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评价过氧化钙缓解冬油菜苗期渍害(渍水)胁迫的效应,以常规冬油菜品种沣油958(FY958)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不同施用量的过氧化钙(0、0.7、1.2、1.7、2.2、2.7 g/kg)处理,研究渍水条件下,不同的过氧化钙施用量对油菜幼苗存活率、叶片抗氧化酶和根系发酵酶活性以及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渍水胁迫严重影响了油菜生长,造成油菜幼苗的存活率、鲜质量和叶片SPAD值显著降低。施用过氧化钙可明显缓解渍水胁迫对油菜的影响。与渍水条件下未施用过氧化钙的植株相比,施用过氧化钙后,油菜幼苗的鲜质量和叶片SPAD值显著提高,幅度分别为85.4%~108.0%和24.3%~43.0%;叶片抗氧化酶与根系发酵酶活性显著降低;同时,根系活力显著提高,增幅为66.7%~316.7%。并且,随着过氧化钙施用量的增加,其改善渍水胁迫的效果更加明显。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渍水胁迫会抑制油菜幼苗的生长。适宜的过氧化钙施用量(1.7~2.7 g/kg)能降低根系无氧呼吸,减轻过氧化胁迫对油菜的影响,提高油菜根系活力和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从而提高叶片碳水化合物合成能力,进而恢复油菜...  相似文献   

2.
张淼  陈亚颦  杨强  郭怡 《湖北农业科学》2023,(3):208-212+256
以西南地区(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2010—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布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本研究简称美丽乡村)数据为基础,运用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叠置分析等方法,探析西南地区美丽乡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南地区美丽乡村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聚集特征,呈现出多核心不均匀分布特征;其空间分布始终呈现东北—西南格局,重心总体由西南向东北转移。自然环境条件是美丽乡村空间分异形成的基础;而人文因素对西南地区美丽乡村的空间分异起到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南方稻油轮作耕作制度下,由于土壤黏重,低洼地带土壤极易发生渍害,常导致根系缺氧,严重影响油菜产量。以30份湖南省主推甘蓝型油菜品种的亲本和杂交种为材料,进行苗期渍水处理,研究了不同材料在苗期受不同时长渍害胁迫时的生理变化,以及不同时长渍害胁迫对油菜产量及产量因子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渍水处理12 d,对油菜单株产量、株高、有效角果数、角果长、每角果粒数和生物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而渍水处理7 d,除了单株生物量外,其他因子均未有显著差异。杂交材料的耐渍能力与母本的相关性更高,为后期耐渍油菜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土培盆栽实验研究了在不同外源硒(硒酸钠)梯度(0,1 mg·kg-1,5 mg·kg-1)与外源汞(硫酸汞)梯度(0,0.5 mg·kg-1,1 mg·kg-1)条件下,苗期水稻根与地上部分中硒与汞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外源硒抑制了苗期水稻根与苗对汞的吸收与积累,苗期水稻对汞的吸收随外源硒增加而呈现降低趋势,5 mg·kg-1是外源硒处理与无硒处理组相比水稻根部汞含量的下降最多,达到36.83%,并使水稻苗的汞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而外源汞添加量1mg·kg-1时水稻苗中硒含量达到(58.16±0.17)mg·kg-1,是相应无汞添加组的20.12倍,说明外源汞添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苗期水稻对硒的吸收与累积。整体而言,水稻苗中的硒-汞的吸收迁移具有一定的相互作用,尤其在水稻苗中的硒-汞富集系数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0.48),其可能的机制是硒在水稻根部与汞结合形成硒-汞络合物从而抑制水稻地上部分对汞的吸收,这对于利用硒酸钠来降低苗期水稻地上部分对汞的累积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5.
花期渍害胁迫下冬油菜生长及产量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渍害是长江流域油菜生产中的多发性气象灾害,为了定量研究花期渍害影响下油菜生长及产量,预报及防控油菜花期渍害影响,以浙平四号和华油杂16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析花期渍害对浙平四号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油菜地上部单株干重、产量及产量构成渍害影响因子,初步建立了花期渍害影响下油菜地上部单株干重、产量及产量构成模型,渍害干物重影响因子为一元二次方程,渍害产量影响因子则呈对数方程。经利用水分控制盆栽试验资料检验,结果表明华油杂16油菜地上部单株干重及单株产量实测值与模拟值相关系数(r)、绝对误差(da)、绝对误差占实测值比率(dap)以及RMSE值分别为0.949 9、0.89 g/株、4.55%及1.09 g;0.920 1、7.89 g/株、39.02%及8.58 g/株。花期渍害下油菜地上部单株干重模拟精度较高,而单株产量的模拟精度较低,说明花期渍害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的表现与田间试验有明显不同。所建模型可与本项目组先期研制的油菜生长模型结合,在进一步检验并获得区域和地点尺度天气预报、模型参数后可用于花期渍害发生时油菜生长及产量预报。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科技》2016,(17):34-35
以甘杂1号为对照,对4个甘蓝型冬油新品种在天水中梁山区进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甘杂1号的产量排第1位,102117的越冬率排第1位;新品种(系)102117和XN1303的综合性状也表现良好,越冬率分别达90%和85%,产量分别达3 006.67、2 986.67 kg/hm~2,可在天水及周边山区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溃害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确定渍害指标,建立冬小麦渍害风险评估的技术体系.对多种气象资料、地理背景资料、冬小麦产量资料的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逐年的相对气象产量值,构建冬小麦渍害减产率,分析江淮地区冬小麦渍害孕灾环境和渍害基本特征进行.结果表明,渍害是冬小麦减产的主要因素,淮河以南区域冬小麦减产率≥10%的情况有80%是渍害引起的.综合考虑降水量、降水日数和日照的作用,基于灾损率和致灾因子确定了冬小麦渍害灾害分级指标,构建了反映冬小麦渍害程度的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西南地区为调研范围,探讨了棕榈科原生植物的地理分布规律。参考对应物 种类型,统计了棕榈科原生植物的生长环境中海拔因素和纬度因素。调研结果表明:形成了环 境热量从南至北的递减规律,最终也会形成棕榈科原生植物种多样性的递减趋势。从中能够发 现,棕榈科植物的生长条件取决于热带地区早就的天然环境因素,可以从就地保护和迁移保护 两方面研究针对棕榈科植物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2013年7~8月鲁西地区连降大雨条件下,对大田环境下不同玉米品种设置雨后及时排水(处理A)和不排水(处理B)两个处理,调查其生理生态特征和经济性状。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受渍害胁迫而推迟,处理B中各品种的产量、穗粒重、植株干物质、株高、穗位、基部茎粗、叶面积指数等均低于处理A,而节根层数、节根条数则有所增加,不同品种对渍害胁迫的响应程度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近30年西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的变化特征,为其农业干旱灾害的预测及防御提供历史借鉴与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978-2008年西南地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西藏)农作物总受灾面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农作物干旱受灾面积和农作物干旱成灾面积等数据,研究其农业干旱灾害的变化特征.[结果]西南地区农作物干旱受灾面...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菜DH群体苗期耐湿性的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甘蓝型油菜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群体苗期耐湿性,筛选极端耐湿性DH系。【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株高(PH)、根长(RL)、地上部干重(SDW)、根干重(RDW)、根冠比(R/S)、总干重(TDW)等6个性状的耐湿系数作为耐湿性评价指标,对甘蓝型油菜DH群体的118个株系及其亲本进行苗期耐湿性评价。【结果】(1)与对照相比,湿害严重抑制了甘蓝型油菜苗期的生长,6个评价指标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根干重的变异系数最大;(2)在对照和湿害条件下,群体各株系各性状均表现出超亲连续分离,大部分呈正态分布,湿害条件下的分离更为明显;(3)相关性分析表明,地上部干重、根干重和总干重耐湿系数可作为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湿性的主要评价指标。【结论】本研究综合应用地上部干重耐湿系数、地上部干重耐湿系数和总干重耐湿系数3个评价指标,筛选出005、007、040为候选的极端耐湿性基因型,086、110、119等为候选的极端不耐湿基因型,为耐湿相关研究及育种提供新材料。  相似文献   

12.
瓜菜苗期湿涝是海南冬种瓜菜重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根据海南冬种瓜菜苗期自然降水情况,利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温室内人工模拟降水量和降水天数,得出番茄苗期湿涝死苗率的回归模型,回归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模型表明降水量越大,对番茄苗期湿涝危害越大。当降水天数达到一定量时,随着降水日数增多,死苗率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3.
涝渍是影响油菜产量与质量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本研究利用行业标准(QX/T 107—2009)中油菜涝渍等级指标,分析了1961—2010 年安徽省油菜涝渍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时间上,油菜开花期和抽薹期涝渍指数值最大,此时期涝渍发生的次数占全生育期的70%~80%。近50 年来,抽薹期涝渍指数值呈上升趋势,灌浆期呈下降趋势。从空间上看,油菜不同生育期涝渍指数均呈现自北向南递增的规律。安徽省涝渍害主要发生在江淮及其以南地区,江淮区涝渍发生的几率为5~6 年1 遇,沿江区油菜涝渍害为2 年1 遇,其中轻度涝渍发生的几率是3~4 年1 遇,中度涝渍的几率是5~6 年1 遇,重度涝渍的几率是15~16 年1 遇。皖南山区涝渍害为1~2 年1 遇,其中轻度和中度涝渍的几率均是3 年1 遇,重度涝渍的几率是5年1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揭示ALA处理对冬油菜(Brassica napus L.)幼苗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ALA溶液浸种对中双9号油菜幼苗生长及体内ABA含量的影响。实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用0、25、50和75mg/LALA(CK、A1、A2和A3)溶液浸种6h。[结果]除了A3处理使油菜幼苗干重轻微降低之外,ALA浸种使油菜幼苗(根系和地上部)干重、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较对照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ALA浸种使油菜幼苗体内和木质部伤流液中ABA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提高体内ABA含量可能是ALA浸种处理促进冬油菜幼苗在冬前低温阶段生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孕穗期渍水逆境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1997~1999年在安徽农业大学试验总场进行试验,采用柱载试验,研究了孕穗期渍水逆境对小责中后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孕穗期渍水逆境促使单茎绿叶衰亡加快,单茎绿叶干重、单茎茎鞘干重和穗干重下降;同时严重影响小麦中后期各器官干物质的积累、运转和分配,最终导致粒重和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幼苗期油菜的几何造型。[方法]通过对幼苗期油菜的形态结构和生长过程的观测分析,提出了基于形态结构特征参数的幼苗期油菜三维形态数学模型及其可视化方法。根据油菜各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提取了不同的控制参数,并利用3次B啨zier曲面生成大小各异的油菜叶片与叶柄模型,同时采用上下底面积不同的圆柱体作为主茎模型,最后通过旋转、缩放、拼接等操作实现了幼苗期整株油菜的三维重建。[结果]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控性,简单方便,可快速构建幼苗期油菜几何模型。[结论]为油菜形态模型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冬油菜氮素养分管理策略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任涛  鲁剑巍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8):3506-3521
油菜是中国重要的油料作物,长江流域是其最主要种植区域,该区域的气候、土壤和种植制度决定了土壤养分供应特征、油菜生长和养分需求特征。作物高产、经济和养分高效是农业生产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油菜氮素吸收和土壤氮素供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协调造成氮的缺乏或过量是油菜产量和收益的重要限制因子,合理的氮肥施用是保证油菜高产和氮肥高效的关键。论文从作物氮素需求、土壤氮素供应、氮肥施用关键技术及其配套措施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油菜氮肥管理的进展。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冬油菜种植区域土壤和作物的特点,提出以"前促后稳"为核心,协调作物氮素需求和土壤氮素供应的冬油菜氮素养分综合管理策略。该策略的核心内容是:通过调节氮肥施用时期、比例和配比,满足油菜前期快速生长的氮素需求,后期则主要通过发挥土壤氮素供应,促进油菜氮素转移再利用;综合考虑不同轮作、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氮素供应特点及后效,统筹氮肥的施用;配合合理密植、水肥管理、同其他元素肥料配施、机械深施等措施,以协同增效的方式实现油菜的高产和氮肥的高效。  相似文献   

18.
19.
玉米苗期冻害对生育期和产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变暖背景下气温异常及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显著。针对2013年5月承德围场出现的低温冻害,通过对苗期受冻玉米进行跟踪调查和测定,分析了本次玉米冻害发生时的温度条件及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苗期气温骤降,日最低气温达-3.3℃,低于0℃的持续时间达4小时,玉米叶片受冻显著,但其生长点尚未冻死,后期可以缓慢恢复生长,但发育期推迟;苗期冻害,直接影响中后期玉米的营养生长,严重影响个体产量性状。在气候变暖情况下,须加强低温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的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