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海燕 《养殖技术顾问》2013,(10):211-211,249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现代繁育理论的不断发展,猪的高生长速度机制的研究已达到基因水平。OB基因是近年来人们发现的与肥胖有关的基因,大量的体外试验研究表明,OB基因的表达产物瘦素(1eptin)具有降低体脂含量的作用。因此,人们推断OB基因与猪的生长性能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近年来,对猪OB基因多态性与其生产性能关系的分析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试验采用PCR—RFLP法分析了三江白猪、大白猪、长白猪、长×大猪群体OB基因3469位点的多态性,并分析了三江白猪OB基因多态性与其仔猪早期生长性能之间的关系,以期找到影脂肪蓄积的数量性状座位,从而为提高我国地方猪种瘦肉率等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猪多潜能性维持因子5(developmental piuripotency associated 5,Dppa5)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母猪繁殖性状的遗传效应。以长白猪和大白猪为试验群体,采用PCR-RFLP、克隆测序等方法分析检测猪Dppa5基因的多态性并对其与母猪产仔性能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猪Dppa5基因外显子上存在2个错义突变位点:g.363 T> C和g.844 G> T;猪Dppa5基因g.363 T> C 位点对初产大白猪的总产仔数有极显著影响(P< 0.01),对经产大白猪、长白猪的产活仔数有显著影响(P< 0.05);g.844 G> T位点对经产长白猪和大白猪的总产仔数有显著影响(P< 0.05)。综合结果分析,Dppa5多态位点对猪的繁殖性能存在影响,可作为潜在的遗传标记,为猪的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旨在研究猪多潜能性维持因子5( Dppa5)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母猪繁殖性状的遗传效应.通过基因池测序的方法寻找该基因的突变位点,并采用PCR-RFLP进行基因型检测,最后将其与大白猪和北京黑猪的繁殖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在猪Dppa5基因外显子上存在2个错义突变位点(g.363 T>C和g.844 G>T).(2)2个位点在大白猪和北京黑猪上均表现出多态性.(3)2个位点对经产母猪的仔猪初生窝质量的影响显著,对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的影响不显著.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分析,可将该基因作为影响母猪繁殖性状的候选基因之一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胎次、年度、季节对丹系长白猪、大白猪窝产仔数、仔猪初生重、仔猪均匀度等繁殖性能指标的影响,并比较两个品种的差异,对300头丹系长白猪、299头丹系大白猪繁殖记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丹系长白猪、大白猪初产母猪窝产仔数低于经产母猪,长白猪仔猪初生重随胎次的增加逐渐降低,而大白仔猪初生重随着胎次的增加逐渐升高;仔猪均匀度均随着胎次的增加而升高;2018—2021年窝产仔数逐年升高,仔猪均匀度年度间没有表现出规律性;春季与秋季分娩的母猪窝产仔数高于夏季和冬季,秋季仔猪初生重表现最差,仔猪均匀度秋季表现最佳;从窝产仔数、初生重与仔猪均匀度来看丹系长白猪性能略优于大白猪。  相似文献   

5.
大白猪PTGS2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将其与大白猪的繁殖性状进行关联分析,为猪分子遗传标记提供依据。以美系及法系纯种大白猪基因组DNA为模板,构建DNA混合池,通过克隆测序比对,检测猪PTGS2基因的遗传变异;采用PCR-RFLP技术对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与目标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猪PTGS2基因外显子2上存在1个g.86A>G碱基突变,并具有Msp Ⅰ酶切位点多态性,且在大白猪群体中检测到AA、AG和GG 3种基因型;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结果显示,在法系大白猪群体中,PTGS2基因g.86A>G多态性分布达到遗传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美系大白猪群体中,AA基因型初产母猪弱仔数显著少于AG基因型(P<0.05),AA基因型经产母猪初生窝重显著高于AG基因型(P<0.05);在法系大白猪群体中,GG基因型个体总产仔数、健仔数和初生窝重均高于AA和AG基因型,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PTGS2基因外显子2 g.86A>G多态性位点显著影响初生窝重和弱仔数,可作为猪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潜在位点。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643头母猪为实验材料,利用CRS-RFLP技术对猪ITGB1基因第14外显子C42241T位点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并将基因多态性与猪的产仔数进行关联分析,旨在探讨该多态位点能否作为猪产仔数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结果表明:42241多态位点的基因型效应对长白猪的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影响不显著;对于大白猪和杜洛克猪,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TNB和NBA差异显著(P<0.05),其效应为TT>TC>CC,且TT型个体具有较高的产仔数主要是由基因的加性效应导致的。因此,42241位点TT基因型可作为大白猪和杜洛克猪TNB和NBA性状的标记基因型。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将其与大白猪的繁殖性状进行关联分析,为猪分子遗传标记提供依据。以美系及法系纯种大白猪基因组DNA为模板,构建DNA混合池,通过克隆测序比对,检测猪PTGS2基因的遗传变异;采用PCR-RFLP技术对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与目标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猪PTGS2基因外显子2上存在1个g.86AG碱基突变,并具有MspⅠ酶切位点多态性,且在大白猪群体中检测到AA、AG和GG 3种基因型;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结果显示,在法系大白猪群体中,PTGS2基因g.86AG多态性分布达到遗传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美系大白猪群体中,AA基因型初产母猪弱仔数显著少于AG基因型(P0.05),AA基因型经产母猪初生窝重显著高于AG基因型(P0.05);在法系大白猪群体中,GG基因型个体总产仔数、健仔数和初生窝重均高于AA和AG基因型,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PTGS2基因外显子2g.86AG多态性位点显著影响初生窝重和弱仔数,可作为猪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潜在位点。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5,(10):69-72
以Leptin基因作为控制猪产仔性状和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在合作猪群体中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检测,分析Leptin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及突变位点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同时,结合生长性状和母猪产仔性状记录,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对产仔性状、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通过对合作猪Leptin基因SNPs分析,检测到了2个等位基因,3种基因型。Leptin基因第3469位点的基因型效应对合作猪体重、体高、胸围、头长、头胎总产仔数、2胎总产仔数、2胎活产仔数、3胎总产仔数、3胎活产仔数和4胎活产仔数影响均显著(P0.05),而对体长、头胎活产仔数和4胎总产仔数影响不显著(P0.05)。这表明Leptin基因第3469位点的突变与合作猪的产仔数和生长性状有密切关系,Leptin基因可作为控制合作猪产仔性状和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旨在探究猪SRRM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326267396与母猪产仔数性状的关系。基于前期GWAS数据筛选出与母猪产仔数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SRRM3,本研究选取465头大白猪作为实验对象,通过Sanger测序检测SRRM3基因内SNP位点,并与母猪产仔数性状进行关联分析。SRRM3基因rs326267396位点存在G>T突变,且检测出GG、GT、TT 3种基因型。结果显示GT基因型个体较多,GG基因型和GT基因型个体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都显著高于TT基因型个体,且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的加性效应达到显著水平,而健仔数的加性效应与母猪产仔数的显性效应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此外,定量结果显示猪SRRM3基因在卵巢、子宫和心脏组织中高表达,其中在子宫组织中表达量最高;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出与SRRM3基因rs326267396位点不同亚型结合的转录因子发生变化;以及SRRM3基因可能通过与CDC5L蛋白(调节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和成熟)结合参与调控母猪的繁殖性能。综上,SRRM3基因rs326267396位点与产仔数性状显著相关,推测SRRM3基因可作为大白猪繁殖...  相似文献   

10.
试验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山西马身猪、山西白猪、长白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5个品种共490头猪的DE-CR1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结果显示,DECR1基因外显子2位点存在多态性,表现出AA、BB和AB 3种基因型。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5个猪种都是等位基因B为优势基因;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结果显示,山西白猪和杜洛克猪处于平衡状态,山西马身猪、长白猪和大白猪处于非平衡状态;各品种猪的多态信息含量均为中度多态。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猪ZP4基因的SNP在群体中的选择压及其与产仔数的关联性。收集大白猪、长白猪、长大二元猪3个群体共计328头母猪的产仔数记录,利用直接测序法克隆ZP4基因中的SNP位点,采用广义显性模型分析ZP4基因SNP与产仔数的关联性。采用lositan软件,Tajima′s D检验和Fu and Li′s D检验来检测ZP4的选择压。结果发现,ZP4中共检测到27个SNPs,关联分析表明A268T在3个猪群体中均与总产仔数显著关联(P0.05),A268T在长白猪和大白猪群体中与产活仔数显著关联(P0.05),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T2950C位点受到了正选择作用,虽然该位点突变与产仔数关联不显著,但是T2950C与A268T存在紧密连锁。关联分析和选择压力分析说明ZP4基因可以作为猪产仔数的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晋汾白猪母猪的繁殖性状,试验对晋汾白猪1~6胎的繁殖性状指标进行跟踪统计,并与大白猪、长白猪和山西省常见的猪种及组合的繁殖性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晋汾白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28日龄断奶头数、28日龄断奶窝重2~5胎与1胎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经产母猪3~5胎表现较好,尤其第4胎表现最好;晋汾白猪繁殖性状与国外大白猪、长白猪相比1~2胎差异不明显,3~5胎较外种猪多1~2头;晋汾白猪与山西省常见的猪种及组合相比,初产母猪平均产仔数表现次之,不如大汉梅母本系,但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晋汾白猪表现最好,极显著高于山西黑猪和长大组合(P0.01);晋汾白猪的初产平均个体重表现最好,经产平均个体重方面次之。综合各项指标分析,晋汾白猪母猪繁殖性状不论与外种猪相比还是与其他优秀组合相比都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和卵泡刺激素β(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β,FSHβ)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母猪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采用PCR-RFLP方法对大白猪、杜洛克猪和长白猪3个猪种共487头母猪进行了PRLR和FSHβ基因多态性检验,并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LSD法分析不同基因型与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窝重和断奶窝仔数等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RLR基因在大白猪和长白猪中B等位基因均为优势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717和0.548,大白猪BB基因型总产仔数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长白猪BB基因型断奶窝重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FSHβ基因在大白猪、杜洛克猪和长白猪3个猪种中B等位基因均为优势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804、0.760和0.789,长白猪BB基因型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呈现BB>AA>AB趋势。因此,PRLR和FSHβ基因对荣昌猪场母猪繁殖性能有一定影响,可作为母猪繁殖性能分子选育的候选参考基因。  相似文献   

14.
PRLR、RBP4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其对大白猪产仔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猪繁殖性状候选主效基因PRLR、RBP4多态性在大白猪群中的遗传效应,并应用于遗传改良,试验检测了278头大白母猪的基因多态性分布,分析了2个基因多态性位点不同基因型与该群体1418胎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PRLR基因位点上优势等位基因为B,其频率为0.538;头胎、二胎和所有胎次各基因型母猪的总产仔数大小均为BBABAA,经产胎次各基因型母猪则为ABBBAA,但均没有显著差异,产活仔数的分析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RBP4基因位点在该群体中均为AA型纯合子。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和卵泡刺激素β(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β,FSHβ)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母猪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采用PCR-RFLP方法对大白猪、杜洛克猪和长白猪3个猪种共487头母猪进行了PRLR和FSHβ基因多态性检验,并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LSD法分析不同基因型与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窝重和断奶窝仔数等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RLR基因在大白猪和长白猪中B等位基因均为优势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717和0.548,大白猪BB基因型总产仔数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长白猪BB基因型断奶窝重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FSHβ基因在大白猪、杜洛克猪和长白猪3个猪种中B等位基因均为优势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804、0.760和0.789,长白猪BB基因型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呈现BB>AA>AB趋势。因此,PRLR和FSHβ基因对荣昌猪场母猪繁殖性能有一定影响,可作为母猪繁殖性能分子选育的候选参考基因。  相似文献   

16.
8个猪种ESR和FSHβ基因合并基因型与繁殖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测序和PCR-SSCP方法,对莱芜猪、鲁莱黑猪、里岔黑猪、鲁烟白猪、新沂蒙黑猪5个山东地方/培育猪种和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3个引进猪种共8个猪种323头繁殖母猪进行ESR和FSHβ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这2个基因座的合并基因型对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基因位点在8个猪种的测定群体中均存在多态性,但山东地方/培育猪种与引进猪种间在合并基因型频率上存在较大差异。遗传效应分析表明,合并基因型对初产和经产胎次的产仔数影响显著(P〈0.05),优势合并基因型BBBB的母猪比AAAA合并基因型母猪的初产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分别多2.54和2.65头/胎,经产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分别多2.29和2.35头/胎,并且合并基因型对产仔性状的遗传效应并非各基因型效应的简单相加。  相似文献   

17.
检测了俄罗斯大白猪及萍乡华中二头乌猪16个遗传标记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分析了二个猪种群体间在上述16个基因位点上的遗传变异,探讨了所测遗传标记基因位点与种猪繁殖性状的相关性。同时,对两个猪种母猪体内抗红细胞抗原“天然抗体”的存在种类及效价与其繁殖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兽医学报》2017,(11):2227-2234
为比较繁殖性状主效基因对不同品系大白猪产仔性能的影响,以便在不同品系大白猪选种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本试验采用PCR-RFLP技术,分别对促卵泡素亚基β(FSHβ)、催乳素受体(PRLR)、视黄醛结合蛋白(RBP4)、核受体辅激活蛋白Ⅰ(NCOA1)、瘦素(LEP)等5种与繁殖性状相关候选基因的基因型频率以及不同基因型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在英系、美系大白猪群体中进行了检测与关联分析。结果显示:NCOA1和LEP基因多态位点分别在英系和美系大白猪中未检测到BB基因型,其他基因多态位点均存在AA、AB、BB等3种基因型,在美系大白猪群体中5个基因多态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而在英系大白猪群体中除在FSHβ、NCOA1、LEP基因多态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外,在PRLR、RBP4基因多态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1)。各基因不同基因型与产仔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英系大白猪还是美系大白猪,FSHβ基因多态位点在窝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中均表现为BB型为有利基因型,在美系大白猪中BB型较AA型总产仔数高1.6961头(P<0.05),产活仔数高1.696 9头(P<0.05),但在英系大白猪中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LEP基因在英系大白猪中BB型为有利基因型,分别较AA型母猪总产仔数高0.790 7头、产活仔数高1.409 3头(P<0.05),而在美系大白猪中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PRLR、RBP4、NCOA1基因对产仔数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选取山西马身猪、山西白猪、长白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5个品种共454头,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DECR1基因第5外显子位点的遗传多态性.结果显示,DECR1基因第5外显子位点存在多态性,表现出CC、CD、DD三种不同基因型.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除山西马身猪外,其余品种都是等位基因D为优势基因;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显示,长白猪、大白猪、山西白猪处于平衡状态,山西马身猪、杜洛克处于非平衡状态;各品种猪的多态信息含量均表现为中度多态,PIC值均在0.3629~0.3748之间.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基因多态性(SNP)及其与母猪繁殖性状间的相关性。选取400头母猪(大白猪×长白猪)为研究对象,利用PCR-PFLP技术检测RBP4基因多态性,计算基因型频率,以及RBP4基因与母猪主要繁殖性状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A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该群体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AA基因型产仔数、产活仔数和断奶仔猪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AB、BB基因型(P0.05;P0.01),各基因型间木乃伊胎数、流产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AA基因型与产死胎数呈显著负效应(P0.05),从而间接增加了窝产仔数。综合结果分析,RBP4基因AA基因型有利于增加母猪窝产仔数,对猪的繁殖性能存在影响,可作为潜在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为猪的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