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早实核桃幼树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设置N、P、B 3种肥料9种不同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早实核桃产量和对不同枝类的单枝结果量和产量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N、P、B 3种肥料的不同配比对核桃产量有很大的影响,P肥是影响干果重和核仁重的主要肥料,低水平的P肥处理的干果重和核仁重都明显低于其他处理;P、B肥是影响长、中、短结果枝产量比例的主要肥料。施肥处理8(N3P3B2K)的肥料配比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氮肥、磷肥、钾肥配比施肥对晚稻欣荣优华占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方法]以晚稻欣荣优华占为试材,采用"3414"肥料设计,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开展研究。[结果]不同N、P、K肥施肥水平对欣荣优华占产量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在促进水稻晚稻品种欣荣优华占生长发育的N、P、K三种营养元素中,增产效果最为明显的是N肥。但是,随着N肥施用量的增加,当超过一定水平时水稻产量反而下降,其中处理瑏瑡(N3P2K2)的水稻产量比处理6(N2P2K2)低。P、K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结论]处理6(N2P2K2)既能满足水稻对肥料的需求,又能保证其正常生长,从而有利于实现水稻产量增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明确江苏沿海地区NPK配施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进而制定适合江苏沿海地区主要土壤类型和小麦种植的肥料基础配方。[方法]以江苏大面积种植品种春性小麦扬麦18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不同N肥、P肥、K肥配比施肥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构成的调控效应。[结果]不同NPK肥施肥水平对扬麦18产量均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在试验条件下,处理⑥(N2P2K2)产量最高,其次为处理⑦(N2P3K2),处理①(N0P0K0)产量最低。在促进小麦生长发育的N、P、K这3种营养元素中,N肥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但是,当N肥的施用量超过一定的水平时,小麦产量则出现下降趋势,其中,处理N3P2K2的小麦产量比处理N2P2K2低498 kg/hm2。PK肥对小麦产量的效应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结论]处理N2P2K2既能满足小麦对肥料的需求,又不使其异常生长,从而有利于增强植物的光合特性,提高灌浆强度。  相似文献   

4.
以杂交稻中优608为供试品种,在施肥总量和密度相同的条件下,设7个不同施肥配比处理,探讨肥料不同配比对中优608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配比处理均比习惯栽培有显著增产效应,其中处理②(基肥:N、P2O5、K2O=102、135、96kg/hm2,蘖肥:N、K2O分别为51、108kg/hm2,穗肥:N、K2O分别为76.5、36kg/hm2,粒肥:N为25.5kg/hm2)肥料配比产量最高,为14014.5kg/hm2,比其他肥料配比处理增产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温室黄瓜配方施肥N,P,K模型构建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3因素5水平2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N、P、K肥配施对黄瓜产量的影响,建立了温室黄瓜产量形成的肥料反应模式,利用回归模型对最优化施肥量、各肥料要素的单因子效应及其交互效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养分配比适宜可提高温室黄瓜的产量,当N,P,K配比为1∶0.68∶1,对应的氮(N),磷(P2O5),钾(K2O)用量分别为314.9,213.0,321.0kg/hm2时,温室黄瓜最高产量可达120052.5kg/hm2。对试验结果进行的验证表明,构建的模型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苹果果实品质除受品种自身遗传基因影响之外,树体营养是保证果实品质优劣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今后新疆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提升奠定了理论基础.[方法]以新疆天山北坡伊犁霍城县栽培的红富士苹果为试材,采用N(尿素)、P(重过磷酸钙)、K(硫酸钾)3因子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研究NPK配比施肥与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的关系.[结果]不同配比施肥对成熟期的红富士苹果果实纵径影响较大,而对着色期果实横径和单果重具有影响,其中NPK配比水平较高时对果实纵径、横径及单果重都具有较大影响,但对果形指数无影响;配比施肥中K对果实中总酸含量有影响;N和P可能影响VC含量;N、P、K的相互交互作用对花青素含量影响较大;N含量高低影响总酚含量;P和K含量高其交互作用对类黄酮影响较大;N和P对蛋白质含量有影响.[结论]N、P、K不同元素针对不同指标影响也不同,其中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表现更明显,在今后肥料施用过程中还是应注重肥料的配比和均衡.  相似文献   

7.
通过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此试验地土壤供肥能力为51.2%,氮肥的贡献率为28%,磷肥的贡献率为负5.1%,钾肥的贡献率为2.6%,三种肥料的贡献率排序为N>K>P.通过对N单因素分析得出回归方程为:Y=385.26+ 19.66X-0.4449 X2,由方程得出此试验中小麦的最佳产量和最高产量,即施N 20.14 kg/亩(相当于尿素43.78kg/亩)最佳产量600.8 kg/亩;则施氮量为22.09 kg/亩(相当于尿素48.02 kg/亩)最高产量602.5 kg/亩.又通过对N不同施肥水平和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可知,N处在21水平上产量最高,而缺P对产量影响较小,缺K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说明了此地块地力中等,N肥供应不足,P、K肥充足,宜采用高N、低P、补K的肥料配方.  相似文献   

8.
铜陵市沿江圩区水稻“3414”肥料效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给不同稻区土壤测土配方施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3414"完全试验方案设计,研究了不同肥料效应对水稻生长发育以及产量、质量等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水稻田间长势表现具有一定的差异性。N、P、K肥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有显著影响,氮肥仍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P-K肥有正交互效应,而N-P肥、N-K肥交互效应不明显。P、K单因素效应不显著,这可能与该试验地P、K含量水平较高有关。随着施N量的增加,增施P、K肥产量虽有所增加但不显著,单施N、P、K特别是过量施用,都不利于产量的提高。[结论]建立肥料效应三元二次数学模拟议程:Y=393.012 1+17.374 5XN-0.421 6XP+2.521 6XK-1.135 3X2N+5.846 8X2P1.298X2K-0.621 9XNP+0.183 2XNK+2.415 1XPK,该方程可以预测最大施肥量和最佳施肥量,用于指导当地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9.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3414"田间试验方案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建立丹阳地区小麦产量(Y)与氮(N)、磷(P)、钾(K)肥用量的肥料效应函数Y=141.84 18.16 N-2.36 N2 8.73 P-1.93P2 9.81K-0.97 K2 0.07NP 0.46NK 1.32PK,获得在丹阳地区粉沙土中等地力水平下小麦的最佳经济产量为5 152.1 kg/hm2,氮、磷、钾的最佳施用量为N 216.0 kg/hm2、P2O5 77.2 kg/hm2、K2O 122.6 kg/hm2.肥料效应方程表明,氮肥对小麦的增产增效最明显,其次是钾肥.氮、磷、钾肥料配合施用能促进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在氮肥处理中,N1水平(94.5 kg/hm2)的氮素利用率为34.5%~44.4%,高于N2水平(189.0 kg/hm2),N3水平(283.5 kg/hm2)最低,仅为29.2%;磷、钾肥利用率的变化趋势与氮肥类似.  相似文献   

10.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建立了小麦施肥的数学模型,为小麦测土配方施肥目标产量和最佳肥料配比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最佳配方组合:N P K=142.5 kg/hm2 68.85 kg/hm283.1 kg/hm2;最大(最高)配方组合:N P K=177kg/hm2 96.9 kg/hm2 95.4 kg/hm2.根据试验结果计算的肥料效益函数方程N:Y=207.4238 28.852N-1.2905 N2:P:Y=2.9439 1311P-1.02P2:K:Y=290.46 46.372K-3.644K2.  相似文献   

11.
隆玉2号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等土壤肥力下对隆玉2号玉米的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特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植株干物质和养分吸收量随着生育期延长而持续增加,动态变化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干物质积累速率前期上升快,至高峰后缓慢下降;氮、钾吸收速率高,上升快,下降也快。磷吸收速率低,上升慢,下降也慢;养分最大吸收速率出现的时间,钾最早,氮次之,磷最晚,但均早于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抽雄吐丝后N、P2O5主要分配在籽粒中,而K2O在籽粒中的分配量很少;干物质、N、P2O5、K2O的转移率分别为14.28%、40.41%、47.47%、37.04%;每100 kg籽粒吸N 1.65 kg、P2O50.56 kg、K2O 1.40 kg;较佳的施肥方法是:氮肥要多次分期施用,“适量种肥、前轻、中重、后补”;磷肥作基肥或种肥一次施用;钾肥要求“适量种肥,前轻中重”,最好在抽雄吐丝前全部施完。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三因素最优回归设计方案研究了金丝小枣两种树龄氮、磷及钾的最佳经济施用量和配合比例。结果表明:初龄结果枣树钾肥效应不显著,最佳经济施用量为每株纯氮24.6g,P_2O_517.3g,配合比例为1.0:0.70;适龄结果枣树氮、磷、钾的最佳施用量为每株纯氮0.48kg,P_2O_50.24kg,K_2O,0.35kg,配合比例为1.0:0.51:0.73。  相似文献   

13.
恩平市典型种植户冬作马铃薯施肥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恩平市典型种植户冬作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施肥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掌握当地施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当地冬作马铃薯的平衡施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1个种植户的调查问卷施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恩平市典型种植户冬作马铃薯化肥氮(N)、磷(P205。)、钾(K20)的平均施用量分别达到211.35、209.55、230.25kg/hm^2,化肥施用量N:P205:K20=1:0.99:1.09。有机肥氮(N)、磷(P205)、钾(K2O)均值与化肥氮(N)、磷(P205)、钾(K2O)均值之比分别是0.28、0.35和0.31。采用基肥(化肥)+3次追肥(1基3追)的施肥模式的户数占到总户数的47.62%,为主要的施肥模式。[结论]恩平市冬作马铃薯生产中存在化肥氮磷用量偏高,钾肥用量偏低,氮磷钾肥配比不合理的现象,对此应该在当地进行田间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夏玉米在亩产975公斤的产量水平下,地上部植株不同部位中氮、磷、钾营养元素的积累量和积累速度变化,以及氮、磷、钾在各部位中的分配与转移情况.结果表明,成熟时N、P_2O_5和K_2O的积累量分别为18.2,4.9和17.1公斤/亩,三者的比例为3.7:1:3.48,生产百公斤籽粒所需N、P_2O_5、K_2O的量分别为1.87,0.50和1.75公斤.N、P_2O_5、K_2O的最高积累速度分别为405,109和597克/亩·天,成熟时籽粒中的氮、磷、钾分配比率分别为64.4%,76,4%和20.4%.  相似文献   

15.
基质高产栽培番茄氮磷钾优化施肥方案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二次回归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固态N、P和K肥施用量对日光温室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长季节番茄产量的影响,建立了N、P和K肥施用量与番茄产量形成之间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N、P及K对长季节栽培番茄的早期、中期和后期产量都有明显的影响,番茄前期的最佳施肥量(单位:g/株·次。以下同)为N=0.72,P2O5=0.32,K2O=1.04;番茄生长中期N、K肥的需求量增加,番茄中期的最佳施肥量为N=0.85.P2O5=0.22,K2O=1.40;番茄生长后期,N和K肥需求量都稍有所下降,最佳施肥量为N=0.78,P2O3=0.25,K2O=1.27。  相似文献   

16.
沿巢湖流域坡岗地地区水稻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王道中  郭熙盛  王文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16-17418
[目的]研究建立沿巢湖流域坡岗地地区水稻高效施肥技术。[方法]试验共设5个施肥处理:空白无肥处理(CK);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平衡施肥-1处理;平衡施肥-2处理;平衡施肥-1+油莱秸秆(3000kg/hm^2)处理。其中,CK为不施肥;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的氮磷钾施肥量为N:P2O5:K2O=180kg/hm。:75kg/hm^2:0,全部肥料作基肥,不追肥;平衡施肥-1处理氮磷钾肥用量为N:P2O5:K2O=180kg/hm^2:60kg/hm^2:90kg/hm^2,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0%:30%:20%分3次施用;平衡施肥-2处理氮磷钾施肥量同平衡施肥-1,但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为40%:30%:30%分3次施用;油菜秸秆(有机肥)作基肥,所有施肥处理磷、钾肥全部作基肥施用。[结果]总体上,不同施肥处理均可以提高水稻生物积累量,增加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从而提高水稻产量。[结论]氮、磷、钾肥配比不合理,氮肥运筹方法不当,仍是目前沿巢湖流域坡岗地地区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在氮肥的施用上,增加分蘖肥和穗肥的比例,同时增加钾肥的施用量,能够使水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衡发展,增加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回收率,减轻氮肥流失引起的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7.
甜脆豌豆施肥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设计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配施对甜脆豌豆产量的影响,建立了N、P、K三因素与甜脆豌豆产量的施肥模型。对模型解析发现,3个单因子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K2O>P2O5>N。施肥模型寻优结果表明:施N 134.0~209.9kg/hm2、P2O574.7~129.96kg/hm2、K2O 75.5~150.5kg/hm2,氮、磷、钾之比为1∶0.59∶0.66时可使甜脆豌豆产量达到15.55 t/hm2以上。  相似文献   

18.
高强力优质棉在快增期较短的时间内吸收了约60%的养分,其最大吸收量和最大吸收强度低于常规棉,在生育后期,养分吸收量和器官中的百分含量也低于常规棉。在养分向各器官的分配中,高强力优质棉的氮、磷向叶片中分配较多,钾向主茎、分枝分配较多,在养分百分含量上,氮、磷在叶片的含量最高,钾在叶柄中的含量最高,而且氮在营养器官的百分含量随生育期的推进,出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在田间肥料试验的基础上,应用肥料效应函数,研究确定南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甘蔗最高产量及最大经济效益的施肥量,并进行施肥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甘蔗最佳施氮量为337.6~351.0kg/ha;氮磷肥最佳配比为289.1~309.2,147.1~187.2kg/ha(N,P_2O_5);氮钾肥最佳配比为258.0~267.5,135.5~139.8kg/ha(N,K_2O)。在这种施肥量与配合量下,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20.
以氮、磷、钾、密度及果枝数五项农艺措施为决策变量,采取五因素二次回归旋转设计方案,经田间试验后进行计算机处理,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本文对因素效应和不同产量等级筛选出的优化方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棉区以密度和钾肥对产量影响最显著。≥75公斤/亩产量的优化方案为N10.45~11.05公斤/亩,P_2O_53.92~4.10公斤/亩,K_2O10.65~11.20公斤/亩,密度3410~3510株/亩,果枝数16.06~16.30台/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