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为防治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行机械通气患者25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VAP的发生率为36.22%.病死率30.43%。共检出病原菌130株,其中G-杆菌74.62%,G^+球菌12.31%,真菌13.08%。产ESBLs分离率14.43%。结论:VAP的发生与机械通气时间、高龄、机械通气前48h内抗生素应用情况、慢性基础疾病COPD、昏迷、低蛋白血症、使用抑酸剂、留置胃管等因素密切相关;VAP的主要致病菌为G-杆菌;对机械通气患者应进行全面预防,加强监护,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临床标本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析其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地选用抗菌素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用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和ESBLs测定。结果: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为43.1%.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为19.4%;2种产ESBLs菌对氢苄西林、头孢唑林等7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100%,对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等8种抗生素耐药率为54.5%~85.7%,而对亚胺培南敏感未出现耐药现象。结论:临床标本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较高,应限制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亚胺培南可作为治疗产ESBLs菌严重感染的首选药物。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区(ICU)患者感染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检出率及对13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ICU病区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的肠杆菌科细菌218株.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用K—B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218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共检出产ESBLs菌56株,检出率为25.7%,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为35.4%,大肠埃希菌为30.2%。亚胺培南对ESBLs全部敏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其余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结论:ICU病区呼吸道感染患者痰中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情况严重,临床实验室有必要建立制度.常规检测ESBLs.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是治疗由产ESBLs菌株感染的有效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使实验室药敏结果更符合临床实际,供临床用药时参考。方法:对62株革兰氏阴性杆菌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同时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33.8%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最高,依次为50%、45.5%和14.3%。对产酶组与非产酶组耐药性进行比较:发现产超广谱酶组除对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噻吩、头孢胺噻肟、头孢他啶、头孢西丁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组外,对阿莫西林/棒酸、氨苄西林、庆大霉素、乙基西梭霉素、培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等耐药率亦高于非产酶组,差异有显著性。此外,还发现头孢派酮作为酶底物是本院ESBL的最佳指示剂。结论:常规药敏试验未能完全反映细菌耐药情况,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可以补充常规药敏检测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小儿药疹的临床特点及其致敏药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小儿药疹的临床特点及其致敏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小儿药疹的临床资料。结果:123例中,男性103例(83.7%),5岁以下者74例(60.2%),荨麻疹样型、麻疹样型和多形红斑型药疹最多见(占75.6%)。致敏药物以抗生素最多见(48%)。其次为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感冒药(共25.2%)。结论:抗生素是小儿药疹最常见的致敏药物,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小儿药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烧伤创面感染的病原菌菌谱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状况。方法:采用法国ATB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鉴定病原菌的种类及药敏试验用纸片扩散法。结果;392例876份标本中共分离出致病菌株684株.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95株,28.51%)居首位,铜绿假单胞菌(160株.23.39%)和不动杆菌(133株.19.44%)分别居第二和第三位。19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程度最低(耐药率为0).其次是利福平(耐药率为13.85%),对青霉素的耐药程度最高(耐药率为98.97%).对其他常用抗生素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细菌的耐药性目渐严重.随时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正确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是控制感染和延缓细菌耐药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肺炎患者葡萄球菌感染及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本院葡萄球菌(指溶血性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葡萄球菌,下同)所致的肺炎发病情况,以便更好地采取控制措施。方法:对952例肺炎患者作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经验抗感染治疗有效和无效者的葡萄球菌感染率进行检验。结果:925例中检出59株,占6.38%,其中溶血性葡萄球菌32株,表皮葡萄球菌27株。经验性治疗有效者检出38株,无效者检出2l株。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葡萄球菌对l6种抗生素除4种敏感外,余下12种不敏感。结论:葡萄球菌引起的肺炎有增高的趋势,临床选用抗生素治疗应考虑其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近2年临床分离致病菌药敏结果做综合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主要使用VITEKSYSTEMS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全院患者送检培养呈阳性的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少数标本的抗生素敏感性测定采用Kirby-Bauer(K—B)纸片扩散法,并对结果做综合分析。结果:2年间常见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都不同程度增强,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最敏感,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最敏感,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ESBL检出率不断升高,应引起重视。结论: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多重耐药菌也越来越多,我们应重视医院感染监控,加强耐药检测,对制定符合本地区或本单位的抗生素使用原则和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学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对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新生儿VAP 72例的病原学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72例痰培养标本中共检出革兰阴性杆菌61例(84.7%),革兰阳性菌6例(8.3%),真菌2例(2.8%),另3例痰培养阴性。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是最为多见,分别为20、13、11、10例;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环丙沙星以及加酶抑制剂抗生素耐药率低。结论 VAP主要的致病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避免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CC)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76例CCC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A组(0—3岁)、B组(4—14岁)作比较分析。结果:(1)临床表现:A组的黄疸、白陶土大便明显高于B组(P<0.05),腹痛以B组为多(P<0.05),腹部包块、发热则两组无明显差别;两组三联征仅占13.2%。(2)肝硬化率:A组为50%,B组为17.4%,差异有显著性(P<0.05)。(3)误诊率:A组(40.0%)明显高于B组(13.0%)(P<0.05)。结论:掌握婴幼儿CCC的临床特点对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误诊率及肝损害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大蒜素治疗细菌感染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01月-2014年12月收入重症监护病房且符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标准的92例患者(均为细菌感染所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42例及对照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蒜素治疗,疗程14 d。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治疗时间、住ICU时间及14 d病死率;并观察记录大蒜素使用过程中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细菌感染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常见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35.2%)、金黄色葡萄球菌(17.1%)、铜绿假单胞菌(13.3%)、肺炎链球菌(13.3%)及肺炎克雷伯菌(8.6%)。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略短于对照组(P>0.05),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ICU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14 d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细菌感染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加用大蒜素治疗,能显著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且有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以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2.
水貂出血性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及绿脓杆菌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绿脓杆菌引起的水貂出血性肺炎近几年在我国各地养殖场频繁发病。总结了该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点,概述了水貂出血性肺炎疫苗的研究进展。调查发现,我国水貂出血性肺炎的死亡率为6%~54%,以沿海气候潮湿的地区发病较多,全国流行的血清型以G、B、C型为主,与国外流行的主要血清型相同。目前用于防治水貂出血性肺炎的疫苗产品以灭活疫苗为主,外膜蛋白(OMP)、脂多糖(LPS)和鞭毛等组分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在人医上尝试较多,兽医领域应用较少,但OMP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有提供共同保护性抗原的优点,在预防水貂出血性肺炎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本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痰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更好的指导早期临床用药。方法 采集2014年8月到2016年7月本院呼吸病房的613例行痰培养的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痰培养结果,分析其痰菌分布及耐药特点。结果 送检痰标本共检出病菌40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真菌、革兰阳性菌各247株(60.8%)、103株(25.4%)、56株(13.8%),常见的病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17.0%)、白假丝酵母菌(12.8%)、金黄色葡萄球菌(9.9%)、鲍氏/溶血不动杆菌(8.1%)、肺炎克雷伯菌(7.9%)、大肠埃希氏菌(6.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6.9%)。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分别为71.4%和34.4%,二者对大部分抗生素有不同程度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鲍氏/溶血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为AECOPD患者痰培养的主要菌群,总体耐药性高,结合当地病菌分布及耐药特点选用抗菌药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6年至2018年湖南省脑科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情况、耐药情况以及耐药菌株Ⅰ类整合子基因。方法 选取湖南省脑科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临床送检各类标本中分离出795株铜绿假单胞菌作为分析对象,就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情况统计分析,2018年ICU分离的13株多重耐药菌株采用PCR扩增检测Ⅰ类整合子。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分布科室主要为神经外科(24.53%),其次为呼吸内科(22.26%)和重症医学科(13.21%);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20种抗生素耐药率和敏感率0-100%不等,多重耐药呈上升趋势;13株多重耐药菌株6株Ⅰ类整合子阳性。结论 及时统计细菌分布情况、药物的耐药率、敏感率,并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5.
Pseudomonas aeruginosa(PA) is an opportunistic pathogen of humans and animals and a common sour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especially of the respiratory trac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s also a major bacterial disease of poultry and in particular, eggs and newly hatched chicks.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ed a simple, accurate and rapid molecular detection method using cross priming amplification(CPA) with a nucleic acid test strip to detect P. aeruginosa. The assay efficiently amplified the target gene within 45 min at 62°C only using a simple water bath. The detection limit of the method was 1.18×10~2 copies μL~(–1) for plasmid DNA and 4.4 CFU mL~(–1) for bacteria in pure culture, and was 100 times more sensitive than conventional PCR. We screened 83 clinical samples from yellow-feather broiler breeder chickens and hospitalized/treated dogs and cats using CPA, PCR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methods. The positive-sample ratios were 15.3%(13/83) by CPA, 13.3%(11/83) by PCR and 12.1%(10/83) by the culture method. The established CPA method ha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for detecting P. aeruginosa. The method is easy to use and possesses high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without the requirements of complicated experimental equipment. The PA-CPA assay is especially fit for outdoor and primary medical units and is an ideal system for the rapid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P. aeruginos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扩增绿脓杆菌ATCC27853外毒素基因PE40,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鉴定,为获得用于构建分子导向药物的毒素弹头基因PE40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技术,以绿脓杆菌ATCC27853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PE40基因并测序。用DNASTAR软件将测得的序列与GenBank中的国际标准产毒株PA103的PE40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断,长度为1231bp。测序表明,ATCC27853与PA103核苷酸同源性为98%,产生了7个碱基的突变,突变碱基导致第364位的天冬酰胺变成丝氨酸,第506位的丝氨酸变成色氨酸,第515位的丝氨酸变成甘氨酸。但产生变化的3个氨基酸均不是文献报道中的重要活性位点。结论产生变化的3个氨基酸不会对PEA的酶活性及细胞毒性产生很大影响,绿脓杆菌ATCC27853的PE40基因可用作分子导向药物的弹头。  相似文献   

17.
Cystic fibrosis (CF) patients develop chronic airway infections with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ynthesized lipopolysaccharide (LPS) with a variety of penta- and hexa-acylated lipid A structures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CF patient PA synthesized LPS with specific lipid A structures indicating unique recognition of the CF airway environment. CF-specific lipid A forms containing palmitate and aminoarabinose were associated with resistance to cationic antimicrobial peptides and increase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dicating that they are likely to be involved in airway disease.  相似文献   

18.
旨在分析养殖鱼塘水体中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分离菌株的致病性、耐药性及其可能机制,为保障水产食品的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使用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研究所的标准纸片扩散法,以及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PA分离菌株进行了抗菌素耐药性,以及毒性、固有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的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受试PA分离菌株的50%为exoS+/exoU-侵染型分子型,无临床分离菌株的exoS-/exoU+的细胞毒型分子型。PA菌株对6大类9种抗菌素的耐药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甲氧胺苄嘧啶和利福平的耐药率最高为100%,其次是氨苄西林、卡那霉素和四环素,分别为90%、90%和80%,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最低为10%。多药抗性PA菌株均含有MexAB-OprM、MexXY-OprM和MexVW-OprM外排泵系统,其中20%菌株检测为β-内酰胺酶基因(ampC)阳性;而MexEF-OprN、MexJK-OprM、MexCD-OprJ和MexGHI-OpmD外排泵基因全部或部分缺失。此外,在PA菌株中均未检测到Ⅰ~Ⅲ类整合子的整合酶基因(comINT),但是整合接合元件(ICEs)保守模块功能基因(ICEint、soj、pilS2、pilD)均检测为阳性,提示PA菌株携带的ICEs具有潜在的转移活性,为进一步探讨PA多药抗性的散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林分不同改造模式林下植被和凋落物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马尾松林疏伐套种闽楠(Phoebe bournei)、细柄阿丁枫(Altingia gracilipes)和木荷(Schima superba)后的差异,了解马尾松林分改造后林下植被和凋落物的形成与发育规律。结果表明:林分改造20 a后,林下植被种类由多到少的排序是套种细柄阿丁枫林分(PA)、套种木荷林分(PS)、套种闽楠林分(PP)、对照林分(CK);林下植被生物量的高低正好相反对应于林下植被种类的多少,由大到小的排序为CK、PP、PS、PA。林分改造20 a后,4种模式的凋落物产量1年中出现两个峰值,分别是春季3月份(PA和PS)、4月份(PP和CK)和冬季12月份(PA、PS、PP和CK),并且冬季12月份凋落物产量最大;全年凋落物产量由多到少的排序是PA、PS、PP、CK(P<0.05)。凋落物按叶、枝、花果、其他分类,主要成分叶分别占74.81%±0.42%(CK)、79.25%±0.14%(PP)、82.47%±0.10%(PA)、81.20%±0.18%(PS)。1 a针叶分解速率最快的是PA(36.46%±1.33%),1 a阔叶分解速率最快的也是PA(48.66%±1.28%),因此,其对应的凋落物1 a剩余量最少,为(61.28±1.01)g;1 a针叶分解速率最慢的是PP(32.84%±1.02%),1 a阔叶分解速率最慢的也是PP(28.52%±1.46%),但其凋落物1 a剩余量为(70.54±1.48)g,略低于CK(70.66±1.15)g,差异不显著。凋落物2 a剩余量最多的是PP,为(47.86±1.33)g;最少的是PA,为(37.31±1.03)g。综上所述,本试验中细柄阿丁枫无论是在生物多样性方面还是在凋落物产量和分解贡献方面都优于木荷和闽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人工铜绿假单胞菌(PA)生物膜肺部感染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由支气管内直接注入PA(菌种为PAO579)藻酸盐微粒1×109CFU/mL),建立慢性PA生物膜肺部感染大鼠模型,以支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2周后评估血清PA特异性抗体IgG水平、肺部IFN-γ反应的变化及其与肺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