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全覆膜马铃薯套种大豆,既能增加复种指数,又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研究了4种不同套种模式对马铃薯、大豆的生育期、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套种模式下马铃薯长势对大豆的生育期及经济性状有一定的影响,但综合经济效益,马铃薯大豆行比2︰1种植,即垄上种植两行马铃薯、垄下种植1行大豆效益最好,能够为甘肃庄浪大面积推广马铃薯套种大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李海霞 《中国园艺文摘》2013,(10):173-174,206
靖远县旱作农业区面积11.2万hm^2,其中旱地马铃薯5500hm^2,旱灾发生频率越来越高。为提高马铃薯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可持续农业,通过马铃薯地膜覆盖优化模式试验,筛选出适合旱作农业区马铃薯种植优化模式——全膜双垄沟播模式。  相似文献   

3.
播期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马铃薯不同播种时间对产量的影响较大,为探索出马铃薯获得高产的最佳播种时间,安排试验,研究播期对脱毒马铃薯单产的影响,找出适合关岭县马铃薯种植的最佳播期,逐渐完善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为关岭县马铃薯的推广种植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品种‘威芋3号',来源于贵州省威宁县雪山镇马  相似文献   

4.
李挺 《中国蔬菜》2000,1(1):26-0
小棚马铃薯套种冬瓜,后作接单季晚稻,不仅马铃薯与冬瓜上市季节明显提早,经济效益较高,而且晚稻增产显著。马铃薯每667m2产量1200kg,产值2000元;冬瓜每667m2产量3500kg,产值3000元;晚稻产量比传统模式增加10%以上;全年667m2收入超过6000元,是传统模式的2.8倍。1 种植模式与茬口安排晚稻收割后抓紧翻耕晒垡,在播种前1星期进行整地作畦,畦宽170~180cm,沟宽30cm,高畦深沟,以防渍害。马铃薯于1月中旬播种,播前1个月把种薯按芽眼切块,每千克约40块,切后在刀…  相似文献   

5.
胡秋舲  卢瑶 《蔬菜》2012,(4):61-63
研究马铃薯与玉米7种不同种植模式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情况、病情指数以及作物抗性、产量及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玉米)套双(马铃薯)与四(玉米)套二(马铃薯)这两种种植模式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控制作用,马铃薯抗性表现为抗病(R),且马铃薯和玉米的产量及产值也较高;其余4种多样性种植模式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控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玉米和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为了提高其产量,需要对玉米和马铃薯进行单作,合理应用二套二不等距和四套四等距等多种方式,对其进行研究。相关研究表明,单作玉米要比单作马铃薯经济效益高,马铃薯和玉米套作的经济效益更好。基于此,需要合理应用高寒山区玉米,马铃薯特种套作模式,完善农作物的种植方案。  相似文献   

7.
以马铃薯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秋季烟草垄上膜侧套种马铃薯的薯块大小和产量的影响,从长势和验收结果来看,种植密度为4 446株/667 m2时产量最高,与其他处理相比差异显著,经济效益最大,各处理的经济效益从高密度到低密度与对照相比,667 m2增效分别为806.16元,1 326.9元,1 100.82元。这充分说明了秋季留茬膜侧马铃薯节本增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钟芳芳  吴征刚 《花卉》2016,(6):134-135
基于马铃薯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分析,首先要分析播前准备,然后进行马铃薯种植,再详细论述种植的数据结果,进行有效的田间管理,提升马铃薯产量,凸显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粮菜间作、套种一年三熟高效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霞  李瑞国  高念  倪倩 《蔬菜》2005,(11):18-19
近年来,为帮助农民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我们进行了多种粮菜间作套种模式的试验研究,其中春马铃薯、玉米和辣椒套种模式,在山东省兖州市大安镇、谷村镇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667m^2马铃薯产量2250kg,产值1200元;玉米450kg,产值500元;辣椒2200kg,产值1150元;累计产值2850元,该种植模式衔接紧密,投资少,效益高,是普通“一麦(小麦)—棒(玉米)”种植效益的3倍。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0.
舒进康 《西南园艺》2013,(Z1):123-125
试验采用不同马铃薯品种与播期组合,研究海拔800m和900m下"薯/玉/苕/薯"四熟制套作中秋马铃薯产量。结果表明:两海拔点均表现早熟品种为优选。最佳播期均为玉米蜡熟末期;但最差播期不同,海拔800m处以最晚播最差,而海拔900m处以最早播最差。综合评价各处理组合产量,海拔800m处品种费乌瑞它搭配各种播期均可获得高产;海拔900m处则以品种费乌瑞它搭配玉米蜡熟末期播种最利于产量建成,因此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于玉米蜡熟末期播种在两个海拔处均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新鲜玉米秸秆在南方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价值,通过随机区组田间试验研究了6种覆盖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单薯质量、商品薯数量比率、薯长径和长短径比有显著影响,其中单薯质量和薯长径对鲜薯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通径系数分别达到258.5和88.7。黑膜下覆盖3 cm厚粉碎秸秆处理的薯长径、长短径比、单薯质量、鲜薯产量和商品薯数量比率分别可达82.95 mm、1.62、0.153 kg、20528 kg·hm-2和42.0%,黑膜下覆盖6 cm厚粉碎秸秆处理的分别可达82.91 mm、1.62、0.157 kg、19369 kg·hm-2和41.5%,而黑膜下覆盖9 cm厚整根秸秆处理的则分别为82.36 mm、1.60、0.146 kg、15102 kg·hm-2和32.5%。与膜下覆土栽培处理相比,黑膜下覆盖3 cm或6 cm厚粉碎秸秆处理的薯长径、长短径比、单薯质量、鲜薯产量以及单薯质量≥100 g的商品薯的产出均无显著差异,仅商品薯数量比率显著降低,而黑膜下覆盖9 cm厚整根秸秆处理的鲜薯产量、商品薯数量比率以及单薯质量≥100 g的商品薯的产出均显著降低。可见,黑膜下覆盖3 cm或6 cm厚粉碎秸秆的马铃薯覆盖栽培的生产表现与常规覆土栽培无明显差异,通过机械化进行膜下覆盖3~6 cm厚新鲜粉碎玉米秸秆的马铃薯覆盖栽培可实现冬种马铃薯的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2.
黄伟  齐恩芳  贾小霞  刘明霞 《蔬菜》2021,(11):21-24
为探索陇东旱塬地区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马铃薯品种陇薯7号为材料,共设4种栽培模式。处理T1为露地坑栽,处理T2为黑色地膜单行栽培,处理T3为黑色地膜双行栽培,处理T4为黑色地膜双行微沟栽培,通过农艺性状、商品率、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比较,选择出最佳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相较于露地坑栽模式,3种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的出苗率略低、生育期晚,而株高、分枝数、地上干质量、穴薯块数、穴薯质量均较高,其中地膜覆盖双行微沟栽培方式(T4)表现最佳, 667 m2产量最高,为3 280.2 kg,较露地坑栽增产19.5%;且667 m2产值最高,达到3 936.28元;667 m2纯收益较露地坑栽增收657.2元,增加率达27.6%;因此,地膜双行微沟栽培不但产量高,而且纯效益也高,可作为陇东旱塬地区马铃薯栽培方式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雪花  任晔  冯均科  杨晨晨 《蔬菜》2021,(11):25-29
为了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物理特性、有效养分以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早大白马铃薯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露地(对照)和普通聚乙烯地膜、生物可降解膜、稻草3种覆盖方式,比较了不同时期土壤含水率、pH值、养分含量以及产量。结果表明:稻草覆盖保水效果最佳;生物可降解膜覆盖、稻草覆盖在马铃薯生长后期可提高土壤肥力,以生物可降解膜覆盖尤为明显,成熟期几乎所有速效养分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高出7.49 g/kg、23.00 mg/kg、11.0 mg/kg、26.0 mg/kg。综合成本效益,除了稻草覆盖由于小薯多而效益比对照降低22.2%外,普通聚乙烯地膜覆盖和生物可降解膜覆盖比对照效益分别提高29.7%和24.2%。总之,普通聚乙烯地膜和生物可降解膜均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效益,但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还可以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减少环境污染,更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春种胡萝卜不同栽培方法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春种胡萝卜地膜覆盖加盖塑料小拱棚与地膜覆盖的栽培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加塑料小拱棚栽培的比地膜覆盖栽培的收获期早11d,增产32.19%。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生育期提前,出苗率提高,抽薹率下降,肉质根膨大期处于适宜的生长季节。地膜覆盖加盖塑料小拱棚栽培的每1hm2产值达30479元,收益增加60.88%,故生产上宜推广地膜覆盖加盖小拱棚栽培,既增产增收,又为复(套)种提供了更长的生育时间。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肥料组合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和土壤大量元素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各处理仅以在配方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分别提高马铃薯产量17.7%和12.9%。施用配方肥和在配方肥基础上增施土壤调理剂、中微肥提高了马铃薯VC含量,分别为9.2%,9.6%,9.2%。各配方肥处理均提高马铃薯淀粉、粗蛋白和磷含量,增幅分别为10.5%~13.0%,21.5%~40.8%和3.5%~27.2%。施用配方肥和在配方肥基础上增施土壤调理剂分别降低了马铃薯还原糖含量14.1%和5.6%,施用配方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增加了马铃薯块茎的钾含量7.0%和10.9%。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有机肥料、土壤调理剂可提高马铃薯土壤有机质和大量元素有效养分含量,改善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6.
降解地膜覆盖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祥会 《中国果菜》2014,(12):64-66
本文旨在研究降解地膜覆盖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实验选在山东省邹城市峄山生态农业示范园内进行,以普通非降解地膜为对照,以3种供试降解地膜为处理,进行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PHA地膜的增温效果较差,其余3种地膜效果差异不明显。从产量来看,PHA地膜的产量最小,但是干物质和淀粉含量最高,而另外3种地膜的产量高,干物质和淀粉含量相对较少。从地膜残留量上来看,普通地膜的残留量最大,其它3种地膜到收获时,基本腐烂。综合产量、品质以及可操作性几个方面来看,供试的天壮Ⅱ号膜的效果最好,能较好地满足马铃薯生产需求,解决了对环境污染和不影响产量的问题,是较为理想的地膜品种,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7.
冬种马铃薯不同栽培方式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冬季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商品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和稻草包心栽培2种方式表现出产量高,薯块表面光滑、大小均匀,商品性好,经济效益显著,田间操作简便等特点,是一种既高产优质又节能减排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马铃薯起垄铺膜双行、起垄不铺膜双行、起垄铺膜单行和起垄不铺膜单行4种不同栽培模式进行比较,筛选出适宜喀什地区马铃薯生产的最佳栽培模式为起垄铺膜双行栽培,该模式下的马铃薯产量高,品质好。  相似文献   

19.
生物炭添加对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 号为试材,在土壤中分别添加10、20、40 t·hm-2 玉米秸秆生物炭,利用ITS 高通量测序技术, 研究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对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物炭处理均降低了土壤真菌丰度,其中 以T3 处理(添加生物炭20 t·hm-2)丰度最低。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主要包括5 个门、25 个纲、62 个目、120 个科、201 个 属和345 个种,在门分类水平上优势真菌群落为子囊菌门,相对丰度为86.86%~95.86%。添加生物炭处理有利于提高子囊 菌门的丰度,降低担子菌门和接合菌门的丰度;在科分类水平上,添加生物炭处理提高了粪壳菌目Incertae sedis 23、小子囊 菌科、毛壳菌科、丛赤壳科的丰度,降低了子囊菌科、粪壳菌科、粪壳菌目Incertae sedis 的丰度。添加生物炭处理提高了马 铃薯单株产量、单株结薯数和商品薯率,其中T3 处理效果最显著。综合产量指标和真菌多样性分析,T3 处理最有利于马铃 薯产量提高和土壤改良。  相似文献   

20.
摘要:为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经实践总结,形成了两膜覆盖马铃薯复种辣椒高效种植模式,包括栽培茬口、品种选择、整地播种、肥水管理、两膜覆盖、绿色防控、收获及收后处理等马铃薯栽培技术和复种辣椒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防治与采收技术,该模式平均每667 m2纯收益16 340元,比传统的两膜马铃薯复种大白菜模式增加效益7 940元,而且通过轮作降低了土壤连作障碍,适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