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6月龄健康湖羊和杜泊×湖羊F1代羊进行屠宰,采集背最长肌,用气象色谱法分析其脂肪酸种类及含量。结果:6月龄湖羊与杜湖杂交F1代羊背最长肌中均检测出27种脂肪酸,在肌肉脂肪酸种类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湖羊肌肉中花生四烯酸(C20:4)含量极显著低于杜湖杂交F1代羊(P<0.01);湖羊肌肉中木蜡酸(C24:0)含量极显著低于杜湖杂交F1代羊(P<0.01),其余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湖羊肌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含量显著高于杜湖杂交F1代羊(P<0.05);湖羊与杜湖杂交F1代羊在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含量与饱和脂肪酸(SFA)总含量方面差异均不显著(P>0.05);湖羊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比值(P/S)小于杜湖杂交F1代羊,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探究月龄对舍饲滩羊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分别选用体重接近、健康的4月龄、6月龄和9月龄滩羊各12只进行舍饲圈养,于6月龄、9月龄和12月龄屠宰并取其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尾部脂肪和皮下脂肪,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12月龄舍饲滩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中棕榈酸(C16∶0)、油酸(C18∶1n9c)的含量极显著高于6、9月龄(P<0.01)。6月龄皮下脂肪的C16∶0和硬脂酸(C18∶0)含量极显著高于9月龄(P<0.01);6月龄舍饲滩羊尾部和皮下脂肪中α-亚麻酸(C18∶3n3)、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的含量极显著高于9月龄(P<0.01)。6月龄舍饲滩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中亚油酸(C18∶2n6c)的含量显著低于12月龄(P<0.05),而皮下脂肪中C18∶2n6c含量显著高于9月龄(P<0.05)。6月龄舍饲滩羊股二头肌中二十碳五烯酸(EPA)的含量显著高于12月龄(P<0.05),9月龄尾部脂肪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显著低于12月龄(P<0.05)。12月龄舍饲滩羊背最长肌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PUFA)的含量极显著高于6、9月龄(P<0.01);6月龄股二头肌中n-6PUFA的含量显著低于12月龄(P<0.05),皮下脂肪中n-6PUFA的含量显著高于9、12月龄(P<0.05)。研究表明,不同月龄舍饲滩羊的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脂肪酸含量存在差异,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9月龄舍饲滩羊肉质风味较好。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对乾华肉用美利奴羊(暂定名)和小尾寒羊背最长肌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将乾华肉用美利奴羊和小尾寒羊屠宰后测定其背最长肌中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脂肪酸含量以及肌纤维直径。结果表明:乾华肉用美利奴羊背最长肌组织蛋白质含量高于小尾寒羊(P0.05),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小尾寒羊(P0.05);乾华肉用美利奴羊背最长肌组织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半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乾华肉用美利奴羊背最长肌组织中含有23种脂肪酸,小尾寒羊背最长肌组织中含有22种脂肪酸,且C22:1 n9、C18:2 n6、C18:3 n6、C22:6 n6和C10:0在乾华肉用美利奴羊背最长肌组织中含量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乾华肉用美利奴羊必需氨基酸评分、总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均高于小尾寒羊;乾华肉用美利奴羊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极显著低于小尾寒羊(P0.01)。综上可知,乾华肉用美利奴羊肌肉营养价值丰富均衡,肉用性能优于小尾寒羊。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乳羔肉中脂肪酸含量,随机选取2月龄和4月龄湖羊(Hu sheep)、杜湖一代(杜泊♂×湖羊♀,DH)、萨湖一代(萨福克♂×湖羊♀,SH)羔羊各5只,屠宰后采集背最长肌和腿肌,测定其中的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2月龄羔羊背最长肌和腿肌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均显著低于4月龄(P0.05),2月龄DH单不饱脂肪酸(MUFA)极显著高于4月龄(P0.01)。2月龄湖羊背最长肌中MUFA低于4月龄(P0.05),但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显著高于4月龄,与DH相反,SH则无显著的变化(P0.05)。在腿肌中,2月龄湖羊羔羊的MUFA和PUFA均显著高于4月龄(P0.05),DH 2月龄羔羊MUFA极显著高于4月龄羔羊(P0.01)。与膻味有关的癸酸和硬脂酸含量也随年龄而增加,2月龄羔羊背最长肌和腿肌多不饱和脂肪酸均高于4月龄羔肉,其中人体所必需的亚油酸和亚麻酸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阐明早胜牛牛肉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特征,该研究测定并分析了早胜牛前腿肌、后腿肌、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的脂肪酸,并与西杂牛和奶牛公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早胜牛前腿肌、后腿肌、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均达到了51%以上,且以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在4个组织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显著高于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P0.05),其中背最长肌中的油酸(C18:1n9c)含量(29.51%)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与饱和脂肪酸(SFA)的比值(P/S)在4个组织中分别为0.18、0.22、0.10、0.01,且3个肌肉组织中的P/S值在正常范围内;早胜牛背最长肌的棕榈酸(C16:0)、油酸(C18:1n9c)含量显著低于西杂牛和奶牛公犊(P0.05),而硬脂酸(C18:0)含量却显著高于奶牛公犊。总体来看,早胜牛背最长肌组织中的脂肪酸在降低胆固醇方面更具优势,且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和生产高档牛肉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陇东黑山羊肉品质及脂肪酸特性,本研究在庆阳市随机选取3只12月龄陇东黑山羊公羊,测定其肉品质、营养成分和肌内脂肪酸。结果表明:背最长肌的pH在5.67~6.22,属于鲜肉的正常范围,剪切力为71.74 N,熟肉率为56.37%,肉色评分为3.33;背最长肌的水分含量(73.82%)高于前腿肌和后腿肌(P<0.05),背最长肌和前腿肌中的粗脂肪含量高于后腿肌(P<0.05),粗灰分和粗蛋白质含量在3个肌肉组织中差异均不显著;3个肌肉组织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多不饱和脂肪酸(P<0.05),其中背最长肌中的油酸(C18:1n9c)含量为27.0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PUFA/SFA)在背最长肌中的含量为0.33。综合分析,胴体不同部位间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有一定差异性,背最长肌肉质最优,具有较好的食用价值和生产高档羊肉产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6只饲喂条件相同、胴体重为12.5 kg左右的1岁内蒙古白绒山羊羯羊的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及臂三头肌肌肉中脂肪酸含量进行定性、定量及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白绒山羊肌肉中共含有34种挥发性脂肪酸;在背最长肌中总脂肪酸含量最高,股二头肌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臂三头肌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比值(P/S)在3个部位中最高(0.476 0),臂三头肌中n6/n3值最高(0.109 4),二者符合营养学家推荐值;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甲酯(C18:2C9)、芥酸甲酯(C22:1)、三烯酸甲酯(C20:3N3)含量在3个部位间差异极显著;在臂三头肌和股二头肌中ω系列脂肪酸C20:3N3含量极显著高于背最长肌。  相似文献   

8.
《经济动物学报》2021,25(1):20-25
比较分析HSL和PPARγ基因在湘西黄牛不同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以探讨HSL和PPARγ基因与湘西黄牛脂肪酸代谢的关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SL和PPARγ基因在6,18,30月龄湘西黄牛的肝脏、肌肉组织(背最长肌)、脂肪组织(皮下脂肪和腹腔脂肪)中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HSL基因在湘西黄牛肝脏、背最长肌、皮下脂肪和腹腔脂肪的4个部位中的表达量随月龄增长依次极显著减少(P0.01),而PPARγ基因正好相反。6月龄时,肝脏中HSL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组织(P0.05),PPARγ基因皮下脂肪表达量显著高于肝脏(P0.05); 18月龄时,HSL基因在4个组织中的表达量按大小关系依次为肝脏≈背最长肌皮下脂肪腹腔脂肪; PPARγ基因在4个组织中的表达量按大小关系依次为皮下脂肪肝脏≈腹腔脂肪背最长肌; 30月龄时,HSL基因在4个组织中的表达量按大小关系依次为肝脏背最长肌皮下脂肪≈腹腔脂肪; PPARγ基因在4个组织间的表达呈现两两差异显著(P0.05),其表达量依次为肝脏皮下脂肪腹腔脂肪背最长肌。30月龄的粗脂肪(EE)含量和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高于6月龄和18月龄的(P0.05),18月龄和30月龄湘西黄牛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高于6月龄的(P0.05); 30月龄时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含量较高,但显著低于18月龄的(P0.05)。由此可见,HSL和PPARγ基因在湘西黄牛不同部位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中均有表达且随月龄与部位的不同表达不同,存在月龄和组织差异性,且二者的表达规律呈负相关。在动物生产应用中,建议湘西黄牛在30月龄左右再屠宰食用,口感及营养价值更好。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胸椎数对乌珠穆沁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自然放牧条件下6月龄和12月龄的13和14胸椎数的乌珠穆沁羊,对其屠宰性能、3个部位(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肱三头肌)的物理指标和营养成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6月龄13胸椎羊背最长肌红度值(a~*)和黄度值(b~*)显著高于14胸椎羊(P0.05),12月龄13胸椎羊背最长肌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14胸椎羊(P0.05),6月龄13胸椎羊肱三头肌中的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组氨酸、成人必需氨基酸及婴儿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14胸椎羊肱三头肌(P0.05);6月龄13胸椎羊股二头肌中的甘氨酸含量显著高于14胸椎羊(P0.05);其他指标在相同月龄不同胸椎数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结而言,胸椎数对相同月龄乌珠穆沁羊的屠宰性能和肌肉系水能力无显著影响,6月龄13胸椎乌珠穆沁羊肌肉的营养价值有优于14胸椎羊的趋势,但不同胸椎数对12月龄羊肉品质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对全舍饲、放牧+补饲12月龄龙陵黄山羊背最长肌的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共检出23种脂肪酸,其中有15种相同脂肪酸;两组间α-亚麻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差异极显著(P0.01);肉豆寇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脂肪酸总量、单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差异显著(P0.05);其余脂肪酸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两组间所含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不同;放牧+补饲组饲养方式所得羊肉营养价值更高;龙陵黄山羊肉膻味小。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放牧野牛 (31月龄 )、舍饲野牛 (18月龄 )、放牧肉用母牛 (4~ 7岁 )、舍饲阉牛 (18月龄 )、自由放牧的母驼鹿 (3~ 5岁 )的背最长肌 (L D)、半腱肌 (ST)和冈上肌 (SS)中及鸡胸部肌肉中脂肪酸百分含量和胆固醇浓度 (n=10 )。脂类通过毛细气液色谱法 (GL C)进行分析。放牧野牛的总饱和脂肪酸 (SFA)极显著高于舍饲野牛 (P<0 .0 1) ,放牧肉牛冈上肌中总饱和脂肪极显著于舍饲阉牛冈上肌中总饱和脂肪酸。驼鹿和放牧野牛中的 SAT肌肉类似(P<0 .0 5 )。在背最长肌中 ,驼鹿和放牧野牛的多不饱脂肪酸 (PUFA)含量最高 (P<0 .0 1) ,舍饲野牛各块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 (P<0 .0 1)。放牧野牛和放牧肉用母牛背最长肌和半腱肌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极显著地高于舍饲野牛或阉牛。放牧饲养动物的 n- 3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舍饲动物或鸡胸部的 n- 3脂肪酸含量 (P<0 .0 1)。鸡胸部 n-6脂肪酸含量极显著地高于野牛、肉牛或驼鹿肌肉中的 n- 6脂肪酸含量 (P<0 .0 1)。驼鹿的 n- 6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野牛或肉牛的 n- 6脂肪酸含量 (P<0 .0 1) ,然而放牧饲养动物半腱肌中的 n- 6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舍饲动物半腱肌中 n- 6脂肪酸含量。放牧肉用母牛背最长肌中共轭亚油酸(CL A ,18∶ 2顺 - 9,反 - 11)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定猪的肌肉营养成分,试验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长白山野猪、松辽黑猪、杜长大白猪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和脂肪酸组成情况。结果表明:长白山野猪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松辽黑猪和杜长大白猪(P0.01),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极显著高于杜长大白猪(P0.01);长白山野猪鲜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低于松辽黑猪和杜长大白猪(P0.01),亚油酸含量极显著高于杜长大白猪(P0.01)。说明长白山野猪肌内脂肪酸相对比例和含量表现良好,值得在肉猪选育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多浪羊肌肉内脂肪酸沉积规律,试验选择8只体重在20 kg以下的多浪羊,通过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谱仪及气相色谱仪测定了不同生长阶段肌肉内脂肪酸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50 kg羊肌内硬脂酸(C18∶0)、棕榈酸(C16∶0)、油酸(C18∶1)、饱和脂肪酸(S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高于40 kg羊(P0.05),极显著高于20,30 kg羊(P0.01);50 kg羊肌内亚油酸(C18∶2)含量显著高于20,30,40 kg羊(P0.05)。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广河羊羔肉品质的影响,在广河县羔羊肉生产区,选择不同精粗比饲喂的6月龄健康陶寒杂交(陶赛特羊♂×小尾寒羊♀)断奶去势公羔各3只进行屠宰,取股二头肌、背最长肌、肱二头肌3个部位肌肉和肾周脂肪、皮下脂肪、尾部脂肪3个部位脂肪,用气象色谱法分析其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在所有组织中均检测出3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17种,不饱和脂肪酸21种。脂肪组织中饲喂低精粗比日粮的亚油酸(C18∶2n6c)、α-亚麻酸(C18∶3n3)、饱和脂肪酸(S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及其与饱和脂肪酸比值(P/S)、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和n6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均显著高于饲喂高精粗比日粮(P<0.05);饲喂低精粗比日粮的所有组织中花生四烯酸(C20∶4)的含量显著高于饲喂高精粗比日粮(P<0.05);与饲喂高精粗比日粮的羊羔肉相比,饲喂低精粗比日粮既节省了生产成本又明显改善和提高了羊羔肉中脂肪酸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5,(12):31-35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可避免基因组污染的茎—环RT-q PCR miRNA定量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可准确、快速、低成本地检测湖羊和杜泊羊×湖羊杂交羊肌肉中miR-1、miR-133和oar-miR-299-5p的表达。以6月龄雄性湖羊和杜泊羊×湖羊杂交羊F1代各4只的背最长肌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特异性茎环反转录引物以及miRNA上下游引物对3种miRNA进行基于SYBR GreenⅠ的荧光定量PCR检测,并以5S rRNA为内参基因,2-ΔΔCt法检测mi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6月龄雄性湖羊背最长肌中oar-miR-299-5p表达量极显著高于6月龄雄性杜泊羊×湖羊杂交羊(P0.01),提示oar-miR-299-5p可能与湖羊早期背最长肌的生长发育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年龄和育肥对苏尼特羊肌肉脂质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采用从苏尼特左旗改良站种羊场放牧群中选取当年、1.5岁和成年羯羊各6只,育肥群中选取6只育肥羔,屠宰并采集背最长肌和半腱肌样品,检测肌肉脂质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随着年龄的增长,苏尼特羊肌肉脂质中中链饱和脂肪酸(MCFA)组成上升(P0.01);n-3多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组成下降(P0.01);n-6/n-3和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S/U)上升(P0.05);C18∶1c9组成下降(P0.01),而C18∶1t9组成上升(P0.05);C18∶0(P0.05)以及C4∶0等短链饱和脂肪酸(SCFA)组成上升(P0.01)。2)育肥使苏尼特羊肌肉脂质中MCFA组成上升(P0.01);n-3PUFA组成下降(P0.01),n-6/n-3提高(P0.05);C18∶1c9组成降低(P0.01);同时使C18∶0(P0.05)以及C4∶0等SCFA组成(P0.05)上升。3)解剖部位间,半腱肌不饱和脂肪酸组成高于背最长肌(P0.01),差异来自C18∶1c9(P0.05)和n-3PUFA(P0.05)组成;背最长肌n-6/n-3(1.648)虽比半腱肌(1.460)高12.88%,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苏尼特羊肌肉脂质具有n-3PUFA营养特性,但年龄和育肥使肌肉n-3PUFA营养特性明显降低;背最长肌脂肪酸营养价值明显低于半腱肌。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年龄和育肥对苏尼特羊脑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从苏尼特左旗种羊场放牧群中选择当年、1.5岁和成年羯羊各6只,育肥群中选取6只肥羔,屠宰,采集脑组织样品,测定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脑组织中含有丰富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尤其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比其他组织高出很多倍,随着年龄的增加DHA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脑组织中链饱和脂肪酸(MCFA)(P0.05)、C18︰0(P0.01)以及短链饱和脂肪酸(SCFA)(P0.01)含量上升;相反,C18︰1c9含量下降(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脑组织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PUFA)/n-3 PUFA(n-6/n-3,P0.01)和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S/U)极显著上升(P0.01)。2)育肥使苏尼特羊脑组织中MCFA(P0.05)、C18︰0(P0.01)以及SCFA(P0.01)含量升高,C18︰1c9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n-3PUFA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同时使n-6 PUFA/n-3 PUFA极显著提高(P0.01)。说明苏尼特羊脑组织具有n-3PUFA营养特性,但年龄增长和育肥使得脑组织中n-3PUFA营养特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选择肉质优良地方品种金华猪、金华猪与引进瘦肉型猪杂交品种以及国外瘦肉型品种大约克等,屠宰测定其常规的肉质性状以及背最长肌中脂肪酸含量,探讨不同品种猪常规肉质性状以及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测定的6个品种中,金华猪的pH、肉色评分、大理石纹评分、系水力都是最高的,都显著高于国外瘦肉型品种大约克猪(P0.05);嫩度和失水率都是最低的,都显著低于大约克猪(P0.05)。在测定的6个品种猪背最长肌13种脂肪酸中除棕榈油酸外,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金华猪背最长肌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之和以及饱和脂肪酸和总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都是极显著高于外来品种大约克猪的(P0.01);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大约克(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则极显著低于大约克猪(P0.01)。杜洛克×金华猪的饱和脂肪酸以及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之和均高于长白×金华猪、杜×长金猪和大约克猪,但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金华猪杂交品种中,杜×长金猪的亚油酸含量是最高的,极显著高于杜洛克×金华猪和长白×金华猪(P0.01)。  相似文献   

19.
试验对全舍饲条件下6月龄和12月龄云南黑山羊背最长肌的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黑山羊6月龄羔羊肉的水分、粗脂肪、粗蛋白和粗灰分分别为75.07%、2.03%、21.53%和1.06%;12月龄羊肉的水分、粗脂肪、粗蛋白和粗灰分分别为75.40%、0.97%、21.03%和1.00%。(2)6月龄羔羊肉和12月龄羊肉均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胆固醇含量低。(3)6月龄羔羊肉和12月龄羊肉氨基酸种类含量丰富,17种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17.11 g/100 g和16.93 g/100 g,鲜味氨基酸分别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5.00%和45.30%。(4)各脂肪酸含量的总体趋势表现出6月龄高于12月龄,且多数脂肪酸含量在两个月龄间达到了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6月龄羔羊肉和12月龄羊肉主要组成脂肪酸为棕榈酸、硬脂酸、反式油酸和亚油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76.41%和73.43%;6月龄羔羊肉中富含亚油酸,含量为1 200.50 mg/kg;6月龄羔羊肉和12月龄周岁羊肉中含有3种支链脂肪酸,分别为8.66 mg/kg和6.28 mg/kg。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北京油鸡腿肌中长链脂肪酸变化规律,试验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150、300、450日龄北京油鸡腿肌的中长链脂肪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北京油鸡腿肌共鉴定出33种中长链脂肪酸,其组成不随日龄的变化而变化;油酸(C18∶1 n-9c)、棕榈酸(C16∶0)、亚油酸(C18∶2 n-6c)、硬脂酸(C18∶0)、花生四烯酸(C20∶4 n-6)和棕榈油酸(C16∶1)等脂肪酸为北京油鸡腿肌中的主要脂肪酸,其含量占总脂肪酸的95.52%;除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外,饱和脂肪酸(SFAs)、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不饱和脂肪酸(UFAs)、必需脂肪酸(EFAs)和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比例在不同日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450日龄绝对含量极显著地高于150和300日龄(P0.01);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 n-3,DHA)、α-亚麻酸(C18∶3 n-3,ALA)和花生四烯酸(C20∶4 n-6,ARA)、亚油酸(C18∶2 n-6c,LA)分别是北京油鸡腿肌中主要的n-3系列和n-6系列PUFAs,北京油鸡腿肌n-6/n-3 PUFAs比例在21.18~24.39∶1范围内,且450日龄显著高于150和300日龄。研究结果提示日龄对北京油鸡腿肌脂肪酸分类的绝对含量影响程度高于对相对比例的影响,且基于脂肪酸绝对含量,北京油鸡150和450日龄的腿肌在营养及风味上要优于300日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