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金耳菌浆代替水添加到吐司中,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把吐司的感官评分和弹性作为考察指标,筛选出金耳吐司的最佳配方,生产出一种营养价值高的金耳吐司.结果表明,金耳吐司的最优配方为金耳菌浆70%、绵白糖8%、黄油6%、奶粉10%、酵母2.0%、食盐1.0%;生产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6℃,一次发酵时间1 h,二次发酵时间...  相似文献   

2.
以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比较分析金耳(Tremella aurantia)子实体样品的预处理效果和多糖提取方法。确定样品经预处理即85%乙醇中超声(室温,30 min)洗涤2次,在料液比1∶500(g/mL),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2 h的优化提取条件下,测定多糖含量准确性高、重现性好、结果可靠,适用于金耳多糖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金耳胞外多糖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胞外多糖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金耳胞外多糖能显著地抑制H2O2诱导的红细胞溶血,降低肝细胞的自氧化与诱导氧化产生的丙二醛(MDA),并能抑制氧化引起的肝线粒体肿胀度。  相似文献   

4.
金耳多糖化学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及对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金耳多糖作为生物活性成分,诸多的研究表明它在提高机体免疫、降血糖、抗氧化作用等方面具有显著功效。同时由于金耳菌的特殊性,还有许多方面有待深入研究。欲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针对一些研究结果的差异提出一些问题和看法,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5.
酶法提取金耳多糖的研究简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分别研究了果胶酶、中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对金耳菌丝体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酶法可明显增加多糖提取率,确定了果胶酶作用的最佳条件是酶加量10%、50℃、3h,中性蛋白酶作用的最佳条件是酶加量10%、55℃、1h,纤维素酶作用的最佳条件是酶加量10%、35℃、2h。  相似文献   

6.
我们于1988年5月中旬,于庆元海拔800多米的新村区高大村附近山上采集到野生金耳子实体,通过4年驯化,进行了金耳生物特性观察、制种技术试验、三种容器的栽培试验、不同培养料对金耳产量影响试验、不同海拔高度栽培产量试验、工艺流程技术操作规程及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每平方米(81袋)产鲜品7.33kg,生物效率达90.49%。从接种到采收整个生产周期55—70天。现报告如下。(一)金耳生物学特性观察1.形态特征金耳子实体脑状,新鲜时黄色至橙红色,干时苍黄色至肉桂色,整体韧胶质,通常  相似文献   

7.
应用低能N~+离子注入金耳酵母状分生孢子菌株进行诱变,以获得一株多糖产量更高的金耳诱变菌株。试验确定了低能N~+离子注入的适宜参数:注入剂量为60×10~(14)ions/cm~2,注入能量20 KeV,靶室真空度10~(-3)Pa。以5 s脉冲式注入,间隔时间为15 s。离子注入后,分别以液体发酵生物量(孢子量)及多糖产量为初筛和复筛标准,经遗传稳定性试验验证,筛选到了一株金耳多糖高产菌株,其产量较对照菌株提高了12.3%,液体发酵多糖产量(包括菌体多糖与发酵液多糖)达2.7 g/L。结果表明:低能N~+离子注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金耳诱变育种手段。  相似文献   

8.
孙海  黄荣 《食用菌》2019,(4):70-72,76
以野生黄背毛木耳为原料采用复合酶酶解、酵母恒温恒压发酵来提取毛木耳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了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发酵罐压力、回流浸提时间、回流温度、料液比对毛木耳多糖提取的影响,并获得最优产业化提取条件:酶解时间80min、酶解温度80℃、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20h,发酵压力0.15~0.2MPa,回流浸提时间120min,回流温度60℃,料液比为1∶35,毛木耳多糖得率为3.43%。  相似文献   

9.
影响金耳多糖提取率因素的正交试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金耳子实体干品复水后呈韧胶质状,主要成分之一--金耳多糖,溶解于水中形成较大粘度的胶体溶液,对其提取分离造成很大的困难。本文以其理化性质为基础,提出了影响提取率的几个因素,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收集成熟金耳(Naematelia aurantialba)担孢子,单孢分离,经核染色验证共得到50个酵母状单孢分离物;栽培实验结果表明酵母状单孢分离物与毛韧革菌(Stereum hirsutum)共培养未出菇。第一轮交配实验结果表明可亲和率为24.5%,再经过三轮交配实验确定金耳单孢分离物具有4种交配型A1B1(13个)、A1B2(13个)、A2B1(12个)、A2B2(12个),初步表明金耳属于四极性异宗结合真菌。从4种交配型单孢分离物中分别选取5个进行两两交配及栽培实验,结果表明当2个单孢分离物的A、B交配型均不同时交配形成双核体,其与毛韧革菌(S. hirsutum)共培养方可生长发育形成金耳子实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