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据笔者工作经验及调查了解,我国西南地区常见兔病主要有: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魏氏梭菌病、兔瘟等常见传染病;球虫病、疥螨病等常见寄生虫病;感冒、腹泻、大肚病等常见普通病。针对上述常见病特制定以下防治措施,供西南地区养兔户参考。  相似文献   

2.
兔魏氏梭菌病是由A型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引起兔的一种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以急性剧烈腹泻和迅速死亡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可达90%,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达100%.以下是本人以抗血清和菌苗防治兔魏氏梭菌病的情况报道.  相似文献   

3.
这几年,由于兔毛市场行情较好,养殖毛兔效益较高,长毛兔养殖在我区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在长毛兔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常见疫病主要有:兔瘟(兔病毒性出血症)、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魏氏梭菌病、球虫病、疥癣病等,综合征有腹泻病。现将这些疫病的防治方法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省养兔业的迅猛发展,兔病的诊断和防治愈见复杂。在生产实践中,如果预防措施做得不够,往往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严重危害我省养兔业的主要疫病作简要介绍。1 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瘟)1.1 流行特点 本病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各种兔均可感染,主要侵害青壮年兔,2月龄以内的幼兔也有发病。病兔和带毒兔为主要传染源。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伤口、粘膜及生殖道传染。本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发病率常在60%以上,病死率高达90%。1.2 症状与病变 急性病例往往突然倒地死亡,死前呼吸急促,划动四肢,抽搐…  相似文献   

5.
兔魏氏梭菌病是由魏氏梭菌所引起的以急性下痢为特征的家兔消化道疾病。又称兔魏氏梭菌性肠炎或兔肠毒血症。 魏氏梭菌也叫产气荚膜梭菌,为两端稍钝圆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有6个菌型。家兔魏氏梭菌病是由A型和E型及其所产生的外毒素所引起的。该致病菌广泛存在于动物的肠道、粪便及土壤中,在正常情况下,增殖缓慢,产毒量少。当气候和饲料突变,动物胃肠道环境改变,消化机能紊乱时,该病菌便迅速繁殖,并且产生大量高度致死性的外毒素和气体,  相似文献   

6.
1家兔疥癣病1.1病原家兔疥癣病是由各种螨寄生在家兔皮肤表面的一种体外寄生虫病,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健康家兔与患兔接触而感染,或由兔笼、饲具、工作人员感染间接传播。在阴雨潮湿、通风不良、光照不足的环境下适宜螨的生长和繁殖,可诱发本病。根据螨寄生部位不同,把家兔疥癣病分为痒螨和疥螨两种。1.2症状痒螨是病原寄生在家兔外耳道引起炎症,兔不安、  相似文献   

7.
冬季由于气候骤变、兔舍潮湿、通风不当,或因剪毛受寒引起的兔的常见病较多,如腹泻、感冒、缺乳和无乳症等,除此之外,一些传染病(如兔瘟、大肠杆菌病、魏氏梭菌病、传染性鼻炎)也易发。1腹泻1.1临床表现这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病,各种拉稀情况都存在。腹泻病又俗称为拉稀,主要表现为粪便不成形、稀软、  相似文献   

8.
家兔以其肉质好、成本低廉、饲养周期短、见效快、价格稳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积极地作用,特别适合农村、老、少、边、山、穷地区,是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好产业.而家兔的疾病防治也是兔业养殖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兔瘟、兔巴氏杆菌病、兔魏氏梭菌病被称为"兔业养殖中的三大杀手".有来势凶猛、传播快、传染性强、死亡率极高等特点,一经发病几乎无一幸免,全群致病而死亡,给家兔业养殖带来极大威胁.当前春季正值这些病的高发期,所以,应做好这三种病的预防保健工作,防患于未然,确保家兔入春后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9.
兔出血症-魏氏梭菌病-巴氏杆菌病三联苗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兔出血症(RHD)、魏氏梭菌病(CWD)和巴氏杆菌病(PMD)三联氢氧化铝甲醛灭活疫苗(兔三联苗)的研究,制备出了安全有效的兔三联苗。用2mL/只免疫实验兔,4天后对RHD和CWD、14天后对PMD均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21天后测定,疫苗的平均保护率为RHD97%、CWD86.2%、PMD65.2%;6个月后测定,平均保护率为RHD100%、CWD80%、PMD58.8%。该疫苗的保存期为8~10℃8个月。在此病流行地区使用兔三联苗免疫家兔1500万头份,有效地控制了该三种传染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养兔已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但随着养兔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形成,各种细菌性疾病也不断发展、蔓延。由于在治疗过程中盲目用药、大量用药,严重制约了养兔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有效控制各种疫病的发展和蔓延,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现将规模化兔场几种常发细菌性疾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1.
兔巴氏肝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多种兔病总称,是9周龄至6月龄兔死亡的主要病因。多发于春秋两季,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发病率为20%~70%,死亡率为20%~50%。若不采取措施,将会使兔群全群覆灭。引进新兔及使兔体抵抗力下降的因素均可引发此病。潜伏期数小时至5天或者更长。有如下病症: 鼻炎型:特征是浆液性、粘液性或粘液脓性鼻  相似文献   

12.
稿约     
该病因性急、烈、死亡率高,故应以预防为主,无本病的地区和兔场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严禁从疫区引种。兔只要定期进行接种免疫,兔舍及用具要定期进行消毒。接种方法为,仔兔出生20d后即可接种兔瘟疫苗,但免疫母兔所产的仔兔,则以断奶后两月龄为宜。并根据当地疫情酌情选用兔瘟——巴氏杆菌二联疫苗、兔瘟——魏氏梭菌二联疫苗,或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杆菌三联疫苗,均为每年2次,一月龄以上的仔兔即可预防注射,具体剂量见说明书。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养兔业的发展,特别是集约化、规模化养兔场的兴起,但由于养兔场饲养管理不到位,兔的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甚至导致全场兔群覆灭,给饲养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了解兔常见疾病,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与治疗方案是减少死亡率,提高养殖效益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兔疥癣病是由疥螨和痒螨寄生于兔体表而引起,多发于春季,是一种接触传染性皮肤病。2005年4月12日,我县某养兔户600只兔,其中一个兔舍100只兔发生兔疥癣病,死亡28只,求诊后经笔者救治痊愈。  相似文献   

15.
兔生产上危害最为严重的疫病主要有:兔瘟(兔出血症)、巴氏杆菌病、波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魏氏梭菌病、球虫病、疥癣病等,综合症有腹泻病,传染性鼻炎。现将其分别作一简要介绍。1兔瘟(兔出血症)1.1症状:本病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病,以冬春季发病率为最高,主要危害青年兔和成年兔,幼兔也时有发生。急性病例往往突然死亡,死前哀叫,划动四肢,有时鼻腔流出带血泡沫,体温升高至41℃以上。病变以实质脏器出血瘀血为主要特症,肺严重瘀血伴有点状、豆状大小的鲜红色出血点;脾脏稍肿大、呈蓝紫…  相似文献   

16.
<正>有一些养兔户常常抱怨,兔子有病或死亡,像这个病,又像那个病,真搞不清楚!恰恰因为这个搞不清,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那么,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诊断出兔子得的什么病而及时防治呢?笔者从实践中摸索总结出用"筛选法"来诊断兔病,收效甚大,现作一介绍,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兔出血症,魏氏梭菌病和巴氏杆菌病三联氢氧化铝甲醛灭活疫苗的研究,制备出安全有效的兔三联苗。用2mL/只免疫实验兔,4天后对RHD和CWD,14天后对PMD均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21天后测定,疫苗的平均保护率RHD97%,CWD86.2%,PMD65.2%;6个月后测定,平均保护率为RHD100%,CWD80%,PMD58.8%。该疫苗的保存期为8-10℃8个月。在此病流行地区使用兔且联苗免疫  相似文献   

18.
兔球虫病是养兔常见的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该病与兔瘟、兔巴氏杆菌病、兔疥癣病一同被称为"四大兔病"。1流行特点各品种、性别和年龄的兔都有易感性。幼龄家兔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9.
兔病防治     
9 兔痘 9.1 病因 兔痘是由痘 病毒感染的一种 急性、烈性、高 度接触性传染 病。其主要传染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县宣庄村獭兔场存栏獭兔200余只,2006年4月9日,两个月龄以上的獭兔(除怀孕母兔外)接种了兔瘟——巴氏杆菌二联苗,从未接种过魏氏梭菌苗。4月11日,部分青壮年兔(尤其母兔)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有2只獭兔出现急性死亡,死前主要表现为急性黑色水样腹泻,呼吸急促,短时间兴奋、挣扎,最后抽搐、尖叫而死。曾采用氧氟沙星治疗,效果不明显。4月12日前来就诊。1 临床症状突然发病,患兔精神沉郁,不吃食,体温不升高,排出大量黑色水样粪便,有特殊臭味。在水泻的当天或次日即死亡,死前抽搐,陷入昏迷状态,绝大多数为最急性,一般药物治疗无效,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2 剖检病变由于重剧腹泻,尸体消瘦严重脱水。气管黏膜出血,内充满大量泡沫状液体;肺严重瘀血、水肿、色红,有出血斑;心包积液,心内外膜出血:肝肿大瘀血,有数个出血点和白色坏死灶;脾肿大,深褐色;胃内食物充盈,从浆膜即可见胃黏膜的黑色溃疡,胃底黏膜潮红,有黑色的溃疡,凸出表面;肠黏膜潮红,盲肠内含有褐色或黑色水液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大肠内充满气体,肠壁薄而透明:肾肿大,色呈红、紫红或黑紫,被膜下可见出血点;膀胱积尿,尿色黄、浑浊,内含白色沉淀物。根据以上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诊断为兔瘟与魏氏梭菌混合感染。3 病因分析4月中上旬,我县天气尚寒,缺乏干青饲料;泌乳獭兔产仔过多,哺乳负担重,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