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自然降温过程中,以9个不同杏品种为试材,对一年生休眠枝上叶芽的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进行测定,初步探讨了它们与抗寒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最寒冷的1月份,抗寒性强的品种沙金红、山黄杏、串枝红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抗寒性强的品种沙金红、山黄杏和串枝红,一年生休眠枝上叶芽中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增加,与品种的抗寒性强弱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了沙金红、鸡蛋杏、猪皮水杏和金荷包等四个抗寒性不同的杏品种,揭示休眠期间花蕾细胞膜透性和脯氨酸含量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经方差分析表明:①抗寒性强的品种沙金红脯氨酸含量高、增幅大,抗寒性弱的反之;②沙金红的电导率在4个品种中上升幅度最小,表现出对低温更强的耐受力,而其它3个品种相对耐受力小;③一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沙金红的回归系数b的绝对值及常数项a值相对较小,表明回归直线的倾斜度比较平缓,即温度的降低对电导率的升高影响较小,对低温有较强耐力。因此得出结论:四个供试杏品种花蕾的抗寒性大小依次为沙金红>鸡蛋杏>猪皮水杏>金荷包。  相似文献   

3.
杏枝芽内MDA含量和电导率值变化与抗寒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5个抗寒性不同的杏品种为试材,在自然休眠过程中,测定枝芽中的电导率值和丙二醛含量,研究它们与抗寒性的关系。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山黄杏抗寒性最强,大杏梅抗寒性最弱,5种试材抗寒力强弱顺序依次为:山黄杏>红荷包>鸡蛋杏>猪皮水杏>大杏梅。  相似文献   

4.
杏品种资源抗寒性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杏一年生休眠枝为试材,主成分分析法为手段,用11 个生态、代谢以及生理生化指标对36 个杏品种的抗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排出了抗寒性大小序列,其中龙王帽、河北银白杏、串枝红抗寒性最强,早红、崂山红、红荷包抗寒性最差,并提出了杏品种抗寒性鉴定模型。  相似文献   

5.
杏品种资源抗寒性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杏一年生休眠枝为试材,主成分分析法为手段,用11个生态、代谢以及生理生化指标对36个杏品种的抗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排出了抗寒性大小序列,其中龙王帽、河北银白杏、串枝红抗寒性最强,早红、崂山红、红荷包抗寒性最差,并提出了杏品种抗寒怀鉴定模型。  相似文献   

6.
陈钰  郭爱华  姚月俊  姚延梼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350-1350,1464
[目的]为选育和鉴定杏的抗寒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6个抗寒性不同的杏品种休眠期叶芽的SOD、POD酶活性变化,研究酶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抗寒性强的串枝红SOD酶活性1月份比12月份增加了1.89倍,抗寒性较强的兰州杏和鸡蛋杏分别增加了1.73和1.61倍,抗寒性较弱的意大利2号的增加量最少。各品种1月份的POD酶活性普遍增长,但上升幅度各不相同,增长最明显的是串枝红和兰州杏,分别由12月份的958、3 U/[g.(FW)]增加到1月份的1911、46 U/[g.(FW)],2月份又有所下降。[结论]不同杏品种之间存在抗寒性差别,串枝红和兰州杏的SOD、POD酶活性保持较好,抗寒性较强,可利用品种的抗寒资源进行育种。  相似文献   

7.
以沙金红、兰州大接杏和串枝红三个耐寒力不同的杏品种为材料,通过对花蕾期和盛花期人工模拟霜害处理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同一品种的不同花器官的耐寒力大小为花瓣>雄蕊>雌蕊,花不同时期的抗寒性强弱为蕾期>盛花期;MDA含量呈“S”曲线型。SOD酶活性先升后降,POD酶活性的总体变化趋势为“升-降”,说明这种变化与耐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以四个杏品种为试材,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的方法,研究比较了休眠期不同杏品种枝条内SOD、POD酶活性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杏品种枝条内SOD、POD酶活性依次为沙金红>麻真核>华县大接杏>意大利Ⅱ;杏枝条中SOD、POD酶活性与它们的抗寒性呈正相关,即SOD、POD酶活性越高,抗寒性越强。  相似文献   

9.
胡芝芳 《现代种业》2007,(5):28-30,38
食用杏属蔷薇科,李属。原产于我国,栽培历史至今有3500多年,是栽培历史悠久的果树之一。北方干旱区适宜栽植的品种主要有:兰州大接杏、骆驼黄、华县大接杏、礼泉梅杏、金太阳、三原曹杏、红荷包、大偏头、串枝红等。  相似文献   

10.
对关中地区常见的11个鲜食杏品种连续3 a的花型数量分布进行了调查分析,并计算了遗传力.结果表明,①不同杏品种及不同枝型的花型分布比例存在着显著差异,11个品种中以沙金红杏和争魁的有效花比例最大,分别达到76.59和53.14,具有较强的丰产潜力,属丰产型品种;串枝红杏、红杏、猪皮水杏、王八达杏、荷包杏和日本杏有效花比例在21~37之间,增产潜力中等,属于中产型品种;旬阳荷包杏、张公园杏和西农20号杏有效花比例在20以下,增产潜力较差,属低产型品种.②杏树有效花比例主要受遗传因素所控制,连续3 a的遗传力  相似文献   

11.
低温胁迫对仁用杏几个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仁用杏抗寒性与膜透性、可溶性糖及膜脂过氧化的关系。【方法】采用人工模拟低温处理,对低温胁迫下一窝蜂、优一和龙王帽3种仁用杏枝条的萌芽率、电解质渗出率、可溶性糖含量及MDA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供试的3种仁用杏品种中,一窝蜂的抗寒能力略强于优一,但显著大于龙王帽。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剧,仁用杏电解质渗出率、可溶性糖含量上升,MD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结论】电解质渗出率、MDA含量与抗寒性密切相关,可作为仁用杏抗寒性的鉴定指标;可溶性糖含量与抗寒性相关不密切,不宜作为仁用杏抗寒性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2.
新疆杏抗寒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确定新疆杏品种抗寒力的相对强弱顺序,为新疆杏品种区化和新品种推广提供抗寒性依据,为育种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电导法、恢复生长法和应用Logistic方程求出拐点温度(半致死温度-LT50),确定供试品种的抗寒力.[结果]供试的13个品种中,紫杏、大果胡安娜、阿克牙格勒克抗寒性强,可抗-31℃低温;冬杏、赛买提、佳娜丽、安江胡安娜的抗寒性较弱,只能抗-22℃左右低温.[结论]通过恢复生长法观察杏不同品种的可逆反应证实,电导法和应用Logistic方程相配合测得杏树品种的抗寒力,其结果比较准确.试验的杏品种处在-21~-30℃时,多数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其下限可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抗霜冻仁用杏优株花器官抗寒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试验以田间调查发现的仁用杏优株8年生盛花期花枝为试材,利用人工霜箱明确花器官过冷却点并进行低温处理后,分别以其花瓣,雄蕊,雌蕊为试材,通过测定电解质外渗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对其抗寒能力进行排序,为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优异种质抗寒性强弱顺序为"优株Ⅰ号""优株Ⅱ号""优一""龙王帽"。花器官抗寒能力顺序为花瓣雄蕊雌蕊。  相似文献   

14.
几个仁用杏品种抗寒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3  
通过测定不同器官抗寒性,几个仁用杏品种抗寒性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器官均以白玉扁抗寒能力最强,龙王帽和一窝蜂之间差异较小。各品种不同器官抗寒性均表现为枝条>花芽,花蕾>花瓣。植物抗寒性与体内SOD酶活性密切相关,在低温胁迫下,抗寒性强的品种,其SOD酶活性明显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各品种抗寒能力强弱随时间而变化,花期对低温较敏感,抗寒性下降,品种间差异减少。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衡量桃不同品种抗寒性的适宜指标,试验以豫农二号、红雪桃、豫花、秋蜜红4个桃品种为试材,对其在不同温度梯度下低温处理过的花朵雌蕊变褐情况进行观察以及对枝条、叶片进行相对电导率的测定。结果表明:观察低温处理的桃雌蕊的褐变发生情况,与测定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得到的结果一致,即豫农二号抗寒性强于红雪桃和秋蜜红,豫花抗寒性最弱;对休眠枝条进行相对电导率分析得出的结论则是秋蜜红与红雪桃无显著差异,秋蜜红要强于豫农二号,豫花仍为最弱。因此以不同器官相对电导率判断的品种抗寒性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6.
杏花器官抗寒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杏盛开花朵为试材,利用人工模拟霜箱,对花器官抗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杏花器官的过冷却点为:花瓣-4.0~-5.2℃,雄蕊-3.3~-4.1℃,雌蕊-2.8~-3.2℃。低温胁迫条件下,杏花器官褐变程度加剧,相对电导率增高,质膜透性增强,膜保护酶SOD、POD的活性在低温胁迫前期均逐渐升高,在达到一定的临界低温后,呈现下降的趋势。花器官抗寒性表现为花瓣>雄蕊>雌蕊,品种间抗寒性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