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整个围产期,无论是体况或是饲喂策略,对机体新陈代谢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围产期的自由采食可增加整个哺乳期的总采食量,同时可防止过多的背膘损失,并且明显改善仔猪生长速度和增加断奶重。为克服母猪围产期的能量负平衡,特对自由采食策略替代传统限料饲喂方法(标准为3kg/(头/d))进行了试验评估,并对血浆代谢物浓度、甲状腺激素变化、背膘厚度变化、母仔猪的生产性能等参数进行监测。在分娩时,自由采食的母猪采食量会降低,但仍是限饲母猪采食量的两倍。结果显示:自由采食的母猪(试验组)  相似文献   

2.
在母猪后备阶段及妊娠阶段限饲,是现代高产母猪实现高生产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限饲的目的一是给后备母猪以足够的时间发育,二是提高胚胎着床率,三是控制体况,预防难产和提高哺乳期采食量。后备母猪的饲养策略:75千克前自由采食,分阶段饲喂小猪料和中猪料。至75千克时,适当限料,维持生长速度在600~700克/天,保证母猪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因子设计,将132只体重相近、健康的50日龄断奶獭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采用自由采食及饲喂给自由采食量的85%、90%、95%的饲粮,研究有效改善断奶獭兔消化道健康、促进断奶獭兔生长发育的最佳限制饲喂方式.结果表明:不同限制饲喂量对试验兔3月龄末期体重、平均日增重及料肉比无显著影响(P>0.05);饲喂给自由采食量85%的饲粮组5月龄体重显著高于95%组(P<0.05);在限制饲喂量为自由采食85%和90%时,降低了试验兔死亡率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总计84头母猪(PIC,Line1050)和它们所生仔猪被用于本实验,以确定泌乳料和教槽料采食对母猪和仔猪性能的影响。母猪按照分娩日期和胎次被分为3组,并按照2×2因子实验:母猪采食(自由采食与限饲)和仔猪采食(不喂仔猪料与喂仔猪料)共4个处理。仔猪被交叉寄养于每个实验组,以均衡窝重和窝仔猪数(>11头仔猪)。实验采用的是一种普通泌乳母猪料(ME 14.65MJ/kg,TID 0.97%lys),产仔后3d自由采食组母猪开始自由采食,限饲组母猪饲喂比自由采食组少25%的泌乳母猪料。饲喂仔猪料组仔猪采用的是加有1%氧化铬标记物的颗粒料(ME 14.64MJ/kg,TID 1.56%Lys),从3日龄喂到21日龄断奶。仔猪分别于3、7、14、21日龄称个体重,并每天计量仔猪采食量。在7、14、21日龄采集所有喂仔猪料的仔猪的粪便样本,同时通过仔猪粪便颜色区分采食仔猪料的仔猪和未采食仔猪料的仔猪。母猪在分娩后和断奶时称重,并测量P2点(距背中线6.5cm,最后肋骨)背膘。泌乳料采食和仔猪料采食没有相互作用,自由采食组母猪减少了体重损失(-15kg与-24kg;P<0.01),提高了仔猪窝重(P<0.04)和日增重(P<0.04),并比限饲组提高了断奶后14d内发情率(90%与71%;P<0.03)。饲喂仔猪料对母猪体重、背膘损失无影响(P>0.30),但会拖后母猪断奶后14d内发情间隔(5.4d与4.9d;P<0.09)。饲喂仔猪料有改善断奶窝重(61.2与56.7kg/d;P<0.09)和减少交叉寄养后仔猪死亡率(3.9%与7.3%;P<0.06)的倾向。自由采食母猪组和限饲母猪组仔猪采食仔猪料量差异不明显(2.24与2.28;P<0.93)。喂仔猪料组大约60%仔猪被确定采食了仔猪料,在被确定采食仔猪料的仔猪中有23%、20%和57%开始采食分别从3~7日龄、7~14日龄、14~21日龄。从断奶后0~28d,饲喂仔猪料与不喂仔猪料组在断奶后28d重(P<0.95)、日增重(P<0.86)、日采食量(P<0.93)和料重比(P<0.95)差异不显著。采食仔猪料的仔猪在断奶后28d重(P<0.16)和日增重(P<0.06)方面好于不吃仔猪料和不喂仔猪料仔猪。结论:喂仔猪料可以改善仔猪成活率但不能改进仔猪断奶前增重和母猪性能表现。泌乳母猪采食量低会对母猪性能和仔猪性能产生负面影响。让更多的仔猪采食仔猪料对改善仔猪断奶后性能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5.
《养猪》2016,(4)
为研究母猪妊娠期采食水平对其体况、哺乳期采食量和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58头大约克母猪,配种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食高、中、低水平采食量饲粮,测定母猪不同阶段的背膘厚,统计母猪妊娠和哺乳期采食量,以及母猪的繁殖性能,分析母猪妊娠期采食量对其背膘厚、哺乳期采食量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猪妊娠期高水平的饲喂量可增加其妊娠30 d、分娩和28日龄断奶时的背膘厚,分别增加13.77%~17.34%、28.11%~28.87%、16.60%~17.58%,高水平饲喂量使母猪分娩时的背膘厚达到21.74 mm,而妊娠期中低水平饲喂母猪分娩时的背膘厚为16.87~16.97 mm,极显著低于妊娠期高水平饲喂母猪分娩时的背膘厚。妊娠期的采食量与泌乳期采食量负相关;妊娠期中低水平饲喂的母猪,其分娩后的采食量增加较快,且保持在较高水平,分娩至断奶日均采食量达到3.66~4.30 kg。妊娠期饲喂中等水平母猪的初生仔猪数、21日龄仔猪数和28日龄仔猪数最多,其次分别为高水平饲喂组、低水平饲喂组,中饲喂水平组初生仔猪数显著高于妊娠期饲喂低水平采食量的母猪,而且所产仔猪整齐度最好,仔猪初生、21日龄、28日龄体重的变异系数低于10%,而其他两组均高于10%。由此可见,母猪妊娠期间饲喂水平自1.4倍维持需要逐渐增加至2.6倍最为适宜,不仅有利于母猪分娩后采食量的快速增加,保障仔猪的营养需求,而且有利于使母猪妊娠期和哺乳期的背膘厚保持在适宜水平,母猪哺乳期的体脂损耗减少。  相似文献   

6.
怀孕母猪在妊娠期间饲料的采食量是决定母猪妊娠过程中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关系到胎儿的发育和仔猪成活、强弱和增重,而且与母猪再配种密切相关。为了探讨母猪妊娠期采食量减少对繁殖性能的影响,我们进行了观察研究,现报告如下。1母猪选择和采食观察选择327头进入怀孕舍的妊娠母猪,每天上、下午进行观察,记录采食量减少的妊娠母猪头数及其天数直至分娩断奶,再配种为止。将正常采食(每天约采食3kg料)的母猪为健康对照组,将采食量减少1/2~2/3且累计有15天以上的母猪为试验组。妊娠全期观察结果,在327头入怀孕舍…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处理方式下象草对育成奶水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12月龄健康育成奶水牛24头,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4种不同处理类型象草饲粮。结果表明:饲喂新鲜象草日均采食量、日增重和血清尿素氮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青贮象草饲粮组(P0.05);饲喂新鲜象草组背膘厚度显著低于青贮饲料组(P0.05)。试验表明,以新鲜象草+精料补充料组饲喂效果最好,其次为青贮象草+精料补充料组。  相似文献   

8.
《养猪》2019,(2)
试验旨在研究规模化养殖场母猪产前不同的饲喂方式对哺乳期母猪产仔性能、采食量及背膘损失的影响,随机选择刚上重胎、体况相近、妊娠107 d的母猪98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产房中奇数床位为试验组,偶数床位为对照组,每组49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母猪产前限饲2.7 kg/d,试验组母猪产前自由采食。试验期从妊娠母猪上重胎开始,直到仔猪28日龄断奶后结束,共3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上重胎-断奶日采食量显著提高9.01%,产弱仔数显著降低66.6%;对母猪产仔-断奶日采食量、仔猪初生个体重、死胎数、母猪断奶后背膘损失存在降低的趋势(P0.05)。综上所述,母猪产前自由采食不仅有利于母猪自身体况的恢复,且能够有效降低弱仔数,提高猪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多花黑麦草饲喂奶牛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设4种不同梯度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和配合饲料的日粮组成对24头黑白花奶牛进行饲喂试验,以期探讨最佳经济效益的日粮组成,为推广饲用玉米Zea mays-多花黑麦草种植系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配合饲料饲喂量的减少,多花黑麦草采食量增加,青贮玉米的采食量不断减少.以每头饲喂6 kg配合饲料 30 kg多花黑麦草 自由采食青贮玉米试验组(2组)奶牛每天平均产奶量最高,达到11.59kg/头.以每头饲喂5 kg配合饲料 40 kg多花黑麦草 自由采食青贮玉米试验组(3组)奶品质最好,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0.
1奶牛产奶稀的原因 1.1粗饲料质量差 据调查,农户实施全株带穗玉米青贮饲喂奶牛的不足20%,饲喂玉米秸秆青贮的农户约占30%,喂玉米秸和麦秸的农户占50%以上。绝大多数奶农没有种植牧草或胡萝卜,奶牛的青饲料仅靠田间路边野生杂草。许多奶农给奶牛的日粮主要形式为“青贮+精料”或“麦秸+精料”的饲养模式。而且青贮料由于保管不善,易发酵发霉变质,导致青贮料质量下降,奶牛采食量减少,因而影响了产奶量和奶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养猪》2019,(5)
试验旨在研究母猪妊娠期饲喂全株玉米青贮料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30头健康2胎或3胎的配种长大母猪,按随机区组分为3个试验组,各试验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妊娠母猪基础饲粮分为妊娠前期(0~90 d)和妊娠后期(91 d至分娩)两个阶段配制。对照组饲喂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基础饲粮;处理1组采取80%基础饲粮投喂量+20%全株玉米青贮料(按风干量计)饲喂方式;处理2组采用90%基础饲粮投喂量+10%全株玉米青贮料(按风干量计)饲喂。试验结果显示,妊娠母猪饲喂全株玉米青贮料的处理1组和2组都极显著降低了母猪的便秘率(P0.01),其中处理1组母猪的便秘率控制的最低。饲喂全株玉米青贮料的2个处理组母猪妊娠0~90 d、90~110 d和0~110 d背膘厚增加值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提高,处理2组提升母猪背膘厚最好;饲喂全株玉米青贮料的2个处理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提高(P0.05),其中以处理2组效果最好。结果表明,妊娠期采取90%基础饲粮投喂量+10%全株玉米青贮料(按风干量计)的饲喂方式改善妊娠母猪便秘、体况和产仔性能的生产性能综合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饲喂水平对生长肥育阶段公、母分群饲养的母猪和去势公猪生产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90日龄、体重(40.80±0.10)kg、健康的生长肥育猪256头,按照相同性别随机分成母猪自由采食组、母猪限饲组、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和去势公猪限饲组,母猪限饲组喂料量是母猪自由采食组料量的90%,去势公猪限饲组喂料量是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料量的90%。试验于188日龄时结束,分别于90,125,170,188日龄测定各试验组猪只生产性能、眼肌面积及背膘厚度。试验结束时,各组随机选取10头猪只进行屠宰并测定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结果表明: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的体重、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最高;母猪限饲组体重及平均日增重最低;限饲组料重比均比其相应自由采食组低;去势公猪限饲组生产性能与母猪自由采食组接近。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在各阶段背膘厚度均为最高;母猪限饲组背膘厚度在试验各阶段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去势公猪限饲组在188日龄时眼肌面积显著低于母猪自由采食组和公猪自由采食组(P0.05)。去势公猪自由采集组屠宰率和瘦肉率最低,板油最多,母猪限饲组瘦肉率最高,板油最少。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肉色亮度在屠宰后1 h显著高于去势公猪限饲组(P0.05),接近PSE肉的亮度;母猪限饲组肉色红度最高,去势公猪限饲组大理石纹评分低于母猪和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P0.05)。说明自由采食的公、母猪增重最好,但料重比及肉质性状差于限饲的公母猪。  相似文献   

13.
选用25头未孕的杂交青年母猪(平均始重126公斤),用完全随机设计、按系谱和体重将其分配到5个处理组。第1组自由采食高蛋白(38%)饲粮;第2组按每天1.82公斤饲喂高蛋白(38%)饲粮;第3组自由采食低蛋白(13%)饲粮;第4组按每天1.82公斤饲喂低蛋白(13%)饲粮;第5组为配对饲养组,按自由采食高蛋白饲粮青年母猪头一天的平均采食量饲喂13%粗蛋白饲粮。试验期为30天。采用玉米-豆饼饲粮,用改变玉米:豆饼比例的方法来调整饲粮粗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4.
青贮油菜在生长期藏猪饲粮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青贮油菜在生长期藏猪饲粮中的应用效果,试验选择40头平均体重在(7.45±0.78)kg的健康状况良好的生长期藏猪,随机分成5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分别饲喂不同添加比例(0、10%、20%、30%与40%)的青贮油菜饲粮。预饲期7 d,试验期28 d,自由采食与饮水。结果表明:随着饲粮中青贮油菜比例的升高,藏猪平均末重、全期增重、平均日增重不断降低,而饲喂基础平均日采食量、干物质基础平均日采食量、料肉比不断增加。与对照组(处理1)相比,添加10%与20%青贮油菜组藏猪的平均末重、全期增重、干物质料肉比、粗灰分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干物质、粗蛋白质与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30%与40%青贮油菜,全期增重、平均日增重、料肉比、干物质、粗蛋白质与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果说明,青贮油菜可用于生长期藏猪饲粮配制,添加10%~20%时可保障生产性能,并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大量科学试验表明,牛、羊、鹅、兔等草食畜禽饲喂优质牧草可以减少精饲料用量30%~40%,提高增重15%~28%。实践证明用适量的优质牧草饲喂耗粮型畜禽———猪和鸡。同样可取得降耗节本的效果。1用优质牧草喂猎将串叶松香草、菊苣、苜蓿、籽粒苋等优质鲜牧草切短(2~3cm)后喂母猪,妊娠前期喂草量3kg,喂精料1.75kg,妊娠后期喂草2.5kg,喂精料2kg;哺乳期喂草0.5kg,喂精料5~5.5kg。冬季和早春喂其青贮料。结果母猪准胎率提高10%左右,猪崽35d断奶重提高11%,每头母猪每年节约精饲料155kg左右。此外,母猪便秘、子宫炎、无乳症、中暑等疾病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初产母猪的饲养会对母猪的终生繁殖力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达到初配目标,后备母猪在体重为50~100千克时应自由采食,到100千克时至少每天需要饲喂3千克含D E13~13.5兆焦/千克和0.55%~0.65%赖氨酸的妊娠母猪料,使其在适应期的增重为5~6千克/周,背膘会增加4毫米。1催情补饲在配种前14天增加能量摄入能,增加排卵量,在发情周期的前7天减料至2.75千克/天,配种前14天自由采食或增加至3.5~3.75千克/天。但注意不同的环境条件可以改变食欲和采食量。2饲养密度后备母猪饲喂在拥挤的圈舍很难查情,平时最少需1平方米,配种时需要1.4平方米,此外还需再…  相似文献   

17.
<正>1饲养好妊娠母猪1.1妊娠前期从母猪配种后到妊娠的第84 d为妊娠前期。妊娠前期的管理很重要,尤其是配种后23 d,采食量过大或采食能量过高的饲料容易造成胚胎死亡,应严格限饲管理。在寒冷的冬季,母猪抗寒能力差,特别是妊娠1个月以后,注意保暖或适当增加喂料量。1.2妊娠后期根据母猪体况,日喂妊娠母猪料为3~3.5 kg,产前1周喂料量开始逐渐减少,产仔当日饲喂0.5~1.7 kg。妊娠后期饲料中应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喂水平对巴美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选用体重为(23.37±2.04)kg的巴美肉羊母羔18只,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试验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按照自由采食(自由采食组)、自由采食量的85%(低限饲组)和自由采食量的65%(高限饲组)进行饲喂,预试期10 d,正试期80 d。结果表明:试验羊平均日增重随饲喂水平的提高而增加(P0.05);高限饲组的宰前活重和胴体重低于低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P0.05),后两组间差异不显著;各组耗料增重比和屠宰率差异不显著;各组肌肉pH、滴水损失、熟肉率和肌肉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差异,自由采食组肌内脂肪(IMF)含量高于低限饲组和高限饲组(P0.05);自由采食组肌肉中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高于低限饲组和高限饲组(P0.05)。由此可见,不同饲喂水平对试验羊耗料增重比、屠宰率和肉品质无显著影响,但自由采食可显著提高试验羊日增重、肌内脂肪含量和肌肉中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19.
R  C.  Sulabo  M.  D.  Tokach  E.  J.  Wiedemann  冯占雨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09,(2):34-37
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不同设计类型的教槽料饲喂器和较高的采食便利性对仔猪教槽料采食量及其断奶前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54头PIC1050系母猪及其所产仔猪,根据胎龄和分娩日期将试验母猪分成两批,再根据随机完全区组设计将每批试验母猪分入三个试验处理组中。处理1组为对照组,仔猪使用料斗型旋转式饲喂器;处理2组仔猪使用非料斗型旋转式饲喂器;处理3组仔猪使用长条式饲喂器。试验仔猪从分娩后第18天至断奶(第21天)进行自由采食教槽料,日粮含代谢能1585kcal/Ib、真回肠可消化赖氨酸仃IDLys)1.56%,并添加1.0%的三氧化二铬。母猪在整个哺乳期自由采食单一日粮(ME:1586kcal/Ib,TIDLys:0.97嘲。仔猪在出生后第0(出生当日)、18和21天(断奶时)进行个体称重,以计算总增重和日增重。计算饲喂器内饲料消耗量,并以此作为窝教槽料采食量。在断奶前3~12h,用无菌棉签对所有处理组的仔猪采集两次粪便样本。在两次取样中,仔猪粪便颜色至少有一次为绿色时,该仔猪就被认为采食教槽料仔猪(简称采食仔猪)。结果表明,使用不同设计类型的饲喂器进行饲喂的仔猪,断奶时在个体重(p〈0.18)和窝重(P〈0.51)上均没有显著差异,在个体和窝的总增重伊〈0.20)及日增重(P〈0.31)上也很接近。采用非料斗型旋转式饲喂器或长条式饲喂器饲喂的仔猪,所消耗的总教槽料比使用料斗型旋转式饲喂器饲喂的仔猪多2.7倍(P〈0.0001)。对于料斗型旋转式、非料斗型旋转式和长条式饲喂器饲喂的仔猪,每12h平均饲喂频率分别是1、2.3和4.2次。饲喂器设计类型对饲喂教槽料仔猪中采食仔猪的比例有显著影响(P〈0.0001)。在使用料斗型旋转式、非料斗型旋转式和长条式饲喂器的仔猪中,采食仔猪分别占69%、47  相似文献   

20.
朱砺  王晓艳 《养猪》2013,(1):37-40
如何饲喂好哺乳母猪的挑战并不是新话题,对于任何育种群,高瘦肉率和高产母系的遗传改良使得这个话题变得至关重要.妊娠期避免母猪过度采食的精细饲喂计划将对此有帮助.分娩后适当的管理包括饲喂湿拌料,给母猪足够的采食时间,监控采食量或根据食欲饲喂,可以更多更快地增加母猪采食量.环境温度过高对于母猪采食行为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也不应该被忽视.最后,就人员、饮水供应、母猪的舒适度和自动化设备对母猪采食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做了简短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