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小麦氮肥后移最佳追施时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冬小麦高产田氮肥的追施时期有着逐步后移的趋势,进行氮肥后移不同追施时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60%氮肥作基肥+40%氮肥分别在越冬前、返青期、拔节期作追肥均比100%氮肥作基肥的田块增产,增产9.00%~28.02%;尤以60%氮肥作基肥+40%氮肥在拔节期作追肥的增产优势突出。冬小麦田100%氮肥作基肥,有利于增加单株分蘖数和小麦前期群体的形成,与60%氮肥作基肥+40%氮肥作追肥田块相比,尽管单位面积茎蘖数始终处于高位值,但因生育中后期出现早衰,反而导致成穗率降低,有效穗数及每穗粒数、千粒重均低于氮肥后移追施的处理。氮肥后移追施增产的机理是:有效穗数有增无减,穗粒数及千粒重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在冬小麦的栽培之中,氮肥通常是分作两次进行施用,第一次是在小麦播种前所施用的底肥,第二次则为春季拔节孕穗期追肥。传统的冬小麦栽培中的施肥技术已经难以满足现状,为此在文中主要就冬小麦氮肥后移高效施肥技术进行探讨。文中先介绍了冬小麦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的主要特点,并就冬小麦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春 《油气储运》2010,(6):48-48
☆粮食类☆ 一、小麦 1.小麦垄作高效节水技术 2.小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 3.冬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4.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 5.旱地小麦早、深、平增产节水栽培技术 6.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刘成江 《农技服务》2011,28(10):1410-1411
对不同地区冬小麦栽培技术及氮肥后移高产技术进行了阐述。即氮肥后移高产技术是一套使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态效应好的栽培技术,值得科研工作者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冬小麦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的特点和理论基础,提出了冬小麦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研究氮肥后移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探明玉米氮肥后移技术增产的机理,为玉米生产应用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通过试验研究氮肥后移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探明玉米氮肥后移技术增产的机理,为玉米生产应用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6师垦区冬小麦种植面积近年来稳定在2.7万公顷左右,在冬小麦种植过程中,每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倒伏现象,倒伏已成为限制当地冬小麦高产、稳产和优质的重要因素。为降低倒伏危害,本文提出合理密植、促控结合、加强水肥一体化管理、氮肥后移等技术措施,实现了降低倒伏危害,促进冬小麦连年增产的目的。本文根据生产实践,总结提出了冬小麦抗倒伏栽培措施,以期对今后冬小麦生产中更好地采取措施抗倒伏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优质小麦氮肥后移保优高产栽培技术冬小麦氮肥后移保优高产栽培技术是一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适宜于地力较高的壤土地块。通过减少底肥比例,增加追肥比例,春季追氮时期后移,使小麦产量和品质得到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陈东义 《中国农技推广》2009,25(11):36-36,38
“一炮轰”的施肥方式,制约着豫东小麦再高产和强筋优质小麦的规模发展。“氮肥后移”是施肥比重后移和春季追肥时间后移。据示范,采用“氮肥后移”技术,较习惯施肥增产10%~15%。推行“氮肥后移”技术,是豫东地区小麦高产创建的必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刘艳玲 《河南农业》2011,(14):56+58
"一炮轰"的施肥方式,制约着豫东小麦再高产和强筋优质小麦的规模发展。"氮肥后移"是施肥比重后移和春季追肥时间后移。据试验示范,采用"氮肥后移"技术,较传统施肥增产10%~15%,同时,提高了品质和肥效,减轻了污染。推行"氮肥后移"技术,是豫东地区小麦高产优质的必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氮肥后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 ,对冬小麦氮肥后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超高产条件下氮肥后移技术能进一步改善群体与个体的矛盾 ,确立合理的群体结构 ,延缓小麦的衰老 ,显著提高穗粒数和粒重 ,使生物产量与经济系数同步提高 ,从而稳定获得每公顷 750 0kg的子粒产量  相似文献   

13.
小麦氮肥后移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进玲  耿影 《农技服务》2009,26(5):54-54
介绍了小麦氮肥后移的概念、增产原理及适用范围,总结了其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水稻氮肥后移技术试验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文信 《农技服务》2010,27(4):460-460
为探索水稻增产能力,提高其单位面积产量,进行了水稻氮肥后移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施用比例(基蘖肥:穗粒肥)为5∶5时水稻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魏云  冯岩 《河南农业》2014,(23):48-48
<正>强筋小麦氮肥后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氮肥底施与追肥比例的后移和氮肥追施时期的后移,强筋小麦氮肥后移有利于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和产量结构,可提高强筋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改善强筋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增产10%~15%,氮肥利用率提高10%以上。主要技术如下:一、选用良种选用品质优良、单株生产力较高、耐水耐肥、抗倒伏、株型紧凑、光合能力强、抗病抗逆性好的强筋小麦品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不同时期氮肥施入量试验对比试验,分析小麦氮肥后移技术增产机理,以改变当地农民以往的施肥习惯,提高小麦的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氮肥后移中的60%用作基肥、40%用作追肥的处理穗数、穗粒数、产量均最好,可在临渭区中高肥力水平田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平邑县是山东省小麦主产区,常年种植小麦34万亩以上。为解决小麦高产田因传统施用氮肥对产量和品质带来的不利影响,平邑县在高产麦田推广氮肥后移技术。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是适用于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高产优质相结合的栽培技术。包括春季追氮时期后移、底追比例后移、适宜的氮素施用量在内的栽培技术体系。在冬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氮肥的运筹一般分为两次,第一次为小麦播种前随耕地将一部分氮肥翻耕于地下,称为底肥;第二次为结合春季浇水进行的春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高产优质规范化种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一、冬小麦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在冬小麦高产栽培中,氮肥的运筹一般分为两次,第一次为小麦播种前随耕地将一部分氮肥耕翻于地下,称为底肥;第二次为结合春季浇水进行的春季追肥。传统小麦栽培,底肥一般占60%-70%,追肥占30%-40%;追肥时间  相似文献   

19.
氮肥是作物增产的重要因素。针对水稻氮肥用量过高,前期氮肥比例过大这一突出问题,本试验选取水稻"前肥后移、精确定量"施肥技术,对特定生态区水稻主栽品种的氮肥运筹进行研究与优化。研究氮肥后移对水稻碳氮物质积累、运转、分配及品质形成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不同氮肥运筹下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调控机制,以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结果表明,氮肥后移使分蘖期群体分蘖的发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降低了拔节前植株的吸氮量。但在氮肥后移之后,拔节-抽穗阶段的植株吸氮量明显提高,每穗总粒数显著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增产的效果;氮肥后移的效果与氮肥施用量有关,在N15、N18和N21处理下,当氮肥运筹比例为5∶5时产量较高。综合多年的试验表现,江苏麦茬单季晚粳稻以N18处理下氮肥运筹比例为5∶5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氮肥不同运筹模式对水稻生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肥是作物增产的重要因素。针对水稻氮肥用量过高,前期氮肥比例过大这一突出问题,本试验选取水稻"前肥后移、精确定量"施肥技术,对特定生态区水稻主栽品种的氮肥运筹进行研究与优化。研究氮肥后移对水稻碳氮物质积累、运转、分配及品质形成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不同氮肥运筹下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调控机制,以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结果表明:氮肥后移使分蘖期群体分蘖的发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降低了拔节前植株的吸氮量。但在氮肥后移之后,拔节-抽穗阶段的植株吸氮量明显提高,每穗总粒数显著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增产的效果;氮肥后移的效果与氮肥施用量有关,在N15、N18和N21处理下,当氮肥运筹比例为5∶5时产量较高。综合多年的试验表现,江苏麦茬单季晚粳稻以N18处理下氮肥运筹比例为5∶5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