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将川西北草原红原县瓦切镇划分为11个景观类型,即人工草地,高寒沼泽草地,亚高山疏林草甸,亚高山草甸草地,高寒草甸草地,亚高山灌丛草甸,林地,集镇及工矿用地,水域与沼泽,沙地,高寒荒漠与裸地等。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和分型理论对各个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川西北高寒草甸草原的主要斑块类型为草地类型,面积共占该区域面积的71.60%;各个景观组分中高寒草甸草地斑块平均面积最大,破碎化程度最低,而人工草地和沙地斑块平均面积最小,散布于该研究区域,受人类干扰较大。该区景观的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分型指数为1.1592,景观整体的斑块边界褶皱程度较低。总体趋势是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较单调,破碎化程度较低,景观异质性不高。  相似文献   

2.
昆仑山西段北坡天然草地营养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昆仑山天然草地实地考察,采集混合草群样品分析其化学成分,按照全国统一标准和方法对昆仑山天然草地进行了营养类型划分。结果表明,昆仑山西段的天然草地可分为4个营养型,分布于低山带的草地是碳氮-灰分型,在中低山分布面积较广的是氮碳-灰分型,在海拔3200~3600m的亚高山草地的营养型为碳氮型,在海拔3600~4000m的高山区为氮碳型。这是由于不同的生境生长着与之相适应的植物种类,在特定的物候期就具有不同的营养类型。  相似文献   

3.
红原县天然草地产草量动态监测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通过对红原县亚高山平坝草地、亚高山丘原草地、高寒沼泽草地三大类型进行了草地产草量的系统观测和定位测定。其结果:1990~1996连续7年的产草量平均值比1980~1987年平均产量减产。亚高山平坝草地每公顷减产3306kg,减产27.3%;亚高山丘原草地每公顷减产2527.5kg,减产24.3%;高寒沼泽草地每公顷减产1318.5kg,减产16.8%。  相似文献   

4.
1 九寨沟县自然概况九寨沟县属半农半牧区。境内海拔4760m至1160m;年平均降雨量550mm,面积5300平方公里,草地面积占23-5%;可利用面积占草地面积的87-6%;草地为高山、亚高山草甸草地,亚高山灌丛草甸地和干旱河谷灌丛草地为主,草甸草地植被有禾本科、豆科、蓼科、莎草科等50科,可食牧草210种。2 品种介绍2-1 南江黄羊:被毛呈褐色,具有体格大、生长发育快、繁殖力高、泌乳力强、肉用性能良好、遗传性较稳定、适应范围广、耐粗放等特点。成年体重,公羊59-3kg、母羊44-68kg;…  相似文献   

5.
以中科院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站25年围封样地为对象,研究亚高山草原、亚高山草原化草甸和亚高山草甸化草原的植物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长期围封对3种草地类型草地植被盖度、平均高度、地上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围栏内生物量与植株高度均表现为亚高山草原化草甸>亚高山草甸化草原>亚高山草原;3种草地类型围栏内外生物量和植被盖度差异呈极显著(P<0.01),且亚高山草原化草甸和亚高山草甸化草原围栏内外植物高度差异极显著(P<0.01)。围封25年后,围栏外的群落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高于围栏内,而均匀度指数围栏内均高于围栏外。  相似文献   

6.
<正> 川西北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处东经97°31′~104°,北纬26°~34°20′之间,面积为14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分布在海拔3000~4500米的高原上,气候寒冷,无绝对无霜期,年均温在-1.6~3.2℃;最高日均温在8~12℃之间;绝对最低气温达-40℃。年相对湿度60~70%;年降水量500~800毫米,雨量集中在4~10月。土壤以亚高山、高山草甸土为主,偏酸,富含有机质,使川西北草地生长着丰富的高山植物群落体系。  相似文献   

7.
亟待开发利用的野生纤维植物——狼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狠毒(Stellera chamaeiasme L.)主要分布于青海省的天然草场,四川省的甘孜州、阿坝州天然草场,凉山州的西北部,其它地区也有零星分布。狼毒一般生长在海拔2300~4200米,平均温度0℃左右的干燥向阳山坡及高山、亚高山的高寒草地。  相似文献   

8.
对贡嘎山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草地亚系统冰川退缩9年迹地形成的小叶黄芪群落C循环进行了研究.根据植物固定的有机碳量、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土壤CO2呼吸量,结合群落区域大气温度与土壤CO2排放关系, 研究得出贡嘎山亚高山森林生态草地亚系统小叶黄芪群落C循环周期为88年,是CO2循环的库.  相似文献   

9.
采用1982-2012年的多源遥感数据,结合像元二分模型,分析了三江源保护区不同时期代表性河流源区不同类型草地的植被覆盖度及其动态,并研究了草地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三江源草地覆盖度整体上呈现出西北低东南高的特征,全区草地平均植被覆盖度为48.73%,黄河源草地覆盖度最高(65.45%),长江源最低(4.25%),草甸、高山亚高山草甸、平原草原、高山亚高山草原和荒漠草原的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为59.86%、57.390%、39.50%、33.70%和14.13%;31年间全区草地覆盖度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增长速度为每年0.230%,黄河源区的增长速度最快(每年0.27%);整体而言,低温比干旱对三江源草地覆盖度增长的限制作用更强,草甸、高山亚高山草甸和平原草原受气温影响较大,高山亚高山草原和荒漠草原受降水影响较大,在月尺度上草地覆盖度对气温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效应,而对降水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三江源保护区成立(2001年)后,草地覆盖度的增长速度和增长面积都有所提升,全区草地覆盖度对气温的敏感度有所升高,黄河源草地覆盖度对降水的敏感度有明显下降.生态工程和草地保护措施整体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局部草地覆盖度下降趋势有所加剧,以荒漠草原最为突出,应在今后的保护工作中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草地面积约25.1万km2,其中草地退化面积占草地总面积的40%~80%.现在草地每年仍以1%~2%的速率退化.草地退化主要原因是草地面积减少与牲畜数量增加的矛盾突出.笔者论述了治理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省会泽县典型亚高山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植物群落样方调查,利用非度量多维尺度(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等分析方法,对该区域不同退化程度下草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多样性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异趋势及其内在关联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草地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盖度和均匀度均随退化程度加剧而增加,但是植物群落中牧草类物种多样性及其比例均呈下降趋势,而毒杂草类植物多样性及其比例则呈上升趋势.整体上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的土壤养分含量相比于轻度退化草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在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群落中,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与0–20 c m土层pH均有显著关系(P<0.05),但是影响退化草地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异的土壤因子组合及其解释率并不一致.本研究初步探讨了我国南方亚高山草地在不同退化程度下的植物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及二者间的内在关联,为探究该区域草地退化机制及退化草地的恢复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南方暖温性草地,系指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的海拔约在800~3100m范围内的低中山至亚高山带的温凉湿润草地,是南方集中连片草地的主体。由于传统习惯和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原因,目前该类草地的开发利用程度还相对较低,但从其水、热、土壤条件以及自然生物量看,该类草地是深具开发潜力的宝贵草地资源;从其气候特点及适宜建植的草地植被类型看,该类草地也是在我国南方地区牧养荷斯坦奶牛的难得的佳所。湖南城步南山牧  相似文献   

13.
不同程度退化草地的植被土壤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会泽县典型亚高山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植物群落样方调查,利用非度量多维尺度(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等分析方法,对该区域不同退化程度下草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多样性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异趋势及其内在关联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草地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盖度和均匀度均随退化程度加剧而增加,但是植物群落中牧草类物种多样性及其比例均呈下降趋势,而毒杂草类植物多样性及其比例则呈上升趋势。整体上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的土壤养分含量相比于轻度退化草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在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群落中,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与0–20 cm土层pH均有显著关系(P 0.05),但是影响退化草地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异的土壤因子组合及其解释率并不一致。本研究初步探讨了我国南方亚高山草地在不同退化程度下的植物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及二者间的内在关联,为探究该区域草地退化机制及退化草地的恢复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世界草地是可更新的资源,对人类及动物种群的生存极其重要。按着人们所采用的草地定义,草地占居了这颗星球陆地面积的45—50%。在非欧,亚洲(尤其在苏联和中国),奥大利亚,中美洲,欧洲,中东,北美洲和南美洲都拥有大片草地。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草地管理行业开始于二十世纪初,土地面积的40~45%都划分为草地。  相似文献   

15.
基于NOAA-AVHRR NDVI数据,采用最大值合成法、回归分析法与相关分析法,探讨了1981~2020年昆仑山-阿尔金山草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气温、降水的响应。结果显示:1981~2020年,昆仑山-阿尔金山草地NDVI具有时序波动,在1989~1994年、1995~2000年与2006~2020年草地NDVI表现为显著增加。草地NDVI自西向东逐渐递减,多年均值为0.227(±0.037),相较于1981年(0.213),2020年(0.257)增加了0.044;过去40年,占昆仑山-阿尔金山草地总面积15.00%的草地NDVI呈显著增加,13.00%为显著减少。1981~2020年,昆仑山-阿尔金山气候变化以“暖湿化”(面积占比为48.02%)为主,草地NDVI与气温表现为正相关,与降水呈负相关,与气温、降水呈显著正相关的草地面积占比分别为18.00%、2.00%,呈显著负相关的面积占比分别为2.00%、11.00%。高寒草原类、温性荒漠类呈“暖湿化”的面积占比分别为18.06%、11.04%,相应的草地NDVI呈显著增加的面积占比分别为14.18%、16...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巴基斯坦的高山草地、亚高山草地、温带草地、山前丘陵草地和干旱草地5种类型草地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认为引起草地严重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草地载畜量过大和不合理的利用。通过设立专门的草地管理机构,制定科学的草地管理政策,加强草地管理,采取诸如不同类型草地引入适合的优良牧草品种等,改良草地、增加良种畜的饲养量,以及大幅度减少生产性能差的畜群,对草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加强对牧民的培训及其它相应的措施,使草地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7.
滇西北德钦县高山、亚高山草甸的人为干扰状况及其后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查研究了德钦县高寒灌草甸所承受的人为干扰状况及其后果。结果表明,干扰体中牲畜放牧是澜沧江流域亚高山草甸生态系统中干扰强度最大、频率最高、干扰时间最长、影响后果最严重的人为干扰。过去14年来放牧干扰强度明显增强,牲畜种群数量增加了8.51%,尤其是牦牛(犏牛)增加了16.79%,对草甸生态系统的压力愈来愈大,给德钦草地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草场利用面积14年来虽然增加了约15%,但草地总可食生物量却下降了1.7%。其中,高山灌草甸可食生物量分别下降了28.4%和21.9%,亚高山地段的林间草地、疏林草地、亚高山灌丛草地分别下降了12.6%、17.2%和6.9%,生态系统生产力退化明显。草场整体呈退化趋势,局部退化已经相当严重。长期过牧已经导致了一些退化指示植物如鸢尾、橐吾、高山大戟在德钦县形成占优势的群落类型,虽增加了德钦草甸群落的多样性,但降低了草地物种的多样性,引起了德钦畜牧业产品的减少,导致近年来德钦县肉、奶等畜牧产品产量明显下降,严重限制了德钦草地畜牧业系统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1百合科(Liliaceae)本科为单子叶植物,有175属,2000种以上,广布于全球,尤以温带和亚热带最盛。我国有54属,334种,各省均有分布。惟西南部最盛。1.1贝母属(Fritillaria L.)1.1.1川贝(F.cirrhosa Don.)别名:卷叶贝母。分布于我国云南、西藏、四川甘孜、阿坝海拔3 000~4 000m高山、亚高山草地、稀疏灌丛草地。  相似文献   

19.
张家口坝上草地有630万亩,年鼠害面积400万—450万亩,占草地面积63.5—71.4%,草场的主要鼠害有长爪沙鼠、蒙古黄鼠、草原鼢鼠、五趾跳鼠、田鼠、仓鼠等等,它们冬春吃草根,夏秋吃嫩叶和花果,因鼠害每年损失饲草2000万—2500万千克,为了有效地杀灭害鼠,减少饲草损失.保护草地生产及生态效益,我们于1996年4月15日—30日在河北省沽源县  相似文献   

20.
牦牛是分布于海拔3 000 m以上,以我国青藏为中心的高山、亚高山地区的牛种之一,是唯一能够充分利用青藏高原草地资源进行动物性生产的优势牛种和特有的遗传资源。牦牛对高海拔地区严寒、缺氧、缺草等恶劣条件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可提供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