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工犯罪文化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农民工引发的犯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导致农民工犯罪增多的因素很多,但文化程度低,辨别是非能力差,加之文化冲突的影响,这些文化因素都严重影响着影响农民工犯罪。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指年龄在16岁到30岁的青年农民。目前农民工犯罪呈上升趋势,逐渐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重要因素。笔者着重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文化原因在于基础薄弱、思想素质教育不到位和职业教育的缺失,进而提出加强文化教育,减少农民工的犯罪。  相似文献   

3.
易国锋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20(8):107-108,127
农民工犯罪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理论界从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犯罪学以及人口学等多维视觉对农民工犯罪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很有价值的成果,但有关农民工犯罪问题的研究还有待补充和加深。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特点及成因,提出防控其犯罪的可行性对策,以期能为遏制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在对待农民工犯罪原因上,笔者十分注重对社会原因的研究。本文旨在以农民工犯罪中的一类特殊犯罪——“私力救济式”农民工犯罪的定义为切入点,围绕着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被侵犯进行社会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犯罪是当前社会的重要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基于农民工群体自身的特殊性,我们必须结合农民工犯罪的特点、原因,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培训的制约因素及突破思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民工培训具有政府组织性强和工作的复杂性、长期性、难操作性等特点。本文通过对农民工培训的制约因素分析,阐述了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在社会中本身就处于最底层,农民工的权益遭受侵犯屡见不鲜,为此许多农民工走上了极端和犯罪,付出了不必要的况重代价。本文试图通过刑事和解制度对农民工“自救式犯罪”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窦开龙 《甘肃农业》2005,(11):66-67
青年农民工犯罪问题是现实经济社会的一大危机。其犯罪心理主要是:“刺激—反应心理”、“压抑—发泄心理”、“失败—攻击心理”、“边缘—不平心理”、“偏见—敌对心理”、“剥夺—报复心理”、“模仿—从众心理”、“逆反—戏虐心理”、“投机—侥幸心理”。产生的文化原因在于:传统文化的遗留因素;西方腐朽文化的冲击;大众文化的影响;市场经济文化的刺激。对策在于:社会的心理关怀,解除其心理障碍;提高农民工自己的法律素质;加强社会主流文化的宣传;政府要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消除其犯罪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10.
利用河北省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唐山等地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抽样调查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影响农民工参加职业教育培训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因素对农民工参加培训有显著影响;年龄、性别等因素对农民工参加培训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城市定居是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特征,从分析农民工城市住房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影响农民工城市定居存在的经济因素、制度因素、社会排斥因素和人力资本因素,建议增加农民工的收入、建立多层次的城市住房供应体系、逐步消除农民工城市定居的制度障碍和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等来推进农民工在城市定居。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相对剥夺感产生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春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180-6181,6184
阐述农民工为了改善自身经济状况来到经济发达地区,但与流入地居民相比,农民工在福利待遇、工作及收入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同时,还会受到流入地居民的歧视,因而会产生严重的相对剥夺感,由此可能会产生犯罪心理,甚至会实施犯罪。  相似文献   

13.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愈加明显。如何改善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政策,更好地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是目前政府或企业等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华东地区三省(安徽省、江苏省和浙江省)八个县(市)的新生代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政策的满意度的实证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对当前阶段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政策基本持满意态度;各项文化服务供给政策、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体特征(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家庭特征(家庭人口和家庭年收入)等是影响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政策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且各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次序性。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因素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严行  包志伟  熊邓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31-12433
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战略意义,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对合理配置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城市化质量、促进城市社会与经济繁荣、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由于受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因素、经济因素、组织因素、体制因素等方面的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效率和效度较低,基于此,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安排:完善教育和培训制度、合理调控物价上涨幅度和工资制度、健全组织制度、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等,以此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提供良好的社会教育、经济、组织和体制环境,从而顺利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进入城市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日益扩大,新生代农民工事实上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他们长期远离家乡、亲人,感到孤单、寂寞,缺乏安全感、归属感,再加上工作压力大,情感和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非常严重。比如,自卑、迷茫、仇视、焦虑不安等,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既损害农民工的身心健康,又可能诱发农民工心理变异走向极端,极易导致农民工自杀和犯罪。本期栏目刊登此文,希望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当前心理问题的分析,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调整心态、健康生活,更快地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方差分析视角的进城农民工收入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克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897-17899
据实地调查,发现劳动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自身因素以及职业技能、从事行业都是进城农民工收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研究这些影响进城农民工收入的各个因素,初步探讨了各个影响因素对提高农民工收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在南京市务工的苏北农民工问卷调查,分析了影响农民工返乡发展意愿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农民工返乡发展意愿的重要因素是家乡经济发展水平、返乡致富可能性预期值和就业境遇状况;农民工年龄、受教育程度,新农村建设等因素所起作用不明显。提出了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力度、扶持和发展乡镇企业等引导农民工返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最终出路。但是在观念、制度等外部因素和定居成本、自身素质等内部因素的双重作用下,使得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困难重重。针对这些障碍因素,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入手,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女性农民工就业能力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占华  赵颖霞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389-2392
就业能力是劳动者实现和保持就业的能力.影响女性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因素是复杂的,包括个体特征因素、个体周边环境因素及外部环境因素等.提升女性农民工的就业能力,要针对女性农民工的特点,从政府、企业和个体等层面寻求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以江苏省丹阳市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分析个体特征、社会因素、经济特征、适应性等方面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个人年收入、是否失业、是否拥有医疗保险、在城市务工时间和在城市居住时间等因素对其市民化意愿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