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6月,在日本大阪举行第六届国际花卉博览会上,中国江苏如皋绿园盆景艺术家花汉民创作的一盆《饱览人间春色》,一举夺得两项金奖:国际金奖和博览会最高荣誉奖——国际优秀金奖,这是迄今为止亚洲地区在盆景创作方面获得的最高荣誉。这盆盆景为什么能获得如此殊荣?许多行家认为,这的确是一盆气度不凡、举世稀少的艺术佳作。  相似文献   

2.
在古城如皋南隅,有一个私人花园,最醒目的标志是东墙上装嵌了7只当地民国时期储酒的酒坛。这个园子的主人是花汉民,园子称为“花神居”,是苏步青题写的匾额,里面有各种名贵盆景,小桥流水,鸟语花香,乡野流萤,柴门犬吠……土中见洋,巧夺天工。  相似文献   

3.
刚步入不惑之年的陆志伟,是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中最年轻的常务理事,从事岭南盆景创作已近30年。陆志伟是盆景岂术大师陆学明的次子,自幼接受父亲严格的专业训练。儿时父亲给他的玩具是小品盆景,学龄时在课余长年累月参与家中盆景园的栽培管理。近三十年来,经他制作的盆景有数万盆。父亲的悉心指导加上自身的刻苦勤奋,使他很快就成为岭南盆景创作的好手。岭南盆景要求枝位要长得恰到好处,这要用嫁接的办法解决问题。以往用的是靠接法,但成活后伤口必留卜不能消除的“脐带”,直接破坏了盆景的美观。针对这一情况,陆志伟与父亲共同研究,摸索出“丁”字枝嫁接法:他们选用有一横枝(分叉枝)的枝条,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如拳头大小的盆景在陈斌手中,如同绣花一样精雕细琢,慢慢由粗放到精致,一个艺术感十足的微盆景成功呈现。这是近日记者在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百花盆景产业园"雅俗居"见到的场景。微盆景用上"绣花工夫"走进陈斌的"雅俗居",中间有条小径,两边田里种植的是微盆景使用的罗汉松、金弹子和六月雪。在小径边上,有一个展示区,用花架置放了几十盆风格各异的微盆景。陈斌告诉记者,每天都有游客前来参观欣赏,有中意的盆景,他们直接买走。近几年,他从大盆景转型到小盆景再到微盆景,走出了一条有  相似文献   

5.
2012年4月,在浙江杭州植物园举办的盆景展上,杭州市萧山邮政局退休职工肖月忠的一盆名为《云游四海》的榆树盆景荣获二等奖。这样的奖项对他来说已不是第一次。今年73岁的肖月忠一生喜欢盆景,从事盆景制作已有40多年了,在当地有点名气。他在萧山邮政局也从事  相似文献   

6.
在本届培训班学员中,有一位来自黑龙江佳木斯的学员赵学敏。她对中国花卉报记者说:"我就是喜欢花呀、盆景的,爱好这些绿色植物。此次来参加学习就是为了长见识,向一些老师、艺术家学习请教,准备回去后用所学的知识结合当地的树种搞个园子,投身盆景花卉事业,为发展中国盆景艺术做点贡献。"这位学员利用返家时在北京转车的机会,来到什刹海盆景奇石苑,又向协会副秘书长刘天明先生请教了盆景如何养护与经营之道,并选购几盆树桩盆景带回。其后她又托人在京购买了十几盆树桩盆景运往佳木斯。不久她在最繁华的百货大楼内休闲广场开了一个盆景花卉经营部,以盆景、水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一位来自北京的商人从山东省平度市仁兆镇把200盆刚成熟的盆景葡萄一次性订走。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批盆景葡萄大概一米多高,藤蔓长在花盆里,每盆都结出了晶莹剔透的紫葡萄。"现在这些葡萄已经成为不少人的‘阳台新宠’。"仁兆镇青岛沙北头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桂欣给记者算了  相似文献   

8.
水乡常熟沙家浜一带,在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击下,在全民掀起绿化、美化的大好形势下,有无数盆景爱好者正在从事盆景事业这个新兴产业,并不断发展壮大,朱德保、陈美珍夫妇和他们的秀园盆景园就是其中之一。十几年来,通过艰苦创业,他们的盆景园已经成为苏州地区同行中独一无二的民营企业。朱德保先生现年46岁。他自幼受祖辈熏陶,酷爱花木、喜好盆景。在70年代习艺建筑业,由于工作的流动性,他把十多盆盆景带在身边,跟着建筑队伍南北迁居,形影不离。朱德保的悟性很强。1983年,他看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有了种植自主权,他毅然改行,开始大兴花木盆  相似文献   

9.
春天,是希望中交织着热情的季节。在这大自然重新恢复生机的日子里,为了解1986年盆景事业的新动向,记者专程走访了中国花卉盆景协会秘书长傅珊仪同志。她异常兴奋地接待了记者的来访并提供了三个信息:1.中国盆景协会决定1989年将举办第二届中国盆  相似文献   

10.
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沧浪亭,不久前举办了朱子安盆景艺术作品展览。在古色古香、三面有窗、典雅精致的“明道堂”、“清香馆”展出了朱老的一百五十多件盆景佳作。这是从他亲手栽培的数千盆盆景中挑选出来的艺术精品;也是他六十多年从事盆景艺术的真实写照。中外游客和广大盆景爱好者在观赏朱子安盆景作品后,无不称颂朱老的盆景“瑰丽多姿,秀美典雅”。朱子安今年八十四岁,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他出身于盆景世家,自幼侍花养草,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实践,使他在盆景栽培上有着较高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风格。他在技法上,坚持以剪为主,以  相似文献   

11.
河南平顶山市周脉常同志从事桩景制作与研究已三十多年,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几十年来,他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经常利用节假日,自费到深山中采挖桩景素材,精心制作出近千盆优秀作品。1984年,为了促进我市盆景艺术事业的发展,他毅然将自己培制的2350盆盆景和花卉(其中盆景813盆)无代价地献给了平顶山市河滨公园。省、市各级领导对此非常感动。在此基础上,市政府拨款100余万元,建成占地近10亩的盆景园。全国政协副主席陆定一同志亲自为该园题名“逢春苑”。仅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周咏常同志就为本苑收集到63个树种,采挖栽培成活  相似文献   

12.
2006年5月25日晚,父亲驾鹤西去,享年98岁看着父亲那张安详地坐在藤椅上、眼睛满含智慧的照片,我浮想联翩……父亲的一生,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展现在眼前。童年时,每当他出差归来,看到他拎着沉甸甸的皮包,我们几个孩子一拥而上,满以为里面会有好多好吃的东西。结果好不失望,每次翻出来的都是做盆景的石头。那时小,不懂事,一个劲儿埋怨爸爸。从小到大,只要在家中,他不是伏案写作、备课,就是像老园丁似的在自家小院修剪枝条,打磨石头制作盆景。向他请教问题的人也特别多,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一一讲解。这是他一生给我们留下的常见印象。家中房内、院内总摆放着一盆盆他亲手制作的精美盆景,它们伴着我们长大,直到现在。1988年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在北京成立,他被选为首任会长。1994年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主持评选包括港台在内的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父亲名列榜首。随之,一本盖有国务院公章的享受政府津贴的荣誉证书也从北京寄来。这使我明白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看着扬州院内他亲笔所提的“晚江园”中,一株四季都开放的琼花树,又想起他平日为琼花忙碌的身影。只要  相似文献   

13.
庄文其先生是知行合一的盆景艺术家。他不但是盆景艺术的理论家,而且是推行其理论的创作者、实践者。盆景发展的路指向何方?就是他较早提出来的。他对舍利干、文人树的精辟论述,更得到不少同道的认同。凡是从事盆景艺术的朋友无不热爱大自然中美的生命,要创作出一盆比较完美的盆景作品,无不付出多年的辛勤劳动,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正如文其先生在书中所说的那样:"甘为树奴,甘为石仆,一往情深,终生不悔。"但,走什么路,  相似文献   

14.
近读《中国花卉盆景》(2005.6期)刊载“刘传刚盆景艺术展受宠椰城”的报导,一种不是意外的惊喜老是“扑闪扑闪”地在心口上跃动。刘传刚“下海”12年来举办了12次个人盆景展览,“全面展示了由他开创的海南博兰盆景为特色的树木盆景、树石盆景等系列作品”,为我国盆景事业的普及与发展确实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他的“盆景生涯”一路坎坷、艰辛。他的获奖作品博兰盆  相似文献   

15.
多年以前,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贺淦荪教授说过:“刘传刚是块搞盆景的料。”其时,刘传附拜在教授门下不久,他便以一盆枫树组合《雪压冬林》,夺得海峡两岸盆景大奖赛金奖,一时名声大噪。此后,他更是连连获奖,以至同好戏称他是“捞奖专业户”。1993年3月,为了寻求盆景事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毅然走出他从  相似文献   

16.
初冬的南方,依然温暖如春。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拜访了八十高龄的广西花卉盆景协会艺术顾问、南宁市回族政协委员马广明同志。马老将我迎进了兼作卧室的会客厅,向我介绍了他从事盆景制作的经历。他特意谈起了六十年代初,周瘦鹃同志访问南宁和他会面的情景:周瘦鹃同志在盆展会上,指着马老制作名曰“秋江”的盆景说,我的一盆“秋江”送到广州展出了,  相似文献   

17.
<正>苏健辉是一位高级园艺师,生于漳州。今年40多岁的他,致力于盆景艺术创作已有20余载。20多年间,他精心钻研岭南盆景各种树种的自然生长习性,以蓄枝截干的手法,创作出数十盆"根露、身明、枝清、叶茂"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盆景作品。其作品以顺其自然、舒展大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开发区,各行各业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盆事事业在“特区”也无例外。近年来,海南成立了省盆景艺术家协会、三亚市盆景艺术协会以及即将成立全省盆景根艺学术研究会。这些都为“特区”盆艺事业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三亚盆景在三亚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相似文献   

19.
1985年10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盆景评比展览”已降下帷幕,它标志着中国盆景事业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可以预料,中国的盆景艺术创作,将会出现新的飞跃。这次盆展在如下几个方面取得成功。一、盆景艺术事业已由少数先行地区发展到全国各地;从黑龙江到云贵高原,从天山南北到鼓浪屿,都点缀着这朵奇异的鲜花。盆景艺术事业的发展已成  相似文献   

20.
1990年夏的大阪,阳光明媚,空气清新如洗。在这里举行的国际花卉博览会上,一条新闻突然爆出——中国江苏如皋绿园参展的雀梅盆景《饱览人间春色》,以其“稀少、奇特、古老、怪异”的艺术特色。一举获得:国际金奖和博览会最高荣誉奖——国际优秀金奖。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入在国际花卉盆景评比中夺得的最高荣誉奖。消息通过报刊、电波传遍了日本,飞向了全世界。此时此刻,盆景《饱览人间春色》的创作者、农民盆景艺术家、如皋绿园经理花汉民手捧国际金奖,心潮起伏,激动不已……今年51岁的花汉民,出生在苏北文化古城如皋南郊的一个农民家庭里。他家祖孙三代酷爱花卉盆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