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浙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从城郊、平原、海岛、山区4个维度,提出可复制、可推广的4种乡村振兴典型模式,总结了高质量推进浙江乡村振兴“全域秀美”“融合精美”“生态富美”“要素活美”的创新路径,提出了浙江省进一步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与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陈丽妮  黄健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0):2221-2224
本文以杭州市为例,分析了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主要措施、基本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四大对策建议,即增设新兴学科,满足乡村振兴新需求,接续促进人才“上山下乡”,加大数字技术的场景应用,加大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充分利用人才优势推动科技振兴乡村发展,旨在为未来乡村建设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陈银  单鹏飞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1):2156-2160
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为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两者的内在联系,构建乡村旅游的“散点—集群—廊道—全域”四阶段发展路径,对应乡村发展的“固基—提升—品质建设—现代化建设”发展状态,并以杭州市胥口镇为研究案例,在四阶段法的理论指导下,提出胥口镇乡村旅游未来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毛晓红  李懿芸  胡豹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0):2189-2193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浙江省级及省内山区26县数据,分析了浙江省山区26县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点与困境,并据此提出“一村一策”“抱团共生”“头雁齐飞”“多管齐下”等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利冬  顾鹏 《农学学报》2020,10(1):97-100
笔者从农科学会如何坚持政治引领,发挥行业特色优势,致力于乡村振兴,更好地为农业科技工作者、为“三农”服务发挥作用为出发点,结合16家农科学会党委工作总结,梳理各自特色特点,从“坚持党对农业科技社团的领导、坚持服务三农,致力乡村振兴、坚持团结凝聚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3个方面进行简要探讨。针对国内社会组织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分析其因,提出了执行学会党建工作“四同步”制度、深化“党建强会”,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强化党建队伍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莫广刚  周雪松 《农学学报》2021,11(7):112-11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和关键,这就离不开基层一线的农技推广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在促进农业进步、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农技推广队伍现状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本文从加强顶层设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拓展发展空间、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切实提高收入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的针对性举措,以期激发农技人员活力,充分发挥基层农技人员在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作用,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7.
田甜  韩宇  付山 《农学学报》2022,12(4):96-100
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本研究阐述了人力资本投资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促进现阶段中国乡村人才振兴发展路径进行研究,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更进一步推动“人”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强劲效应。本研究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并以1991—2018年全国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测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人力资本投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生产总值的影响。以实证分析为主,逻辑演绎推理为辅。经测算,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产出弹数为0.216、第一产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产出弹数为0.272,表明人力资本投入的贡献率要高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人力资本投资相较于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生产总值影响更大,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8.
以浙江为案例区,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浙江省“农创客”在乡村发展中的带动效应及其影响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创客”在浙江省乡村发展中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且主要集中在吸引投资、带动大学生回乡等方面。根据“农创客”在乡村发展中的带动模式,可以将“农创客”归纳为“创立品牌型”“创新技术型”“创汇组织型”“创业成长型”4种类型,各类型“农创客”对乡村发展的综合带动效应依次减弱。“农创客”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通过改变金融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带动乡村发展,在带动过程中,上述4类资本的贡献度依次递减。金融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间存在着鲜明的路径依赖关系,其中,金融资本是基础,发挥核心作用,而人力资本是最为间接的要素。以精准提高“农创客”带动效应为目标,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李慧  胡豹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0):2243-2247
农村集体经济是构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社会的基础支撑和重要经济形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缩小城乡差距、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浙江省为例,深入剖析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收入来源,系统分析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总结提炼了农村集体经济变废为宝,开发村级自然资源型、化腐为奇,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型、筑巢引凤,兴建物业经营租赁型等五大发展模式,提出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推动“多元化”经营机制创新,全面开发村级自然资源、推动“多重化”合作体制创新,全域盘活村级闲置资产、推动“飞地抱团”协作模式创新,全局探索新建村级物业等五大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寻甸县在2019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一县一业”肉牛示范县,寻甸杨光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寻甸县农业农村局的扶持下,实现了“七化”:养殖设备机械化、养殖设施标准化、肉牛繁殖良种化、肉牛育肥绿色化、牧草收贮商品化、产业扶贫持续化、养殖粪污无害化,深入探索乡村振兴之要。本文从这“七化”展开论述,总结该企业养殖肉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希望对相关肉牛规模养殖企业、肉牛养殖户有所借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周辉 《农学学报》2022,12(5):96-100
在移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前数字时代,乡村旅游地在建设策略上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规则和传统。但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为数众多的乡村旅游地作为乡村振兴和产业扶持的重要潜力地域,亟需顺应新时代逻辑的建设思路引领。当前,与互联网时代需求的结合度不够导致建设对策不清晰已经成为乡村旅游地缺乏热度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新一轮的政策扶持加力和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机遇下,本研究从移动互联时代旅游传播的规律性特点入手,通过对“颜值经济、网红现象、数据主导”等乡村旅游地发展新特点的深刻认识和解读,提出“加强乡村传统景观和场景营造,尝试更多乡村产业新要素建设,推进数据采集和管理平台类乡村智慧设施配建”的乡村旅游地建设策略,为乡村旅游发展和国家乡村振兴助力。  相似文献   

12.
白云凤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8):1688-1691
通过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建设,能够有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蓝海小镇田园综合体规划以“两山”理论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背景,提出田园综合体总体规划构想、总体定位、发展思路、功能划分等。  相似文献   

13.
“村落景区”运营的核心是盘活乡村资源,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增强村庄的管理、经营与服务能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本文介绍临安区“村落景区”运营的由来、招商程序与运营机制、“村落景区”运营中乡村出现的4个转变,提出了进一步强化“村落景区”运营的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深入学习与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性及其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绿色理念的重大现实意义,其不仅承载着引领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历史使命,而且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持续发展的内在关系;阐述了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绿色发展的成效及其经验,并提出了践行生态文明思想与乡村绿色振兴战略的若干思考及其具体对策;主要思路包括了以乡村“四生要素”(生产、生态、生活、生命)为主线,着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乡村为平台、农民为主体的基本实施体系,强化并推动公众参与的产业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系统工程建设;具体对策要把握8个环节,即因势利导发展乡村生态经济、充分发挥农业多样功能优势、严格防控农村面源污染扩展、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宣传普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洁净环境保障绿色化生产、促进生态化与产业化的融合、探索创立保护与利用耦合体。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农民的立身之本,是农民持续增收的活力源泉。但传统农业效益较低,带动农民增收效果不显著,只有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拓宽农业发展渠道,发展效益高、质量优、形式多的农业产业,不断夯实农民增收基础,才能使农民富裕起来。本文剖析了产业富民理论内涵,选取浙江省山区26县的典型案例归纳形成了“农业+品牌”“农业+科技”“农业+数字”“农业+融合”四大富民模式,创新优农业、促融合、强要素和活机制四个路径,为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分析“双一流”背景下国内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服务研究现状,对比首批进入“双一流”建设的15所涉农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服务情况,为涉农高校图书馆参与新农科人才培养、助力新农科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过程]运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国内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服务的研究现状;运用网络调查法,调研“双一流”涉农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研究服务与阅读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助力新农科人才培养提出展望。[结果/结论]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周期启动与新农科建设需求的双驱动下,涉农高校图书馆准确把握“十四五”发展格局对新农科人才的新需求,通过优化资源建设、突出为农兴农特色,提升馆员素质、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服务转型升级、主动服务人才培养,开展特色服务、打造涉农高校品牌等策略,深度融入新农科人才培养全过程,助力高质量新农科人才培养和学校“双一流”建设,促进涉农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建生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8):1668-1670
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发展是实现我国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也是影响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嵊州市三界镇推行农业、农村、农民“三农”协调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综合体,实现以产业聚集融合为核心、以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以农村功能转型为抓手、以发展方式转变为根本的农村产业集群发展新模式,极大延伸了产业链条,增加了农民收入,降低了农村产业的发展风险,构筑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多赢”格局,为“三农”融合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根据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原则,通过分析湖州市织里镇当地特有的资源如溇港圩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童装产业等,规划出“一核·三环·四板块”的空间布局,从而打造湖州乡村振兴示范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农村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乡村治理方式已难以满足新形势新需要,以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从建德市“乡村钉”的功能模块和应用场景出发,总结这一实践对推进数字乡村治理的普适性经验,即充分挖掘数据、利用数据,县乡一体、条抓块统,贯穿“最多跑一次”理念,切实调动老百姓积极性,变“经验治理”为“数据治理”。并在进一步挖掘整合数据、迭代升级系统、打通治理堵点三方面进行思考,提出有关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乡村数字化治理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的现状及形成原因、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和广东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目前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作为广东职业院校,要推进乡村振兴,就要成立乡村振兴师资团队;组建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学院;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尝试解决乡村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农业农村金融保险政策的实施;深入乡村,以引领示范的方式指导乡村振兴工作的有序开展。目标是改变人们对农村农业工作的看法,提升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自豪感和安全感,密切联系广大农民,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行稳走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