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在许多猪场中,常见后备母猪在第一胎或第二胎时因繁殖障碍和腿病等问题而不得不被淘汰,而有时淘汰的比例可占总淘汰母猪头数的45%。因此大大增加了猪场的管理费用、生产费用,且因非生产天数偏高而进一步提高成本。本文就如何加强后备母猪的管理,使其在整个生命期中能发挥最佳生产性能而不被过早淘汰提出五大要素,仅供大家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在许多猪场中,常见后备母猪在第一胎或第二胎时因繁殖障碍和腿病等问题而不得不被淘汰,而有时淘汰的比例可占总淘汰母猪头数的45%。因此大大增加了猪场的管理费用、生产费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分析影响低胎龄(≤4胎)母猪淘汰的原因,比较月份(1—12月)、胎次(1~4胎)、生产状态(后备、妊娠、哺乳、空怀)等与生产母猪淘汰的关系,为猪场生产提供评估参数。应用SPSS软件分析5 671头淘汰母猪,探讨母猪淘汰与影响因素的关系,预测淘汰趋势。结果表明:胎次、生产状态、月份对低胎龄母猪淘汰类别影响极显著(P<0.01),低胎龄淘汰母猪整体胎龄均值为1.33,后备和1胎母猪淘汰占比达62.8%,3—6月淘汰比例为42.7%;妊娠和哺乳母猪淘汰比例分别为45%和26.6%,由于呼吸、消化和综合因素引起的淘汰达到78.3%。建议猪场对后备和1胎母猪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引起淘汰做好预防和管理,重点关注1胎哺乳母猪生殖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建立成功母猪群的关键之一在于引入的后备母猪质量。专业的研究机构明确地表明,大多数母猪会在第1~3胎后因繁殖障碍或肢蹄稳固性与跛行问题而淘汰。为获得更多到达后几胎的母猪,我们需要了解导致母猪于第1~3胎被淘汰的原因。本文从母猪繁殖障碍和肢蹄稳固性问题出发就母猪淘汰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4,(11):98-102
本文对华南地区4个规模化猪场生产母猪淘汰数据进行分析,被动淘汰比例达79.55%,主动淘汰占20.45%。被动淘汰以繁殖障碍、肢蹄疾病和采食停滞3种类型淘汰数量最多,分别占所有淘汰头数的34.94%、26.73%和5.19%。淘汰母猪平均胎次为5.46,第一胎淘汰比例达到15.4%。季节对生产母猪淘汰有显著影响,因繁殖障碍淘汰的母猪数量在5和6月淘汰最多,因肢蹄疾病淘汰的在1月份最多。提示猪场应针对季节和猪群做好预防和管理,加强后备猪管理,从而提高母猪使用年限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养猪规模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母猪产科疾病暴露出来,严重影响猪场的生产水平。首先是经产母猪难产、产后感染、子宫炎、发情迟缓、流产等产科疾病,严重困扰着猪只的正常繁育。而且有的猪场,经产母猪(3胎内)淘汰率超过18%;其次,场内自留的后备母猪,达到性成熟、体成熟后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最终有20%~30%的种猪被淘汰。这些经产母猪和乏情的后备母猪给猪场造成了  相似文献   

7.
母猪的繁殖能力直接影响着规模化猪场内的生产效率,后备母猪是通过选留下来而没有参加配种的母猪,多以青年母猪为主,是保证猪场母猪良好繁殖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军,能够及时替补掉因年龄太大、繁殖能力低下以及疾病等淘汰的母猪.因此,后备母猪的选留与饲养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生产业绩和猪场的整体发展,在实际的饲养过程中应采用科学的饲养...  相似文献   

8.
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生产母猪由于种种原因 (年龄、疾病、遗传缺陷等)每年大约有25%-35%被淘汰。为了保证猪场正常生产的均衡性,需要及时补充后备母猪,以替换效率低或产量低的母猪,为猪群补充更高产的母猪。合适的母猪群体分布为: 胎数0-1胎33%、2-5胎50%、6-9胎17%。  相似文献   

9.
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生产母猪由于种种原因,大约有25%-35%的母猪被淘汰,为了保障猪场正常生产的均衡性需要及时的补充后备母猪。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猪场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刘召海 《广东饲料》2012,(10):44-46
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母猪的繁殖力是养猪生产水平高低和能否获得高效益的核心,而每年大约25%~35%的母猪因各种原因被淘汰(年龄、疾病、遗传缺陷等)。为了保证生产的均匀性和连续性,就要及时补充后备母猪。同时猪场的疾病净化也是从后备母猪开始,控制好源头,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传入基础母猪群,提高母猪的利用率和  相似文献   

11.
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母猪的繁殖力是养猪生产水平高低和能否获得高效益的核心,而每年大约25%~35%的母猪因各种原因被淘汰(年龄、疾病、遗传缺陷等).为了保证生产的均匀性和连续性,就要及时补充后备母猪.同时猪场的疾病净化也需从后备母猪开始,控制好源头,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传入基础母猪群,提高母猪的利用率和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2.
后备母猪是指被选留后未参加配种的母猪,后备母猪群大多以青年母猪为主,为了保障猪群的生产和繁殖能力,年龄大、繁殖力低和疾病母猪被及时淘汰。因此,后备母猪的选育、饲养和管理直接关乎猪场生产业绩,必须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才能提高规模化猪场的养殖收益。为此,本文从后备母猪选择与留种、饲养技术和日常管理等方面简述了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以期提高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的科学养殖水平。  相似文献   

13.
《养猪》2019,(2)
在规模化猪场生产中,母猪淘汰、后备猪发情、肥育猪生长速度等直接影响猪场的生产成绩。笔者就亲身经历,总结几点在生产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一是产活仔数经常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存在漏报现象,造成母猪由于产仔数低而出现误淘;二是在后备母猪发情方面,由于密度和光照差异造成后备母猪不发情而出现大量淘汰现象;三是栏舍结构等环境因素严重影响肥育猪的生长速度,导致养殖成本的增加。文章将讨论如何杜绝这3个方面因素,来提高猪场生产成绩。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养猪规模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母猪产科疾病暴露出来,严重影响猪场的生产水平.首先是经产母猪难产、产后感染、子宫炎、发情迟缓、流产等产科疾病,严重困扰着猪只的正常繁育.而且有的猪场,经产母猪(3胎内)淘汰率超过18%;其次,场内自留的后备母猪,达到性成熟、体成熟后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最终有20% ~30%的种猪被淘汰.这些经产母猪和乏情的后备母猪给猪场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合理及时地补充后备母猪是一个猪场保持持续高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为保持基础种猪群优秀的生产成绩,每年应淘汰老龄、发情配种异常以及泌乳和护仔性能差的母猪,按计划选留后备母猪补充到生产猪群中,保持猪群合理的胎次结构。母猪群理想的胎龄结构为:1胎母猪占20%,2胎18%,3胎17%,4胎16%,5胎14%,6胎10%,7胎5%。  相似文献   

16.
<正>合理及时的补充后备母猪是一个猪场保持持续高效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生产效益。为保持基础种猪群优秀的生产成绩,后备母猪的更新换代与饲养管理尤为重要。1后备母猪的淘汰与更新标准商品猪场母猪年淘汰更新率33%~40%,新建猪场1~2年更新率为15%~20%,繁殖猪场年淘汰率40%,原种猪场更新率75%。后备母猪使用前淘汰率应为10%,后备公猪的引入  相似文献   

17.
孙义姗 《猪业科学》2020,37(2):18-21
为了调查繁殖周期和利用年限与淘汰模式及原因之间的联系,在中国西南地区收集了19471份淘汰记录。分析了生猪活产寿命(LPBA)和胎次等原因,以及各类原因在不同胎次、不同繁殖周期的分布情况。因应激死亡母猪(SD)、跛行母猪(LA)、患常见病母猪(CD)、未怀孕母猪、返情母猪和流产母猪(NP)的LPBA均小于20(P<0.05)。后备母猪主要针对9月龄以上的间情期(AB9)、CD和LA问题进行淘汰,而断奶母猪则主要针对生殖系统疾病(RS)、CD和间情期超过7 d的淘汰(P<0.0033)。妊娠期母猪主要淘汰因NP、CD和SD,而哺乳期母猪主要淘汰因产奶量低或没有产奶量(NM)、产仔数低和CD的母猪(P<0.0033)。此外,母猪主要在0胎、1胎和2胎时被淘汰(P<0.0024)。除CD和RS外,LA和NP分别是1胎和2胎母猪淘汰的主要原因。综上所述,SD、LA、CD和NP显著降低母猪利用年限。AB9、RS、NP和NM分别主要发生在后备母猪、断奶母猪、妊娠母猪和哺乳期母猪。低胎次母猪患CD、RS、LA和NP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8.
石爱华 《猪业科学》2023,40(12):111-112
<正>0引言规模化猪场种猪群不断处于更新状态,最常见的原因是种猪因疾病死亡,或生产效能下降淘汰。为了满足种猪场批次化生产要求,养殖设备利用最大化,后备母猪常作为整个种猪群的重要补充,保证了猪场的胎次组成处于合理状态。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关乎其终生产仔成绩和使用年限,从而影响猪场的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本文论述了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配种前饲养管理要点,以期在临床生产实践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第二胎母猪,即第一胎断奶后的母猪,在母猪群中约占能繁母猪总数的19%,其繁殖性能——分娩率和产仔数,对猪场长期生产成绩的稳定具有巨大影响。在正常情况下,母猪繁殖成绩随着胎次的增加而提高,第3~5胎时达到最高水平,然而很多母猪第二胎的产仔数与第一胎相比,无任何提高,甚至有部分母猪的生产成绩大幅下降,影响母猪第二胎的繁殖成绩,最终也影响猪场长期生产成绩。在过去的10年里,母猪窝产仔数和断奶仔猪数逐年增加,从后备母猪到经产母猪生产成绩较10年前均  相似文献   

20.
集约化猪场每年母猪淘汰率 2 0 %~ 3 0 % ,饲养管理水平较差的淘汰率还要高 ,为了维持生产母猪合理的胎次结构 ,每年要补充大量的后备母猪。据台湾养猪研究院研究表明 ,一个理想的猪场 ,0胎母猪占 1 6%~ 2 0 % ,1~ 3胎母猪各占 1 0 %~ 1 4 % ,4~ 8胎各占 9%。一个万头年出栏量的猪场 ,每年补充后备母猪至少1 2 0~ 1 80头 ,而 1头后备母猪饲养到配种期 ,要花费 1 50 0~ 2 0 0 0新台币。如果由于培育过程中饲养管理不当造成过肥、过瘦、不发情或配种成功率低而被迫淘汰 ,则不但经济损失很大 ,也影响繁殖母猪群胎次结构。如何培育好后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