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盘锦水稻生育期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盘锦大洼气象站1980~2009年水稻生育期观测资料及生育期气象资料,通过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生育期变化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水稻全生育期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现升高的趋势,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日照时数变化平缓;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内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的变化与全生育期的变化相似;平均气温与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导致全生育期和营养生长期缩短,却使生殖生长期延长。[结论]气候变化致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但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2.
利用浑善达克沙地及其周边地区18个气象站点1958~2015年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详细地分析了该区域年、季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以及气温日较差的变化趋势、突变性以及周期性。结果表明:近58年来,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变化最显著。年气温日较差呈下降趋势且在1972年发生了突变。季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尤其是在春季和冬季;季气温日较差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以春季和冬季的下降趋势最明显。浑善达克沙地的气温日较差与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该地区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周期性不明显,而年平均最低气温存在9年和25年左右的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利用浑善达克沙地及其周边地区18个气象站点19582015年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详细地分析了该区域年、季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以及气温日较差的变化趋势、突变性以及周期性。结果表明:近58年来,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变化最显著。年气温日较差呈下降趋势且在1972年发生了突变。季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尤其是在春季和冬季;季气温日较差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以春季和冬季的下降趋势最明显。浑善达克沙地的气温日较差与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该地区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周期性不明显,而年平均最低气温存在9年和25年左右的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利用武鸣区农业部门柑橘木虱监测点的监测数据,结合同期气象资料,分析武鸣区柑橘木虱种群数量、成虫数量及若虫数量与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旬累积降雨量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木虱种群的发生发展与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均呈弱正线性相关关系,与日照时数呈弱负线性相关关系,与旬累积降雨量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其中受日最低气温和日平均相对湿度的影响最大。适宜柑橘木虱种群活动的平均气温为15~30℃,最低气温>15℃,最高气温<35℃,相对湿度> 60%。  相似文献   

5.
烤烟产量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三门峡烟区气候因素变化及其对烤烟产量的影响,利用三门峡烟区2004—2013年间的气候和烤烟产量资料,分析了近10 a来三门峡烟区气候的变化趋势及特点、烤烟产量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三门峡烟区烤烟生育期的主要气候因子均能满足烟草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有利于提高烤烟产量;烤烟产量与大田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表现为平均温度日照时数日最低气温降水量最小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日最高气温,且平均温度、日照时数、相对湿度、日最高气温对烤烟产量起直接作用;灰色关联分析表明,烤烟产量与平均温度的关联度最大,其次是日照时数,与最小相对湿度的关联度最小。三门峡烟区的气候条件适宜于烟草的生长发育,且平均温度和日照时数对烤烟产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气候变暖背景下南疆阿拉尔垦区棉花生育期气候资源动态变化规律,选取1990—2020年南疆阿拉尔垦区棉花生育期数据和同期地面气象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Mann-Kendall非参数突变检验、滑动t检验和显著性分析方法,对南疆阿拉尔垦区棉花生育期气候资源动态变化及其突变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990—2020年南疆阿拉尔垦区棉花全生育期降水量呈极显著增加趋势,相对湿度呈显著减小趋势,分别变化6.377 mm/10 a和1.583%/10 a,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和积温均呈不显著增加趋势,气温日较差和日照时数均呈不显著减小趋势,主要表现在同期棉花播种-出苗期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和积温均呈极显著增加趋势,最低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出苗-现蕾期气温日较差呈极显著增加趋势,积温和降水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现蕾-开花期最高气温和降水量均呈极显著增加趋势,积温、气温日较差和日照时数均呈极显著减少趋势,平均气温呈显著降低趋势;开花-吐絮期降水量呈极显著增加趋势,气温日较差呈极显著减小趋势,相对湿度呈显著减小趋势;吐絮-停止生长期最高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均呈极显著增加趋势,其他时段各气候要素变化均不明显。1990—2020年南疆阿拉尔垦区棉花播种-出苗期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积温和日照时数分别在2014、1998、2012、1997和1998、2005年出现突变,出苗-现蕾期日照时数在2008年出现突变,现蕾-开花期最高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积温分别在2001、2001、2007和2003、2010年出现突变,开花-吐絮期、吐絮-停止生长期和全生育期各气候要素均未发生显著突变。棉农应结合垦区棉花生育期气候资源量值及其动态变化规律适时调整田间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山东冬春季双屋面日光温室温湿度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3年12月—2015年2月章丘双屋面日光温室内小气候观测资料,对冬、春季阳屋面温室内气温、湿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及不同天气类型下的日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与传统日光温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冬、春季阳屋面温室内最高气温变化幅度均较大,但均未出现10℃以下的低温,春季易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最低气温较传统日光温室高1℃左右;冬、春季不同天气类型下阳屋面温室内气温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温室内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均为晴天多云天阴天,冬季分别出现在13时和7时,而春季日最高气温推迟1小时,日最低气温提前1小时;冬、春季阴天时阳屋面温室内日最大相对湿度均较传统日光温室高10%以上。阳屋面温室蓄热、保温性能更好,对喜温蔬菜作物生长有利,但高湿环境使作物病害风险提高。  相似文献   

8.
应用近40年赣州市17个县气象站3-7月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研究了赣南早稻生长期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40年来早稻生长期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增温态势,以最高气温升温最为显著;20世纪70-90年代早稻生长期升温相对缓慢,但到21世纪初气温明显高于常年,变暖趋势尤其显著;近40年来赣州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的年际变化较大,但从21世纪开始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比多年平均明显提前,说明赣南早稻生长期在逐步延长;近40年来早稻生长期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其递减趋势率为96.5 mm/10年,20世纪70-90年代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多,但到21世纪初则比多年平均明显偏少。近40年来早稻生长期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明显,70年代日照时数最多,90年代为最少,21世纪后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9.
贵阳市近70年气候突变检测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贵阳市1951-2019年的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和有效降水日数进行了突变检测和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贵阳市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在近70年显著上升,分别在1996和1993年发生突变,突变后气温上升尤其显著,每年分别上升0.044℃和0.056℃.年平均最高气温在研究期内显著下降,速率为每年0.008℃,没有显著突变.因此,贵阳市平均气温的上升主要受平均最低气温显著升高的影响.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呈显著减小趋势,突变点在1979年.(2)年日照时数在近70年显著减少,突变点在1982年.(3)年降水量没有显著变化,但年有效降水日数显著减少.(4)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与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而年平均最低气温与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日照时数的显著下降应是贵阳市气温变化的主因,可能是空气中气溶胶含量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10.
大棚小气候特征及其对大樱桃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在山东省临朐县开展了大棚种植大樱桃和露天栽培大樱桃观测试验,分析大棚内小气候特征及其对大樱桃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观测期内,大棚内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均较棚外高;大棚内最高气温和最小相对湿度均出现在午后时段,最低气温和最大相对湿度一般都出现在早晨;棚内气温、相对湿度的日较差晴天时最大,阴天时最小。大棚内大樱桃开花期与成熟期均提早,使得大樱桃生长发育避开不利天气影响,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参考作物蒸散量(ET0)与显著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各显著气象因子对滴灌枣园实际蒸散量(ETc)的贡献率。【方法】在阿克苏地区枣树滴灌试验,选取Penman-Monteith(PM)、Hargreaves-Samani(HS)、Priestley-Taylo(PT)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ET0的显著气象因子,以及各显著气象因子对枣园ETc的贡献率。【结果】平均相对湿度(RH)与ET0呈负相关,太阳辐射(Rn)、天顶辐射(Ra)、最高温度(Tmax)、最低温度(Tmin)、平均温度(T)、风速(U)与ET0呈正相关;各模型的显著气象因子对ETc贡献率为:PM-Rn(62.6%)、U(19.9%)、T(11.8%)和RH(5.7%);HS-Tmax(55.1%)、Tmin(30.1%)、Ra(11.6%)和T(3.2%);PT-Rn(84.1%)、T(12%)和Tmin(3.9%)。【结论】TmaxRn对滴灌枣园ETc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12.
史晓霞  宋菊花 《北京农业》2012,(12):225-226
通过对安定区国家一般气象站1958-2007年部分气象要素的对比分析,发现从1958-2007年观测场周围环境逐年恶化,年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地温上升,平均相对湿度下降,雾日、大风日、日照时间减少,有些观测项目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六枝特区气象因子与水稻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六枝特区1988-2008年逐日的日照时数、降水、气温与水稻产量资料,采用对比、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六枝特区的水稻产量在1988-1999年这一阶段与灌浆成熟期的日照时数成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79;2000-2008年水稻产量则是与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的积温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和0.72.结果表明,六枝水稻产量在第一阶段主要取决于灌浆成熟期的日照时数,而第二阶段主要取决于拔节孕穗期与抽穗开花期积温.应根据气候的变化适时种植,确保拔节孕穗、抽穗开花处在气候高积温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山东省泰安农业气象试验站2019-2020与2020-2021年冬小麦分期播种试验实测数据以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不同播期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于泰科麦31品种小麦,日照时数在冬小麦出苗-开花阶段起重要作用,发育期天数与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即在冬小麦出苗后日照越充足,苗情越好;抽穗期后日照条件差,对冬小麦灌浆速率起限制作用。(2)越冬过程的开始主要受日最高气温及其持续时间的影响,越冬期持续时间的长短则受日最低气温及其持续时间的影响。(3)适量的降水对冬小麦灌浆速率起促进作用。(4)各播期处理的冬小麦灌浆过程均符合 Logistic 生长规律,灌浆速率与各气象要素之间关系在不同播期的表现不同。(5)冬小麦千粒重受前期生长状况与越冬期积温、负积温影响,冬小麦越冬期低温持续时间短有利于冬小麦产量的提高;千粒重与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利用山东省临沂市1994~2007年的气候资料和临沂国家农业气象基本站的水稻观测资料,采用多元双重筛选回归法分析了水稻不同生育期气象因子对水稻各主要产量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临沂市水稻产量的最主要因子为幼穗分化期的降水量,其间降水量每增加1mm,每hm^2水稻大约减产13.5kg。影响空秕率的主要影响因子是穗发育期的日平均温度,其中穗发育期温度每升高1℃,水稻的空秕率大约下降3.93个百分点。水稻的穗粒数和成穗率共同受到分蘖期日照时数的影响,分蘖期日照时数每延长1h,穗粒数大约减少0.24粒,成穗率大约下降0.07个百分点。影响水稻成穗率的另一主要气象要素为穗发育期的日平均温度。水稻千粒重主要受幼穗分化期的日平均温度和降水量的影响,幼穗分化期低温多雨不利于千粒重增加。  相似文献   

16.
利用标准化距平、线性倾向率、滑动平均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信宜市1962~2006年间气象观测站的月平均气温、月总降水量、月日照时数以及早稻单产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温的上升对早稻单产的增加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早稻成熟期降水的波动趋势与早稻单产的波动趋势比较类似,目前,降水和水稻单产处于下降的趋势;早稻生长季均出现暖干、日照减少趋势,导致早稻出现增产缓慢或小幅度的减产趋势。  相似文献   

17.
选用1961—2018年南丰县统计局双季早、晚稻及粮食作物单产和南丰国家基本气象站气温、日照、降水等观测资料,结合南丰县气象局双季早、晚稻发育期观测等资料,使用Excel图表、线性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对南丰县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8年,南丰县双季早、晚稻及粮食作物单产总体呈上升趋势,双季早、晚稻及粮食作物单产均随年际变化正相关极显著,将有利于南丰县粮食作物产量的稳定。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南丰县双季早、晚稻及粮食作物单产正相关极显著的年平均最低气温、3—10月月极端最低气温平均等因子随年际变化升高,表明南丰县粮食作物生长期间的热量资源将更加丰富,气候变化有利于南丰县粮食作物增产。虽然年日照时数,尤其是6—9月日照时数随年际变化减少,较不利粮食作物生长,但与主要气象要素热量条件相比,有利条件远大于不利条件。年降水量和3—10月降水量随年际变化线性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以1992-2004年湖北省中稻区域试验及武汉、荆州、襄樊气象站的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杂交中籼稻生殖期间各种气象要素与年度间结实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种气象要素对水稻年度间结实率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相关程度依次为7-9月份累计日照时数、7-8月份日平均地温和7-9月份日平均昼夜温差;7-9月份累计日照时数与结实率的相关系数为0.715 8,达极显著水平;7-9月份的累计日照时数x_6对结实率y有最大的直接正效应(x_6→x_6→y=1.617 3).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80—2009年潮州市农业气象站、气象观测站的资料,采用距平百分率、累积距平、滑动t统计值等对近30 a潮州市早稻单产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潮州市早稻单产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最高,2000年以后单产出现了明显的波动。突变检验表明:早稻单产在1992年出现了突变,从增加向减少的趋势转变;早稻单产的减少与抽穗成熟期(6—7月)降水量的增加关系密切,特别是1992年以后,单产向减少转变与抽穗成熟期降水量增幅的加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早稻单产影响因子的分析表明,早稻空壳率与早稻单产呈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