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文章从稻田工程、种养设计、养殖管理、病害防治4个方面介绍了稻鱼蛙综合种养的关键技术,通过加强对鱼、蛙的饲养管理,做好种苗投放、饲料投喂、水质调控以及病害防治等技术措施,稻鱼蛙综合种养模式的纯收益比单一种稻模式增加7.03倍,比稻鱼种养模式增加1.94倍,可产生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从江县"稻-鱼-稻"高效综合种养技术,包括:稻田选择和设施、水稻品种选择和秧苗培育、水稻移栽定植、鱼种投放及日常饲养管理。测产表明:"稻-鱼-稻"高效综合种养模式下,每667 m2从江田鱼产量97.5 kg,头季稻产量528.5 kg,次生稻产量170 kg,经济产值7 204.8元,比单季"稻-鱼"种养模式增加850元,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3.
王兴礼 《中国家禽》2003,25(12):17-18
稻田鱼鸭生态种养是在协调好稻、鱼、鸭三者之间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稻鱼鸭生产。由于不使用化肥、农药和抗生素,生产出的稻谷、鲜鱼、活鸭和鸭蛋皆为绿色无公害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其价格也高出许多。2002年,郯城、罗庄和河东三县区推广“稻田鱼鸭生态养殖生产绿色食品技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定西市通渭县部分地区家庭养殖肉羊为样本,分析当前家庭农场养殖现状;探索研究适合当地发展的"粮-中药-蚯蚓-肉羊"种养结合生态养殖循环模式,分析种养结合养殖模式效益,从理论上深化生态养殖模式的认知范畴,丰富关于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的研究,为欠发达地区的肉羊养殖提供一个新思路和新方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降低种植与养殖的生产成本,达到种养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开展稻鱼综合种养示范的实施情况,包括养殖地概况、场地建设、放养前准备、日常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稻渔综合种养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一种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稻渔综合种养在广西三江地区占据相当的规模和经济地位,掌握该地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最新数据并了解存在的问题,对广西三江地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科学布局及规划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大树村、冲干村和汾水村三个不同自...  相似文献   

7.
正稻蟹立体养殖是根据生态循环农业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技术、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构建稻-蟹共生互促系统,在水稻稳产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稻田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是一种具有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等多方面功能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1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特征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贵州省铜仁市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养殖技术经验,介绍了养殖场条件、稻田改造要点、水稻种植、小龙虾的日常养殖、病虫害防控,以及轮叶黑藻、伊乐藻的栽培技术,为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东阿县以大米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积极探索北方"稻蟹共生"养殖新模式。今年,东阿县计划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稻蟹共生"养殖150余亩,黄河口大闸蟹的苗种投放达到4万只以上。"稻蟹共生"是一种新型的生态种养系统,通过在稻田内放养淡水螃蟹,利用水稻与螃蟹之间的生态互动,使二者相得益彰的同时,也使原有的稻田生态系统变的多元化,最终达到"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山区稻田"一季稻+再生稻+鲤"综合种养集成工艺技术模式,以期解决广西山区稻田传统耕作方式经济效益低下及增加农民收入制约瓶颈问题。试验结果表明:设计改造山区稻田0.15 hm~2,开展稻田养殖工艺设计及改造,获得每666.67 m~2试验田平均产鱼71.76 kg,平均产稻848.87 kg(其中一季稻500.17 kg,再生稻348.7 kg),平均投入3 769.5元,平均产出6 488.1元,平均利润2 718.6元,投入产出比1∶1.72,投资收益率72.12%;对照田采用传统单一耕作模式,只种植收获水稻,每666.67 m2平均产稻848.87 kg,平均投入2 690元,平均产出2 894.8元,平均利润204.8元,投入产出比1∶1.08,投资收益率7.61%,投资收益率只占试验田模式的10.6%。建立核心示范基地13.3 hm~2,示范推广应用475 hm~2,每666.67 m~2平均稻谷产量提高35.5%,平均综合产值提高124.1%,平均纯利润提高12.3倍。本研究集成技术通过设计改造稻田田基,配置坑沟式养殖结构、鱼坑大棚、配套种植瓜菜果藤蔓植物,采用种植一季稻+再生稻技术方法,养殖的三江稻田鲤为富硒水产品,含锌、铁、钙量高,肉味鲜美,提升了产品质量,综合经济效益明显,形成了具有山区稻田推广应用价值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生态养殖技术;从科学选择优良水产养殖苗种、水质环节的调控、科学投喂优质饲料、药物的合理使用等方面简述了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要点;分析了生态工程技术、水式生产生态养殖技术、"鱼稻共生"生态养殖技术和病害的生态防治措施等在水产养殖中的使用方法和优点。  相似文献   

12.
正稻田生态养殖是在保障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前提下,利用稻田资源开展适当的水产养殖,实现水稻与鱼、虾、蟹等水生动物的共生互利、资源互补,通过"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以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的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实施扶持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的策略,利用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方式,能改善南方稻区农业生态环境,发挥虾、蟹、鱼对化肥和农药的替代关系,以提高稻田产出率、保持稻田良  相似文献   

13.
目前,那坡的渔业生产力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发展稻田养鱼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山区渔业发展之路.坡荷乡地势相对高于全县的其他乡镇,年平均气温较低,具有高寒山区的气候特征,被当地人称为"小东北",全乡的农作物的生长期较短,稻田每年只能进行中稻生产,闲置的时间长.在坡荷乡果巴村,笔者发现有一种农民自创的"一稻一鱼"的冬闲稻田养鱼模式.该模式利用中稻收割后长达7~8个月闲置时间,将稻田改造成适合养鱼的季节性池塘,进行稻鱼轮作.为了探索提高稻田养鱼经济效益的途径,经过可行性分析,2005年,在坡荷乡果巴村汤达屯农民隆某的稻田进行鱼、鸭子的立体养殖试验,形成了"稻--鱼鸭"稻田生态养殖模式,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正>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猪粪资源化利用模式是一种将种植业与生猪养殖业充分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即以农户家庭为单位开展适度种、养一体化生产,生猪养殖为种植业提供优质的有机肥,农作物又作为生猪养殖的饲料来源,形成农业生态良性循环链。2004年起,上海市松江区开展了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养殖建设试点,2008年探索发展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养猪模式。该模式以上海松林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纽带,采用"公司+农户"经营模式运  相似文献   

15.
稻鸭共育种养实用技术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稻鸭共育种养是一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稻田无公害生态立体种养新模式.笔者介绍了稻鸭共育种养的技术特征,以及水稻方面的栽培技术和鸭群的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2月2日,由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担的“新型高效生态水产养殖模式推广示范”通过省海洋与渔业局、省财政厅组织的专家组验收。项目实施“南美白对虾新型高效生态养殖模式推广示范”和“稻鱼共生模式推广示范”两个专题,推广了大棚设施养殖、底增氧养殖、虾鳖混养等南美白对虾新型养殖模式和山区沟坑式养殖、微流水养殖及粮食主产区稻鱼、  相似文献   

17.
黔东南山区稻鳖鱼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开展的稻鳖鱼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技术示范试验,介绍了水稻、中华鳖、鲤鱼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技术.通过效益比较,稻鳖鱼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每667 m2年均净利润达8833元,是单一种植水稻净利润的26倍,经济效益显著,在黔东南山区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畜牧     
正双胞胎在吉水投资建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1月4日,江西双胞胎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在江西省吉水县举行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签约仪式。该项目由江西双胞胎畜牧发展有限公司投资8亿元,建设年30万头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小区建设遵循全封闭、无气味、无污染和零排放原则,走种养有机结合途径,打造花园式生态养殖小区。同时,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农场"等养殖模式,为乌江镇、丁江镇、白水镇、白沙镇、螺田镇和冠山  相似文献   

19.
企业     
正双胞胎在吉水投资建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1月4日,江西双胞胎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在江西省吉水县举行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签约仪式。该项目由江西双胞胎畜牧发展有限公司投资8亿元,建成总出栏约30万头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小区建设遵循全封闭、无气味、无污染和零排放原则,走种养有机结合途径,打造花园式生态养殖小区。同时,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农场"等养殖模式,为乌江镇、丁江镇、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探索家鸭在稻田放牧中的适应能力和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水稻品质,增加种养效益,我们开展了稻鸭共作综合种养高效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工作,利用鸭的杂食性和放牧力,形成稻鸭相互依效、共同生长的生态型、立体式、种养结合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