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作者对庄浪县旱地梯田进行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秸秆还田与不同肥料施用试验,结果表明,实施玉米秸秆还田,可显著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提高地力。底施缓释肥+尿素能进一步加快秸秆腐熟与分解,快速释放养分,土壤有机质增加1.1 g/kg,速效氮增加17 mg/kg,速效磷增加4.9 mg/kg,速效钾增加4 mg/kg。满足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长需求,植株综合性状增强,增产幅度大,生产成本低,可在全县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宿迁市宿豫区长时间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连续6年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土壤pH值和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土壤肥力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全量还田后,土壤pH值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逐渐稳定在中性范围。秸秆还田后5年土壤平均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分别为25.45 g/kg、1.56 g/kg、27.52 mg/kg、115.38 mg/kg,较2012年分别增加了5.31%、17.19%、82.1%、18.4%。逐年的秸秆还田平均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呈极显著增加,而全氮保持在稳定水平,说明长期秸秆还田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和维持土壤肥力的长期稳定,对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区域耕地地力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南充农耕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及变化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四川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调查资料,分析了南充市土壤丰缺现状,并比较了自1985年以来南充市农耕土壤p 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南充市土壤整体养分情况较为平衡,土壤p H 3.8~8.6,黄壤和水稻土偏酸性的比例较高,土壤有机质17.57 g/kg,含量中等,土壤全氮值1.19 g/kg,含量中等偏上,土壤碱解氮96.50 mg/kg,含量中等,土壤有效磷9.87 mg/kg,含量总体较为适宜,速效钾96.6 mg/kg,含量中等偏下;自1985年以来,土壤p H范围向两级略有扩大,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均不同程度上升,虽土壤养分状况已较大程度改善,但有机质与速效钾含量偏低的现状仍存在,尤其是旱地,低肥力土壤面积较大。南充市水稻土宜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防治土壤酸化;新积土、黄壤、紫色土宜培肥土壤、提高土壤综合肥力;潮土宜增施有机质,补充氮肥,防治土壤肥力退化。  相似文献   

4.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养分状况是施肥的重要参考依据。介绍了桓仁县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现状,提出土壤培肥对策,包括增施农家肥和有机肥、加大秸秆还田量、改善施肥措施、提高施肥水平等,以期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宜良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施肥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0个土样共18800项次的测试结果分析研究表明,宜良耕地养分,水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均高,速效钾含量中等;旱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均高,速效钾含量极高。与第2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耕地养分含量明显提升了,水田、早地提高幅度最大的均为速效钾,其次是速效磷,再次是全氮和有机质,最低为碱解氮。施肥上要按照水田“控氮稳磷增钾、增施农家肥”,旱地“稳氮磷钾、增施农家肥”的原则。大力推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6.
通过土壤有机质提升效果对比试验,得出水稻秸秆还田腐熟技术能提高水稻产量1.4%-23.3%,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0.4-0.8g/kg,能增加土壤中全氮含量0.1-0.3g/kg,提高速效钾钾含量1.0-4.0mg/kg。而对于其他养分指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培肥及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北京市2个项目区县3年玉米秸秆还田土壤培肥与增产效应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3年土壤有机质增加1.69 g/kg,提高12.85%;容重降低0.12 g/cm3,降低7.79%,且容重降低与秸秆还田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788;土壤氮磷钾养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全氮提高15.85%、全磷和有效磷提高8.58%、21.82%、全钾、速效钾、缓效钾分别提高16.2%、17.5%、10.33%。玉米秸秆还田可提供有机质749.49 kg/亩、全氮7.70 kg/亩、全磷0.99 kg/亩、全钾15.82 kg/亩,相当于减施尿素16.74 kg/亩、普钙5.50 kg/亩、硫酸钾31.63 kg/亩;土壤固碳146.9 kg/亩,相当减排二氧化碳538.8 kg/亩;固氮7.35 kg/亩,相当减施纯氮0.37 kg/亩;下茬作物冬小麦平均增产23.5 kg/亩,增产率6.36%。  相似文献   

8.
增施有机肥对制种玉米产量及耕地质量提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筛选出商品有机肥在制种玉米上的适宜用量,为制种玉米有机肥替代化肥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亩施250~800 kg时,随着有机肥使用量的增加玉米产量逐渐递增,增产率1.40%~3.88%;当亩施有机肥为1 000 kg时,产量却下降,增产率仅3.33%。在制种玉米田增施有机肥,可明显提高土壤养分,培肥地力。其中土壤中有机质、有效磷随着有机肥使用量(250~1 000 kg/亩)的递增而递增,有机质增幅9.55%~28.65%,有效磷增幅32.37%~113.67%;土壤中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只有当有机肥亩用量递增到800 kg时才增加。说明增施有机肥对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磷效果显著,对改善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钾效果不明显。综合比较,农民常规施肥+有机肥(250 kg/亩)施肥模式,综合效益较好,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9.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演变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调查掌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耕地土壤养分变化特征,探索提高耕地质量的方法和机制.运用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和数理统计方法对2005-2011年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财政专项补贴项目土壤理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3个农业师22个主要耕作土壤类型耕层土壤肥力水平表现为有机质3级、全氮2级、碱解氮3级、有效磷4级、速效钾3级、pH值中偏碱性.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比较,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呈下降趋势,其中有机质下降幅度较小,速效钾下降幅度较大(31.66%);碱解氮、有效磷呈上升趋势,其中有效磷提高幅度较大(172.25%);pH值变化不大.根据兵团耕地土壤养分现状与演变特点,在今后农业生产中建议采取“调控氮素、稳定磷素、补充钾素”的施肥策略,同时全面实施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等培肥措施、科学有效地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达到土壤养分平衡发展,保证农业生产持续优质、高产、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化肥减量施用条件下秸秆还田及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化学性质、化肥料利用率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了玉米生育期土壤中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缓解了由于化肥施用引起的土壤pH值下降。不同程度的补充了土壤有机质,补充了化肥减量施用造成的土壤氮缺失;在化肥减量施用的条件下,秸秆还田及施用有机肥,提高了玉米穗长、穗直径及行粒数,因此降低了化肥减量施用引起的减产幅度;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化肥的农学效率,其中化肥减量49%,并施用有机肥使化肥农学效率提高了17.7kg/kg,提高幅度高达95%。总之,在化肥减量施用35%和49%的条件下,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有效的改善了土壤化学性状,创造了利于作物生长的环境,降低了减施化肥引起的玉米减产幅度。本文结果可为研究化肥减量施用的幅度、减施化肥的元素种类及营养补偿措施的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光明米业下属长江农场的土壤养分状况,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对长江农场农田土壤的5种养分含量与pH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27.4 g/kg、1.61 g/kg、118.4 mg/kg、30.3 mg/kg、156.5 mg/kg,pH为7.74;其中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为极丰富,有机质、全氮含量丰富,碱解氮含量一般,土壤偏碱性;(2)整体上农场耕作土壤养分状况良好。建议减少磷钾肥的施用,有机肥配合氮肥适当增施。  相似文献   

12.
豫北平原粮田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豫北平原粮食主产县代表性地块,对耕层土壤养分进行测定分析,调查玉米产量、农业生产状况和农民施肥习惯,旨在查明豫北平原土壤养分状况,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和指导科学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豫北平原土壤养分状况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5.54 g/kg、1.04 g/kg、63.80 mg/kg、20.72 mg/kg和101.93 mg/kg。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有机质提高了38.75%,土壤速效磷含量提高了55.79%,而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了40.63%。应重视施用有机肥和推广秸秆还田,注意减磷补钾平衡施用化肥,重视宣传推广作物专用复合肥和新型缓/控释肥的施用,不断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和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3.
在庄浪县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试验观察了秸秆还田施用秸秆腐熟剂对玉米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秸秆腐熟剂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速效养分的含量,玉米平均产量可达12537.9 kg/hm2,较对照增产10.6%  相似文献   

14.
甜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地力 与产量、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与提高甜玉米产区耕地土壤地力,是实现甜玉米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采取甜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利用的方法,经3年6季试验,对其地力及产量影响的分析结果表明,持续单一施用化肥不利于土壤地力的稳定与产量的提高,实施秸秆还田可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酸性条件、提高甜玉米产量。与试验前相比,持续单一施用化肥除土壤速效磷含量有所增加外,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下降1.08g/kg、1.18 mg/kg、2.47 mg/kg,土壤p H值下降0.15;同等化肥条件下实施单季和双季秸秆还田有机质含量则分别增加0.71、1.29 g/kg,速效氮增加17.15、28.27 mg/kg,速效磷增加0.96、1.73 mg/kg,速效钾增加2.41、5.92mg/kg、土壤p H值提高0.16、0.2,与单一施用化肥处理相比每季平均产量提高7.5%、11.8%,每667 m2增效87.3、117.1元。  相似文献   

15.
对新巴尔虎左旗2009—2011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化验的1133个土壤样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新巴尔虎左旗耕层土壤呈微酸性,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中等,碱解氮、有效磷缺乏。在农业生产中,应增施有机肥,实行秸秆还田,推广配方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陕西省岐山县3大生态区域9个耕地质量监测点2017-2019年土壤中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定点监测结果发现:岐山县耕地地力总体提升,同一监测点习惯施肥区各种养分增幅更大,不同生态区域地力上升幅度不同,从速效性肥料持续供应、有机肥施入和秸秆还田、夏闲养地等方面分析了耕地地力提高原因,并从加大秸秆还田力度、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夏闲地管护方面提出今后地力培肥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比较,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籽粒产量,秸秆半量还田和全量还田分别增产12.4%和17.9%。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秸秆半量还田和全量还田处理有机质分别提高了1.2 g/kg和2.1 g/kg,速效钾分别提高了16.5 mg/kg和24.7 mg/kg。  相似文献   

18.
连续3年秸秆还田对土壤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多年秸秆还田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本研究在上海市郊区奉贤、金山和崇明3个区典型地块中,连续3年对秸秆全量还田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进行监测,检测土壤全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缓效钾、容重、有机质、p H值和CEC值。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土壤养分有所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4.37%,速效钾平均提高了4.55%,全氮平均提高了3.59%,秸秆还田后土壤容重值降低了5.79%。土壤固碳(C)量为2 062.06 kg/hm~2,秸秆还田后增加的土壤固定N量103.10 kg/hm~2,N肥减施量为5.16 kg/hm~2。秸秆还田能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水稻秸秆还田后,小麦产量比对照产量增加4.5%,对作物增产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洪洞县推广小麦玉米秸秆还田面积达80余万亩,占到小麦玉米连作区耕地面积80%以上。监测数据显示:秸秆还田区的土壤理化性状得到了明显改善,土壤容重下降0.12g/cm~3,孔隙度提高2.85%,有机质提升5.63g/kg,全氮提升0.078g/kg,碱解氮提升14.6mg/kg,速效钾提升19.2mg/kg,平均粮食产量提高50-100kg/亩。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铁岭市三县两市两区的大田作物耕层土壤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全市大田作物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略有下降,速效磷含量增加,速效钾含量降低。因此在大田作物施肥上应采取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和利用河泥)及增加配方有机复合肥的投入等方法进行补钾和增加有机质含量,以达到土壤养分平衡,保证农作物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