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等位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4种不同种质的7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在可育期内相互杂交,将其杂交组合的F1、F2代在广州长日高温条件下种植,观察其育性表现,并进行等位性测验。结果表明,N12S与N18S的不育基因完全等位,W7415S与5460S之间,安农S-1与W7415S、N12S(N18S)之间光温敏不育基因部分等位,即它们两两之间存在1对位点相同的不育基因。W6154S与所有其他6个不育系,衡农-1S与所有其他6个不育系,5460S与W7415S之外的其他5个不育系,不育基因均完全不等位。文章还对不育基因等位性划分标准,以及光温敏不育系的转育利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3.
在武昌(2003年)自然条件下,通过分期播种的方法分别时4个不同类型的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YW-2S、广占63S、1103S、培矮64S的育性转换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用时间序列相关分析法分析了其育性敏感期.结果表明,YW-2S、1103S、培矮64S育性对温度的敏感时期分别处在抽穗前的第21~13天、第21~14天、第21~13天.均处在幼穗分化的4~6期;广占63S处在抽穗前的第18~9天,处在幼穗分化的5期初至7期初.就供试不育系而言,温度和光照都是引起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因素,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即长光使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降低,短光使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4.
外源化学物质对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施用外源化学物质EDTA、IAA、CaCl2、GA3及其联合使用结果表明:长日高温下,外源化学物质IAA、GA3及其与CaCl2联合使用对浙大247S与培矮64S花粉育性有一定恢复作用,但未能改变套袋小穗结实情况。短日低温下,IAA、GA:及其与CaCl2联合使用对浙大247S与培矮64S花粉育性由强至弱依次有较大恢复作用,并能不同程度提高套袋小穗结实率,表明籼型光温核不育水稻秋季短日低温下繁种时,合理辅助施用外源化学物质,能达到提高繁殖系数的效果。夏季长日高温以及秋季短日低温下,CaCl2及其整合剂EDTA对两核不育材料仅有弱效作用,而本实验中所用外源化学物质对协青早A育性基本上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不育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了4个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在不同遗传背景影响下的遗传表达,结果表明W6154S、W7415S、N12S和N18S的育性均由2对核隐性基因控制,但因遗传背影的不同,育性的遗传表达机制极为复杂,通过对F2、F3群体育性的进一步分析,提出了“育性恢复基因的不完全显性及剂量效应”假说,同时,就分离群体育性分离模式的多态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对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光温敏核不育系粳型7001S、3516S,籼型3418S、399S、2301S及宣城地区农科所育成的X07S的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光敏型不育系7001S、3516S、3418S立足于安徽省内秋繁,辅之以海南春繁;温敏型不育系399S、2301S、X07S以海南春繁为主,辅之以安徽省山区冷水灌溉繁殖的技术策略,并总结出相应的高产繁殖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对两系法杂交水稻在育种中地位、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发展阶段,籼型光敏核不育系选育目标以及选育方法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8.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单株育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农垦58S,7001S,5047S,W6154S,KS-9,培矮64S,安农S-1和5460S等不同类型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为材料,对单株育性的表现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除安农S-1外,其它7个不育系株内颖花间育性均存在显著差异,连续套袋自交对降低颖花间的育性差异效果不大;不育期间有少量自交结实,结实粒在穗上的分布是随机的,它们具有与相应不育系一致的光温敏核不育特性。  相似文献   

9.
籼稻温敏核不育系5460S同它的等基因可育系5460,原始亲丁IR54以及4个具研究标记性状的品种杂交,全部组合的正反交杂种F1都表现可育,证明5460S温敏不育是一隐性性状,5460S同5460杂交的F2,B1F1群体中可育株与不育株的比率分别符合3:1和1:1,说明5460S是5460的单隐性育性基因空变系;该突变基因符号暂定“tms(t)”,在5460S同金早6号的组合,温敏核不育也表现1对  相似文献   

10.
1987~2001年对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7001S、8087S、3502S、3516S 4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进行了育性观察.研究结果表明:4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在合肥历年稳定不育期为8月10日至25日.同时根据多年应用实践,对各不育系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以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GD1S、N9S和海3S)为供试材料,研究在自然条件下再生稻与头季稻的育性差异及其与光温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头季稻相比,光温敏核不育系再生稻的不育期明显缩短,育性大幅度提高,各不育系间的再生稻育性恢复程度存在差异;在同一不育系中,创伤性(割蔸、拔穗)再生稻与生理性再生稻的育性变化差异不明显;再生稻的可育花粉率与光温因子多数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其光温敏感性较头季稻增强;再生稻育性比头季稻提高的原因与其育性转换起点温度提高有关,4个不育系再生稻的育性转换起点温度比头季稻平均高2.8 ℃。  相似文献   

12.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F133S是以1892S为母本、R3061为父本杂交,经过6年12代定向低温加压系谱选择而成,该不育系起点温度低、育性稳定、败育彻底、株型好、穗多、抗性较好、抗倒、米质较优、配合力强、异交结实率高,201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技术鉴定。该研究介绍了F133S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以期进一步推广运用该不育系。  相似文献   

13.
本分析了16个水稻籼型(或籼粳中间型)光温敏不育系、两个光温敏不育系的杂交组合后代花粉育性、自交结实率与包颈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籼型(或籼粳中间型)光温敏不育系的不育性与包颈长度极显的相关,即包颈长度越大,不育度越高。根据包颈长度判断花粉育性程度可作为水稻籼型(或灿粳中间型)洮温敏不育系田间选择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 ,对培矮 6 4 S、890 2 S、H6 S、H7S四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进行柱头外露率、开花习性、农艺性状的观察。结果表明 :培矮 6 4 S、H6 S、H7S三个不育系在不育期内的育性稳定、可育期内不育系具备较高的结实率 ,而 890 2 S尚有波动 ;柱头外露率以培矮 6 4 S最高 ,其次分别为 H6 S、H7S、890 2 S;四个不育系花时也较为集中 ,多在 12 :0 0左右 ,且农艺性状均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5.
1999年和 2 0 0 0年分期播栽试验 ,研究了温度对籼型温敏核不育系 2 30 1S自交不育度和花粉败育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 :2 30 1S的育性转换低温敏感期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期 ,约在抽穗前 17~ 11d ;生长早期的持续高温对其育性表达有一定的补偿作用 ;导致 2 30 1S自交不育的育性转换和无花粉败育类型转换的起点温度分别是 2 3℃和 2 7℃。  相似文献   

16.
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与早熟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来源的典型籼稻光温敏不育系和不同生态类型的常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其光温敏核不育性遗传规律及其与生育期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生态类型的常规籼稻品种均能恢复光温敏不育系的育性;(2)不同来源的光温敏不育基因在可恢程度上有明显差异;(3)不同来源的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均能在不同生态类型的有常规籼稻品种遗传背景中表达;(4)育性遗传与生育期遗传是完全独立的,以迟熟、强感光的晚稻常规品种为不育基因受体亲本,也能选育到早熟的完全不育株;(5)在与早、中稻常规籼稻品种杂交时,早熟性遗传表现为超显性、完全显性或部分显性,但在与感光性强的晚稻品种杂交时,母本不育系的生育期对杂种生育期有较大的影响。对光温敏不育系可恢性较差的遗传机制以及早熟、优质实用光温敏不育系的选育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近年来温度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作用的研究结果 ,归类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在低温条件下育性的变化及其育性转换对温度的敏感时期。  相似文献   

18.
对籼型核不育系蜀光612S、蜀光357S、泸光2号、2301S,粳型核不育系N5088S、N7001S、N95076S、N94S的育性转换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论籼型还是粳型,育性转换在不同的环境因子条件下表现明显,其规律除了受品种特性主导外,温度对各不育系的育性转换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F2群体育性分布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光温敏不育系与不同生态型常规籼稻品种杂交后F2后代育性频率分布,在可育峰数目和主峰位置上存在差异,在同一父本的遗传背景下,不同不育系F2的分离谐有所不同,并因采用的父本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分析认为:光温敏不育性的遗传分离多态性可能与不同生态型的常规籼稻品种的遗传背景有密切关系,并从系谱上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以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基因源及其衍生的光敏核不育系7001S、温敏核不育系W6154S、培矮64S;温敏核不育系安农S—1基因源及其衍生的温敏核不育系810S、安湘S、香125S和株1S基因源为材料进行相互杂交,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观察F1的育性表现,并以此来确定核不育基因的等位性。结果表明:7001S、W6154S、培矮64S的核不育基因与其供体农垦58S都等位。但温敏核不育系W6154S与培矮64S之间则不具等位的温敏核不育基因,说明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至少存在两对可独立遗传的温敏核不育基因,其不育性在夏季高温条件下能得到充分表达。安农S—1与其衍生系之间以及其衍生系相互之间都具有等位的温敏核不育基因。农垦58S及其衍生的核不育系与安农S—1及其衍生的核不育系之间没有等位的核不育基因。株1S与安农S—1及其衍生后代,株1S与农垦58S及其衍生后代W6154S之间具有等位的核不育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