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裁剪20090716和20090730两景HJ-l CCD多光谱影像的部分作为试验区,基于面向对象法实现了厚云、薄云及云影的检测,进而利用替换法去除云和云影.对原影像、去云后影像的像元灰度均值、最大值、标准差、熵等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还原后的影像符合地面实际,面向对象与替换法可作为HJ-1 CCD多光谱数据的云检测与去除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叶绿素是一种反映植物生长水平和健康状况的重要生理生化指标,为快速、无损地大规模获取柑橘冠层的叶绿素含量以精确指导果园管理,利用多旋翼无人机搭载多光谱传感器获取多波段反射率数据,使用多光谱阴影指数对冠层阴影和土壤背景进行剔除,计算得到植被指数与纹理特征,将地面实测的叶绿素含量作为验证,综合对比了全子集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和深层神经网络的反演精度以选取最优模型。结果表明,植被指数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良好;将仅使用植被指数与仅使用纹理特征的建模结果进行对比,仅使用纹理特征的模型在全子集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反演精度均有明显提升;结合植被指数与纹理特征共同建模后,全子集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反演精度相比仅使用纹理特征的模型均能获得提升;深层神经网络因其良好的非线性拟合能力,获得了最高的反演精度,R2、MAE、RMSE分别为0.665、7.69 mg/m2、9.49 mg/m2,成为本文最优模型。本研究利用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反演得到柑橘冠层叶绿素含量,为实现柑橘生长监测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醋糟有机基质为研究对象,采用便携式可见/近红外光谱仪获得基质样品的光谱信息,经过归一化和一阶微分预处理后,采用逐步回归法提取对有机基质全氮反应敏感的特征光谱,建立基于特征波长组合的线性回归模型.其中,以1 699、746、1 864和2 154 nm为特征波长的四元回归模型为最佳,其预测相关系数和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33 4和1.04.结果表明,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通过特征光谱的提取并建立相应的回归模型,可以实现对有机基质全氮含量的快速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透明度遥感反演及其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鄱阳湖实测光谱的特征分析,结合透明度野外量测,利用MODIS影像分期统计回归方法反演得到透明度信息和分析其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红光和近红外波段是反演水质参数透明度的敏感波段,鄱阳湖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透明度变化较大,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与实测数据吻合。利用该遥感模型可以实现大面积鄱阳湖透明度实时动态监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核桃仁脂肪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在1 040~2 560 nm光谱范围内采集了核桃仁近红外光谱。首先,通过多元散射校正和标准正态化组合方法对原始光谱信息进行预处理,采用马氏距离法剔除异常样本;然后,运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与相关系数法相结合,进行特征波段筛选;最后,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和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建立了核桃仁脂肪含量的预测模型。结果显示,以筛选出的6个特征波段为输入,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建立的核桃仁脂肪质量分数预测模型的验证集决定系数为0. 86,均方根误差为1. 584 9%;采用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建立的模型验证集决定系数为0. 88,均方根误差为1. 371 6%;表明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的建模质量优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采用特征波段建立的支持向量机回归预测模型能大幅降低建模复杂度,实现核桃仁脂肪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6.
近红外透射光谱无损检测赣南脐橙糖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近红外透射光谱无损检测赣南脐橙内部糖度指标的可行性,并建立近红外透射光谱与赣南脐橙内部糖度指标之间的关系.以80个赣南脐橙为研究对象,利用透射光谱测定法获取完整赣南脐橙的近红外光谱(200~1100nm),选取不同的光谱波段范围对水果样本的透射光谱进行有效信息的提取,并结合多元线性回归(MLR)、主成分回归(PCR)和偏最小二乘法(PLS)3种不同的数学校正方法对赣南脐橙的糖度(SC)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为:在550~900nm波段范围内,PLS校正模型的预测精度最好,其相关系数为0.9032,预测样本均方根误差为0.2421.实验结果表明,近红外透射光谱可以作为一种准确、可靠、无损的检测方法,用于检测赣南脐橙内部的糖度指标.  相似文献   

7.
基于无人机-卫星遥感升尺度的土壤盐渍化监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卫星遥感对裸土期土壤盐渍化的监测精度,以河套灌区沙壕渠灌域为研究区域,利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和GF-1卫星遥感分别获取图像数据,并同步采集土壤表层含盐量;将实测含盐量与无人机和GF-1卫星两种数据的光谱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引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ultivariable linear regression,MLR)、逐步回归模型(Stepwise regression,SR)和岭回归模型(Ridge regression,RR),分别构建盐渍化监测模型;采用改进的TsHARP尺度转换方法,将无人机数据建立的趋势面应用到GF-1卫星尺度上,经过转换残差校正,对升尺度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种遥感数据的光谱波段和盐分指数中,蓝波段B1、近红外波段B5、盐分指数SI、盐分指数S5和改进的光谱指数NDVI-S1与表层土壤盐分的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均在0.3以上;在3种回归模型中,利用无人机多光谱影像数据和GF-1多光谱影像数据反演表层土壤含盐量的最优模型分别是SRU模型和MLRS模型;升尺度后土壤含盐量的反演精度高于直接采用卫星遥感数据反演的精度。本研究可为裸土期土壤盐渍化的大范围快速精准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叶面药液浓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白晶  殷磊 《农业机械学报》2012,43(9):197-201,208
提出了一种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叶面药液浓度的方法。采用漫反射测量方式获取了叶面药液的近红外光谱。选用标准偏差归一化、三点滑动平均滤波和一阶导数为最优组合预处理。通过7种波段方案的对比,得出最优波段为350~1 900 nm。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叶面药液质量浓度与光谱反射率的定量分析模型。其预测集相关系数为0.994,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039。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叶面药液浓度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小开河引黄灌区土壤盐渍化定量遥感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黄河下游土地次生盐渍化呈现反复和逐渐加剧的态势,对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造成危害。以黄河三角洲小开河引黄灌区为研究区,基于野外实地调查的土壤盐分含量以及Landsat8 OLI多光谱影像,分析土壤样品的光谱曲线特征,利用诊断指数法选取诊断指数较大的波段反射率数据作为自变量,土样盐分数据为因变量,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土壤含盐量反演模型。结果表明:土壤盐渍化程度越高,影像光谱反射率越低,且在近红外波段反射率最高;BP神经网络模型的反演精度优于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R~2为0.980 8,RMSE为1.059 5,平均相对误差为15.4%,拟合精度较高,能够为灌区盐渍化治理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0.
模拟多光谱卫星宽波段反射率的冬小麦叶片氮含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年大田和小区试验下的实测小麦冠层高光谱信息,利用传感器光谱响应函数模拟Landsat 8、SPOT 6、HJ-1A、HJ-1B、GF-1和ZY-3卫星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冠层光谱反射率,构建基于光谱指数的全生育期叶片氮含量(Leaf nitrogen concentration,LNC)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基于不同传感器模拟的宽波段光谱反射率、光谱指数之间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所有筛选的光谱指数和叶片氮含量都在P0.01水平显著相关,基于各光谱指数所构建的全生育期叶片氮含量估算通用模型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基于综合指数(TCARI/OSAVI)、转化叶绿素吸收反射指数(TCARI)、比值植被指数(RVI)的叶片氮含量估算模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噪声等效误差(NE)均小于1.6,其中以TCARI/OSAVI建立的叶片氮含量估算通用模型具有最好的拟合、检验精度和适用性,模型决定系数为0.62,NE为1.26。  相似文献   

11.
为利用机载激光雷达(Airborne Li DAR scanning,ALS)、结合高空间分辨率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提出一种利用统计高程分布曲线生成的ALS伪波形,结合点云强度信息和CCD影像RGB 3波段数据对山区复杂地表进行分类的方法,并验证了该方法对山区复杂地形下典型地物的分类精度。通过安徽黄山地区研究区数据分类结果与相同区域基于光学图像的Globe Land30全球分类产品的对比,验证了该分类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利用伪波形结合强度信息和RGB信息生成的分类特征曲线,采用神经网络分类方法(ANN)将研究区内地物分为农田、森林、水体、村庄4类。结果表明,研究区分类总体精度达到95. 22%,Kappa系数0. 919 2,较同一区域、同等分辨率的光学数据分类产品(总体精度79. 56%,Kappa系数0. 661 8)精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丘陵山区农业产业体系不完善,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业机械化之间互联互通性差,融合程度较低,农产品生产附加值低等问题,开展了重庆市丘陵山区循环农业机械化模式应用研究。通过剖析重庆市丘陵山区两个典型的循环农业机械化应用模式,研究机械化在重庆丘陵山区循环农业产业发展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总结提炼重庆市丘陵山区循环农业机械化模式,为继续做好丘陵山区循环农业机械化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丘陵山地拖拉机电液悬挂控制系统田间试验困难、可重复性差等问题,基于半实物仿真技术开展电液悬挂控制系统试验研究。首先通过对试验拖拉机和悬挂作业装置进行受力分析,建立了丘陵山地拖拉机整机动力学模型、铧犁体的土壤阻力模型和拖拉机悬挂装置动力学模型。然后对丘陵山地拖拉机电液悬挂系统横向仿形控制、位控制、牵引力控制以及力位综合控制的系统原理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丘陵山地拖拉机电液悬挂模糊PID控制器。之后搭建拖拉机电液悬挂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试验平台,开发电液悬挂控制系统,开展电液悬挂系统仿地形控制、力控制、位控制和力位综合控制等试验,对比分析模糊PID控制和经典PID控制方法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性能较好:在位置控制模式下,模糊PID控制无超调,控制系统响应时间为0.6s,较经典PID控制提高约33.3%;耕深控制系统稳态误差约为0.05cm,较经典PID控制降低约50%;在力控制模式下,模糊PID控制耕深的跟随误差最大值为0.38cm,标准差为0.17cm,较经典PID控制分别下降了64.5%、39.3%,验证了所开发的电液悬挂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升尺度转换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含盐量监测精度。以内蒙古河套灌区沙壕渠灌域为研究区,4月裸土期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主导变异权重法、局部平均法和最邻近法将试验区无人机4波段影像(0.1m)升尺度至与GF-1卫星(16m)同一尺度,引入3种变量组合作为模型输入变量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ultivariable linear regression,MLR)和BP神经网络模型(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s,BPNN)构建不同数据源关于土壤含盐量的定量监测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波段比值均值法对GF-1卫星数据进行修正,实现基于卫星因子的研究区土壤盐分升尺度反演。结果表明,经统计指标评价后得出主导变异权重法在4块试验区针对4波段影像的尺度转换效果总体上优于其他2种转换方法;3种无人机-卫星遥感升尺度转换方法中,主导变异权重法监测效果最佳,局部平均法次之,最邻近法效果最差;对筛选得到的2个模型进行升尺度修正,得到验证效果最佳的监测模型为基于混合变量组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R2v为0.420,RMSEv为0.219%,比直接采用GF-1卫星数据得到的混合变量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R2v高0.217,RMSEv低0.013个百分点。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卫星、无人机多光谱遥感一体化监测裸土期农田土壤含盐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丘陵山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产量有所提升,但马铃薯收获机械化率却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收获是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中用工量最大的环节,造成了马铃薯生产过程人工成本逐渐提高,种植户效益下降。分析了目前我国丘陵山区马铃薯收获技术概况及制约丘陵山区马铃薯机械化发展瓶颈问题,提出了丘陵山区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的发展对策和展望,为从事丘陵山区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彭枫  丁玉娟 《农业工程》2019,9(11):67-70
绿色生态是新时代赋予土地整治的新内涵,实施工程生态化建设可以一定程度弥补土地整治的“生态短板”。针对贵州丘陵山区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从空间维度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阐述了土地整治田间道路的空间架构,分析了工程建设对田间道路沿线生态干预的4个区域,即基础的断面及延展面区、刚性材料的结构面区、交叉建(构)筑物的衔接区和施工土体损毁区,并提出了田间道路工程生态化建设的策略在于定位其功能、优选其建材和重构其环境。结果表明,田间道路工程生态化建设可以实现景观、生态和实用等方面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7.
王锐  蔡朕 《农业工程》2018,8(11):85-89
以重庆市江津区LandSat 8(L8)多光谱遥感影像和地面样点测土配方数据,开展了研究区L8地表反射率与土壤有机质的相关性分析,然后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遥感反演模型,最后利用模型计算了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L8各波段地表反射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呈负相关,双侧显著性检验均<0.01,其中,第6波段相关系数达到最大值为-0.840;以第4、5、6和7波段地表反射率建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元回归反演模型结果较好,模型判定系数R2=0.741;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遥感反演结果表明,研究区南部和北部边缘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沿江浅丘阶地和中部深丘谷地的土壤有机质主要为10~30 g/kg,呈现不规律分布。   相似文献   

18.
苗芳 《农业工程》2020,10(2):82-85
为满足丘陵山区机修梯田地波涌灌溉对换向阀的需求,采用虹吸原理和杠杆原理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一种由长方三通阀体和曲摆式伞形阀门组成的曲摆式三通换向阀。该换向阀的最大阻力矩发生在阀门开启阶段,加长阀门杆、缩短销轴到主轴的距离或提高密封环带材料的弹性系数均可以减小换向时的最大阻力矩。其换向阻力小,移动方便,满足丘陵山区机修梯田地对波涌灌溉设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西南地区地处丘陵山区,地理环境复杂,薯类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比大,但生产机械化水平低。针对西南地区薯类生产机械薄弱和农机农艺不协调的问题,从马铃薯品种、生产现状、国内外生产装备方面综述西南丘陵山区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现状,从播种作业、生产模式、生产技术等方面分析西南地区马铃薯生产机械应具有小型化、低功耗、挖掘减阻、收获低损伤等关键技术,并针对西南丘陵山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