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华北某市猪肉中地塞米松兽药的残留监测,分析猪肉中地塞米松的残留水平,并评估其残留风险。试验采集500份猪肉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样品中地塞米松进行残留监测,并结合2015年我国居民膳食调查数据,使用专业风险评估软件@Risk,尝试构建非参数概率评估模型,对猪肉中地塞米松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检测的猪肉中无超过国家限量标准(0.75g/kg)样品,含量范围为ND^0.38μg/kg(检出限为0.20μg/kg)。地塞米松兽药P99.5的暴露量EDI占ADI风险商HQ范围为0.0224~0.0635,远远<1,处于非常安全水平。结果表明,人群摄食动物性食品猪肉中的地塞米松兽药残留膳食性暴露风险较低,对人群不会产生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中国花生中镉元素含量水平及地区、品系间的差异,对其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2009、2010年在安徽等13个花生主产省对多个品系抽样检测了2578份花生样品,结合中国居民4个消费人群及其亚群的花生消费量与体重信息,采用非参数概率方法对花生镉的膳食暴露量进行了估计。镉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TAS-986(G)测定,最低检测限(LOD)为0.0001mg·kg-1,定量限(LOQ)为0.0003mg·kg-1。检测结果表明,花生镉元素的平均含量为0.1634mg·kg-1,仅有2.4%的样品镉含量超出最高限量(ML,0.5mg·kg-1);各省花生中镉含量的差异不明显,不同年份、品系间及品系内的镉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将膳食暴露评估结果比照JECFA推荐的暂定每月耐受摄入量(PTMI)25μg·(kg·bw)-1,花生镉的膳食暴露风险总体轻微。一般消费水平下,人群的暴露量远低于PTMI值;高消费水平下,人群中有5%的个体暴露量接近或超过PTMI值,有一定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3.
2015年在我国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3大水稻优势产区的11个省采集水稻样品1 332份,对稻米样品中的镍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结合我国居民大米消费量数据,采用非参数概率方法和靶标危害系数(THQ)法,对全国范围内水稻中镍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我国3大水稻优势产区的水稻镍含量均值为0.49±0.70 mg/kg;不同优势产区水稻镍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长江中下游优势产区的水稻镍含量均值为0.54±0.56 mg/kg,显著高于东北平原优势产区(0.46±0.54 mg/kg)和东南沿海优势产区(0.35±0.33 mg/kg);不同省份、品种的水稻镍含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按照THQ评估结果,我国大部分消费人群对于水稻镍的暴露量比较低,平均暴露量和P97.5百分位数暴露量低于WHO推荐的每日镍容许摄取量TDI(12μg/kg bw/day);2~11岁儿童暴露量略高,P97.5百分位数暴露量是TDI的101.8%~119.8%;我国消费人群食用水稻引起的镍暴露量较低,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蔬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膳食暴露风险,2015年在江苏省和浙江省的生产基地和市场调研抽检了271份蔬菜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20种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量。检测结果显示,蔬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总体检出率为8.40%,检出值最高达2.1 mg/kg。对检出率相对较高(5%)的脱落酸、矮壮素、赤霉酸、多效唑、吲哚-3-乙酸和2,4-滴,采用点评估方法评估了不同人群的膳食摄入暴露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在残留量的中间水平和蔬菜消费量的平均水平下(情景1),我国居民的暴露量为2.6×10~(-6)~2.8×10~(-4)mg/(kg bw),其中6岁以下儿童的暴露量为5.7×10~(-6)~6.3×10~(-4)mg/(kg bw);在最大残留水平和高消费水平下(情景2),我国居民的暴露量为3.4×10~(-4)~1.3×10~(-2)mg/(kg bw),其中6岁以下儿童的暴露量为4.6×10~(-4)~2.4×10~(-2)mg/(kg bw),暴露量均远小于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结果表明,蔬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膳食暴露风险极低,远未达到风险关注水平。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生产中规范使用具有技术必要性和高安全性,建议加快推进其在各类蔬菜上的登记和限量标准制修订。  相似文献   

5.
苹果中乙撑硫脲膳食摄入风险的非参数概率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国产苹果中乙撑硫脲残留水平及量化中国居民乙撑硫脲膳食摄入风险。基于渤海湾(辽宁、山东、河北)和西北黄土高原(陕西、山西、河南)两大苹果优势主产区采集的282份苹果样品,运用专业风险评估软件@Risk,尝试构建非参数概率评估模型,对中国居民乙撑硫脲膳食摄入风险进行概率评估。结果表明:参试的282份苹果样品,乙撑硫脲检出率为80.9%,残留量均值为6.1μg/kg,最高残留量为74.1μg/kg,绝大多数苹果样品(占90.4%)乙撑硫脲残留量10.0μg/kg。282份苹果样品中乙撑硫脲残留量的离散程度较大(变异系数达134.6%),不同省份变异系数排序,陕西(150.7%)辽宁(146.8%)河北(91.2%)山东(88.1%)河南(54.9%)山西(51.8%)。不同年龄组人群膳食摄入风险存在明显差异,幼儿(2~6岁)和儿童(7~13岁)乙撑硫脲膳食摄入风险均明显高于青少年(14~17岁)和成年(18~59岁),为重点监控对象。总体而言,不同年龄组人群乙撑硫脲膳食摄入风险均很低,其中慢性膳食摄入风险介于0.35%~13.12%,急性膳食摄入风险介于0.22%~3.94%,均远低于100%;不同省份和不同主产区苹果乙撑硫脲膳食摄入风险虽存在明显差异,但均远低于100%,不同省份和不同主产区苹果乙撑硫脲膳食摄入风险也是可以接受的。基于最大残留限量估计值(estimate maximum residue limit,e MRL),建议中国苹果中乙撑硫脲最大残留限量值设为0.2 mg/kg。本研究可为苹果质量安全监管和今后系统开展果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不同食物暴露多种农药所产生的累积风险已成为风险评估的研究热点。为评估我国京津冀地区居民通过蔬菜暴露有机磷类农药的急性累积风险,基于京津冀地区2 624个蔬菜样品中的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等16种有机磷类农药的残留分析结果,采用毒性效能因子法、 Monte Carlo模拟和Bootstrap抽样技术,对京津冀地区不同年龄人群通过蔬菜暴露有机磷类农药的急性累积风险进行概率评估。评估结果显示, P99水平下(90%置信区间)京津冀地区20组不同年龄人群通过蔬菜暴露有机磷类农药的急性累积剂量小于JMPR设定的急性参考剂量, 2~3岁儿童(男性和女性)通过蔬菜暴露有机磷类农药的急性累积剂量最高, P99 (90%置信区间,未检出值按1/2 LOD替代)有机磷农药急性累积剂量分别为1.397 (1.258~1.953)μg/kg bw/d和1.412 (1.271~1.974)μg/kg bw/d,占急性参考剂量的2.79%和2.82%。我国京津冀地区居民通过蔬菜暴露有机磷农药的急性累积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中国南方6省稻米中总汞污染现状,于2009年在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和四川6省抽样检测了1 321份稻米样品,结合中国居民20个性别年龄组人群的稻米消费量和体重信息,采用非参数概率方法对稻米中总汞的膳食暴露量进行了评估。总汞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检出限(LOD)为0.000 8 mg.kg-1。结果表明,稻米的总汞含量在地区间存在着差异,虽然有76.2%的样本总汞含量(0.000 8~0.063 4 mg.kg-1)高于检出限,但仅有2.3%的样本超出了最高限量(ML 0.02mg.kg-1)。将评估结果比照JECFA推荐的总汞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PTWI)5μg.(kg bw)-1,我国居民食用这6省稻米产生的汞暴露风险较小。但在P99.9的高百分位水平下,14岁以下人群的摄入量相对较高,占PTWI的41.5%~62.9%,其中2~4岁儿童和4~7岁男童的摄入量占PTWI的60%以上,潜在风险较大。建议应对稻米中重金属汞的含量进行追踪监测。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市售干香菇中农药残留和二氧化硫含量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价,在湖北、福建、山东、上海、北京等地采集了115个干香菇样品,评价干香菇中79种农药残留和二氧化硫含量情况。结果显示,干香菇中农药残留检出种类有11种,多为未登记农药,主要检出的是多菌灵和克螨特,但检出值普遍偏低,参照相关限量值判定均未超标。6个香菇样品中二氧化硫含量超标,超标率为5.2%,检出最大值为53 mg/kg。通过点评估方法对人群食用香菇二氧化硫的膳食暴露量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人群食用香菇二氧化硫的月摄入量处于安全水平内,风险较小,市售干香菇质量安全风险较小。为了保证干香菇的质量安全水平,应加强对香菇种植、加工和贮藏等环节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收集整理近年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畜肉产品监督抽检数据,结合分析有关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机构开展畜肉产品风险监测和评估研究获得的数据,发现猪肉、牛肉、羊肉等畜肉产品中,磺胺类药物(总量)、克仑特罗、恩诺沙星(以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之和计)、地塞米松、氟苯尼考(以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之和计)、五氯酚酸钠、氧氟沙星、氯霉素、甲氧苄啶、呋喃唑酮(以呋喃唑酮代谢物AOZ计)、呋喃西林(以呋喃西林代谢物SEM计)、呋喃妥因(以呋喃妥因代谢物AHD计)、土霉素、多西环素、氯丙嗪、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等药物存在较大残留安全风险。通过对这些主要药物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有关控制对策建议,包括:加强兽药残留标准体系建设,及时制定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加强对法律法规、标准、公告的宣贯和培训;建立高效、健康的养殖模式,落实《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2021-2025年)》;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加强监测结果信息共享;建立良好市场准入机制,加快推进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我国市售富硒大米中硒含量及其膳食暴露风险,于全国各地超市采集43个富硒大米样品,明确其中的硒含量水平及其对膳食安全带来的风险,采用非参数概率型评估方法分别对所研究的富硒大米中硒的摄入量进行估计,计算来自富硒大米的硒膳食暴露风险指数以分析其对消费者的风险水平。结果表明,富硒大米中硒含量范围为0.022~0.880mg/kg,平均值为0.160mg/kg,其中仅有48.6%的样品符合富硒大米国家标准;不同人群经食用富硒大米的硒摄入量呈现出一定的年龄和性别差异;以硒耐受上限为评价标准,硒摄入风险均较低;若以硒适宜膳食摄入量为标准,2~7岁年龄段人群的硒摄入风险极低,而7岁以上人群有过量摄入的风险。因此食用本文所研究的富硒大米对消费者相对安全,但应得到适当监控。  相似文献   

11.
收集了93批甘肃不同产地的枸杞样品,对48种农药的残留量进行测定,用%ADI和%ARf D对检出农药进行慢性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以危害指数法(HI)评估其累积暴露风险情况。结果显示, 93批枸杞中检出农药18种, 8种农药的检出率30%,其他农药的检出率为2.2%~18.3%; 18种检出农药的慢性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平均值为0.013%和0.026%,均远低于100%,其中啶虫脒的风险最高,其慢性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值为0.069%和0.19%;慢性和急性累积风险的危害指数分别为0.000 5和0.158 3,均远远小于1。结果表明,甘肃枸杞中的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危害,其安全性可被接受,但仍需加强监管,并考虑制定啶虫脒的最大残留限量值。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QuEChERS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梨中腈苯唑残留的定量检测方法,分析了以144 mg/kg剂量喷施腈苯唑后其在梨果实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并对不同人群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所用方法稳定性、重复性和灵敏性均可满足检测要求,腈苯唑在梨果实中的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指数模型,其消解半衰期分别为9.5 d和12.2 d。对我国不同人群通过食用梨摄入不同残留浓度腈苯唑的急性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不同采样间隔的梨果实内腈苯唑残留浓度对不同人群的急性膳食风险(%ARfD)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施药后2 h,2~6岁儿童的%ARfD最高,为19.00%,之后逐渐降低;在45 d,不同人群的%ARfD均远低于100%,急性风险极低。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研究了戊唑醇在猕猴桃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水平,并对我国不同人群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进行了评估。在0.01、 0.10、 1.00和2.00 mg/kg添加水平下,戊唑醇在猕猴桃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9%~114%,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0.6%~8.2%,定量限为0.01 mg/kg。消解动态结果表明,戊唑醇在猕猴桃上的消解速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2.6~6.3 d。在安全间隔期14 d时,猕猴桃中戊唑醇残留中值为0.510 mg/kg,结合我国戊唑醇登记情况和居民膳食结构,计算得到一般人群戊唑醇的估算日摄入量是0.387 48 mg,占ADI的20.5%。不同年龄段人群中长期膳食摄入风险随年龄的升高呈下降趋势。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按有效成分62.5~100 mg/kg剂量,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为14 d时,戊唑醇在猕猴桃中的残留不会对我国不同年龄段人群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烯啶虫胺在水稻中的残留及膳食摄入风险,于山东、河南、安徽进行了两年三地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在水稻和田水中的半衰期分别小于1.4 d和4.2 d,属于易降解农药。糙米最终残留量均低于0.05 mg·kg~(-1),低于日本设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0.5 mg·kg~(-1)。针对我国不同人群的膳食摄入及风险评估暴露,烯啶虫胺膳食暴露风险低,处于可接受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5.
顾丰颖  丁雅楠  朱金锦  孙倩倩  张瑞  王锋 《核农学报》2022,36(12):2447-2454
为了解我国小麦主产区小麦镍的污染情况及暴露风险,本研究收集北方冬麦区、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小麦样品3 444份,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镍含量,分析小麦镍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基于全麦籽粒镍含量的分布,采用蒙特卡洛法估算我国成人和儿童小麦镍的暴露剂量水平,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的暴露剂量-反应外推模型,评价小麦镍的暴露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我国3个小麦主产区小麦镍平均含量为0.225 mg·kg-1,南方冬麦区小麦镍污染水平显著高于其他2个产区,最高值达4.779 mg·kg-1。 膳食暴露评估结果显示,我国成人和儿童小麦镍的单位体重日均暴露量(ADD)分别为6.31×10-4和8.32×10-4 mg·kg-1·d-1;与不同国际组织推荐的参考摄入剂量(RfD)相比,成人和儿童ADD值超过RfD值的人群概率范围分别为0~0.23%和0.02%~0.49%。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小麦镍暴露不会对我国大部分居民产生明显的健康影响,但少数高暴露人群可能潜存健康隐患。本研究结果为我国小麦重金属污染安全监管、标准制定和风险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氟吗啉在辣椒中的残留消解情况及对居民的膳食摄入风险,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氟吗啉在辣椒上的残留量,分析其消解动态规律。结果显示,氟吗啉在辣椒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浙江和湖南2个试验点的半衰期分别为3.4、 4.1 d。氟吗啉在辣椒中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商为0.013 8%;在所有登记作物中的总膳食摄入风险商为4.721 9%。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氟吗啉在辣椒中的残留对人群膳食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按照推荐使用剂量、喷药次数及安全间隔期在辣椒上施用50%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辣椒中的氟吗啉残留不会影响我国居民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粤北矿区水稻主产区稻米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引起的健康风险,在该区域内共采集506份稻米样品,通过分析稻米中As、Hg、Pb、Cd、Cr等5种重金属的含量状况并对其膳食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粤北矿区稻米中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部分地区重金属含量超过了国家限定值,其中Cd较为严重,5种重金属在稻米中总体健康风险评估结果Risk_总为3.22×10~(-4)/年,表明该批水稻样品重金属污染对人体造成的风险较大。常规稻中5种重金属总的健康风险大于杂交稻;不同种植时期稻米的重金属日均暴露量均以Cr最大,但重金属健康风险均以Cd最高,5种重金属总的暴露风险以晚稻最小,早、中稻较大。  相似文献   

18.
对内蒙古主产区马铃薯样品进行农药残留监测,并对检出农药进行了急性和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341份马铃薯样品的58种农药残留监测中,检出农药23种,农药残留阳性率为49.9%。检出的23种农药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和有急性参考剂量的11种农药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D)均远低于100%,其中克百威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最高,矮壮素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最高。随着消费者年龄的增加,矮壮素、氯苯胺灵、克百威、多菌灵4种农药的急性和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这4种农药在不同食用方式下,不去皮水煮/微波煮和不剥离炸芯片/薯条食用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明显高于其他食用方式。总体上,内蒙古马铃薯块茎产品中检出的农药残留以低毒农药为主,农药的急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均很低。  相似文献   

19.
明确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番木瓜上施用后的残留降解情况及可能产生的膳食暴露风险,为制定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番木瓜上的最大残留限量及其科学使用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开展规范的田间残留试验,检测了番木瓜中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残留量,评估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我国各消费人群的长期和短期膳食摄入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在番木瓜中分别添加0.02、0.05、 0.1 mg/kg 3个浓度水平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其平均回收率为98.64%~101.05%,相对标准偏差为2.51%~9.63%。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以6.25 mg a.i./kg的剂量在番木瓜上喷雾施用1次,施药后21、 28 d,在番木瓜中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7.31、 4.13μg/kg。基于国际和我国膳食消费数据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在不同人群中的慢性风险商分别为0.000 3%~0.021 1%和60.25%;短期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在不同人群中的急性风险商为1.14%~4.50%。综上,在番木瓜上使用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不会对我国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农药环境行为及其风险评估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生态健康领域重点关注问题,为明确典型农用化合物吡唑醚菌酯在农作物中的行为特征及其暴露风险差异,该研究结合中国农作物主产区分布,运用确定性和概率性双风险模型评估吡唑醚菌酯长期膳食风险,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花生、黄瓜和西瓜上的原始沉积量高达0.209 mg/kg,半衰期为1.9~9.9 d。作物秸秆中的残留浓度(0.187~75.291 mg/kg)远大于籽粒(≤0.096 mg/kg)。通过膳食途径造成的吡唑醚菌酯暴露会对消费人群造成不可接受的慢性风险,风险商值为123.959%~406.415%。城镇人群的风险显著大于乡村人群(P<0.05),且风险商值随年龄的递增而降低。概率性模型被进一步引入以量化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该研究根据多作物中吡唑醚菌酯残留水平的概率分布,预警其存在高潜在的长期膳食暴露风险。乡村儿童群体的摄入风险明显高于其他群体,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