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为了探究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州)烟区根茎病害的发病规律,对全州7个产烟区的烟草根茎类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全面调查,阐明了植烟区、海拔高度、植烟年限、前茬作物、土壤类型对烟草根茎病害发生情况的影响,从山区气候条件、田间管理、烟田连作3个方面分析了湘西州烟草根茎类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并从开展烟草病害综合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化学和生物防治3个角度提出了有效控制烟草根茎类病害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水肥施用方式对土壤氮素迁移和烤烟产质量的影响,为优质烟生产的合理追肥提供依据。[方法]设置不同水肥追施形态和追肥深度,研究不同土层氮素含量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随着追肥次数的增加,各处理0~50 cm土层的速效氮均呈增加趋势,随着追肥深度的增加,相同时期0~10 cm土层的速效氮含量增幅呈明显减低趋势,10~50 cm土层的速效氮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不同土层氮素增幅规律为10~20 cm>20~30 cm>30~40 cm>40~50 cm。[结论]水、肥单独深施有利于提高烤烟的经济效益;降低中、上部叶的全氮、尼古丁含量;提高烟叶全钾含量。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生态经济型水土保持林建设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从邢台市临城县运行年限为1~10 a的10个生态经济型水土保持核桃林取样,对其0~20 cm、20~40 cm和40~60 cm 3个土层的土壤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脱氢酶活性和转化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同一土层,随着运行年限的增加,核桃林土壤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脱氢酶活性和转化酶活性均总体呈增强趋势,且不同运行年限的土壤脲酶活性、脱氢酶活性和转化酶活性以及运行年限≥5 a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未开垦荒地;在运行年限相同的条件下,4种酶活性在3个土层的大体顺序为0~20 cm>20~40 cm>40~60 cm。表明营建生态经济型水土保持林能显著提高土壤质量,运行年限越长,对土壤质量改善的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沾化冬枣栽培区土壤营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沾化的马武(M)、古城(G)和冬枣研究所(Y)3个冬枣栽培区0~30 cm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分析了土壤剖面和各栽培区各元素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0~30 cm土壤剖面中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分布规律为0~10 cm>10~20 cm>20~30 cm,全钾含量则为10~20 cm>0~10 cm>20~3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规律为0~10 cm<10~20 cm<20~30 cm;不同样地之间,土壤全氮、全磷含量为Y>M>G>CK(空地对照),土壤全钾含量为M>Y>G>CK,土壤有机质含量为M>CK>Y>G。综合分析3个样地土壤氮、磷、钾含量,以冬枣研究所土壤营养条件最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Biolog微平板技术,研究台湾大叶罗汉松、金钻罗汉松和罗汉松的不同土层深度根际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差异,分析罗汉松复杂的共生体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为罗汉松的栽培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种罗汉松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在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指标中0~10 cm>10~20 cm>20~30 cm,其中罗汉松10~20 cm土层AWCD值最大,金钻罗汉松在20~30 cm土层中AWCD值最低;主成分分析表明,同种不同土层深度下,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模式差异不显著,但不同种罗汉松在10~20 cm土层下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模式差异显著,主要是糖类、羧酸类、氨基酸类三大碳源。在同种不同土层深度下Shannon多样性指数10~20 cm明显高于0~10 cm、20~30cm土层,而Simpson优势度指数在各土层深度下差异不明显。说明10~20cm土层是罗汉松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主要分布层,是微生物发挥根际效应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黑白双色地膜在烤烟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普通地膜为对照,采用黑白双色地膜覆盖烟垄,测定膜下5、10、15 cm土层中地温,并测定烤烟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经济效益等性状,分析黑白双色地膜对烤烟生产的影响。[结果]田间覆盖双色地膜可使膜下5 cm处地温增加0.52℃,10 cm处地温增加0.38℃,15 cm处地温增加0.40℃,可缩短烟株大田生育期2 d,提高烤烟的产量和产值,具有一定的除草作用。[结论]覆盖黑白双色地膜有利于烤烟生产。  相似文献   

7.
针对近年来沂水烟区根茎类病害发生逐年加重的实际,选取在沂水种植的不同烤烟品种,通过不同品种对根茎类病害的抗性研究,客观评价品种特性,为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择优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烤烟品种对根茎类病害的抗性存在一定差异,K326、NC89、NC196抗性较弱;豫烟6号、鲁烟1号、NC102品种抗性较强,可以作为抗根茎类病害的烤烟品种。  相似文献   

8.
运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结合铂电阻地温传感器分别采集地震前后4年(2004~2012年)的土层温度,探讨汶川Ms 8.0级地震前后温江不同土层温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温度呈下降的趋势,且在0 cm时达最高;0、10、15、20 cm土层的5月份平均温度随着年份的增加,其温度总体上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2007年5月时达最高值;而40、80、320 cm土层的5月份平均温度的年际变化相对较小。浅层(0~40 cm)地温的变化幅度较大,而深层地温(80~320 cm)的变化幅度较小;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浅层地温受地面天气现象的影响较大,而深层地温则受此影响较小,但其地温总体上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与太阳辐射的增强有关,且基本不受地震释放的热量影响。地震对不同土层的温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随土层的加深,其影响逐渐降低,在0、5、10、15、20 cm的土层温度中,其作用尤为明显。地震对不同土层温度的影响集中体现在震后1~3 d,而震前无明显的变化,这也是当前地震预警预报较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秸秆还田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棉花长期连作定点微区试验, 研究了秸秆还田条件下长期连作棉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SMBC、SMBN、SMBP)含量的变化规律, 为衡量和评价秸秆还田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质量和肥力的影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不同土层SMBC、SMBN、SMBP含量, 且随着连作年限增加, SMBC、SMBN、SMBP含量逐渐升高;秸秆不还田条件下, 随着连作年限增加SMBC、SMBN、SMBP含量下降, 0~20 cm土层秸秆还田条件下连作5、10、15年SMBC比无秸秆还田条件下分别增加 20.8%、67.2%、70.4%, SMBN比无秸秆还田条件下分别增加22.2%、81.2%、85.4%, SMBP比无秸秆还田条件下分别增加22.3%、81.2%、85.3%;秸秆还田条件下, 0~20 cm土层连作30年棉田SMBC比连作5、10、15、20年和25年分别增加了116.6%、86.2%、101.6%、28.9%和7.99%;0~20 cm土层连作30年的SMBN含量比连作5、10、15、20年和25年的分别增加了114.1%、82.1%、99.65%、27.8%和7.15%;0~20 cm土层连作30年的SMBP含量比连作5、10、15、20年和25年的分别增加了65.7%、6.9%、34.2%、1.4%和2.22%。不同土层间微生物量差异表现为0~20 cm> 20~40 cm> 40~60 cm。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连作棉田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含量, 且可以缓解棉花连作的不利影响, 有利于提高土壤质量和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降雨量变化对烟草生长及病害发生的影响。[方法]于2010~2014年调查昌宁烟区烟草病害,并研究降雨量变化对烟草生长及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昌宁烟草主产区共发生病害13种,其中,主要病害有烟草黑胫病、烟草青枯病、烟草根黑腐病、烟草白粉病和烟草赤星病;各年份间随着降雨量不同,烟草病害发生程度亦有所变化,旺长期降雨量偏少时部分病害发病较轻,烟草黑胫病和烟草青枯病病情指数均达20,发病烟株多被2种或2种以上主要病害侵染。2012年烟草根结线虫病被首次发现,应引起重视。[结论]试验结果为昌宁烟区烤烟的种植、病害预防及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揭膜对棉田土壤温度、棉花产量及环保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个棉花新品种为材料,研究适时揭膜(UPF)对棉田土壤温度,蕾铃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及残膜回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UPF对棉田具有降温作用,UPF的平均土壤温度低于全生育期覆膜(MPF)0.47℃,从土壤深度上看,△t5 cm>△t10 cm=△t15 cm,从时间上看,△t14:00>△t20:00>△t8:00,综合土壤深度和时间2因素,△t5 cm,14:00最大(0.71℃)、△t10 cm,8:00最小(0.27℃);UPF蕾铃数前期小于MPF,后期大于MPF;UPF的产量、单株铃数、单铃质量、衣分均高于MPF,株高低于MPF,其中小区产量、单株铃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每公顷棉田UPF可回收残膜57.78 kg,回收率达到85.56%。UPF有利于棉田土温降低、棉花后期生长及残膜回收。  相似文献   

12.
矿山复垦地土壤质地及其颗粒含量的研究已经成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的主要关注点之一,但分析其空间特征的研究成果较少。以地处黄土区的中煤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南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剖面采样法、克里金空间插值分析法、多重分形分析等方法,分析露天煤矿排土场重构土壤质地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各粒级含量与土层深度相关性较小,各土层中土壤砂粒、粉粒和黏粒含量比例大致为2∶2∶1。2)研究区内主要土壤质地类型为壤土、粉壤土和砂壤土。3)浅土层中砂粒含量由中心向南北两侧或四周递增、粉粒则递减,深土层中砂粒、粉粒含量多呈由西向东递减,各土层黏粒均由西向东递增。4)各土层土壤质地空间变异程度大小依次为20~30 cm土层>40~50 cm土层>50~60 cm土层>30~40 cm土层>10~20 cm土层>0~10 cm土层。本研究成果可以明确黄土露天煤矿区重构土壤质地及其各机械组成的状况,反应各处重构土壤的通气、保水肥状况,指导该区域后期的重构土壤改良和管理措施;其他未复垦区可以结合本次研究区的土地复垦措施及对应的土壤质地状况,来调整复垦措施,使得重构土壤利于当地植被生长。  相似文献   

13.
膜下小苗移栽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盆栽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对35~45 d龄的烟苗采用膜下移栽技术,可提高移栽后5 d内地表和5~10 cm土层的日平均温度2~3℃;与采用常规膜上移栽的大苗相比,采用膜下移栽的小苗尽管在移栽时素质较差,在移栽后成活率较低,但其在移栽后发根早,根系活力强,植株生长势强,茎围、株高、最大叶面积均较大;不同处理烤烟的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产值、均价、中上等烟比例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芦苇营养器官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不同生境芦苇的不定根、根状茎、茎、叶鞘、叶片等营养器官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对芦苇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营养器官均有发达的通气组织。根状茎与茎中均具有纤维层和机械组织带,鸭绿江口滨海湿地降雨量较多,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芦苇的纤维层和机械组织带明显少于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芦苇,而后二者的差异不显著。随着降雨量的增加,根状茎和茎中维管束数目、导管直径和维管束直径大体均呈上升趋势。叶片厚度有显著差异,而叶肉细胞层数未见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5.
断根处理对银杏树体生长、养分吸收及根系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银杏按50cm、60cm、70cm预留根坨直径断根,研究对树体生长、养分吸收及根系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树高年生长量呈现一次生长高峰,经过断根处理的银杏与对照相比高峰值出现拖后现象。正常生长的银杏高峰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而断根处理高峰出现在6月下旬左右,较对照大约推迟15d。树高全年生长量有60cm>70cm>ck>50cm的关系。胸径年生长量呈现两次高峰,且一次峰值要低于二次峰值。胸径生长量有60cm>50cm>70cm>ck的关系。②断根处理及对照叶片中N、P、K含量关系是N>K>P。三种断根处理的银杏元素全年平均含量高于对照,说明断根并不影响银杏全年的养分吸收,反而有所增加。③经过一年断根恢复,分布在10~50cm土层中须根极为丰富。50cm处理的侧根恢复密度略有增加,但须根密度增加了90%;70cm处理侧根恢复密度变化不大,须根密度增加了130%;60cm处理恢复最为明显,侧根密度增加了31%,须根密度增加了270%。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覆土控鞭栽培对高节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鞭根养分和抗性生理特征的影响,测定了不同覆土厚度[0(ck),10,30,50 cm]高节竹2年生竹鞭的细根养分含量和抗性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与ck比较,覆土厚度30 cm及以下的覆土控鞭栽培对高节竹鞭根的氮、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氮碳比,根系活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 < 0.05),但对鞭根碳、磷质量分数,碳磷比,氮磷比,相对电导率影响并不显著(P>0.05)。其中,随覆土厚度的增大,高节竹鞭根氮质量分数、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氮碳比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根系活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表明适当厚度的覆土(10和30 cm)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节竹鞭根的生长环境条件(水分、温度等),对高节竹生长有促进作用,但覆土厚度过大(50 cm),对鞭根生长会产生负面影响。综合竹笋品质、经济效益及竹林可持续经营能力等分析,高节竹覆土控鞭栽培适宜的覆土厚度为30 cm。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调亏灌溉对干旱区滴灌核桃树土壤温度的影响,分析最有利的灌水模式。【方法】研究3个不同灌水量(正常灌水ETC、轻度缺水75% ETC和中度缺水50% ETC),7个处理不同程度水分亏缺对土壤温度、SPAD值、果实体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调亏度越大,土壤温度越高,在调亏的生育期内有增温的效果。油脂转化期(Ⅴ)之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在降低,表现为5 cm>10 cm>20 cm>30 cm>40 cm。在油脂转化期(Ⅴ)和成熟期(Ⅵ)时,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Ⅱ + Ⅲ)进行中度缺水土壤温度最高。开花坐果期(Ⅱ)调亏时,灌前与灌后的土壤温度差最小。调亏灌溉促进SPAD值的增加,在开花坐果期(Ⅱ)进行调亏果实体积最大。开花坐果期(Ⅱ)轻度缺水获得最高产量为4 150.7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达到9.25 kg/(hm2·mm)。【结论】结合土壤温度、果实体积、产量及WUE情况,开花坐果期(Ⅱ)轻度缺水是最有益处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该论文将探讨烟草根茎类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包括烟草根黑腐病、烟草黑胫病和烟草青枯病。同时,分析根茎类病害防治现状,包括选育优良品种、化学防治、田间管理和生物防治等方法。重点关注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的研究新进展,探讨其作用机制,如氮固定、磷溶解、促进生长激素产生等。接着,讨论PGPR在防治烟草病害中的应用前景,包括替代化学农药、增强抗逆性、改善土壤生态系统、可持续农业和有机农业发展,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最后,对用于防治烟草病害的PGPR种类进行归纳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Soil temperatures at different depths down the soil profile are important agro-meteorological indicators which are necessary for ecological modeling and precision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In this paper, using time series of soil temperature(ST) measured at different depths(0, 5, 10, 20, and 40 cm) at agro-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northern China as reference data, ST was estimated from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 and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 derived from AQUA/TERRA MODIS data, and solar declination(Ds) in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daytime LST is used as predictor, the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 values decrease from the 0 cm layer to the 40 cm layer. Additionally, with the use of nighttime LST as predictor, the R~2 values were relatively higher at 5, 10 and 15 cm depths than those at 0, 20 and 40 cm depths. It is further observed that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for soil temperature estimation outperform the un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based on the root mean squared errors(RMSEs) and R~2. These results have demonstrated the potential of MODIS data in tandem with the Ds parameter for soil temperature estimation at the upper layers of the soil profile where plant roots grow in.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attempt at the synergistic use of LST, NDVI and Ds for soil temperature estimation at different depths of the upper layers of the soil profile, representing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soil remote sensing.  相似文献   

20.
火电厂烟气脱硫石膏对重度苏打盐化土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同盆地重度苏打盐化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土柱模拟的方法,研究火电厂烟气脱硫石膏3种用量(15、30、60 t·hm-2)下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脱硫石膏不同施用量和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关系,旨在为大同盆地苏打盐化土改良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结果表明:脱硫石膏对3个土层的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均有提高作用,其中表层土壤(0~10 cm)提高的幅度最大,其次是10~20 cm,20~40 cm底层土壤提高幅度最小;脱硫石膏对表层(0~10 cm)土壤的饱和导水率提高速率以及效率最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脱硫石膏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提高速率及效率逐渐降低;脱硫石膏的经济用量应为30 t·hm-2;重度苏打盐化土饱和导水率与脱硫石膏施用量无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