 降低先增加后降低;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在桉树纯林中随酸雨 pH 的降低而显著降低,在桉树 + 红椎混交林 中无显著变化;同一 pH(pH3.0)条件下,与 CK 对比,桉树纯林土壤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的下降率分别为 28.7%、46.6%、12.4%,桉树 + 红椎混交林下降率分别为 18.9%、23.5%、11.3%。【结论】两种林分对比可知, 桉树 + 红椎混交林对酸雨的缓冲能力强于桉树纯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粤北低山坡地营造梯田对土壤磷形态分布特征和有效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该区域花岗岩发育的自然林地(FL)、旱作梯田(UT)和稻作梯田(PT)土壤为对象,对土壤剖面不同土层理化性质、磷组分含量及有效性进行测定.[结果]与自然林地FL相比,旱作梯田UT和稻作梯田PT土壤0~20 cm土层有效磷和磷活化系数(PAC...  相似文献   

8.
黑土无机磷组分对有效磷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蒋柏藩、顾益初提出的无机磷分级方法,对吉林省黑土进行了无机磷形态组成的研究,并在无机磷分组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分析,进行了黑土各组无机磷对有效磷(Olsen P)的通径分析。研究结果为黑土无机磷各组分对有效磷的相对重要性为Ca2-P>Al-P>Fe-P>Ca8-P>O-P>Ca10-P。在黑土无机磷的组成中只有Ca2-P、Al-P和Fe-P对有效磷含量影响较大,Olsen法提取的有效磷主要是Ca2-P,而Al-P、Fe-P是Ca2-P的有效补充。经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有效磷与对其影响较大的二因子间的回归方程:y=2 433+0 466x1(Ca2-P)+0 134x3(Al-P)。  相似文献   

9.
以湖南3种混交林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榉树及杉木2种纯林为对照,分析林分土壤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蛋白酶、脲酶等土壤酶活性,评价不同的混交模式对林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模式下,绝大部分土壤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表层土壤显著性更加明显;所有混交模式中,混交林林分土壤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杉木纯林,混交林和纯林酶活性高低程度均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在丘陵地营造6杉木2榉树2南酸枣混交林能够较好地提高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0.
11.
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选取59年生、34年生以及24年生马尾松纯林及其混交林共6种林分,设立样地,通过在0~60cm土层取样,分析同林龄林分、不同林龄林分间的土壤N素及其养分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土壤含水率、容重以及孔隙度等物理性质方面,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明显优于马尾松纯林,不同林龄的马尾松纯林、混交林之间,各土层土壤物理性质各指标规律性较为统一,土壤含水率为34年生马尾松林59年生马尾松林24年生马尾松林,土壤容重随着林龄的增加逐渐增加,土壤孔隙度随林龄的增加逐渐减小。2)土壤N素情况,同林龄比较,34年生马尾松与红椎同龄混交林、24年生马尾松与红椎香梓楠异龄混交林各土壤酸性、有机质含量均高于同年生马尾松纯林,但是差异性不显著(P0.05);不同林龄纯林、混交林间的有机质变化,表现为34年生马尾松林24年生马尾松林59年生马尾松林。全N变化趋势和有机质是基本一致的。总之,同林龄的马尾松混交林N素性质优于马尾松纯林,而且随着林龄的增加,34年生马尾松林土壤养分在整体上优于其他林分。  相似文献   

12.
不同有机肥料对土壤有机磷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培养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牛粪、猪粪、麦秸 3种有机肥料对黄褐土有机磷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肥料能明显提高土壤高活性、中活性和中稳性有机磷含量 ,特别是中活性有机磷含量 ,3种有机肥料对土壤有机磷含量的影响大小排序为牛粪 >猪粪 >麦秸。施用有机肥料后 ,土壤有机磷含量在培养的前 2 0天逐渐升高 ,其后逐渐降低 ,变化较明显的是中活性有机磷。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海岸带黑松混交林土壤生化特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该文对 3种类型黑松 (Pinusthunbergii)混交林及纯林的土壤微生物、酶及土壤养分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数量、酶的活性均表现出差异性 ,混交林土壤养分含量均高于纯林 ,尤以黑松×刺槐、黑松×麻栎混交林显著 ;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 ,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区不同树种的刺槐混交林林地的土壤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混交林有机质、速效N含量均高于刺槐纯林,速效P、K5-20cm土层中混交林普遍低于刺槐纯林,20-40cmP、K含量高于刺槐纯林;混交林对某种微量元素的改善具有显著的作用;明显改善了土壤主要酶活性;刺槐×白蜡混交效益优于刺槐×臭椿优于刺槐×国槐。  相似文献   

15.
风干对土壤主要无机磷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选择含磷量差异较大的黄棕壤、水稻土和酸性红壤种植黑麦草、白羽扇豆、荞麦、油菜和籽粒苋等不同植物,并于植物生长90 d后采集新鲜土样,测定其风干前后的主要无机磷组分。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无机磷总量及组成间存在极大差异。风干过程可增加黄棕壤和水稻土无机磷总量,降低红壤无机磷总量。无机磷总量的最大改变值可达原有量的70%左右。风干过程对不同土壤的不同无机磷组分消长的影响不一。它导致黄棕壤Al-P减少,O-P 和Ca-P增加;水稻土Al-P 和Ca-P增加,Fe-P 与O-P 不变;红壤 Al-P与Fe-P增加,Ca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长期猪粪施用下土壤无机磷组分变化及其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7 a定位试验,探明了稻-麦轮作中不同猪粪磷施用量下土壤磷素有效性以及土壤无机磷组分含量变化特征,并采用通径系数与逐步回归拟合方程剖析了土壤无机磷组分变化对磷有效性的贡献。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猪粪显著提升了土壤磷素有效性及土壤中各无机磷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17.
猪粪和磷肥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组分及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室温培养一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猪粪和磷肥后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变化以及不同无机磷组分对黑麦草吸磷量的贡献。结果表明,施用猪粪和磷肥显著地提高了石灰性土壤Ca2-P、Ca-P含量,Al-P和Fe-P也有一定的增加,其中磷肥的影响大于猪粪;Ca2F和Ca8-P对黑麦草吸磷总量的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都大于Al-P和 Fe-P。  相似文献   

18.
树种混交对红皮云杉人工林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培育实验站天然林窄带状皆伐后营造的31年生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人工纯林、红皮云杉-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人工混交林、红皮云杉-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人工混交林、红皮云杉-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照原有天然混交林土壤,测定各林型不同土壤层(h) 0h≤10 cm、10 cmh≤20 cm、20 cmh≤30 cm的土壤养分,分析红皮云杉人工纯林和混交林与原有天然混交林之间、红皮云杉人工纯林与红皮云杉人工混交林之间土壤中有机C、全N、全P、水解N、有效P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天然混交林相比,红皮云杉人工纯林和混交林土壤有机C、全N、全P、水解N、有效P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分别降低了3.50%~32.75%、4.41%~42.20%、0.66%~24.87%、5.41%~32.74%、0.44%~27.01%。与红皮云杉人工纯林相比,红皮云杉人工混交林土壤的全N、全P、水解N、有效P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别提高了11.39%~41.0%、14.25%~57.06%、6.20%~28.17%、8.49%~34.50%、8.48%~33.45%。从改良土壤角度看,培育红皮云杉人工混交林,尤其培育红皮云杉-胡桃楸人工混交林,优于培育红皮云杉人工纯林。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蔬菜土壤养分和磷库的变化及磷吸附-解吸的能力,旨在为设施蔬菜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采集蔬菜典型生产区种植5、28年土壤以及临近的水稻土和自然条件下原状背景土的0~20、20~4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利用Hedley磷分级法分析土壤磷库变化。选取安徽省和县的2种典型土壤,探究土壤磷的吸附-解吸特性以及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设施蔬菜土壤的养分含量显著高于水稻土与背景土,但pH值显著低于后者。种植28年设施蔬菜表层(0~20 cm)土壤的全磷、有效磷含量分别为4.16 g/kg、380.22 mg/kg,与种植5年的土壤相比分别提高232%、138%,且NaHCO3-P、NaOH-P、HCl-P逐渐成为主要的磷库,而NaOH-Po组分含量显著下降。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磷的吸附能力下降而解吸能力增加,亚表层(20~4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C/P、N/P、pH值、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是决定土壤最大缓冲容量(MBC)的主要因子;土壤磷吸附能力与C/P、N/P、NaOH-Po含量...  相似文献   

20.
磷在不同土壤和无机磷组分间的转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修改后的张守敬-Jackson法在50 d的培养过程中对施磷黄棕壤和红壤中的无机磷组分进行跟踪测定。结果表明:施用无机磷肥能全面提高土壤各无机磷组分含量,但对不同土壤中各无机磷组分间的转化影响不一。磷在黄棕壤中首先转化为水溶性磷和松结合态磷(S-P)、铝结合态磷(A l-P)和钙结合态磷(C a-P),然后S-P和C a-P继续向A l-P转化,施磷对黄棕壤中闭蓄态磷(O-P)和铁结合态磷(F e-P)含量无明显影响;在红壤中,施用的磷首先转化为S-P、A l-P和F e-P,然后S-P、A l-P继续向F e-P转化,施磷对红壤中O-P和C a-P的含量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