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甲基-β-丙酸噻啶对南美白对虾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DMPT (二甲基 β 丙酸噻啶 )对南美白对虾的促摄食作用和生长效应 ,设置含 0 %、 5 %和 10 %乌贼膏的 3种基础饲料 ,在 0 %南美白对虾实用饲料中添加三种DMPT ,研究DMPT的诱食效果。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浓度的DMPT对南美白对虾的促生长作用。结果显示 ,DMPT的诱食效果优于 10 %乌贼膏 ,且 0 30g/kg的DMPT能明显提高南美白对虾的增重率。  相似文献   

2.
利用自制触球及迷宫法评估了百里香酚、香芹酚、丁香酚和肉桂醛4种香精对(4.45±0.58)g黄颡鱼(Pelteobargrus fulridraco)幼鱼的诱食剂量效应反应,试验结果表明:百里香酚、香芹酚和肉桂醛都对黄颡鱼有明显的诱食作用,其最适诱食浓度分别为(0.025~0.05)、0.025、0.007 g/m L;百里香酚诱食效果最佳(P0.05),但浓度过高,也会出现诱食抑制;而丁香酚对黄颡鱼幼鱼均无明显的诱食作用(P0.05)。随后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75、150、250、500和1000 mg/kg的百里香酚饲喂黄颡鱼幼鱼,8周的养殖结果表明黄颡鱼增重率(Y)与饲料中百里香酚添加量(X)之间可用二次方程式表示Y=-0.000 7 X2+0.796 3 X+107.08(R2=0.777 2),当黄颡鱼获得最大增重时,饲料中百里香酚的添加量为568.8 mg/kg。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诱食剂对克氏原螯虾生长、血液生化指标、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4.29±0.03)g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为试验对象,选用克氏原螯虾231只,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组重复11只。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甜菜碱、TMAO、DMPT、复合氨基酸、大蒜素和复合诱食剂(40%甜菜碱+20%TMAO+20%DMPT+20%大蒜素),试验结束后测定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饲料中添加甜菜碱、TMAO、复合氨基酸、大蒜素、复合诱食剂均能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的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P0.05),复合诱食剂还可以显著提高其摄食率(P0.05);而对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DMPT、复合氨基酸和复合诱食剂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水平;复合氨基酸组还能显著降低胆固醇的水平(P0.05)。添加甜菜碱、TMAO、DMPT、大蒜素和复合诱食剂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在日粮中添加诱食剂能提高虾肠道消化酶活性(P0.05)。各组间血清谷草转氨酶、葡萄糖、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肌肉水分和灰分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诱食剂能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的摄食、生长以及消化酶的活性。其中,复合诱食剂(40%甜菜碱+20%TMAO+20%DMPT+20%大蒜素)对促进克氏原螯虾生长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体长20~25 cm暗纹东方鲀为试验对象,通过不同配比诱食剂在基础饲料中1.0%的添加量进行诱食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氧化三甲胺(TMAO),甜菜碱+丙氨酸+甘氨酸对暗纹东方鲀鱼种摄食率分别为(89.2±6.9)%和(87.2±2.4)%,均具有极显著的诱食作用(P<0.01).  相似文献   

5.
中华绒螯蟹配合饲料诱食剂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诱食剂有2种,一种不加尿苷酸,一种加尿苷酸。河蟹规格5.3-9.8g/只。添加诱食剂的试验组饲料饲养的河蟹日摄食率、日增重量、蛋白酶活性、饲料消化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该诱食剂具有较好的诱食效果。  相似文献   

6.
水产动物诱食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水产动物饲料中适量添加诱食剂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并防止水环境污染,从而促进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减少疾病发生。水产动物诱食剂种类很多,本文阐述了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生物碱、脂肪、糖类、有机酸、含硫有机物、动植物组分以及中草药等诱食剂对水产动物的诱食效果及有关研究进展,并认为深入研究水产动物的诱食剂对世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复合诱食剂对牙鲆摄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初始体质量为(3.01±0.04)g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70 d的摄食生长实验。共配制5种等氮等能饲料,其中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配制出基础饲料,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0.5%、1.0%和1.5%的复合诱食剂配制成4种豆粕取代饲料,同时以全鱼粉饲料为对照饲料,研究复合诱食剂对牙鲆摄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豆粕取代饲料中诱食剂添加量为1.0%时,牙鲆的摄食率(P<0.05)、饲料效率(P<0.05)、鱼体脂肪含量(P<0.01)以及肝脏、肠胰蛋白酶活力和肠氨肽酶活力(P<0.01)显著高于不添加诱食剂组;当豆粕取代饲料中诱食剂的添加量为0.0%和0.5%时,牙鲆的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全鱼粉组(P<0.05);而当添加量为1.0%和1.5%时,牙鲆的特定生长率与全鱼粉组比较没有出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认为,当以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时,添加1.0%的复合诱食剂能够显著提高牙鲆幼鱼对饲料的摄食率和生长率。  相似文献   

8.
诱食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 《水产科技情报》2005,32(4):162-164
在水产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诱食剂可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增进水产动物的食欲,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降低饲料系数,促进水产动物生长,并减轻水质的污染。本文论述了水产动物诱食剂的作用、种类及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诱食剂是一类改善动物适口性的非营养性添加剂,诱食剂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刺激视觉、嗅觉和味觉等生理基础反应,引起水产动物摄食行为。目前水产动物饲料诱食剂主要有甜菜碱、含硫化合物、动物产品及其提取物、植物及其提取物、中草药诱食剂、核苷酸诱食剂(贾晶莹,2020)。基于不同水产动物采食嗜好,在饲料中添加诱食剂,不但能诱导水产动物摄食、改善饲料适口性、增加饲料原料使用种类范围、利于饵料资源开发利用,还能减少饲料浪费、促进水产动物消化吸收、降低饵料系数、减少水质污染。  相似文献   

10.
王石瑛 《畜禽业》2010,(1):24-25
<正>饲料诱食剂又称饲料风味剂或饲料香味剂,饲料诱食剂属非营养性添加剂,是根据不同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特征和采食习惯,为改善饲料适口性、诱食性及饲料转化率,提高饲料品质而添加到饲料中的一种添加  相似文献   

11.
该文测试了丙氨酸、甲硫氨酸、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甜菜碱、大蒜素、酒糟干粉这7种诱食剂对于田螺摄食行为的诱导作用,以期为探索田螺人工养殖的科学方法提供一些依据。试验结果显示在饲料中添加诱食剂对田螺的趋食性有明显的诱导作用,七种诱食剂中甜菜碱和大蒜素的效果最好,但大蒜素的添加量为0.2%,低于甜菜碱的0.4%。  相似文献   

12.
试验比较了DMPT、牛磺酸、甜菜碱、酵母浸膏、L-丙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等七种物质对淡水石斑鱼、泥鳅、金鱼的诱食效果.结果表明:对淡水石斑鱼诱食效果的强弱顺序为DMPT>甘氨酸>甜菜碱>牛磺酸>L-丙氨酸,其中DMPT达到显著引诱水平(P<0.05);对泥鳅诱食效果的强弱顺序为L-丙氨酸>DMFT>牛磺酸>甜菜碱>甘氨酸;对金鱼的诱食效果强弱顺序为牛磺酸>甜菜碱>DMPT>甘氨酸.谷氨酰胺和酵母浸膏对三种动物均有抑制作用,L-丙氨酸对金鱼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饲料中添加生物素对斑石鲷生长和血清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设计了6个不同生物素水平(0、0.01、0.05、0.25、1.25和6.25 mg/kg)的等氮等能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150.16±0.07)g的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10周。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生物素含量的增加,斑石鲷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0.25mg/kg添加组生长性能最佳;0.01、0.05mg/kg添加组,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最高,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0.25mg/kg添加组甘油三酯含量最高;1.25mg/kg添加组总胆固醇含量最高;0.05mg/kg添加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强。生长性能与血清各生化指标值均在0.00mg/kg添加组最小。可见,饲料中添加生物素可以显著提高斑石鲷的生长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缺乏生物素,可导致斑石鲷体色变淡,摄食积极性下降;添加量不得当可威胁鱼体健康生长与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4.
河蟹配合饲料中诱食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河蟹配合饲料中添加诱食剂,饲养效果显著增强。作者用正交设计,以复合氨基酸、甜菜碱和风味素三因子对中华绒螯蟹进行了诱食剂的研究,获得了比较合适的添加量,即:复合氨基酸0.6%;甜菜碱0.15%;风味素0.5%。其中风味素是诱食作用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饲料中添加不同诱食剂对南美白对虾生长和饲料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两种等氮但不同鱼粉水平 (4 0 %和 35 % )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 0 2 %、 0 5 %甜菜碱、 0 2 %甜菜碱 +0 1%牛磺酸或一种市售添加剂配置成 8种实验饲料。饲料试验在循环系统的玻璃钢桶 (2 6 0L)中进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不同诱食剂 ,有利于对虾的摄食和生长 ,甜菜碱诱食效果最佳 ,牛磺酸和甜菜碱的协同诱食效果并不明显。南美白对虾对无机盐、粗蛋白质有较高的表观消化率 ,但是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较低只有 6 0 %左右。本研究表明甜菜碱是一种较好的诱食剂 ,其适宜添加量为 0 2 %。诱食剂在两种等氮等能但不同鱼粉水平 (4 0 %和 35 % )的饲料中作用并不明显 ,进一步研究诱食剂在鱼粉含量低、低蛋白饲料中的作用 ,研究南美白对虾脂类营养及调控机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案设计,选取平均体重为2.5g左右的南美白对虾120尾,随机分成对照、A、B、C四个处理组,每组15尾虾,分别用对照、A、B、C四种饲料进行过量投喂,计算单位时间单位重量虾的摄食量。4天后重复试验一次。试验结果表明,投喂添加诱食剂A的饲料的南美白对虾的摄食量均低于对照组,而投喂添加诱食剂B、C的饲料的南美白对虾的摄食量均比对照组有所提高:第一次试验中B组上、下午分别提高3.3%和4.5%,C组上、下午分别提高19.6%和16.9%;重复试验中仅上午摄食量提高,B组提高4.1%,C组提高6.8%。经t检验,第一次试验中,A、B组与对照组摄食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C组与对照组摄食量差异显著(P0.05),而重复试验中,B、C组与对照组摄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A组摄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表明:诱食剂A的诱食作用相对较差,与对照组相比摄食量数值偏低;而诱食剂B、C均有一定的诱食作用,且诱食作用C略优于B。  相似文献   

17.
河蟹配合饲料添加诱食剂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河蟹配合饲料中添加诱食剂后其饲养效果有较显著的变化。应用正交设计针对复合氨基酸、甜菜碱和风味素三因子对中华城繁星进行了诱食剂的研究,得出一个比较合适的添加量:复合氨基酸0.6%;甜菜碱0.15%;风味素0.5%。其中,风味素是河蟹诱食作用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谷氨酸钠、牛磺酸、DMPT和复合型诱食剂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生产性能、体成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其中处理1为对照组,其余处理分别添加1%谷氨酸钠、1%牛磺酸、0.04%DMPT和复合型诱食剂(0.02%DMPT+0.1%谷氨酸钠+0.1%甜菜碱),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一重复6尾鱼,试验共进行8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04%DMPT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显著升高(P<0.05);添加1%谷氨酸钠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血清总蛋白、碱性磷酸酶显著降低(P<0.05),球蛋白极显著降低(P<0.01);添加1%牛磺酸组和添加复合型诱食剂组对生产性能未产生影响,添加1%牛磺酸组血清球蛋白显著降低(P<0.05),添加复合型诱食剂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实验表明:0.04%DMPT对施氏鲟具有较好的诱食作用;1%谷氨酸钠对施氏鲟的生长和免疫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徐建志  史艳红 《河北渔业》2015,(2):13-15,61
以鲫鱼为实验对象,研究了诱食剂NUTRI-TRACK对鲫鱼的诱食效果。结果表明:饵料中添加诱食剂后能显著提高鲫鱼的增重率,显著降低饵料系数,显著提高饵料干物质和蛋白质的消化率;同时通过观察统计实验鱼进入实验区和对照区中的次数,证实NUTRI-TRACK对鲫鱼具有较好的诱食作用。  相似文献   

20.
几种诱食剂对大口鲶摄食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试验表明,复合诱食剂2号、肝墨粉对大口鲶的诱食效果最好,其次为复合诱食剂1号、扇贝粉、甜菜碱及甲鱼诱食剂。饲料中添加大蒜素后大口鲶的摄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